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124年前的今天,是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西狩"入住山西巡抚衙门的日子。</p><p class="ql-block">1900年的盛夏,一场震惊中外的逃亡事件悄然发生。为了逃避八国联军的铁蹄,慈禧太后与光绪皇帝8月20日(农历七月二十一日),两宫一行在夜幕的掩护下,仓皇出逃,开始了长达数月的逃亡生涯。</p><p class="ql-block">在督军府的日子里,虽然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的生活得到了暂时的安顿,但山西的经济却陷入了更深的困境。官府不仅要满足皇室的衣食住行,还要维持军队的给养和战备物资的储备。这一切都使得山西的财政状况雪上加霜,经济发展受到严重阻碍。</p> <p class="ql-block">逃离北京后,慈禧与光绪一行人经河北进入山西。9月10日到达山西巡抚衙门并停留了21天。这段时期,不仅是慈禧与光绪个人命运的转折点,也是山西乃至整个中国历史的深刻烙印。</p><p class="ql-block">抵达山西太原时,他们面对的是一个相对安宁的避风港。山西巡抚衙门,这座承载着地方治理重任的古老府邸,在那一刻,意外地成为了大清帝国的临时政治中心。由于时间紧迫,山西方面无法在短时间内为皇室建造行宫,巡抚衙门便自然而然地承担起了接待皇室的重任,见证了清朝末年一段特殊的历史时期。</p> <p class="ql-block">21天的短暂停留,深远的历史影响</p><p class="ql-block">在山西巡抚衙门度过的这21天,对于清朝乃至中国近代史而言,都是极为重要且复杂的时期。一方面,它体现了清王朝在面临外敌入侵时的无奈与仓皇;另一方面,也是慈禧太后与光绪皇帝深刻反思国家命运、寻求变革契机的关键时刻。虽然身处逆境,但这段经历无疑加速了清朝内部改革的步伐,尤其是推动了“新政”的出台,尽管这些改革最终未能挽救清朝的灭亡,但其在政治、经济、教育等领域的尝试,为后来的历史发展埋下了伏笔。</p> <p class="ql-block">慈禧太后和光绪到各宫的妃嫔,都配备了“能打”的太监在身边保卫。另外还有慈禧娘家兄弟桂祥,带了禁卫军残部在身边保卫,就这么拼凑出了一千来人。这样一支队伍,虽然谈不上多能打,但应付一般的蟊贼还是没问题。但也对各地带来巨大的接待压力。</p> <p class="ql-block">进入山西境内后,特别是在巡抚衙门过后,慈禧得到的待遇就好了太多。虽然路上也遇到过断水的情况,但每途经一地,当地官员都不惜血本,给慈禧的随行人员,也临时修建起了奢靡的公馆。比如在侯马镇一地,当地官员就修建了四十五处“公馆”,占地多达数百亩,全是无偿征用。</p> <p class="ql-block">至于“吃”,那更不是“一碗粥五个鸡蛋”的事儿了,每顿饭都要严格按照“满汉全席108道菜”的标准供应。而且不止慈禧要吃好,随行的王公大臣也不能吃得差,每顿得吃“上八八”,即八碟八碗鸡鸭鱼肉,就连随军的护卫,也要吃“下六六”,即六碟六碗山珍海味。以慈禧的“满汉全席”为例,食材基本都是猴头、燕窝、银耳、鱼翅等名贵物品,放在此时“庚子国难”的年月更十分难得,但再难得也要吃!</p> <p class="ql-block">如此高标准,花费也是天文数字:仅一个闻喜县,支应慈禧三天的吃喝,就花费了白银二十万两,相当于全县三年的财政收入。放在慈禧西逃的这一路上,这还只是“普通标准”。</p> <p class="ql-block">难道是当地富得流油,有钱供慈禧、光绪这么造?事实恰恰相反,当时的山西、陕西等省,正遭受着空前的旱灾,甚至“人相食,待赈者数十万”。“接待”慈禧的那些花费,全是当地官员从灾民身上压榨的民脂民膏。良心未泯的天镇县令,因为置办不起慈禧的“伙食”,竟悲愤自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