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不是热门目的地。疫情后遗症之一是如今有点流行“县域游”,小红书上一堆五六七八线的城市或县城,动不动就说“被低估了”,咱知道这是种草专用语,当不得真。但淮安毕竟是个有身份的城市,就算是旅游小众,架不住它有历史、出名人。<br><br>古称淮阴,在明清时期的淮安府,曾引领半个江苏的风骚;清江浦和里运河段贯通了淮河与京杭运河,此漕运总督府之所在,乃九省通衢之地,与苏杭杨并列称为运河沿线四大都市,繁华气象也一度差可比肩。<br><br>这两日多次看到“南船北马舍舟登陆”,这八个字点出了它的运河交汇地理枢纽的身份,也解释了它的南北混搭的城市风格。此处留下的古迹/旧宅/园林之类,如果是官衙建筑,妥妥的摆出开阔平直的北方范,而私宅故居则走温婉柔和的江南园林风。此地名人则有周恩来、吴承恩、韩信等。美食当然是淮扬菜,还比南京扬州的性价比高。所以,还是有些可看可逛亦可吃的。<br><br>只是,同样是有历史出名人的地方,感受还是有些差异。<div><br></div><div>上回去的泉州,旧城、老巷、古建也多了去,在挤挤挨挨中透着更多活力,更多奋进的同时也更多消闲享受。</div><div><br></div><div>而淮安这里,说奋进吧好像要躺平;说它躺平吧又颇不甘。新建的东西都有点土,老旧的东西又都有点破。让人眼前一亮的钟书阁,在俗气而热闹的购物中心里,居然周末也没多少客人,反成了个异类的存在。提到苏州昆山等苏南城市的经济,唯有气短的叹息“不能比”。数年前单价被炒到5-6万的豪宅楼盘,如今跌到万把块。以前出口为主的电子工厂,业务收缩到1/4,厂长业余时间斜杠开网约车。年轻人都在奋力考公,哪怕有些岗位的录取比率已经到了匪夷所思的1000:1,千里挑一。连学校老师都不要当,因为这两年学校工资都有拖欠,而整个城市去年的新生人口仅2万多,难说数年后教师会不会大批失业......<br><br>淮安的这份尴尬和颓落,和江苏十三太保之称有点违和。要崛起啊,谁让你叫苏大强呢。<br></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