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简介</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中国又称『华夏』,这一名称的由来就与汉服有关。中华天朝重衣冠礼仪。《周易·系辞下》曰“是以自天佑之,吉无不利,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盖取诸乾坤。”周公制周礼而治天下,被儒家尊为圣人。周礼通过《仪礼》、《周礼》、《礼记》的服章和仪式表现出来,因而衣冠、礼仪往往用来代指文明,汉服是礼仪的载体。 《春秋左传正义》疏:“夏,大也。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华,夏一也。”华夏皆谓中国,而谓之华夏者,夏,大也。言有礼仪之大,有文章之华也。中国者,聪明睿知之所居也。万物财用之所聚也,贤圣之所教也,仁义之所施也,诗书礼乐之所用也。“亲被王教,自属中国,衣冠威仪,习俗孝悌,居身礼义,故谓之中国”。《尚书正义》注:“冕服采章曰华,大国曰夏。” 中国自古就被称为“衣冠上国、礼仪之邦”,而“衣冠”便成了文明的代名词。五胡乱华之时,原先在中原地区的贵族和平民纷纷逃亡到江南,保留了中原文明的火种,而逐渐把江南开发成繁华富庶之地,这一事件史称“衣冠南渡”。汉服体系展现了华夏文明的等级文化、亲属文化、政治文化、重嫡轻庶、重长轻幼以及儒家的仁义思想。在中国古代的宗法文化背景下,服饰具有昭名分、辨等威、别贵贱的作用。</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汉服”一词的文物记载最早见于《马王堆三号墓遣册》: 简四四“美人四人,其二人楚服,二人汉服”。 最早的文献记载,是东汉蔡邕的《独断》:“通天冠:天子常服,汉服受之秦,《礼》无文。” ,最早的正史记载见于《汉书》:“(龟兹公主)后数来朝贺,乐汉衣服制度,归其国,治宫室,作檄道周卫,出入传呼,撞钟鼓,如汉家仪。” 直接与汉朝重建的周礼服制体系有关。正如胡人传统服饰被叫做“胡服”,中国传统服饰被称之为“汉服”。所以,后来“汉服”这个词汇的基本内涵也固定下来,即汉族传统服饰。在漫长的历史中“汉服”逐渐成为汉人自我认同的文化象征。在唐代樊绰的书中就明确的称大唐的服饰为"汉服".到了宋元明时期,一些异族酋长也明确地用“汉服”来指称汉人服饰,如“辽国自太宗入晋之后,皇帝与南班汉官用汉服;太后与北班契丹臣僚用国服,其汉服即五代晋之遗制也” ,元代修《辽史》甚至专门为汉服开辟了一个“汉服”条。公元1645年,满清入关后,为了毁灭汉族的民族意志,在攻占江南时立即下达“剃发易服令”,1645年农历6月15日,颁布剃发令,严令汉族人民剃发,随即在农历7月9日,下令“衣冠悉遵本朝制度”,严令在几个月内毁弃汉族服饰,改穿满族服装,违令者斩,绵延了4千余年的汉服文化在满清政府的残酷暴力的政令下突然消亡。19世纪中叶开始复兴。</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中国洛阳汉服文化节</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中国洛阳汉服文化节创办于2014年,是中国洛阳牡丹文化节的重要组成部分,以"问礼圣城,来仪中原"为主题,以汉服文化交流为媒,是牡丹文化节的一项重要专项活动。</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第一届:2014年4月30日至5月3日</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首届中国(洛阳)汉服文化节由中华社会文化发展基金会、中国儿童文化发展促进会主办,洛阳太学与汉服文化促进会承办。邀请了全球热爱中华文化的汉服同袍、海外华人、韩国友人及其他各界文化人士共150余人参加活动。</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第二届:2015年4月11日至4月12日</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着我汉家衣裳,兴我礼仪之邦。本届汉服文化节以"问礼圣城,来仪中原"为主题,以汉服文化交流为媒,邀请热爱中华文化且有较高造诣和较大影响的全国"同袍"(指汉服爱好者)、海外华人、韩国友人和文化产业人士参加。千人着汉服摄影大赛是此次活动的最大亮点。</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汉服文化</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汉服文化是反映儒家礼典服制的文化总和,贯穿西周到明朝的儒家书史体系《礼记》、《后汉书·舆服下》、《晋书·舆服》、《宋书·礼五》、《南齐书·舆服》、《魏书·礼志四之四第十三》、《隋书·礼仪七》、《旧唐书·舆服》、《新唐书·车服》、《宋史·舆服》、《明史·舆服》,通过祭服、朝服、公服、常服以及配饰体现出来。汉服文化从三皇五帝延续(清代被迫中断),通过连绵不断的继承完善着自己,汉服文化是一个非常成熟并自成体系的千年文化。在当代,汉服文化正在通过汉服运动这一民间文化运动形式逐渐复兴。</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中文名</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汉服文化</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外文名</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Hanfu culture</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反 映</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儒家礼典服制的文化总和</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最早记载</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马王堆三号墓遣册》</b></p> <p class="ql-block">象征</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汉服中最典型的深衣,孔氏正义曰:“所以称深衣者,以余服则上衣下裳不相连,此深衣衣裳相连,被体深邃,故谓之深衣。”深衣是最能体现华夏文化精神的服饰。深衣象征天人合一,恢宏大度,公平正直,包容万物的东方美德。袖口宽大,象征天道圆融;领口直角相交,象征地道方正;背后一条直缝贯通上下,象征人道正直;腰系大带,象征权衡;分上衣、下裳两部分,象征两仪;上衣用布四幅,象征一年四季;下裳用布十二幅,象征一年十二月。《礼记·深衣》曰:“制十有二幅,以应十有二月”。身穿深衣,自然能体现天道之圆融,怀抱地道之方正,身合人间之正道,行动进退合权衡规矩,生活起居顺应四时之序。</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礼仪文化</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汉服是汉族的礼仪文化的必要组成部分。周礼的礼典分为五礼八纲,五礼包括:吉礼、凶礼、宾礼、军礼、嘉礼;八纲包括:冠礼、婚礼、丧礼、祭礼、乡礼、射礼、朝礼、聘礼。冠礼和婚礼是嘉礼的核心。祭礼即吉礼。</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冠礼</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冠礼是华夏礼仪制度之首,又称成人礼,是对汉人进行礼教的开始。周朝士大夫年及二十行冠礼,王公年及十五而冠。《礼记·冠义》曰:“已冠而字之,成人之道也”。</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笄礼</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笄礼是汉女的成人礼,即挽发脑后做髻,以簪绾之。郑玄注《仪礼·士冠礼》曰:“笄女之礼犹冠男也,使主妇女宾执其礼”。已许嫁的汉女在15岁举行笄礼,未许嫁则二十岁再举行。按《宋史·礼志》载,宋朝公主的笄礼仿庶子冠礼由皇帝三加冠服:初加冠笄,再加冠朶,三加九翬四凤冠。</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婚礼</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婚礼是嘉礼之一。唐宋制度,男方四品以上以冕服婚,九品以上以爵弁服婚,庶人以绛公服婚。女方以礼衣或连裳嫁。</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吉礼</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吉礼是祭神祀祖的礼制,是华夏的最高礼仪。祭服包括六冕以及爵弁。士助祭爵弁服,自家祭服玄端。士之妻服褖衣助祭。</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