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之行(二)平遥古城站,行程已逾2500公里

一朵棉花

<p class="ql-block">9月7日赴王家大院,位于山西省晋中市,截至2023年4月,面积25万平方米,被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由静升王家于清康熙、雍正、乾隆、嘉庆年间先后建成,是清代民居建筑的集大成者。王家大院分成东西2个院落,中有桥梁连接,从低到高分四层院落排列,左右对称,中间一条主干道,形成一个“王”字造型,拥有5个巷,5个堡和5个祠堂。其中,5座古堡的院落布局分别被喻为“龙、凤、龟、麟、虎”五瑞兽造型。截至2021年8月23日,共有大小院落231座,房屋2078间。高家崖建筑群2个主院均为三进式四合院。</p> <p class="ql-block">王家大院,民间故宫之称,历经元明清300年修建。</p> <p class="ql-block">后土庙</p> <p class="ql-block">9月8—10日 平遥古城休整,平遥古城/双林寺/镇国寺,共同被联合国授予世界文化遗产。平遥古城不仅是城墙保存完好,连同古城的街巷布局、建筑风貌,都大体保留了明清时期的风貌。从金代的文庙到清代的城隍庙,再到票号、镖局、商铺、民居,这里应有尽有,堪称历史的活化石。</p> <p class="ql-block">人称平遥有三宝,古城墙便是其一。平遥古城墙周长约6公里,有3,000个垛口、72座敌楼,据说象征孔子三千弟子及七十二圣人。城墙历经了600余年的风雨沧桑,至今仍雄风犹存</p> <p class="ql-block">平遥城墙从明洪武三年(1370)开始,经历代不断的改建、扩建、增建而形成现存规模,平面呈方形,轴线全长6142.63米,建有城门六道,瓮城六座,南北各一,东西各二。墙高10米左右,城墙底宽9-12米,顶宽3-6米,墙身素土夯实,外包青砖,墙顶外侧建有2米高的挡马墙,内侧筑有低矮的女儿墙,外墙每隔40-100米筑有马面一个,上有敌楼共72座,垛口3000个</p> <p class="ql-block">累坏了,席地而坐吃上一根马迭尔雪糕,20元的价格堪比上海的一块蛋糕甜品。马迭尔雪糕由法籍犹太人约瑟·开斯普于1906年创立, 品牌命名与历史沿革“马迭尔”这个名字来源于俄语“модерн”,意为“摩登”或“现代”,口感独特甜而不腻。使用传统工艺,不添加任何添加剂,以牛奶、鸡蛋等为固化物。</p> <p class="ql-block">油茶健脾暖胃营养丰富,是秋冬季节保护肠胃的养生佳品。油茶,传统做法是将面粉用牛油或羊油炒熟,后加花生仁,芝麻,小茴香等。喝的时候可加盐,亦可加糖,咸甜随意,是山西晋中的一种特色小吃。</p> <p class="ql-block">牛肉烤姥姥,这姥姥是啥呢</p> <p class="ql-block">要是以为这是杭州的糖醋鳜鱼就错得有点八竿子打不着</p> <p class="ql-block">商家用鸭子招揽生意,可怜的鸭子站在缸里看着满街游荡的人群</p> <p class="ql-block">双林寺建造在3米高的土台之上四周围绕起一圈城墙,显得尤为特别;走进寺内,素雅宁静,古朴大气。无论是寺内的窗格屋檐还是斗拱都透露出明代之简约美。</p> <p class="ql-block">韦驮在双林寺一站就是六百年,从散乱的泥土聚拢成塑像,这种穿越感让任何语言图像都显得苍白无力,震撼的虽历经风雨岁月但唯独那眼神仍坚定不变</p> <p class="ql-block">寺内建筑总体风格古朴,藏有唐槐、宋碑、明钟及古代彩塑、壁画等珍贵的财富。特别是寺中的两千余尊彩塑,数量巨大,内容丰富,包括韦驮像、渡海观音等著名彩塑作品。双林寺以其精湛的彩绘泥塑享誉中外,被称为“东方彩塑艺术宝库”,并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称之为“真正的、独一无二的珍宝”。</p> <p class="ql-block">镇国寺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山西省平遥县城北郝洞村,位于世界文化遗产平遥古城东北方向15公里,大殿始建于北汉天会七年(公元963年),清嘉庆二十一年(公元1816年)重修,在佛殿内梁架上留下许多题记墨迹及寺中现存的碑刻,提供了可靠的历史佐证。</p><p class="ql-block">镇国寺,原名京城寺,明朝嘉靖年间改名为镇国寺,延用至今。寺分前后两个院落,前院建山门天王殿和左右钟鼓二楼,正中为大殿三间亦称万佛殿,后院东为观音殿,西为地藏殿,各为五间,中建三佛殿。</p> <p class="ql-block">9月10日 走进祁县古城,参观渠家大院,渠家为平遥百川通票号的创始人;这座院子号称最朴素的院子,然而门楣结构家训,均处处透着为子孙长远计及安家立命之育人韬略。</p> <p class="ql-block">刻在门楣上的“学吃亏”“乐天伦”,是家训是传承,更是中国人溶于血脉的情怀,也是中华文明传承的根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