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学生时代

怀斌

<p class="ql-block">  现在的学生太幸福了。9月1号开学了,孩子们穿着各式各样款式的服装,背着书包在家长的陪送下,来到学较报名上学。</p><p class="ql-block"> 学校门口,老师们热情的接待来自不同班级的学生。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按班级报名,报名后由老师和大学生,帮小学生将被褥及学习用具、生活用品搬运到宿舍,并安排好了。宿舍有专人(老师)负责,宿舍里面干净整洁装有空调。</p><p class="ql-block"> 校园里,操场上孩子们欢声笑语,他(她)们互相拥抱着,戏闹着,将一个署假对同学的思念全部释放出来!</p><p class="ql-block"> 上课铃响了,孩子们各自进入自己学习的教室,整齐的坐在各自的课桌椅上,脸上洋溢着快乐的笑容,听老师讲开学的第一节课。学生们是在教学楼的教室里上课的,教室里窗明几净,头顶楼板上,安装的白炽节能护眼灯,黑板用上了电子白版,不仅使老师上课更便捷,还能使学生的学习效率提高。</p><p class="ql-block"> 吃午饭了,孩子们来到师生食堂,老师们先组织小学生排队打饭,由小到大,依次为学生们供应午餐。中午是饺子,学生们没有刷卡,原来午餐是免费的。政府实行九年义务教育,对农村学生实行两免:即免学费免交书本费。一补:生活困难补助。学生们的食品供应均由政府公开招标:具有工商经营许可,食品卫生资格的单位或企业,才能为学生灶供应米面油和蛋肉蔬菜等。孩子们的饭是顿顿有花样,天天吃新餐,花样翻新营养搭配,孩子们吃着高兴,玩的有兴,学习上兴。</p><p class="ql-block"> 校园花草树木栽植讲究,像个公园。假山流水,鱼跃龙门,四季花草,松竹槐柳,玉兰菊梅,月季石兰等,将校园装扮的四季如春。操场全板地毯,跑道画线,兰球,足球、羽毛球、网球、乒乓球等体育设施要有尽有。物理实验室、化学实验室、微机教学室、美术室、体育器材室、图书阅览室、兴趣爱好学习演练室等俱全。</p><p class="ql-block"> 学校老师都是师范大学毕业的专科老师,和应聘的大学毕业生和研究生等高学历老师任教。就凭这几个方面,足以看出今天的孩子们在学校上学是多么的幸福和荣耀。就通洞学校而言,一代代教育工作者,为提高山区教育质量,负出了卓越贡献。目前拓石镇通洞第二·九年制学校校长杨红强,带领三十多名教职员工齐抓共管,三年来为改善学校的教学条件,分别通过上级主管教育部门及社会力量为学校争取企业捐赠的课桌椅100套,更换最新电子黑板9个,铺没操场悬浮板1200多平方米,篮球等体育器材100多件,价值3万多元。图书1200多册,置换教室护眼灯36套,书包等学习用品2300多件价值2万多元,粉刷维修学生教学楼(包括屋面处理)1800多平方,32万元。在教学上,采取课本教学和请进来:聘请良师益友来学校给学生讲课;走出去:户外教育相结合的方式;学校先后组织学生去宝鸡科技馆,航空基地,长乐塬工业遗址,通石梁党史学习教育基地等,开展灵活多样的课外研学活动,让学生真正的了解我国历史的发展与变化,开阔视野,提高学生的学习爱好和兴趣。学校入学率达到100%,升学率明显提高,外读生不断回转。</p><p class="ql-block"> 我生在六十年代,那时正值西北三年大旱,春秋两季颗粒无收,逃荒者随处可见。六一年大年初一,天麻麻亮,母亲打开大门的那一刻,被吓的叫出了声,当母亲静睛一看,原来门口站立着两个披头散发的女孩。这两个女孩见有人开了门,当地跪下道;“大妈,给点吃的。"院子飘着鹅毛大雪,北风呼啸,站在门口的两个小女孩被冻的打着寒颤。母亲赶紧将俩个孩子领到屋子里,让她们上了热炕,盖上被子先暖和暖和。母亲生火做了半锅菜糊糊,母亲赶紧先端了两碗让俩个孩子吃。快晌午了,母亲让这俩个孩子赶快去别人家要饭吃,没想到,这俩个女孩跪着哭着怎么也不走了。这让父母为了难,因为父母身下己有七个儿女,全家人生活就菜糊糊己是吃了上顿没下顿了。这俩个女孩小的六岁将大的十二岁的叫姑姑,哭着说:“她们从甘肃省的甘谷逃荒,一路上见到饿尸遍野,她们的父母亲都饿死了,只剩下我们姑女俩人了,请二老收下我们吧,你们将我们打发出去,我们姑女俩可能就被饿死了"。父母亲和三个姐姐,大哥二哥跟着这俩个女孩子也哭了。特别是这姑女俩抱着我父母亲的腿又哭又下话,说什么也要留下来。大年节的,父母亲看着这一群孩子们,心里难受的不得了。手心手背都是肉呀,怎么办?再看看这俩个孩子,泪流满面的父母亲,就这样收留了这俩个女孩子。大女孩二年后返回老家去了,小女孩和我们成了亲姊妹,名叫石改翠,我叫他姐姐。我们姊妹八个生活的非常融洽幸福。十六岁的改翠姐,和我们村一位青年相识结婚了,聘礼:一笼子洋芋。</p><p class="ql-block"> 记得我从小学到高中毕业,在学校上学期间。在小学,我每天早上背着书包,要从这座山的半山腰爬上山顶,然后再从山顶的另一面下到山底渭河边的村学上学,一趟得一个多小时十里多路,而且路面窄陡,草刺满路,一年四季,不论狂风暴雨,霜雪冰冻,或是烈日炎炎,不迟到,不早退,去学校时书包里装一块菜团子馍馍当午饭,渴了喝凉水,下午放学回家的路上,经常饿着肚子,口渴难耐的爬回家。当看到母亲的那一刻,忍不住嚎啕大哭起来。</p><p class="ql-block"> 通洞中学曾是我的母校。上中学时,学生要向学生大灶交小麦面粉和玉米糁子,按交面粉数量领饭票,凭饭票在灶上吃饭。而且每斤面粉还要交4分钱的伙食费,4斤木柴。那时候我就联合两三个同学,拉上我家的架子车,利用星期天去山里面拉木柴。我们同学几个背着馍,每人拿一把斧子在山上砍柴,将砍好的木柴一根一根从山坡上扛到大路边,装上架子车,有四五百斤重。那时候没有水泥公路,公路也是顺河道人工修建的简易路,路面坡度大,弯道急,坑坑洼洼及不平整,沙石路面又滑,非常难走。我和同学们拉着一架子车木柴拼命的往回拉。当遇到坡大坡陡的路面,我和同学们就提前鼓圆了劲,拉着一架车子柴奋力向坡上冲去,若坡陡上不去,我们就一股作气,其中俩个同学用手往前搬车轮子,我奋力架着车辕,肩上拉着绳子,和同学们一起拼命往上爬去。若遇到大下坡路,我和同学一起扛着架子车,其中一人坐在木柴的最梢处压着慢慢往下滑。记得有一次,我和同学们去山里拉柴,当我和其他俩个同学扛着一车子柴下大坡时,沙石路面车子越走越快,扛不住了,我一想,如果车子翻了会造成很大伤害,我就喊着让一同扛车子的另外俩个同学马上离开,就这样架车子翻了,我被架子车的长把夹了柿子,车把将我摔在了河滩对面的草丛中,车子仰趟在沟底,两个车轮子还在飞快的转动着。俩个同学吓坏了,赶紧将我扶了起来,我站在地上活动了一下,同学们也帮我检查了一下全身,完好无损,只是觉得有点头晕,心里难受,我坐在地上休息了一会,爬在河里喝了点水,好多了。我和同学们将捆绑木柴的绳子解开,然后把架子车抬上路面,将柴一根一根扛来装好。就这样,我和同学们在完成交给学校灶上的木柴外,还利用星期天拉柴卖钱,一车木柴买3-4元钱,每个同学可分1元多钱。我们拖着被汗水湿透的衣服和疲惫的身体,内心充满着喜悦,回到学校开始了星期天的晚自习。1元多钱当时对一个十三四岁的孩子意味着什么,它可以交给学生灶每斤面粉4分钱的火食费,买2分钱一张的白纸作本子,买1.2角钱的油笔等学习用品,和连环画书。</p><p class="ql-block"> 在学校灶上吃饭,每周吃二顿面条,无菜无油。其余是,早上玉米糁子,晚饭一般是糁子汤或拌汤,没菜。同学们从家里来学校时,用罐罐或玻璃瓶装些酸菜或咸菜,在学校就饭吃。当拿来的菜吃完了,只能在饭里边放点盐吃了。</p><p class="ql-block"> 我和同学们在上学时,几乎没有穿过新衣服,一般都是穿哥哥姐姐们的衣服,母亲经过拆洗缝补后,再给我们穿,冬天经母亲缝缝补补的棉衣穿在身上,即暖和又委屈。棉衣下面贴身没穿过秋衣和衬衣,大部分同学冬天没有棉鞋穿,就单布鞋也是补了又补,有的同学,脚趾头透在鞋外面,泡在雪水里冻的红肿红肿,那有什么袜子穿在脚上。</p><p class="ql-block"> 一九七六年,政府恢复了高考制度,不断加大对教育的投资力度,动员社会力量集资办学,捐款捐物,建校舍。特别从九十年代开始,政府采取厂矿企事业单位一对一包扶建校,政府拨款建校,配备教学设施,完善学校设备;提高教育经费,增加教师工资待遇,鼓励大学毕业生到贫困山区支教,降低农村学生高考录取分数线,让农民的孩子也能上得起大学等,一系列优惠政策,农村孩子入学率达到100%。随着加强农村建设步伐,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目前有20%以上的村民,将孩子送进县城或大城市,去接受良好的教育环境。</p><p class="ql-block"> 国强则民富,民富则国安,民富则家教兴,家教兴则国昌盛。这就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意义;这就是实现和美乡村发展的中心;这就是实现中国梦伟大复兴的根本!</p>

同学

俩个

学生

学校

孩子

木柴

架子车

老师

母亲

车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