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原文于2014年10月31日老纪网易的博客</span></p> <p class="ql-block"><b>“北平,好像是每个人的恋人;又像是每个人的母亲,她似乎有一种不可思议的魔力在吸引着每个从外省来的游子。住在北平时还不觉得怎样,一旦离开她,便会莫名其妙地想念起她来。无论跑到什么地方,总觉得没有北平的好。”</b>——冰心。</p> <p class="ql-block">除了家乡青岛,工作过的北京,是我最熟悉的城市,我的第二故乡。喜欢汪峰的《北京北京》,沧桑的声音以及优美的曲调, 和极具画面感的歌词:“<b style="font-size:15px;"><i>我在这里欢笑,我在这里哭泣,我在这里活着 ,也在这儿死去,我在这里祈祷 ,我在这里迷惘,我在这里寻找 ,在这里失去,北京,北京。咖啡馆与广场有三个街区,就像霓虹灯和月亮的距离,人们在挣扎中相互告慰和拥抱,寻找着追逐着奄奄一息的碎梦。</i></b><i>”</i></p> <p class="ql-block">这似乎是整首歌最有隐喻意味的一句,咖啡馆和霓虹灯对应,广场和月亮对应。而挣扎,告慰,拥抱和碎梦,应该是有着深切成长烙印的人才能体会得到。欢笑对哭泣,活着对死去,为了迷茫的心而祈祷,为了失去的至珍而寻找。北京,北京,后者又多出一抹伤感。</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1990年11月份,刚参加工作不久的我在天安门广场</span></p> <p class="ql-block">岁月如歌,往事在左,我在右。一树秋花的零落晕染了落寞,一地秋霜的记忆朦胧了帝都。似水流年,香山的枫叶、也该红了吧。心香盛开,绽放骄傲,那一抹红晕安暖着这一季的流离薄凉。一个人,一座城,老城旧梦;一颗心,一份情,半生浮梦。这一世,铅华洗尽,不问前尘一梦嗟;缘千结,醉眼成穿,不语来生情断肠。青丝白发音容老,东城绝,西城别,后海连朔陌,西山接浮华。</p> <p class="ql-block">岁月悄无声息地流淌,秋韵正浓,盈一袖暗香,揽一缕清风,拥明月入怀,掬一捧清辉,瞬间,心已暮雪。每个人,都有一座属于自己的城,无论那座城,是宽阔还是狭窄,是繁华还是冷清。只要城里居住着自己牵念的一个人,一段记忆,一片风景,都会为之一生停留。北京,它是一座皇城,既拥有了风花雪月,又珍藏着云水禅心。多少人,走进这座城,便不由自主地爱上她。她也许不是你命定的那座城,但一定是,所有人来过都不能遗忘的城。来到北京,是为了前世那段不了情。 </p> <p class="ql-block">据史书记载,公元前11世纪,周武王灭商以后,在尧封帝,此后在苏城建都,在燕封召公。燕都因古时为燕国都城而得名。战国七雄中有燕国,据说是因临近燕山而得国名,其国都称为“燕都”。 北平,旧城市名。北京在历史上曾经使用的城市名称之一。明朝洪武元年,即1368年9月12日,大都更名为北平府,取“北方安宁平定”之意,北平第一次成为北京的名称。</p> <p class="ql-block">后于明朝永乐十九年(1427年)作为明朝的都城改名为北京,与南京对应,形成“两京十三司”,此为今名之始。民国十七年(1928年)6月20日设立北平特别市,相当于今日的直辖市。日伪政府于1937年10月12日又将北平改为北京,1945年日本战败投降后,恢复原名北平。1949年9月21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中南海怀仁堂隆重开幕。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首都设于北平市,同时将北平市改名为北京市。</p> <p class="ql-block">能够代表东方建筑美的城市,在世界上,除了北京,恐怕难找第二处了。描写北京的文字,由国文到外国文,由元代到今日,那是太多了,要把这些文字抄写下来,随便也可以出百万言的专书。现在要说北京,那真是一部廿四史,无从说起。若写北京的人物,就以目前而论,由文艺到科学,由最崇高的学者到雕虫小技的绝世能手,这个城圈子里,也俯拾即是,要一一介绍,也是不可能。要想用有限的篇幅生动地刻画出一个城市的面貌,实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p> <p class="ql-block">特别是对北京这样的大城市,真不知从何处写起,写故宫不写颐和园,似乎不行;写了前二者而漏了天坛、天安门大街,又难免有遗珠之憾…即使全写了,因为文字不像绘画那样可以用色彩和线条,把金碧辉煌的故宫、秀丽多姿的颐和园活脱脱地展示在读者面前,到头来也难免稍逊一筹。林语堂《动人的北平》提供了一些成功的经验,这些经验是:“选择特定的视角,扣住城市的特点,进行多方面既概括又具体的描写。</p> <p class="ql-block">先说视角的选择。面对某种复杂的客观对象,不管怎样描写也未必能够穷尽它,这就得考虑选择一个恰当的新颖的视角,然后据此大胆地删弃无关的东西,突出有用的素材,进而掌握创作的主动权”。林语堂不是用社会活动家的眼光去观察北京,也不是以一个刚来到北京游览的旅行者的身份,把目光久久地停留于北京美丽的湖光山色之中,他作为一个“老北京”,要着重告诉大家的是北京为什么会成为“理想的居住城市”。</p> <p class="ql-block">从这个视角出发,他写了老北京货贩众多,购物方便,居住的多半是宽阔舒畅的四合院,连坐人力车也格外便宜,“从西城到颐和园洋车费一元左右”。进而又刻画了老北京人那种悠然度日的心态和模样:坐在槐树下摇着芭蕉扇乘凉,在杉树下喝上一下午的茶……所有这些描写,可说是原汁原味,绘形传神,给人以不同一般的感受。</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2008年,北京成功举办了夏季奥运会</span></p> <p class="ql-block">北京的风景太美了!不但颐和园、景山、太庙、中南海、北海、中山公园、故宫博物院、天坛、地坛……这些历史上的古迹名胜又伟大又壮观,使每个游客心胸开朗,流连忘返;而且整个的北京市,就像一所大公园,遍地有树,处处有花;每一家院子里,不论贫的富的,总栽得有几棵树,几盆花。房子的排列又是那么整齐,小巧。</p> <p class="ql-block">那些四合院的房子看来似乎很简单,其实很复杂;房子里面还有套房,大院子里面还有小院子,小院的后面还有花园。比较讲究点的院子,里面有假山,有回廊,有奇花异木;再加上几套古色古香的家具,点缀得客厅里特别幽静,古雅,所以谁都说北平最适宜住家。在胡同里的小院子里,你和孩子们一家过得很清静,很舒服,绝对没有人来打扰你;即使住在闹市附近,也没有那么多的车马声,传进你的耳鼓。</p> <p class="ql-block">北京市外有山曰檀柘,有寺曰岫云,距京城八十里,原棣属昌平县治,亦千余年古刹也。俗人以山为名呼其寺,沿袭悠久,难于纠正,惟知庙宇沿革史者能道及之元。魏时初建此寺曰嘉福寺,河朔民众皈依于此。随末改称龙泉寺,唐及五代仍旧。信仰者不断增加,不远千里而来。迨忽必烈入主中原,改称万寿寺,其女翠微公主削发为尼,法名妙莲,即在本寺颂经,祈祷,冀减轻乃父涂炭生灵之罪。</p> <p class="ql-block">妙莲圆寂后火化其身,葬于寺外西垂白塔。白塔高耸,今尚巍然。明代仍袭其名,改用僧人主持,尼则迁入它庙。清初复加修缮,名岫云寺,以九峰环列寺居其中,松柏森隆,致寺容益伟丽焉。乾隆帝来寺游览,遂筑流杯亭于侧院。近数百年皆僧人主持,称为方丈,由肇始至今,先后达二十八人。圆寂后恒火化建塔,具列妙莲宝塔之次。</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2007年金秋10月,我在北京火车站迎接父亲和母亲</span></p> <p class="ql-block">秋天在北京是最适宜于游人享乐的季节,没有风,没有雨,太阳整天暖融融地照着;苍穹是那么高,那么澄清;浅灰的云,追逐着雪白的云,有时像在缓缓地散步,有时又像在相互拥抱。中午的太阳虽然也会晒得少女的脸上,泛起两朵红霞;一到傍晚,一阵阵凉风吹来,使你感到又舒服,又有点微寒。北京具有“老”与“多”两大特点。“老”即古老、历史悠久:“北京好像是一个魁梧的老人,具有一种老成的品格。”</p> <p class="ql-block">“北京又像是一株古木老树,根脉深入地中……“多”即多样性、兼容并包。 作者把握了这两个特点,也就等于把握住了北京这个故都跃动的脉膊,那许多新旧杂陈、互相矛盾的现象纷纷从作者笔下涌出,也就不奇怪了。 以今天的眼光看来,作者当年所着意渲染的北京的古老、宁静、兼容并包等,正好折射出了这个故都沉重的步履和漫长的历史投影。</p> <p class="ql-block">北京的风俗人情特别淳朴,没有上海、南京一带的喧闹,繁华;也没有青岛、苏杭一带的贵族化。在外表上,她是个落落大方,彬彬有礼的君子;在内心里,她像一个娉婷少女,有着火一般的热情;但并不表现在外面。她生来和蔼诚恳,忠实检朴。凡是到过北京的人,没有不对她留下深刻的印象;离开北京以后,没有不常常怀念她的,我爱北京等于爱我的故乡!</p> <p class="ql-block">“我在鼓楼的夜色中,为你唱花香自来,你在远方的山上,春风十里,今天的风又吹向你,下了雨,我说所有的酒都不如你”。今夜,《春风十里》这首歌让我想起了古老的北京(北平),思绪徜徉在百花深处悠长古老的街巷。百花深处是一条胡同名,隶属于北京市西城区什刹海街道辖域,东起护国寺东巷,西至新街口南大街。北侧与新太平胡同相通;南侧与护国寺西巷相通。</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2003年12月,在人民大会堂出席中国经济学家论坛</span></p> <p class="ql-block">你听“房东的猫”唱《春风十里》,觉得整个世界都温柔起来。关于北京这座城市的民谣很多,高晓松的《旧的童年》,赵雷的《鼓楼》,还有鹿先森乐队的《春风十里》。只是,之前总也没有想到,来自武汉的小清新组合——房东的猫会唱起这首关于北京的《春风十里》。印象中,房东的猫是武汉大雨里冲洗过的绿叶,终年苍翠欲滴,在中南的暑热里,从不萎靡。当她开口唱出第一句“我在二环路的里边想着你”,就觉远方山上的春风十里,扑面而来。</p> <p class="ql-block">老舍这样描写百花深处:“胡同是狭而长的。两旁都是用碎砖砌的墙。南墙少见日光,薄薄的长着一层绿苔,高处有隐隐的几条蜗牛爬过的银轨。往里走略觉宽敞一些,可是两旁的墙更破碎一些。”顾城有《题百花深处》诗一首,“百花深处好,世人皆不晓。小院半壁阴,老庙三尺草。秋风未曾忘,又将落叶扫。此处胜桃源,只是人将老。”陈升在歌曲《北京一夜》中唱到“不敢在午夜问路怕走到了百花深处”。陈凯歌导演曾拍过短片《百花深处》,是《十分钟年华老去》中的一个片断,英文译作《100 Flowers Hidden Deep 》。</p> <p class="ql-block">《春风十里》本就是朦胧掩映下的清新歌谣,房东的猫,就像舒婷自我情感律动下的诗章。舒婷在《会唱歌的鸢尾花》中写:“在你的胸前/我已变成会唱歌的鸢尾花/你呼吸的轻风吹动我/在一片丁当响的月光下”。房东的猫声音温柔如月,她的《春风十里》,除了秋日的明媚,还有秋夜几缕的柔情,“我在鼓楼的夜色中为你唱花香自来”。追寻一个人心情足迹,是很美的事,好像是在音乐中回到彼此的故地,颇有“我来到你的城市,走过你来时路”的意味,这是一种难得的重逢。</p> <p class="ql-block"><b><i>“故思伊,往追忆,弦月敛君愁,轻风舞罗衣,帝都小驿,豪饮三千醉霄迷;徒步花前,倚栏斜,欲眼望穿,流云遮月暂别离,几时云破花影摇,此去多载,游子归期何夕?”—-老纪</i></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