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星期五加班甚晚,就干脆在办公室的沙发上对付了一宿。星期六七点不到,花姑娘就在群里发了一条信息:招工打谷子捉稻花鱼!群里于是热闹起来,能去的人赶紧起床收拾准备出发,不能去的人就在群里请假和表达遗憾。我不作声,想去但事务太多,绝大多数的周末,我的上午仍然是需要工作的,我今天要完成一起案件的应诉材料,包括答辩状的撰写和证据的整理。我不敢参加讨论,担心一讨论这工作又得拖明日了。</p><p class="ql-block"> 八点多钟,我正在敲打着键盘,三姐姐的电话就打进来了,她说:出来,我和秧接你来了。我吓了一跳,赶紧说我还在办公室赶材料,连洗濑都还没有呢!三姐姐说:赶快回去打理一下,半个小时后我们到你家的巷子口接你。</p><p class="ql-block"> 其实内心深处是特别特别地想去的,只是事太多犹豫着,三姐姐的不容迟疑正好让我不能拒绝。关机,关灯,关门,我一气呵成;沐浴,更衣,出发,我十分利落!</p> <p class="ql-block"> 花姑娘家在长乐乡,距县城半个小时的路程。稻谷是花姑娘姐姐家的。花姑娘的姐姐在路边开一家百货批发店,就耕种了旁边的一块水田,在秧苗转青后还特别买八十尾鱼苗放进稻田里。</p><p class="ql-block"> 现在的打谷机是电动的,效率高,花姑娘的姐夫估计有个把小时的工夫。为了让我们也能实际参加秋收劳动,花姑娘请求姐姐、姐夫推迟半个小时开工。</p><p class="ql-block"> 我们赶到稻田边的时候,谷子已经收妥了大半。我们挽裤腿、脱鞋子、下田,没有半点迟疑。我的父母因为年纪大了不再耕种田土多年,我已多年没有参加插秧打谷之类的农活了,但骨子里面的农民基因还活跃着,一下田就手脚麻利地帮忙搬谷子、打谷子、割谷子。</p><p class="ql-block"> 我们四五个男女同学很快进入角色,花姑娘家人从最初的客气慢慢变成接受,任由我们成为劳动者,挥汗劳作。</p> <p class="ql-block"> 我是穷苦人家的女儿,也是很早熟的劳动力。从小,我农忙时帮家里插秧打谷、种地薅草,是个能干人儿。虽然有近二十年没有下田了,但我的功底还在。现在打谷子,大丘的稻田基本上是机械化了,即使是今天这块面积不大又是狭长形的稻田也是用半自动打谷机了,只需要把割好的稻谷推进机器,就脱粒和排渣,效率挺高的。</p><p class="ql-block"> 我先是看到割稻谷的人少,就找了一把镰刀加入割的队伍,右手握镰左手抓稻,年青时的功夫还在,唦唦割着,人往前移,身后放着一排排割好的水稻。</p><p class="ql-block"> 后来我看到搬运稻穗的人员偏少,又放下镰刀当起了搬运工,在泥泞中来回行走。</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想起小时候的打谷时光了。那时,打谷用的是打谷桶,是一个四方形的口大底小桶壁稍稍有斜度的木桶。打谷子的人双手抓着割好放一排排一把把的稻谷,用力地往桶壁上一下一下地拍打,谷子在拍打中脱落到桶里,稻草丢在桶外。</p><p class="ql-block"> 用谷桶纯人工打谷子效率很低,我家的劳动力少,所以每年到秋收季节都会请村里一些关系好的或者其他村的亲戚帮忙打谷子。清早,主家先自己或安排一个个子高力气大的人,用一根碗口粗的木棒抵住打谷桶底部的两个斜对角,再把桶反扣过来口朝下底朝天,人用肩抬着木棒,把谷桶放在准备打谷子的田坎边。</p><p class="ql-block"> 抬谷桶的人很要技术的,桶的底部大约有一米二、三的长和宽,口口应该是有一米五、六的样子,深大概有近两尺左右。谷桶扛在肩上就遮住了上半身,所以走路、避开障碍物等,都是个技术活。我记得有一年,有一个人抬着谷桶沿着田坎路远远走来,我们一家正在或蹲或站在院坝里吃早餐。那天吃的是新米饭,全家大小开心,氛围很好。那时我家前面的稻谷还没打,稻子挡住抬桶人的双腿,桶又遮住了人的头部,只看到倒扣的桶在移动,我们却不知道抬桶的人是谁。突然,移动的桶瞬间在我们的目光中消失了,我正在诧异,父亲说“拐了,你满满(叔叔)跌下田坎了”。父亲赶过去的时候,满满还在田坎下挣扎,桶把他罩住了,他怎么爬都爬不起来。事后,我问父亲怎么知道那人是我叔叔,我父亲讲:走平路都会跌下坎,这事只有你叔叔这个村里唯一的高中生才会发生。</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谷子打完一大半,水田里就开始有“啪啪”的拍水声,特别是还没割下的稻谷丛中,有水响声、有鱼撞稻杆导致稻穗的摇晃,想必稻花鱼儿们都惊恐地挤成一堆了。也有少许的鱼们,在割过谷子的水田里乱窜。</p><p class="ql-block"> 秧哥和z哥拿着半截背篓去罩鱼,但水太深鱼也稀,只看到他们举着工具忽左忽右忽前忽后地按进水里,鱼没见但笑声、惊呼声却传得很远。</p><p class="ql-block"> 花姑娘的姐姐见水太深了,就在田坎上挖了一个缺口放水。水慢慢地浅了,未割的谷子也越来越少了,鱼儿们有的四处逃窜,有的仍躲在稻谷丛中。而捉稻花鱼的人们,开始频频得手了。</p> <p class="ql-block"> 几个帅哥费了几牛二虎之力捉到的第一条稻花鱼,从我手中挣脱而去在田坎上蹦迪,吓得我扑上去用身体罩住鱼,终于有惊无险,否则我肯定会内疚不已!</p> <p class="ql-block"> 谷子已割完打完,稻花鱼四处乱窜,水也比较浅了,鱼儿的背鳍划过一道道的水浪,目标明显了,收获越来越多了。</p> <p class="ql-block"> 这个姐姐果真是个捉鱼高手,她不用任何辅助工具,右手以迅雷不及掩耳之速抓了一条鱼,在另一条鱼和我们都还没有反应的情况下左手又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炫耀起来。</p><p class="ql-block"> 一个女子如此身手了得,我就开始以她为榜样,用语言来刺激我的男同学秧哥、z哥和松哥了。他们不服气,也开始试着徒手捉鱼起来。</p> <p class="ql-block"> 徒手捉鱼必须是有技巧的,眼疾手快是根本,三姐姐这个理论专家说起理论来那是一套一套的。</p><p class="ql-block"> 秧哥在强大理论的指导下付诸实践,果然徒手抓住了一条鱼。大家欢呼雀跃,秧哥得意地炫耀着,我不失时机地夸赞三姐姐是理论高手、秧哥是实践达人,可惜话未讲完,鱼儿逃脱了。</p> <p class="ql-block"> 主人家看到我们捉鱼捉得开心,在已经备好中餐的基础上加了一道令人垂涎的菜:苗鱼!</p><p class="ql-block"> 苗鱼,顾名思义,即苗家的一道佳肴。这可是我们湘西地区苗族人民独创的一道美食,其制作方法多样,主要原料是稻田里放养的鲤鱼或草鱼,统称为稻花鱼。调料则以辣椒为主,配以姜、木姜子、蒜粒等,制作出的苗鱼香辣麻适口,非常适合下酒和下饭。苗鱼的特点在于其鲜美的鱼肉与香辣的调料完美结合,口感丰富,风味独特。苗鱼的制作方法多样多样,但现在的饭馆基本是使油煎或油炸鱼后直接和切成圈圈的本地辣椒等配料、调料一起炒熟,放点汤收汁后开吃。</p><p class="ql-block"> 我小时候在家里请人打谷时经常被安排主厨,别看我那时才十岁左右,但十来个二十人的晚饭我是胜任的。在帮忙打谷子的人中,妇女一般是负责割谷子,男子是打谷子,其中一两个青壮年男子负责用箩筐挑谷子回家,一般一天要挑十多担呢。我父亲基本是挑谷桶、挑谷子的人选,在挑到倒数两三批谷子时,父亲会同时带回两、三条稻花鱼,让我再加一道菜。我的做法除了清洗、砍成坨坨和别人一样之外,后面就与众不同了。我把砍好、清洗好并滤干水的鱼块均匀地抹上盐巴和酱油,将油烧热得冒清烟,放姜片和一点点盐翻炒两下,再放一飘水。待油水烧开后,把鱼块放进锅里煮,一直煮得鱼皮鱼鳞都卷了起来,再用手将新鲜的青椒红椒折为两节放入锅中继续煮到辣椒熟。这样做的鱼特别鲜香入味,辣椒里面包着可口的汤汁,一口咬爆,齿唇皆爽。有时我还切了一些豆腐放进去煮,直煮到豆腐空花、汤汁进入。帮忙我家打谷子的大人们,无人不夸赞我的厨艺。</p> <p class="ql-block"> 花花的姐姐家太热情,满桌的大菜让我们吃得爽口舒心。</p> <p class="ql-block"> 我们六个同学到打谷捉鱼现场,主人家每人打发两条稻花鱼回家,这样的待遇,真希望年年都有!</p> <p class="ql-block"> 美好生活其实真的来之不易,第二天再看看双腿,我十分体会到这句话中蕴含的真理。不过,尽管双腿布满血迹划痕,我仍乐意等待着年年有鱼🐟!</p><p class="ql-block">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