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友华丨第二百六十四章 峰峦耸翠阅古今

邓友华

  老三元的传统是聚族而居,邓氏在老三元是第一大姓,在凤岗里更是占百分之九十几,以至我的发小几乎全是邓氏宗亲。我们这帮出生于20世纪50年代前期的人,年少时碰到文革“停课闹革命”,这一遍城关和下洋的后山以及白坂和株(栲)坑的山野峰峦就是我们的课堂,我们在明清两朝的祖先、祖坟的视线下生长着,劳作着,拼搏着,生活着;站在山上无数次地看着城关、列东的这片土地,这就是我们常读常新的课本;从当年毗屋连云的木屋瓦房家家户户烟囱里升起的袅袅炊烟,到现今像一个个香炉里密插着像香脚一般的高楼大厦,而我们也已然从十几岁的青葱少年慢慢地老成了七十岁上下的退休老人。<br><br>      生活的进程       <br><br>  2024年8月22日17点多接到三明市委宣传部通联站站长陈华安电话,说明天在会展中心举办上海书展,要做一个《三明读本》的访谈,主访是他,还有另一个编委李增祥,他想叫我也去;说我卖过书,对《三明读本》也很熟悉,我们还刚聊过,问我可以去吗?我说可以。他讲上午11点到11:45左右。我说那时会过去。<br>  挂了电话后,我感觉这像是上苍安排的。我以前就想给《三明读本》写一篇,还想好要写有印“吴德权主编”版本的,后面是看到有《山水美典》就变成写那一本了。上次华安拿修订本给我,我就想可以先写《三明读本》,再写余老师厦门书,然后才是一文友。这下好像真的要这样实行了,那我得将手上这篇晚上赶写掉。<br>  当晚就忙这事。活很多,一路赶,补写些想法,找出沈世豪教授发短视频那则留言,想开头,忙到下半夜两点半才好,再发出去,没发朋友圈。<br>  华安即点赞,他也这么迟还没睡。<br>  次日一早开始忙后面访谈的准备工作,找上一版《三明读本》,找了好一会才找到。比对两个版本的差异,特别是目录,后面拍照下来, 再后面将八大部分口述到微信上。还查两个版本的页码,看到内封面的主题词后一句的改动,以及封底的不同。再认真想要怎么讲。想出眉目来了,就讲此书的历程。<br>  九点多去会展中心。<br>  先在广场照相。 再到二楼展厅外给阿芬姐打电话。然后进去看看。迎面的屏幕在播放纪录片《沪明往事》第三集。   左侧是本地作家的作品区。有记者在摄像。圣集的孙子在看书。我也拿起《三明往事》翻翻。 有人跟我讲话,说原来是凤岗里的读者,我认不到他,他认得我,说起来原来还是某族叔的女婿,现在融媒体工作,也快退休了。两人聊了一会。<br>  他走后我接着逛了一圈,不时拍照。 <p class="ql-block">  后面去门口抽烟,看到华安来了。</p><p class="ql-block"> 到里面左手最里面一间有设备的访谈室,然后再等李增祥,感觉面孔陌生,声音却有点熟,原来是上次打电话问我精神文明的三明日报记者。</p> <p class="ql-block">  访谈得很好,就是我忘记开录音笔了。</p><p class="ql-block">  沈世豪教授留言:“拜读您这一期的大作,首先应当感谢您对我的鼓励,并发了一个短视频,给我做了个大广告!文学是有根的,根深叶茂,您的根深深扎在您最为熟悉且感悟最深的三明,所以有源源不绝的美文涌现出来!您的勤奋,同样让我惊叹不已,我认识的作家不少,像您这样勤奋的人,实在很少!勤奋出天才,您不是天才,但您对写作的浓厚兴趣,成就了您这个先飞的‘笨鸟’!”</p><p class="ql-block">  阿姨语音留言:“哎,友华,今天上午啊,我跟老年大学的两个同学一起去了。我们三个人原来也经常玩在一起,所以我想起来就我们三个人去了。那就不麻烦你。那他们买了一点给小孩儿看的书,我没买什么东西啊,因为我本来是想买一点那个茅盾文学奖的作品看看有没有啊。他们说人民出版社没有来。”</p><p class="ql-block">  8月24日本来想给《三明读本》写文章的,结果收到凤岗里老邻居卫华的连线,说他妈妈新娥婶过世了,让我过去帮忙,还叫个司书。新娥婶一家有恩于我家。1969年我丧父失学时,她丈夫景修叔在管山林,在那年冬天组织劈山队劈山,然后来年开春种树,他不怕受株连,顶着压力让我参加劈山队,好赚点工分养家糊口,熬过难关,让我家感恩至今!她家有事,我定要帮忙。结果一忙就是五天,根本没空写文章,连那股文气都跑没了!</p> <p class="ql-block">  8月29日本想去找昌平的,觉得人很累还是在家休息一天。</p><p class="ql-block"> 我想《时代三明》得沟通一下。便连线王书,问三标厂的改上去了吗?说改上去了。再问什么时候印。讲就这几天了。我那边要落实下来。还讲那时还好问我一下,把工业基地和小三线建设两个时期分开来,要不然这下就要改了。</p><p class="ql-block">  王书发给我新版《三元往事》样稿,后面撤回,并留言说下午发给我新的校订本。</p><p class="ql-block">  我下午打电话给华安,说要那天访谈讲话的文字稿。</p><p class="ql-block">  8月30日上午先去药店测血糖。再到城关凤岗里一元路店铺买劈坟的香纸烛炮。今年拂不过允灼的邀约面子,想就听他说的八月初一先去劈飞石亭那里的祖坟。从小砍柴就往那路过,也想看看劈这老坟能不能像上次为觉之公劈坟发现了“峰峦耸翠”那样精美的文字。</p><p class="ql-block">  10点傅振华打电话来说,这下是月底要确定了,那就订两百本。我们还商量着杂志先出,聚会更迟,先放哪里?一番联系后,确定送到他看的这个仓库来,他有摩托车,到时再拉到聚会的地方。我叫他写个微信,列上地址,姓名和电话,我转发给杂志社。他即发来了。还多了个定位。</p><p class="ql-block">  我看后加上前面几个字,再发给王书,连同定位也转给她。</p><p class="ql-block">  她还发来新版样稿,我点出来看,三四个有错误和疑问的地方截屏了勾出来发给她,再连线说。</p> <p class="ql-block">  我有注意到三标厂那一页头一段加上去了,尾巴没加。估计是文字太多了就没上。</p><p class="ql-block">  下午和霞儿去城关中西医医院看医生,两人都去拍片。都是腰锥间盘突出。这是老年病。</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岩前书的转折点</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8月31日上午昌平来电话问这下有空吗?我说有空。他讲林日上主席在这,让我过去列西商量一下岩前村志的事。</p><p class="ql-block">  我就赶去列西,打的去的。拉开中间办公室的门,在左侧一间看到他们在。我们接着聊起来,林日上主席说那天是想到就蛮说的。我说你的文化感觉很好,你说的是对的。前两稿目录我是带着个人视角色彩,也不是完全不行,得有相应条件。后面我们想请李顺亮当主编,结果不能如愿。看来得请村书记当主编。他说村书记是当主任,这是组织架构上的,主编则是编书业务上的。他有问如果叫马玉太当呢?我说那最好了,马玉太是岩前人,又是文化人。再讲到具体实施。</p><p class="ql-block">  还有聊到《时代三明》三元往事专刊,他有在审稿,字太小了,最后五六页没看,说史实没什么问题。我也讲到这专刊的情况。他觉得标题不对,三元又有很多没写,光1958大建设这跟其他人做的没多大不同。我不大同意他的观点。我说三元往事后面有冒号和“远去的背影 永恒的精神”,还有副标题“致敬激情燃烧的岁月”。他说以前最早一本薄薄的建市历史,袁德俊的两本,再你写的,还有纪录片,再就是这本《三元往事》,在这六个中你怎么评价这个?我说薄薄那本我没看过。两本《崛起》头一本是2000年出的,亲历者记述历史正当其时。不到10年后的2009年再出《崛起在沙溪河畔》,主题是迁明企业,这没错,但很多文章跟前一本重复,这时候政府这一级部门应该做的不仅是纸质的记录而是影像记录,但那时没做,这就让2022年市宣传部委托省影视集团拍纪录片时影视资料非常缺乏,像梁灵光讲当时形势下选址三明是省里找到的录相。纪录片好多镜头是后面想办法补拍的。纪录片我深度参与。他说我知道,很多材料都是你给的。我说三明从1958以后的文宣一直把1958和后面的小三线混为一谈,还有高调宣传朱德的诗。纪录片编导们头一次来听我一说起马上就不跟着犯这低级错误。当场用手机查,连只选一两句都没办法选。纪录片头一次把三明历史讲明白,还跟三明不一样的讲到支援三明也是上海所需。而《三元往事》,是三元出钱做东家,三元的地名进入标题没话讲的。《时代三明》接到这题目时打电话问我这题目要怎么做。我问领导给的主题是什么?她念给我听是“致敬小三线”。这是新市委书记要宣传的重点,也是国家宣传三线战略的需要。我讲因为三明的独特所在,要先讲建市历史,再讲迁明企业,再讲小三线。她向我要十八家迁明企业的文稿,我发给她。她们听进去了,也看进去了,拉了个框架,做得很好。这专刊是三明有史以来头一次做这么好的,跟纪录片能够媲美的。</p> <p class="ql-block">  我还说原来还想我的大部头文稿也可以单个主题剪,先剪给岩前,这下变成先剪给《三元往事》了。经过了这一次,再剪给岩前就会按东家的需要拉个框架来剪了。</p><p class="ql-block">  后面聊岩前书、翠云书院等。他专业要求较高,王本增提供的材料有很多水分。我则认为早期杨时等在那读书是真的,可能杨罗李朱四人没那么频繁在那,后期有书院是肯定的。如果岩前书没有翠云书院的元素,我作为一个本土文化人就不参与这本书了。他讲那翠云书院是有的。我还半开玩笑说你是教授级的文化官员,要求比较高,我们尽量努力,如果实在达不到高度,也请您高抬贵手。</p><p class="ql-block">  下午昌平来电话,讲书记在城关,约在城关见面。先讲是三元里,后面又来电话说情况有变,就讲去仁华那。</p><p class="ql-block">  到那先商量着。仁华讲前些天马玉太打电话给他。昌平讲正好还缺少个编委,就你也来当副主编。我说这好像老天爷安排的一样。</p><p class="ql-block">  书记来,昌平下去接上来。商量事情怎么做,聊了很多。</p><p class="ql-block"> 我也讲起原来就订是仁华排版印刷的,这下就接着还是他。书记有讲让台湾的团队帮忙两个老人,尽量发给我们的是电子版。还讲两个老人可以有时出来城关,就到仁华办公室,这里好做事情。</p><p class="ql-block">  我上午打车去时就在手机上看到林日上主席在新建个“岩前村志编写群”,中午时分看到他单独发我微信上的留言,我还指正“是吕树坤”。下午在仁华那看到群里有他订正后的留言,题为“《岩前村志》编写建议”,一是“机构”,二是“实施”,三是“成书”。</p><p class="ql-block">  晚上就看原来的第3稿目录,还有马玉太上次提的意见。 </p><p class="ql-block">  9月1日开始剪目录四稿。忙了一天,到晚上差不多了。</p><p class="ql-block">  9月2日 上午去城关中西医院拿片子和报告单,再往老路出来,还拍照了新楼边的大树。</p>   霞儿看报告单,说两人都很严重。<br>  我回家后接着忙目录,快中午时就决定这样发出去。我想想按理还是得先发给昌平看看。结果我先发给自己,点出来看时封面主题词位子不对,退后了好多次才行。然后才发给昌平。<br>  下午和霞儿一起去翁墩王芳那,她住公租房16楼。我带本《我的青春岁月》去送给她。还签上名字。她看过报告单,再帮我推拿,讲我小腿部血液不流畅,崩得很紧。被她推拿一下有放松些。<br>  王芳后面送我们下楼,一起走到车站。她说起帮我们看书店还像是前几天的事,那时去学推拿,中间好像还回来看过店铺。<br>  坐19路到下洋下车,去下洋家呆一会。<br>  昌平来电话,讲对目录的看法。一是对第一章觉得土改、学大寨、大事记等是后面的事,放这里不妥。我说这是从《列西记忆》来的模块,会头重脚轻掉。第二,开闽之源等三源还像文集的样子,怕他们有不同看法。我说这是重弄过的一种方法,一章总得有一个框架。我可以把那些说明文字拿掉。前面第一章他们喜欢《盖竹村志》那样的类目、条目、分目的排法,你说的那部分就放到最后的岩前档案。我会列附录是因为按他们这样的要求,会像《盖竹村志》那样薄薄的两三百页,而附录是拿去增加页码的。而传说艺文部分是他们要的,我放上去,这是拿来减少的,其他内容多出来,就在这里剪篇幅。他还说这些天去忙具体的事。我说明天就要去劈坟了。<br>  晚上把从土改到大事记部分剪到目录后面了。<br><br>     《三明读本》与岩前书<br><br>  9月3日是八月初一,三明本地人就进入扫墓时节了。这天我快八点时出发去飞石亭。快到时听到有人声,再走就看到飞石亭紧后面侧边有条台阶路上去,有个妇女在锄草,我开口问,答话的人原来是爱男。我上去,才知道原来是三个坟。里面两个坟坪还有人,衍桔两夫妻,繁荣,前些天看到的新华,还有振东。前面大批人是来过后,年纪更小的宗亲再去里面南墘大五公坟劈坟的。我后面问繁荣,文德公是哪个坟?说是外面那个,以前在实验小学的位置上有个祠堂,正对着那条路,马路对面林业局那条老台阶下侧(左边)有个坟,就是文德公的坟,后面迁来这里。再后面,从其他地方迁来佑峰公的坟等,就有三个坟了。里面那个坟坪是倒水泥撑出去的。坟肚子正面上有碑文,落款时间是2009年。<br>  时间已到九点多,振东等人先走,我和繁荣、衍桔夫妻及爱男等纸烧干净才走的。我们再沿着东泉后山的白坂公路下山。<br>  这次给大祖坟扫墓让我有新感受。   15点多昌平来电话,说一些情况,讲岩前发来东西,让我看看。我看后打电话过去。<br>  晚上将22日以后的进程文字贴到新建文档上,并将开头部分随手剪掉一些。<br>  9月4日上午8点多开始联系劈坟事宜。我想前面几天把父母亲和爷爷奶奶的坟墓先劈掉,然后准备香纸烛炮。<br>  上午收到华安发来的《三明读本》访谈视频链接,还留言:“邓老师:文字稿,文联的小陈说新华书店还在整理”。<br>  我点出来看。 <p class="ql-block">  其中有关我的部份。主持人问道:“邓老师,您是我们《三明读本》的一个忠实的读者粉丝。从这读书的过程中,你有发现什么关于《三明读本》这里面的可以告诉给广大读者的一些东西,一些有意义的事情?”</p><p class="ql-block">  我说:“我作为一个喜欢书的读者,也是一个曾经卖书为业20多年的开过书店的人,我对海派出版物和京派出版物都比较关注的同时也关注着我们三明本地的这些出版物。我知道三明市委宣传部,因为他们承担着领导宣传的任务,他们自身也是一支非常强大的力量。我记得在2005年还是07年的时候,他们主持办了一个刊物《时代三明》,非常厚重,好些题目都是此前人们没做过的。所以那时候的《时代三明》是我必读,了解三明的一个重要的窗口。经过《时代三明》的历练,市委宣传部在2015年出的这本《三明读本》的第一版,在我这个读者眼里她就是在《时代三明》的基础上,按书的体例来重新编排打造一本最适合宣传三明的书。那时候那本书出来,就吸引了我的眼睛。我在档案馆看到第一个版本,后来有机会了就找宣传部的同志要了一本。我对这本书的评判是,这是一本能占据第一号宣传三明的一个出版物,这个是此前三明从来没有过这么一本在这个段位上的出版物。她把三明的方方面面:城市素描、历史风貌、人文坐标方方面面都分门别类、条分缕析、详略有当又图文并茂的展现在一本书上。想了解三明,不管是本地的市民,原住民也好,五湖四海来的人也好,包括现今在三明以外关心三明的这个读者,他都值得拥有这么一本书。这本书,一书在手,就能读懂三明!她就已经做到了。我对她的段位的认识是,她是一本在中上段位的书。她不是专著,但他是推介三明的一个既像工具书,又像一个小宝典,又是一个能揣在怀里的精神家园。从那时候出第一版以后,又过了几年。三明也在发展,也有一些变化,比如说沪明文化,都有一些新的东西,那旧有的那一版应该说离新的要求会有距离,而且旧有的那版本,里面也存在着一些瑕疵。比如说她有一个主题词,这主题词是推荐书的一个眼。她在封面上没有,在内封面上有。原来的提法“精神圣地”稍高了点,封底的“内容提要”也比较另类。新的这一版就加了非常多的内容,比如说这样子的小瑕疵,就改过来了。她那个主题词还在内封面上。但是改成了精神家园,那她就非常贴切了。那封底的内容提要,其实她前面有前言,有后记,要点都说明白了,不要也可以,那她就换成了一个有传统意味的一个‘三明读本’的章。在内容上,原来的老版本是276页,这个新版本是310页,而且加了很多新的内容,最新的例子就是三明的沪明合作,让市委宣传部委托省广电集团拍摄一部纪录片,叫《沪明往事》。《沪明往事》拍得非常好,获得了第33届中国新闻奖二等奖。这种最新的信息就有进入到这本书里面。那经过这番调整,这本书的段位又比以前稍稍再高一点,他能让作家学者这种高端的读者喜欢;中间这一段,就对所有有文化的、喜欢三明的这种读者都有巨大的吸引力;再还有就是一般的市民读者也能喜欢。一本书,容量不大,她也就是一个小16开本,300多页一点点的一本书,能达到这种功力和这种成就是非常难得。而且这本书在我认为她是三明市委宣传部的应该说是可以持续努力的传统的品牌,可以一直往外更新出版的三明名片、三明宝典,三明市民们或者是外地游客们揣在怀里的精神家园,她可以承担这个职责。不断的修订。比如说,这是第二个版本,过五年,或者时间再密点,把她当个品牌来经营。她不仅是一本书了,她是一个品牌了。像我这样的读者,只要看到《三明读本》,我肯定去看。作为一个喜欢研究三明建市历史和迁明企业历史的一个文化人,我也会关注她,因为她里面可能有我需要的材料,需要的数据等等。”</p><p class="ql-block">  这视频我看过后再转发到朋友圈。</p>   我下午又再剪生活进程。<br>  昌平来电话,说他看了村里的文档,让我认真看看,再列个单子。我就新建文档开始忙这事。<br>  傍晚理好单子发给昌平,再打电话过去,没人接。晚上再打过来,聊了半小时。他讲再和书记沟通一下。书记都在催目录了。我也讲他们爱村志,就像《盖竹村志》一样第一章是基本村情,类目条目和分目。到经济状况也才40页左右。<br>  我晚上就把目录第一章改成基本村情,将几条目放上去。<br>  9月5日上午我接着修剪文稿。<br>  昌平有下连线,霞儿拿手机过来时正好停止,我看到有目录文档发过来,便先点出来快速浏览过,是岩前村里自己列的目录,他们理出自己的脉络,突出要表现的村情。<br>  我再连线昌平,他说岩前自己理个目录,我说先把目录看过再连线他的,这目录我也能接受,就顺着他们的意思也行。他说林日上讲要再综合得全面一点。我说我前面的第四稿目录我再看尾巴有什么要改正的,弄好发给你,你看看再发给林日上主席,让林日上主席来仲裁。按他的意思再来理第五稿目录。<br>  我前面是看手机上的文档,章节序号看不清楚,后面是从电脑上点出来看,章节有标序号,更有整体感,点过章数,是十二章,原来的岩前档案部分分解开来做几章;还把万寿岩等移前面一点,翠云书院跟古今教育并在一起了,后面再理一下,看看差不多就那样了,就发给昌平了。再连线和昌平说。<br>  后面昌平来电话,书记下午会来城关,到仁华那聊一下。<br>  下午去仁华那。两点半多到那还没开门,等了一会再打电话,人在里面午休,出来开门。<br>  随后仁泰来,再昌平来,后面书记来。商量怎么实施。还讲到开本,就是《列西记忆》这样的异型16开本,页码是上限448页。争取到明年12月31日。<br>  傍晚看到林日上主席发来目录,并附言:“村里拟了个目录,叫我转给你,结合拟个目录。”<br>  我回复:“收到。谢谢林主席。”<br><br>        二0二四年八月二十二日至九月七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