游阆中古城

付利均

<p class="ql-block">2024年8月1日同家人驾车前往阆中,上午9点到达阆中锦屏山公园,11点到达阆中古城。</p><p class="ql-block">阆中古城位于南充市阆中市,地处四川省东北部、嘉陵江中上游,大巴山脉、剑门山脉与嘉陵江水交汇之地,核心面积1.78平方千米,是中国四大古城之一,被誉为“千里嘉陵第一江山”。</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阆中古城有2300多年的建城史,其名字与城市周围的山、水有直接关系。就山而言,阆中古城四周的山叫阆山,古城位于阆山之中,故被称为阆中古城。就水而言,阆中市有三面被一条名叫“阆水”的河流包围。</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阆中古城的历史沿革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当时它是古巴国的国都。历朝历代,阆中古城均为郡、州、府、道、军镇治所。明末清初,这座古城曾作为四川省会20年。</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阆中古城的文化背景丰富多样,包括风水文化、三国文化、科举文化等。这些文化为阆中古城的旅游提供了强大支撑。古城内有明清建筑院落100多个,上华街、大东街、学道街等历史街巷90多条,主要景点包括锦屏山、华光楼、中天楼、汉桓侯祠、张飞庙等。</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1986年,阆中古城被国务院确认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后于2013年,被评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此外,阆中古城还被中国民协评定为“中国春节文化之乡”。</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阆中风水馆,简称风水馆,位于阆中古城大东街100号,是目前国内唯一的以建筑风水为主题的旅游景点,筹建于2004年,2007年正式开放,为阆中古城核心景区之一。</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风水馆占地面积约1800平方米,分为博物馆、祭祀、讲堂、驿站、吉祥物等五个功能区,以易、卜为主脉,诠释神秘的中国风水。馆内宽敞明亮,九曲回环,各展厅分别挂出一些图文展板或跟风水相关的实物,可将中国风水学的起源、发展和阆中古城风水的来龙去脉及诸多玄妙一览无余。</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风水馆的建筑布局也独具特色,顺嘉陵江第一楼“华光楼”拾街而上,大东街口彩幡飘扬,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图案的幡旗给风水馆添上了神秘的色彩。进入馆内,地下水系绕街而过,标注着带有风水色彩的一元街、二元街、三元街等街名更显得神灵活现。</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风水馆内最具特色的是五行客栈,是根据金、木、水、火、土五行来命名的五间客房,房内的色调以及装饰完全依据阴阳五行学说来布置的。此外,馆内还有一块高3.1米、长17米的巨型屏风十分抢眼,这是由10多个屏风组合而成的“中华风水屏”,镂空雕刻的风水窗花反映出不同时期阆中风水景观图案,福禄寿喜、龙凤呈祥,八仙过海,渔樵耕读、麻姑献寿等历史典故既折射出古代工匠的高超刀法,也同时反映了人们向往富贵和延年益寿等古代风水地理学说。</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阎中市华光楼历史文化街区核心保护范围:东至大东街、何家卷,南至洞水中路、下沙河街,西至丝厂西墙,北起西街、米赖市街、三际街面积43.02公顷。街区内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华光楼清真寺以及众多独具特色的民居大院,大东街、上华街、下华街、南街、上新街、下新街等为传统风貌的商业街和居住街巷以华光楼为中心,是古城唐宋以来商贸最为繁盛的区域。</p> <p class="ql-block">中天楼又名四牌楼,阆苑十二楼之一,位于阆中古城的双栅子街、北街、西街和武庙街的交汇处,是古城的核心坐标。</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始建于唐朝,后毁于民国,2006年得以重建。</p><p class="ql-block">楼高20.5米,共三层,楼门四通,为明清建筑风格的木质高楼。底层悬空,是道路的交汇点,上面两层木楼飞檐上翘,雕梁画栋,每层楼檐下还挂有“上善若水”等题字的匾额,宏伟壮丽,气势夺人,与古城风貌协调统一。</p><p class="ql-block">中天楼是阆中古城的风水坐标和穴位所在,古城的街道以其为轴心,呈“天心十道”向四面八方次第展开,体现了“崇方”“尚中”的理念,正应了风水学中“天心十道”之喻,因此也被称为“阆中风水第一楼”。唐代诗人金兆麟曾描绘:“泠然蹑级御长风,境判仙凡到半空,十丈栏杆三折上,万家灯火四围中,登临雅与良朋共,呼吸应知帝座通”,以应“天心之道”之喻。</p><p class="ql-block">从古城四个方向均可饱览中天楼的丽姿,登上楼顶,视野开阔,古城的山水格局或风水格局尽收眼底。</p> <p class="ql-block">汉侯祠,通常指阆中汉桓侯祠,又名张飞庙,是纪念三国时蜀汉名将张飞的祠庙。</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张飞,字翼德,三国时期蜀汉五虎上将之一。东汉末年随刘备起兵,刘备益州称帝后,封张飞为车骑将军领司棣校尉,任巴西太守,镇守阆中。张飞镇守阆中达7年,他保境安民,大败张郃。公元221年,张飞为兄关羽报仇,起兵伐吴前被部将范疆、张达所杀,葬于阆中,被追谥为桓侯,阆人慕张忠勇,于墓前建阙立庙,以礼祀之,历时一千七百余年。</p><p class="ql-block">- 建筑格局:唐时叫“张侯祠”,明代称“雄威庙”,清代以来才叫“桓侯祠”。虽遭兵火毁坏,但累毁累建,现在的汉桓侯祠为明清时重建的多重四合院式古建筑群。它由山门、敌万楼、左右牌坊、东西厢房、大殿、后殿、墓亭、墓冢组成,整体布局严谨,构造别致。敌万楼为明代所建,年代久远,建筑构造精致别具匠心,系阆苑十二楼之一,巨大匾额上的“灵庥舄奕”“万夫莫敌”“虎臣良牧”等字,映照了《三国志》中对张飞力敌万人的评价。正殿内,竖眉瞠目的张飞塑像头戴王冠,手捧玉笏,端坐于神龛之内。后殿为墓亭,塑有张飞威武泥像,范疆、张达跪于两侧。</p><p class="ql-block">- 文化意义:汉桓侯祠是一处重要的三国文化遗迹,祠内的文物展览和群塑厅主要介绍张飞传奇的一生及其家族历史,并有张飞生前重要事迹的六组塑像,包括“桃园结义”“鞭督邮”“古城会”“当阳桥”“义释严颜”“战马超”“立马勒铭”“虎臣良牧”等大型群雕,是张飞生平业绩的再现,能让人们更深入地了解张飞。</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阆中地质博物馆</p><p class="ql-block">- 基本概况:它是宝粹文旅公司打造的一个5000平米的矿晶美学展馆和科普研学基地,也是西南地区一家以矿物宝石为主题的博览馆。</p><p class="ql-block">- 馆藏特色:</p><p class="ql-block">- 丰富多样:馆内有来自全球80几个国家和地区经过亿万年地质演变形成的矿晶宝石,藏品近5000件,很多都是无价之宝。例如,重达4.5吨的夜明珠,是迄今中国第二大的夜明珠;还有产自美国的金云母,荣获吉尼斯世界纪录,是目前世界最大、晶体保存完整的金云母。</p><p class="ql-block">- 种类繁多:涵盖各种原矿宝物,包括水晶(如紫水晶、烟晶、发晶、水胆水晶等)、萤石(有绿色、紫色、黄色等多种颜色)、方解石(有白色、灰色、黄色等多种颜色)、玛瑙(有红色、黄色、绿色等多种颜色)、鸡血石等,其中一些还被誉为“中国某某之王”,如重达30公斤的紫水晶被誉为“中国水晶之王”等。</p><p class="ql-block">- 配套设施:精心设计了多媒体互动科技、地质科普研学、文创衍生品等。展馆内的九龙戏珠、十二生肖与十二星座文化走廊、大科普教室宇宙浩瀚星空设计、能量宝石开运微星学等丰富业态构筑,匠心传承着阆中古城深厚的民俗文化精髓。</p> <p class="ql-block">夜游嘉陵江</p> <p class="ql-block">华光楼又称“古镇江楼”,位于中国四川省南充市阆中市南上华街南端,建在唐朝滕王元婴所建的南楼旧址上,高36米,占地2亩,建筑面积150平方米。它是一座过街门楼,三重檐,歇山式盔状屋顶,盖翠绿色琉璃瓦,脊饰相当繁复,重脊套人、兽、鸱吻,正脊宝珠形顶高达三米,楼身通高三十六米,四柱直木,全系木结构,各层装花窗,十二个飞檐凌空,宝顶摩云。</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华光楼内有梯可以层层攀沿,四周游廊挺出供人凭栏,更有诗文匾额供人赏叹。楼底石拱门有1933年徐向前、李先念指挥红四方面军时政治处所写的石刻标语。</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华光楼是阆中市全木结构的3层过街明楼,楼身建于5米高的石砌台基上,具有三重檐,歇山式盔状屋顶,各楼层装饰雕花格门,内各层有梯上楼,每层楼四周游廊可以供人凭栏。</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华光楼被誉为“阆苑第一楼”,是阆中古城的标志性建筑。它的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建筑风格独特,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相传曾是唐代尹枢、尹极兄弟状元的府第。</p> <p class="ql-block">阆中市状元牌坊是阆中古城的标志性建筑之一。</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它四柱三门,高约 20 多米,宽 10 多米。状元牌坊是为了纪念古阆州的 4 位科举状元而建,两侧的横梁上有四位状元的金色名字,分别是尹枢、尹极、陈尧叟、陈尧咨。</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尹枢、尹极是唐代兄弟状元,尹枢文名甚高,唐德宗贞元七年(公元 791 年),他应试时年已七十有余,在主考官杜黄裳的授意下题写榜文,最后自放状头,轰动朝野,其弟尹极是唐宪宗元和八年(公元 813 年)癸巳科状元,兄弟二人时称“梧桐双凤”。陈尧叟是宋太宗端拱二年(公元 989 年)状元,陈尧咨是宋真宗咸平三年(公元 1000 年)状元,两人为兄弟,史称“陈氏三状元”。</p> <p class="ql-block">川北道署即道台衙门,是明、清两代省政府的派出机构,清乾隆年间成为管理府州县的一级政权。现存的阆中道台衙门遗址、遗迹肇建于清雍正八年(1730 年),建筑仅存仪门。大门、戒石坊、大堂、二堂、三堂均通过实物、雕塑等再现清代场景,各堂东、西厢房按原功能进行文化内涵布展,有展室二十余间,各类展件千余件。另有《道台审案》等古装实景演出,为全国罕有。恢复建成后的道台衙门将是全国现存的两处道台衙门之一,而且比建于光绪年间管理关防的哈尔滨道衙渊源更早、管理地方职权更大。</p><p class="ql-block">- 具体位置:位于四川省南充市阆中市保宁街道阆水中路33号阆中古城内(北侧)。</p><p class="ql-block">- 建筑布局:从大门进入,有仪门,挂“分巡川北兵备道”横匾。正面有石坊一座,刻“公生明”三字。道台衙门院落较大,有多重过堂,还有监禁犯人的牢房等。堂门匾额诸如“清慎勤”“补拙”“修身”“惜阴”“持正”等,都是劝诫为人之道。其中有一匾“天理国法人情”,具有现代意义。比如二堂门檐大匾上刻有“清、慎、勤”三个大字,二堂明代称“退思堂”,清代称“思补堂”,是官员审阅案卷、办公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阆中贡院,又称川北道贡院、四川贡院、清代考棚,位于阆中市学道街13号。全院占地面积8800平方米,建筑面积4800平方米,是中国规模最大的科举文化博物馆之一,也是中国唯一保存最为完好的一座清代乡试考场。</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阆中贡院建于明初。清顺治九年(1652),为补行辛卯科乡试,在保宁府(即阆中)举行四川乡试,前后共举行过五科四川乡试,至康熙二年(1663)始移至成都举行。雍正八年,将西南方向的考舍改建成了川北道署。嘉庆二十二年(1817)川北道黎学锦率领属下修葺贡院。之后,考棚因各种原因有所变化,但基本格局得以保持。1905年,科举制度废除后,贡院先后被改为学校、驻军地等。1959年,阆中市扩建招待所时,贡院后院和殿堂全部被拆除,只留下了前院。2005年,贡院再次修缮,并举办了科举史陈列。2006年,复建贡院主要组成部分明远楼,2007年,扩大贡院展馆规模,充实文化内涵,同时贡院被更名为四川贡院。</p><p class="ql-block">贡院坐北向,为三进四合庭式建筑,纵向长方形,由考生考试区和生活办公区两部分组成。前院是考场,后院是斋舍,四周是号房。主要建筑有大门、龙门、考棚、至公堂、明远楼等。大门内设有龙门,寓意“鲤鱼跃龙门”。在大门至至公堂之间有宽5米的卷棚顶廊道相通,柱间设美人靠座椅,可供考生休息,两侧并有廊道通向东西厢号舍。号舍共24间,考试时按天、地、玄、黄编号,每间号房有进出小门一道。至公堂北面正中为致公堂,堂内供孔子像,是主考官监临之所,致公堂两侧各有正厅三间,是内帘考官监临和批阅考卷之所。贡院北侧原有明远楼,供考生试前读书、休息用,早年被拆毁,2006年恢复。</p><p class="ql-block">阆中贡院是中国唯一保存最为完好的一座清代建筑。</p> <p class="ql-block">阆中文庙</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