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南宋时期,明州(宁波)鄞县史氏曾是赫赫有名的大家族。史家第一位宰相——史浩,历仕三朝,两任相位。他任相后办的第一件大事,就是为岳飞平冤昭雪。鄞州史家三代相继为相,空前绝后。更是有“一门三宰相,四世两封王”“五尚书、七十二进士”“满朝文武,半出史家”之誉。在南宋的一百五十余年间,鄞县从之前的默默无闻变成举国闻名的科举之乡,世家望族粉墨登场,开启了闪耀政坛的“鄞人时代”。</p> <p class="ql-block"> 上海监理公会(卫理公会)第一代信徒史子嘉先生,已绵延至今有六代了,虽无法理顺所有人员,但已有不少线索可以确定他们之间的关系。根据已有教会史料发现史姓人员有:</p><p class="ql-block">史子嘉、史凤宝、史友兰、史友惠、史友莲</p><p class="ql-block">史久荣、史久康、史久全、史久霖、史思嘉</p><p class="ql-block">史致馄(子焜、玉冈)、史襄哉、史华德、史奇珪等。</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史子嘉牧师简历</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史牧子嘉,浙江鄞县人,是最早的监理公会信徒在郑家木桥福音堂由蓝柏按立为执事。学问渊博,秉性谦和,讲道口若悬河,娓娓不倦,公余之瑕,屡有文字的贡献,《传道要论》、《进教指南》二书,足以推广教会的利器。</p><p class="ql-block"> 公有三女四子,长女凤宝,中西女塾毕业,初在天足会女中任校长,继赴欧美深造,返国后历任要职,旋因注重教育,再赴美研究教育学,回国后,任中西女校教务主任,兼二所分校顾问,现任松江慕卫女校校长。 </p><p class="ql-block"> 长子友兰,博习书院毕业后,任上海中西书院教员,旋于清季时代,往象山县创办县立舟山中学,后因立志传道,辞职返申,在中西书院传道而兼教员,嗣后在各教区任牧职,并任教区长之职,现在做常州教区长。</p><p class="ql-block"> 四子友惠,圣约翰大学出身,历任要职,曾充国民政府水灾委员会江苏区视察专员,现任沙利文公司发行所总经理,并任本公会大议会信徒的领袖。</p><p class="ql-block">选自1948年《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百年纪念册》</p><p class="ql-block">据上海沐恩堂戴丽贞牧师(今年107岁)回忆,她父亲戴仰钦牧师和史友兰牧师,既是同工又是挚友,两人见面无话不谈,甚至通宵达旦。</p> <p class="ql-block"><b>第一代:史子嘉</b></p><p class="ql-block">第二代:长女史凤宝、长子史友兰,二子史友莲,四子史友惠、小女史凤珠</p><p class="ql-block">第三代:</p><p class="ql-block">推测史友兰子女:史久荣、史久康、史久全、史久霖、史思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第一代:史致昌(拜言)十</b><b style="font-size:18px;">李凤珠</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1900 中西书院,1921 东吴大学</span></p><p class="ql-block">李凤珠是李子义牧师</p><p class="ql-block">子:史明德</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第一代:史致钧</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span class="ql-cursor"></span></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第一代:</b><b>史致瑟十李伯莲续弦</b></p><p class="ql-block">东吴大学 吴语科学校(1920正式开课)</p><p class="ql-block">李伯莲是李子义牧师长子,是李仲覃牧师长兄,是李政道伯祖父。</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第一代:</b><b>史致云</b></p><p class="ql-block">1896毕业于博习医院医学堂</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第一代:</b><b>史淑贞 十谢洪赉</b></p><p class="ql-block">子女如下:</p><p class="ql-block">谢文秋,谢仲文、谢少文、谢文莲、谢文梅、谢覃文、谢文元、谢文息</p><p class="ql-block"><b>第一代:史致焜(又名子焜、玉冈)</b></p><p class="ql-block">第二代:史襄哉</p><p class="ql-block">第三代:<span style="font-size:18px;">史帆雪、史久莹、史久琳、史久鑫(奇珪)、史久瑶</span></p><p class="ql-block">第三代:史奇珪十范佩兰</p><p class="ql-block">第四代:史忆星十徐红梅</p><p class="ql-block">第五代:史美莺十邓寅</p><p class="ql-block">第六代:邓予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史奇珪牧师,今年正逢95岁华诞。其子史忆星曾在闸北堂担任总务工作,并被按立为执事,现已退休。史忆星女儿史美莺,曾在基督教全国两会海联部工作,现调入上海基督教两会担任外事干事。</p><p class="ql-block">史华德,是上海虹镇圣经学校教师,从该校毕业生川沙天恩堂曹永芳介绍,史先生是史奇珪的姑妈,是否是堂房姑妈有待考证。据荣永安长老回忆,史先生葬礼是请史奇珪牧师去苏州公墓主持的。</p><p class="ql-block">据说,史家与马革顺先生家族亦有姻亲关系,有待考证。</p> <p class="ql-block">该表由闸北堂史文静教士设计打印,在此致谢!</p> <p class="ql-block"> 谢洪赉(1873 一1916),字鬯侯,别号寄尘,晚年自署庐隐。是清末民初知名的中国基督徒翻译家、著述家。</p><p class="ql-block"> 谢洪赉是那个时代较少的中国基督教著述家之一,是那个时代少数从事过科学著作翻译的中国人之一。其父为基督教长老会牧师。</p><p class="ql-block"> 1873年5月9日出生于浙江绍兴丈亭镇,居长。父亲谢元芳毕业于美国北长老会在宁波兴办的最早的教会学校-崇新书院,是浙东长老会最早的信徒之一,后为长老会牧师,宣教于当地。他曾入基督教监理会主办的东吴大学的前身-博习书院(Buffington Institute)就读。受到院长潘慎文(Alvin P. Parker)赏识,协助潘慎文翻译自然科学类的书籍,如《格物质学》、《代形合参》、《八线备旨》等三角、代数、几何类的教科书,就是潘慎文口述、谢洪赉笔录的方式译写的,这是早期中国人参与西学传入活动、翻译西方书籍最为常见的工作方式。</p><p class="ql-block"> 1897年,商务印书馆创建,创办人夏瑞芳、鲍咸昌、鲍咸恩、高凤池等都曾在基督教会主办的墨海书馆工作,是在上海的浙江籍基督教徒,与谢洪赉是旧识世交,他自然参加到商务印书馆的工作中。商务印书馆的出版经营是从《华英初阶》开始的,当时供人们学习的英文课本有七八种,但全书为英文,对初学者十分不方便。商务印书馆看准了这个势头,请谢洪赉将其中采用最广的英国人为印度人编写的课本,翻译成中文,配课文单字汉语释义,1898年以《华英初阶》、《华英进阶》(一至五集)之名出版,“行销极广,利市三倍。”这是商务印书馆的第一部出版物,也是它做成的第一件名利双收的大事,为商务印书馆的早期创建立下了汗马功劳。</p><p class="ql-block"> 1898年,他开始与在上海的基督教青年会干事来会理、路义思交往,还在中西书院创立了学生青年会,当时称“幼徒会”,认为青年会足以养成青年知识分子“独立自主、自治合作”,进而培养社会服务的人才,“作建设新中国的中坚”。他尤其认为以他善长的文字书籍是宣传基督教青年会更有效的方法,于1899年与路义思先生合译了《路加读法》。1900年上海青年会建成,他即来青年会附设的夜校教授英文,并常为青年会邀请的外国人演讲担任翻译,从此走上青年会的服务工作。1901年10月,青年会全国协会第三次全国会议在南京举行,他被选为全国协会委员,1902年又被选为上海青年会董事。 自立自主是20世纪的中国基督教会必须面对的时代课题。</p><p class="ql-block"> 1902年青年会总委办会成立“书报部”,专门负责文字宣传工作。1906年,谢洪赉辞去中西书院和商务印书馆的工作,加入书报部,成为《青年会报》的副主编,开始了青年会翻译撰写基督教书籍的工作。1906年2月,《青年会报》改名《青年》,每年12册,每册30页,分图书、社论、来稿、译件、经课、青年会新闻、传道七个栏目。1908年销售3700份,1910年达56252册,1911年达69977册,1912年保持在64086册,“遂为当时中国基督教报纸之销路最广者”。 20世纪初年,全国思想“已猛向新时代进行”。青年会文字事业,“深愿做全国思想的领导者,输入西方文化,以为中国固有文化的辅助”,认为这是“青年会文字事业的天职。”这时的谢洪赉已患有当时的不治之症-肺炎,仍马不停蹄的一意迈进,盛邀毕业于东吴大学的奚伯绶、胡贻谷加入青年会书报部,投身于文字事业。他们以青年修德丛书及研经课本为开端,以传记故事、智育、体育、青年会工作、布道以及立身处事等方面书籍拓展,很快青年会的出版物在中国基督教出版界独树一帜,“且能于各国青年会书报事业中,占第二之位置。”1911年夏,为了适应中国引进西学的潮流,接近中国各界上流人物,在北美基督教青年会资助下,青年会出版《进步》月刊,“以发展其新知识与新道德”,“扩张青年会事业”。1916年,谢洪赉去世,《青年》销售量下降。《进步》出版54期后,于1917年3月,将《青年》与《进步》合并为《青年进步》,作为青年会全国协会机构刊物,“负责提倡、启导之两责任”,每期销售多达7500份,非常畅销。杂志连续出版了15年,到1932年“一二八”事变后才停刊。</p><p class="ql-block"> 谢洪赉36岁时得有肺病经多方治疗未得好转,他将自己多年来治疗此病的感想写成《免痨神方》,推已及人,存心仁恕,表明了一个基督徒的仁慈之心。 1916年9月2日,谢氏病逝于杭州家中,享年43岁。葬于杭州西湖畔九里松,墓有十字架。10月1日,青年会全国协会开会追悼。1919年,杭州基督教青年会建水塔以纪念谢洪赉,塔上层为蓄水池,中部为时钟,下部为青年会建筑的大门,并有碑刻,今仍存于杭州青年会。</p><p class="ql-block"> 谢家是一个信奉基督教大家族,也是一个与商务印书馆有密切联系的大家族,奉献和服务是他们的传统。谢文秋的祖父谢元芳是基督教浙江长老会的牧师,也是浙江最早的基督教信徒之一。</p><p class="ql-block">他的大女儿谢罗大嫁给商务印书馆的合伙人鲍咸恩的妻弟郁厚坤,育有:</p><p class="ql-block">郁秀雅十舒鸿(厚信)(兄为颜惠庆妹夫舒厚仁)子:舒昌荣、舒昌耀、舒昌恩</p><p class="ql-block">郁秀芳十朱珍山</p><p class="ql-block">郁为瑚十秀文</p><p class="ql-block">郁秀庆十潘佩伦</p><p class="ql-block">郁为琏十李幽娴</p><p class="ql-block">郁秀菊十方峻德</p><p class="ql-block">郁秀莲十徐孝信</p><p class="ql-block">郁三英+翁学雷</p><p class="ql-block">子女如下:翁菊芳+曹岱孙</p><p class="ql-block">翁梅芳+钮立卿</p><p class="ql-block">翁仲恩+竺佩恩(竺规身牧师五女)子女:</p><p class="ql-block">翁锡安、翁锡惠、翁锡美</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二女儿谢罗以嫁给杭州长老会牧师刘天德;</p><p class="ql-block">三女儿谢罗米嫁给商务印书馆的律师兼董事丁榕;</p><p class="ql-block">四女儿是闸北堂的司琴,嫁给商务印书馆制造部的毛文吟,毛也任闸北堂长老,后任高桥传道。育有子女如下:宗雄、宗英、宗杰、宗廷、宗凯、安珠、雅丽、美莉、月丽。</p><p class="ql-block">小儿子谢宾赉也是商务印书馆的老人,主管行政和总务,任闸北堂长老。与杨氏夫人育女:谢菊贞。</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b style="font-size:20px;">美国留学回来的体育主任“谢小姐”</b></p><p class="ql-block"> 谢文秋(1899-1999)1899年生于上海,祖籍浙江绍兴。<span style="font-size:18px;">其父谢洪赉(1873-1916)是中国最大出版机构——商务印书馆的核心成员。他对中国教育和出版事业作出过重要贡献,一生翻译和编著各类书籍达百余部,名满天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span>1918年谢文秋在上海中西女中毕业后,进入教会办的金陵女子大学就读。只读了一年,就获得了赴美留学的奖学金,进入美国著名的威尔斯利女子学院,1924年毕业后,又进修了硕士研究生课程。毕业回国后,先在上海中西女中担任体育主任。此后,谢文秋还三次回到金陵女大,担任体育教师和教研组长。1936年,她作为中华体育考察团的成员,参加了在德国柏林举办的第11届奥运会,同时赴欧洲考察北欧七国的体育教学和设施。1941年,丈夫朱世明被派驻美国大使馆担任武官,她随同前往,在外交活动中得以亲见罗斯福和斯大林。1943年宋美龄访美,在美国各地演说争取美援时,谢文秋是随行人员之一。1999年,谢文秋在美国去世,她活到了99岁,距离100岁只差几个月。</p><p class="ql-block"> 她是上海滩的大家闺秀,毕业于美国名校,曾经在波士顿和梁实秋同台献演英文版《琵琶记》,她是宋美龄身边争取美援的一员要将,也是征服美国人味蕾的畅销书作家……这个总是“跑在时代前面的”上海女人可不简单!</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谢文秋的父亲谢洪赉是谢元芳牧师的大儿子,更是商务印书馆的支柱之一。谢文秋的母亲也是虔诚的基督教徒,与中国女青年会的创办人顾恩慈女士是好朋友,谢文秋的英文名“格蕾丝”就是顾恩慈给取的。</p><p class="ql-block"> 谢文秋的父母都是虔诚的基督教徒,母亲史淑贞与中国女青年会创办人顾恩慈是好朋友,谢文秋的英文名“格蕾丝”就是顾恩慈给取的。</p><p class="ql-block"> 她是家中老大,一直以大姐身份关照着弟妹。大弟弟谢仲文、三弟弟谢覃文、三个妹妹谢文莲、谢文梅、谢文息。</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据杭州舒昌荣老先生回忆:闸北堂左为鲍家,右为郁家,后为夏家,三家均为商务印书馆主要负责人。舒老先生父亲为舒鸿教授于1936年参加柏林奥运会,担任第一场篮球比赛主裁判!舒先生外公即为本堂郁厚坤长老。</p> <p class="ql-block">毛家儿子:毛宗豪、毛宗英参加闸北堂弦乐队。</p><p class="ql-block">毛宗豪,沪江大学学生,于1932年1月29日,随父毛文吟在鸿德堂避难,毛宗豪与蒋时叙牧师和家人、教友、工友共计十人遭日军逮捕后被害。</p> <p class="ql-block">毛安珠十欧天垣</p><p class="ql-block">长女:周路得十欧天垣</p><p class="ql-block">长子:周汶</p> <p class="ql-block">周盛康是周盛清兄长</p> <p class="ql-block">史凤珠是监理公会元老史子嘉的二女儿,也是目前为止首位留学纽约艺术学院,并从纽约茱莉亚艺术学院毕业的中国学生。</p><p class="ql-block">她是作曲家黄自在清华的老师,是清华大学外语系主任王文显的夫人,一生都投身音乐事业。</p><p class="ql-block">史凤珠1905年毕业于中西女塾,姐姐史凤宝是中西女塾首届毕业生之一。</p><p class="ql-block">1907年,受姐姐影响赴美留学,学习音乐。1910年夏天回国。</p><p class="ql-block">1911年在上海晏摩氏女中教音乐,一年后回母校中西女塾任教。1913年被任命为音乐系主任。</p><p class="ql-block">抗战胜利后,与丈夫一同移居美国。</p> <p class="ql-block">东吴大学校友刊物《老少年》1930年3月刊登史玉冈先生之哀音文。记录1930年2月25日,史玉冈逝世。史致馄(子焜)先生字玉冈,为东吴一中学长史襄哉之封翁。幼时即受洗入教,少年时曾肄业于博习书院,及长立志以道救人,出而四方传教,历任上海松江无锡常熟宜兴溧阳苏州等处教堂牧师,足迹遍布江南,非常辛苦。</p> <p class="ql-block"> 南京国民革命军遗族学校,是南京国民政府为了安置在辛亥革命和北伐战争中阵亡的将士遗族而创建。作为民国政府的一项军人抚恤政策,遗族学校的开办得到了政府与社会人土的支持与帮助。遗族学校对学生的培养不仅体现在传授基础的课本知识上,更在于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重视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在教学方面,遗族学校完善教学基础设施、配备良好的师资、对不同年级的学生因材施教、重视学生的职业教育;在课外生活的安排中,遗族学校带领学生参加运动竞赛、创办童子军、组织乡村服务团和自治会、引导学生关心社会时事。培养学生融入社生活的积极性;在生活指导上,遗族学校安排学生的衣食住行、严格控制学生的作息时间、注重学生的卫生整洁和勤俭节约,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个人习惯。遗族学校对学生的培养体现在学习和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努力训练学生成为顾全自己、帮助家庭、贡献社会的人。</p><p class="ql-block"> 1949年遗族学校解散之后,遗族学生或回到故乡,或到达台湾地区完成学业。他们随后成为教师、学者、工程师、农民、艺术家等对社会有用的人,实现了遗族学校对他们的培养目标。</p> <p class="ql-block"> 史奇珪牧师,1929年9月26日出生于苏州。1949年秋进金陵神学院,1953年春金陵协和神学院毕业,由卫理公会华东年议会派往上海慕尔堂(今沐恩堂)担任传道工作。1955年7月1日受卫理公会华东年议会按立为巡行副牧师圣职,1988年任主任牧师,1998年春调往国际礼拜堂任主任牧师,2000年3月退休。史牧师曾任卫理公会华东年议会人事委员会委员,上海市基督教教务委员会副主席,中国基督教两会常委,华东神学院教师,中国基督教圣乐委员会副主任、主任,参与《赞美诗(新编)》及《赞美诗(新编)补充本》编辑事工。著作有:《脚踪——史奇珪诗文集》、《要用心灵歌唱(短歌集)》、《史奇珪圣歌作品集(上、下册)》。</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0px;">1955年史奇珪被按立为副牧师</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15px;">史牧师夫人范佩兰是杭州思澄堂范光荣牧师三女</b></p> <p class="ql-block">范光荣牧师全家合影(思澄堂陈伟牧师提供)</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缅怀范佩兰老师</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 文/秦小林</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范佩兰老师,祖籍浙江绍兴, 1925年12月15日生于浙江杭州。 于 2015年1月16日凌晨1:10,在静安区老年康复医院,安息主怀,享年90岁。</p><p class="ql-block"> 范佩兰是位牧师的女儿,也是位牧师的师母。</p><p class="ql-block"> 范佩兰的父亲范光荣牧师是杭州长老会思澄堂首位牧师,范牧师夫妇育有四女四男,范佩兰是三女。她从小就受到良好的教育和基督福音的熏陶,在牧师的家庭中和兄弟姐妹和睦相处。范佩兰于1948年一1950年在就读金陵神学院期间结识了比她小两届的同学史奇珪,毕业以后,史奇珪于1955年被按立为卫理公会副牧师,1955年7月与史奇珪结婚, 成为史奇珪牧师的太太。二人相濡以沫,特别是在圣乐侍奉上彼此合作,婚后育有一子忆星。</p><p class="ql-block"> 范佩兰是位音乐老师,也是一位专业琴师。范佩兰早年在杭州不少小学和中学任音乐老师,后来在上海人民沪剧团、无锡市歌舞团任钢琴师。 </p><p class="ql-block"> 范佩兰是位教堂琴师,也是一位圣乐工作者。1979年上海沐恩堂复堂以后,担任主日崇拜和周间聚会的琴师。1982年一1985年参加《赞美诗(新编)》编排工作,1998年11月成为《赞美短歌(新编)》编辑组成员,为全国两会出版赞美短歌做了大量的工作。 </p><p class="ql-block"> 范佩兰老师于 2010年8月陪同史牧师去福建神学院讲学期间中风,后回沪治疗一直入住在静安区老年康复医院,直到安息主怀。</p><p class="ql-block"> 遵照遗嘱,范佩兰老师遗体捐献给上海交大医学院,愿上帝悦纳她的善行和善工。</p><p class="ql-block"> 使徒保罗勉励我们说:“所以我亲爱的弟兄们,你们务要坚固,不可摇动,常常竭力多作主工,因为知道你们的劳苦,在主里面不是徒然的。”林前15:58 </p><p class="ql-block"> 使徒约翰也安慰我们:我听见从天上有声音说:“你要写下:从今以后,在主里面而死的人有福了。”圣灵说:“是的,他们息了自己的劳苦,作工的果效也随着他们。”启14:13</p><p class="ql-block">范佩兰老师,天家再相会! </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2015年1月18日下午2:00 </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范佩兰老师告别会 </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讲上海交大医学院告别室</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范佩兰老师生平</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范佩兰老师,祖籍浙江绍兴。</p><p class="ql-block">1925年12月15日生于浙江杭州。 </p><p class="ql-block">1942年就读景海幼儿师范一年级。(1952年补发毕业证书)</p><p class="ql-block">1943年就读浙江大学一年级。1944年7月任浙江省立杭州师范学校音乐教员。</p><p class="ql-block">1944年8月一1945年7月任杭州市立学士路小学教员。</p><p class="ql-block">1944年8月任杭县良渚乡第14、16、17保国民学校教员。</p><p class="ql-block">1945年1月一1946年9月任杭州私立正则小学音乐教员,还任小学中高年级音乐教员。1945年还任浙江省立杭州女子中学初中二英文教员。</p><p class="ql-block">1946年8月一1947年7月任杭州市私立中山中学英语、音乐教员。</p><p class="ql-block">1948年一1950年就读金陵神学院。</p><p class="ql-block">1952年一1953年华东艺术专科学校音乐科学生,音乐系作曲科1一2年级。</p><p class="ql-block">1955年2月三年级毕业被分配到上海人民沪剧团。1955年7月与史奇珪结婚。</p><p class="ql-block">1958年被调去无锡市沪剧团约一年左右调往无锡市歌舞团任钢琴师。</p><p class="ql-block">1969年12月下放江苏射阳县农村。1977年又调回无锡市歌舞团。</p><p class="ql-block">1981年从无锡市歌舞团退休回上海。</p><p class="ql-block">1982年一1985年参加《赞美诗(新编)》编排工作。</p><p class="ql-block">1998年11月《赞美短歌(新编)》编辑组成员。</p><p class="ql-block">2010年8月陪同史牧师去福建神学院讲学期间中风,后回沪治疗一直入住静安区老年康复医院。</p><p class="ql-block">2015年1月16日凌晨1:10安息主怀。</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史忆星挽着女儿史美莺步入礼堂</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史奇珪牧师主持孙女史美莺婚礼</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用歌声颂赞我们的天父</b></p><p class="ql-block">一上海市基督教两会举办史奇牧师圣歌作品献唱会</p><p class="ql-block">图为史牧师作品献唱会现场</p><p class="ql-block">图为合唱指挥家马革顺教授正在指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004年7月17日下午,上海市基督教两会主办的“史奇牧师圣歌作品献唱会”在上海市基督教怀恩堂隆重举行。上海市基督教教务委员会主席华耀增牧师代表上海市基督教两会致贺词,90高龄的著名合唱指挥家、音乐教育家马革顺教授、精神矍铄,神情激昂地指挥了《道成肉身》和《感恩赞美颂》两首圣歌,近700位来自上海15个基督教堂的唱诗班弟兄妹欢聚一堂,用心灵和诚实,口唱心和地向神献上感恩赞美。</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史奇珪牧师是一位在圣乐上蒙神赐恩的教会音乐专家,1949年当他还是一位神学生的时候就有志于圣乐的创作,在乐理上他自学成才。半个多世纪来,在教会的牧养事奉和社会的生活的实践体验中,他受圣灵的感动,孜孜不倦地创作了许多圣歌和圣乐,他的作品通俗易懂,朗朗上口,旋律自然优美,歌词充满喜乐,甚为众多信徒的喜爱和传唱。本次献唱会所唱的内容,是史牧师近20年来,在读经、祷告中得到神启示,在带领教会、牧养信徒的具体事奉实践中所创作出来的圣歌,史牧师深感自己是中国教会的牧师,要用圣歌的形式写出中国基督教按三自原则办教的兴旺发达,写出中国基督徒在这块蒙神赐福的土地上向神发出的赞美心声,以中国特色的作品来促进中国教会赞美诗歌的本土化和民族化。</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上海市基督教两会20多年来,一直关注和致力于教会的圣乐事工。除了举办过诗班司琴与指挥培训班,录制圣歌选辑音像外,还组织数次大型的赞美会,本次献唱会就是继百人圣诞诗歌合唱会、马革顺教授圣乐作品《受膏者》献唱会、上海基督教复堂二十周年感恩赞美会后的又一次盛会。我们无限感恩,看见神对中国教会圣乐事工的祝福。</p> <p class="ql-block">2023年9月23日下午在上海市基督教沐恩堂,举行了史奇珪牧师中国圣诗作品欣赏会。</p> <p class="ql-block">为感谢史奇珪牧师为圣诗中国化、基督教中国化所作的突出贡献,黄浦区委统战部副部长、黄浦区民宗办主任张晓杰和姜茜莉牧师一同向史奇珪牧师颁发了“特别贡献荣誉”,由家属代表代领了奖牌。</p> <p class="ql-block"> 2000年6月16日,浦东三林塘三一堂新堂落成,陶惠明长老特别邀请史奇珪牧师在献堂典礼上讲道,笔者获邀在典礼当天下午和后一天主领培灵会。据陶长老介绍,三一堂老堂曾有史奇珪伯祖父史子嘉牧师曾在三林地区传教。</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