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皮先生坐课堂“观与思”(第一周)

三皮闲话

<p class="ql-block">  “不坐机关坐课堂,不当官员当先生”这是三皮先生2022年元月为区教师发展中心创设的校风。</p><p class="ql-block"> 新学年伊始,中小学各学科教培员全部坐进课堂开启了“沉浸式”教研新征程,三皮先生亦紧随大流。</p><p class="ql-block"> 连续三天,坐进城区三所初中学校四节七年级数学课堂。之所以选择七年级,因为是新教材。新教材,如何落实新课标,如何构建新课堂,值得从头研究。</p><p class="ql-block"> 观与思之一:</p><p class="ql-block"> “是什么让初一新生迅速成了课堂沉默者”? </p><p class="ql-block"> 答案其实一直都有,可是在反复培训新课标理念两年来,面对新教材,还是得到这样的答案,那种“失望”“无语”“叹息”比心绞痛还要来得直接。 </p> <p class="ql-block">  两年前,三皮先生就给常态课堂上的教者画了个像,称其为“课堂四大员”。</p><p class="ql-block"> 所谓“课堂四大员”意即“任务程序员、习题推销员、自我讲解员、动画播放员”。</p><p class="ql-block"> “任务程序员”是课堂上只知道按程序完成教学任务,保证教学进度;</p><p class="ql-block"> “习题推销员”是什么习题都一股脑儿印给学生,至于能不能做、有没有效、批不批改,浑然不问;</p><p class="ql-block"> “自我讲解员”是只管讲,学生听不听、听不听得进去,那不管,反正该讲的都讲了,甚至反复讲了多遍,为何还不会,那是学生基础差;</p><p class="ql-block"> “动画播放员”是被课件PPT带着走,把课件播放一遍,就相当于都讲过了,至于什么重难点呀、什么独立思考呀、什么归纳总结呀等等,课件都包办了。 </p> <p class="ql-block">  现如今,坐进课堂。 </p><p class="ql-block"> 教者依然“一问到底”,根本不去思考提出的问题有没有思维含量,也不去关注学生已有知识基础,“假问题”“伪交流”随时可见,什么让学生自学、独学、互学、讲学,那都是浪费时间,影响教学进度。 </p><p class="ql-block"> 教者依然“印发习题”,根本不去研究数学书上的题目的编写意图,根本不去看看补充习题的巩固重点,只知道“印”,可课堂上又没时间做,当堂训练、当堂练习、当堂巩固变为“课后完成”。“课后”成为了“无底洞”“包容所”,什么都可以推进去、装进去。 </p><p class="ql-block"> 教者依然“按图索骥”,为了完成教学任务,不问上一个环节所有学生有没有弄懂,而是按程序“向前进”,正课讲不完,自习课辅导课继续,反正“进度第一”,至于“是否已经掌握”,那就是“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 </p><p class="ql-block"> 教者依然“一件通用”,共享来的课件,拿来就用,甚至于课前对里面的具体内容都没有好好看过一遍,什么班情、学情,什么个性化备课,什么课前准备统统放一边去。</p><p class="ql-block"> 再看学生课桌上,绝大多数桌面上就一本数学书而已。学生在课堂上是来干什么的?恐怕是只听不做,只听少思或者只听不思。</p><p class="ql-block"> 试想想,这样的课堂,学生能喜欢吗? </p> <p class="ql-block">  不要几天,课堂状态会极速分化,少部分好学生“被灌输”,虽说听得乏味,但硬着头皮还在听;大部分学生“假听课”,坐姿端正,可大脑游离于课堂之外;还有少部分学生“干私活”,楚河汉界,互不搭噶,“睡”是最好的课堂支持。</p><p class="ql-block"> 第一次月考,泾渭分明,然后就按这样的轨道、节奏,三年如一日。</p><p class="ql-block"> 这就是三皮先生这三年的实证研究结果:中考结果取决于初一上学期。如果没有颠覆性改变,初一上学期的结果就是三年后的中考结果。 </p><p class="ql-block"> 怎么解决?从最基本抓起,抓教学常规,抓集体备课,抓作业实施,抓课堂转型。 </p><p class="ql-block"> 全区中小学教学常规要求叙述得清清楚楚,可谓要求明确、步骤清晰、操作具体。“高新好课堂”改课理念浅显前沿,指导精准。“学会、弄懂、融通”的基本要求,需要用输出式学习方法来达成,以学为中心的生本小组需要真真切切的​去gan,花大力气去改,否则,涛声依旧,神马都是浮云!</p> <p class="ql-block">  观与思之二:</p><p class="ql-block"> 热浪滚滚之教室,何解?</p><p class="ql-block"> 坐在三所学校的课堂上,其中两所学校班级虽有空调怎奈人数众多,丝丝凉风瞬间变为股股热气。另一所学校虽人数正好,可外无清风徐来,内无凉气补充,同样热辣滚烫。一节课下来,听课者后背亦已湿透,可想那些个活蹦乱跳的金刚葫芦娃,一天十二个小时真的是“老君炉炼悟空——真煎”。</p><p class="ql-block"> 这两天强烈要求在教室里装空调的呼声络绎不绝,更有说“为何老师办公室可开空调,而教室却没有空调”?是呀!为什么呢?</p><p class="ql-block"> 估计是过分关注的缘故,同时看到几则消息。</p><p class="ql-block"> 新闻一:某地某校要家长捐空调,当地表示严肃查处。</p><p class="ql-block"> 新闻二:某地冰块脱销,家长主动送冰块到班。</p><p class="ql-block"> 新闻三:某地方主要领导说,学生用不上空调,机关不允许开空调。</p><p class="ql-block"> 空调,三皮曲解,需要“有空闲的人来调节或调配”,那,谁“有空闲”呢?</p><p class="ql-block"> 引申下去:</p><p class="ql-block"> 装空调,电路负荷不够,谁又有空闲来解决呢?</p><p class="ql-block"> 装了空调,多出的电费,谁又能有闲钱来负担呢?</p><p class="ql-block"> 亲,可知道,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只有一项经费——生均公用经费,其标准是小学每生一年800元,初中每生一年1100元。</p><p class="ql-block"> 坐在数学课堂上,数着汗珠,不妨一起做个数学题吧!</p> <p class="ql-block">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p><p class="ql-block"> 胸中遐想,在水一方</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