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公元2024年9月7日的白露节这天,昆明翠湖公园旁的青云街“品味空间”酒店迎来了一批两鬓斑白,走路稳健,容光焕发,神采奕奕的客人。他们就是“云南省广播电视学校1985级新闻大专班”的两位老师和学生,来这里共叙毕业后的师生情、同学谊。</p> <p class="ql-block">上午10时,来自四面八方的同学陆续来到了酒店,原班主任张冀英老师早已经等在酒店门口,我们一坐下,她竟给我们端茶倒水,再现了一个“母亲盼儿归家”的一幕,让人十分过意不去。</p> <p class="ql-block">74岁高龄的刘老师也如期来到了聚会地点,与每位同学一一握手,嘘寒问暖。</p> <p class="ql-block">饶世秋、杨莉年、付雪晖等同学更是忙前忙后,大家一落座,就招呼大家签到休息,让大家有了回到家的感觉。</p> <p class="ql-block">报道休息间,大家一起追忆了39年前一幕幕温馨的场景:来自全省广电系统和其它部门的117名学子,相聚于昆明市吴井路一侧的云南省广播电视学校,开始了为期两年的同窗共读。</p> <p class="ql-block">两个班的学生,除性别、民族、地域、经历和基础学历不同外,年龄差异也不小,长者已近不惑之年,少者还不足二十岁。</p> <p class="ql-block">上课教室是低矮的红砖房,住的是临时搭建的钢架房,谓之“广播电视大学”的教学形式,也与传统大学颇为不同,除老师当面授课外,还辅之以看电视、听录音。</p> <p class="ql-block">可就是这样一群年龄大小不一的男女学生,如此近乎当年西南联大的艰苦办学条件,却丝毫没有减弱学子们的求知欲望。</p> <p class="ql-block">两年的教学相长,两年的勤奋苦读,终于结出了丰硕的成果,同学们用优异的学习成绩和毕业后的卓越表现,为不大受社会待见的“电大生”增了光、添了彩。</p> <p class="ql-block">两年的朝夕相处,也使师生和同学之间建立了真挚的情谊。</p> <p class="ql-block">这次小聚活动,得力于张冀英老师的积极倡导和操持,目的是为了重温校园岁月的诸多美好,畅叙别后难以割舍的思念之情。</p> <p class="ql-block">参加这次小聚活动的两位老师是:刘祖武、张冀英。</p> <p class="ql-block">26位参与聚会的同学,有来自四川的饶世秋、蒲萍;<span style="font-size:18px;">有来自保山市的杨文伦。</span></p> <p class="ql-block">有来自西双版纳州的王正聪,有来自丽江市的史寿林,有来自玉溪市的宋兴贤、王艳华。</p> <p class="ql-block">有来自曲靖市的周卡林、王旭春,有来自文山州的骆科才。</p> <p class="ql-block">有来自昆明市的付雪晖、夏克彬、胡嘉明、杨莉年、王海燕、钱晓燕、孙树金、曾顺清、张远贵、杨剑锋、董少华、李燕京、石昌华、王晋疆、屠光华、许娴明等。</p> <p class="ql-block">此外,参加聚会活动的还有史寿林同学的两位尊贵朋友、著名画家王亚臣先生及其学生杨女士。</p> <p class="ql-block">部分因事不能参加小聚活动的同学如赛玉、苏丽霞、张静、向作艳、李锐、王晓晋、张仲全、李启武、张乃新、范蓉等,都在微信群里表示遗憾之意和美好祝福。</p> <p class="ql-block">握手、拥抱、相认、问候、拍照,长久的分别(有几位同学毕业后是第一次相见),亲切的话语,很快把大家的情绪调动起来。</p> <p class="ql-block">突然的相见,虽然大多数同学都能认得出来,但也有少数同学就是想不起来,只能猜谜语似地说了一个个名字,可惜都没说对。</p> <p class="ql-block">无论茶聊、餐叙还是座谈,师生无不畅所欲言,人人都有讲不完的故事,个个都有诉不完的衷情。</p> <p class="ql-block">都说时间是把刻刀,39年的时光,当年“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的青春学子,如今大多已两鬓斑白,年少者已入花甲,年长者已逾古稀。</p> <p class="ql-block">虽然岁月催人老,但友情却没忘。</p> <p class="ql-block">人的一生没有最好的年龄,只有最好的心态,我们争不过岁月,也跑不过时间,唯有以自己喜欢的方式,活出日出日落的每一天。</p> <p class="ql-block">因此,一群已“升级”为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的老头、老奶相聚,不讲情,讲什么?不论谊,论什么?</p> <p class="ql-block">善待自已是因为人生短暂,爱护亲人是因为一脉相承,珍惜学友是因为感恩相遇。</p> <p class="ql-block">打断骨头连着筋,有缘同学格外亲。已去岁月不可追,今后时光尤可贵。</p> <p class="ql-block">下午14时,同学们围桌而坐,在嗑瓜子,吃花生,尝水果的同时,还在刘老师的指引下拉开了茶叙的序幕。</p> <p class="ql-block">30多位同学,共同回忆校园的生活点滴,畅谈今天的美好人生,健康生活的经验。共同认为,人生在世,看淡一切,看开一切,别去在意别人的看法,只要遵从内心的想法,快乐一天是一天。人最终的归宿还是自己,孰轻孰重,冷暖自知。</p> <p class="ql-block">每个同学都或多或少说上了几句,共同分享了39年来各自取得的工作成果,生活经历,帮带孙辈的体会,家庭和睦相处的经验,家风家教传承的预期。</p> <p class="ql-block">同学们相互鼓励,纷纷认为不因老去而忧伤,不因得失而惆怅,饿了吃饭,困了睡觉,糊涂时读书,注意学习新的科技知识,适应新的时代,真正学会新生活。</p> <p class="ql-block">为此,大家共同呼吁:下次再聚,希望今天到场的一个都不能少,今天没到场的更须“将功补过”跑步到。</p> <p class="ql-block">并衷心祝福我们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在今后的岁月里都能健康快乐,吉祥幸福!</p> <p class="ql-block">下午17时20分,聚会在热情友好、开心快乐的氛围中结束。</p> <p class="ql-block">集会间隙,张远贵同学、杨剑锋同学把自己用大半生心血写作出版的个人专著赠给同学。</p> <p class="ql-block">王正聪、史寿林同学有感而发,即性赋诗表达心境,骆科才同学当晚就写出记述集会的侧记。</p> <p class="ql-block">又到分别的时刻了,同学们都依依不舍,难分难离,最终只能把千言万语注入到了滚滚前行的返程车流之中。</p> <p class="ql-block">后记:这是骆科才老同学写的一篇侧记,我把它拆分成这篇美篇的文字诠释。又把所有同学们拍摄出来的照片和视频编辑了一下组合起来和大家一起共享。</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