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姐(下)

梁建新

<p class="ql-block"> ↑ 2024年春节兄弟姊妹合影,二姐(左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022年的冬天快要到了,北方农村的冬天冰封雪地,一派萧索气象。小山村的条件是落后的,没有暖气,没有燃煤,对于一个85岁的老人来说更是无能为力,精神上的孤独感不说,肉体的冷冻先难熬,二姐为怎样熬过严冬犯起了愁。余飞扬笔下的"初冬气候透心凉,目睹年高坐草堂。瘦寡凄怜垂槁木,孤单寂寞落严霜。″是二姐的真实写照。</p><p class="ql-block"> 天无绝人之路,在二姐 一筹莫展时,有好心人介绍了孙先生。孙先生,灵石县段纯镇下峪村人,虽年龄已87岁高龄,但身体硬朗,时不时还踦着摩托车溜达。孙先生双儿双女,老伴早逝,儿女们工作都很忙,家里他一人留守。俩人见面相谈甚欢,商定二姐去孙先生家搭伴养老,以解各自之难。孙先生年轻时一直从事烹饪工作,有着一手好厨艺,虽然他不吃 荦,但经常给二姐备有做好的猪肉、羊肉。孙先生很勤快,还没等二姐动手,早准备好了饭菜。家里的孩子们回去对二姐也很好,二姐说她遇上了好人家。</p><p class="ql-block"> 二姐的机体免疫力还算强,三年的新冠疫情肆虐仍安恙无事,却在2023年清明节后被甲流感病毒袭击,突然发热、咳嗽头痛、肌肉和关节疼痛、喉咙痛和流鼻涕,臥床不起。大哥家闺女前去侍候了几天,女儿从北京赶回来住了3天。88岁的孙先生冒着被传染的危险不离左右,从卫生院请了医生给输液服药,并悉心照料下,二姐才得以康复。</p><p class="ql-block"> 春暖花开,下峪村又恢复了给老人们免费午餐(冬天怕老人们滑倒而暂停),二姐也享受着这种待遇。二姐说人家的饭莱很好吃,有荤有素,变着花样。</p><p class="ql-block"> "五一″假期,老伴坐孩子们的车回老家小住,约了二姐过釆住几天,正逢古镇三月十八庙会,老伴准备了饭菜。二姐来了只坐了一会儿,孙先生就催说还是回吧,见留不住只好把蒸好的红枣黄软米给带上。我们每每和二姐通电话,二姐总说:"不要惦记,我现在好活。"</p> <p class="ql-block"> 二姐虽说年纪大了,但是勤劳俭朴的传统一点也没有变。在一次视频时,二姐让我们看孙先生家的院子,院子里有很大一块菜地,各种蔬莱长势喜人。孙先生告诉我们,二姐对菜园子可上心了,五点钟就起来松土、施肥、浇水,劝都劝不住。听到这里我脑际浮现出了二姐“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的辛劳。二姐说现在收获的黄瓜、西胡芦吃都吃不了,送给孙先生的孩孑们,还送给自己的侄儿男女。当亲朋好友吃着这些新鮮蔬菜时,是不是有种"时人不识农家苦,将谓田中谷自生″的理所当然。</p><p class="ql-block">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也不知道什么原因,那个下峪村不再为老年人堤供免费午餐了。过入暑期天气炎热,我们担心二姐的一日三餐。视频中二姐说村里的窑洞很凉爽,也很潮湿,她正在翻晒孙先生的衣物,有百十来件,霉霉味让人恶心。见状孙先生说:“告沂孩子们不要买了,晓也晓不得经常往回买,穿不了压在箱子里,你看这尽是添麻烦。 由于雨水增多,长时不通风,刘外村二姐家的窑洞潮湿严重,被服发霉,二姐又赶回去,打开门窗,凉晒衣物,折腾了好几天。</p><p class="ql-block"> 孙先生家的二儿家两口子闹矛盾了,媳妇一气之下外出北京打工。二儿子是搞装修的,每天晚上回来要吃饭,有时还带人回家吃饭,辛苦了两位老人。房子周边的小块地,二姐栽了红薯,秋后还收了5担红薯,想想是何等的来之不易。二姐她们就是这样在忙碌中,度过了这年的春天、夏天和秋天。 不知什么时侯这个村也恢复了老年人的免弗午餐,2023的重阳节是村里特意设宴庋过的。</p><p class="ql-block"> 孙先生的儿孙们都外出玎拼了,两位老人在偌大的院落里留守。闲暇之余也会逛逛庙会,或在周围转悠转悠。入冬,孙先生的女儿送来了饺子馅,给孙先生是素馅的,哈二姐的是肉馅,没把二姐当外人看。这些点点滴滴,都是耄耋老人生活中的暖心故事。</p> <p class="ql-block"> 目前的我国是一个深度老龄化的国家,随着老年人的增多,老龄化程度在全球属于中上水平。2023年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比15.4%,根据《中国人口预测报告2023》,预计中国在2030年左右占比将超20%。少子化和长寿趋势使得老龄化持续加深。2023年,中国出生人口902万人,连续7年减少;而死亡人口1110万人,呈负增长。从长寿趋势看,中国平均预期寿命达约78、3岁,随着卫生健康体系的逐渐完善,未来仍有提升空间。</p><p class="ql-block"> 长寿带来的老龄化并不可怕,这体现了社会的进步和医疗水平的提升,但是少子化的加剧带来老龄化明显加速问题不容小觑。从经济学的角度看,这是人口红利消逝,随之而来的是,社会抚养比上升,养老负担加重,社保压力上升。</p><p class="ql-block"> 随着老年人的增多,养老问题就自然而然地成为了一个非常现实的社会问题。在我们的国家里,虽然老有所养,但是每个家庭和个人总会有各种不同的具体情况,因此所选择的养老方式也有所不同。近年来,“同居式养老”不断出现,且越来越多。就象二姐她们那样,男女两个单身或丧偶的老人,不领结婚证,在一起同居,搭伙过日子的养老方式。</p><p class="ql-block"> 这种所谓的“同居式养老”,之所以会得到双方子女乃至整个社会的认可,可能是因为这种养老方式的好处较多,而弊端较少吧。也许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在减轻了双方子女负担和压力的同时,让整个社会也得到了相对应的和谐和稳定,从而解决了部分老人养老中的一些实际问题,是一种不错的选择。</p><p class="ql-block"> 写到此,顺祝二姐和孙先生二位老人健康长寿,笑口常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024年9月7日于榆次</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