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羌族博物馆寻宝

音愉影趣

茂县在20世纪20年代末设立文物馆,开展文物整理发掘工作,发掘整理出大批具有较高历史价值和技术价值的精美文物。一九八四年在中央、省、州的关怀支持下,在原茂汶羌族自治县(今茂县)成立了“羌族博物馆”。那时茂县羌族博物馆是全州的博物馆,也是全国的羌族博物馆。一九八六年由国家民委、四川省文化厅拨款所建的“羌族博物馆”在县城羌兴街南端竣工,羌族博物馆占地面积4329平方米,建筑占地面积3655平方米,展厅面积1000平方米。<br> 汶川大地震中,全国最大的羌族聚居区茂县遭遇空前劫难。历史悠久、绚丽多姿的羌文物损失惨重,1000余件馆藏文物被损毁。为了保护馆藏的近万件文物,2008年7月将文物转移到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之后部分文物转移至成都博物院文物保护研究中心。<br> 2010年3月5日,新的羌族博物馆正式开工建设,新馆建筑面积约1万平方米,包括文物中心库房、文物展演厅、文物保护科研区等六大区域。总投资1.3亿多元,其中由山西对口支援7586万元,重建的博物馆馆体建筑有3个区域,之间用连廊连接,地上最高建筑为4层,还有一个高达19米的羌族雕楼样式独立塔。新的羌族博物馆采用钢结构,抗震等级为八度。图1-2 在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援下,占地面积60亩、总建筑面积10653平方米、展陈面积4229平方米的茂县羌族博物馆以崭新的面貌展现在世人面前。2012年6月18日,近10000件文物在离开茂县4年之后又重新回到了中国羌族博物馆。<br><br> 图3-4 跨越1-2楼的高大主厅,也是分量较重的红军历史厅 博物馆展品有茂县地区出土的新石器时代的石斧、石锛、石箭镞;春秋至西汉岷上游石棺葬文化的典型代表器物双耳罐和青铜饰品、礼器、兵器以及细致小巧的玉石工具;有羌族服饰和工艺品及乐器等,有体现羌族精湛建筑艺术、婚姻、民俗、宗教等方面的实物和照片。 图5 镇馆之宝-汉代青铜羊尊灯 图6 可爱精致的青铜鸟 图7 甲骨文拓片中的“羌”字 图8-9 战国双耳罐 图10 修复陶器 图11 绿釉武士俑 图12 汉代釉陶壶 图13-18 各种青铜器 图19 精致的动物纹铜牌饰 图20 丰富的甲骨文拓片 图21 彩瓷关公像 图22 玉斧玉锛 图23 精美的汉白玉佛像 图24-31 羌族服装、服饰 、用品,历史悠久,式样独特,色彩搭配多样。 丝织品 皮铠甲 清代皮鼓 羌族服装 羌族老人帽 图32 具有悠久历史的茂县中学老照片 图33 营盘山遗址 (营盘山遗址发现于2000年,经三年的调查、勘探及试掘工作获得了丰富的实物资料,发现的新石器时代遗址包括房屋基址9座、墓葬及人殉坑5座、灰坑80余个。营盘山遗址出土的陶器、玉器、石器、骨器、蚌器等类遗物总数近万件。是迄今岷江上游地区发现的面积与考古工作规模最大、发现遗存最为丰富的遗址,对探讨古蜀文化与马家窑文化和仰韶文化的关系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2003年营盘山遗址被列入全国重点大遗址科研项目。) 图34-35 羌族传统家居用品 最新消息:2024年8月,中国羌族博物馆被中国博物馆协会认定为国家二级博物馆。 图36-37羌族传统建筑也是民族文化深厚的结晶,博物馆建筑若干年后也将成为历史文物。 羌族博物馆近万件珍贵文物被分别成列在了自然厅、地震厅、信仰厅、羌源厅、民俗厅、重宝厅、营盘山厅、红军厅八个展厅,充分展现了羌族地区的历史面貌和文化脉络,昭示了生生不息的民族精神。 图片摄影 文字编辑 音愉影趣<div> 2024.9.7.</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