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人文】鹅城印记·惠州天堑朝京门

惠州强仔摄影

<p class="ql-block">美篇昵称:惠州强仔摄影</p><p class="ql-block">美篇号:5829622</p><p class="ql-block">手机摄影/文案:惠州强仔摄影</p><p class="ql-block">拍摄器材:华为手机</p><p class="ql-block">文案参考资料:惠州日报、东江时报、羊城晚报、百度百科</p><p class="ql-block">历史老照片来源:东江时报选登的照片、朝京门“惠州古城记忆展”翻拍的照片</p> <p class="ql-block">  朝京门,曾被称为“惠州天堑”,始建于明代洪武三年(1370年),惠州地方官扩建城池,始增此门,当年为北门。洪武二十二年(1389年),惠州设卫,再扩规模,改北门为“朝京门”。</p><p class="ql-block"> 咸丰四年(1854年),在惠州府城最后一次修葺城门后的第六年,惠州府城城墙迎来第一次战火考验。太平军翟火姑率万余部队围攻惠州府城,耗时半个月却始终无法得逞。 “铁链锁孤舟,白鹅水面游。任凭天下乱,此地永无忧。”自此之后,《惠州文史》中记载的这首民谣传唱岭南大地,这也从侧面反映了惠州城墙之难攻克,以及朝京门对于守护惠州府城的重要意义。</p><p class="ql-block"> 1925年10月,国民革命军第二次东征正是通过此门攻克惠州,结束了惠州自建城以来未曾一陷的历史。东征军在攻克惠州后,为杜绝军阀凭险盘踞,1925年11月7日,国民革命军东征军总指挥部颁拆城布告,此后,朝京门被拆除。</p><p class="ql-block"> 2005年8月惠州市政府选定北门故址仿照惠州古代城墙北门原貌重建朝京门,并在两侧重修仿古城墙300多米,与明清时代的古城墙连成一体,2006年6月底顺利完工。</p> <p class="ql-block">现存的明代古城墙:</p> <p class="ql-block">  1925年10月,国民革命军第二次东征,由蒋介石任总指挥,周恩来为总政治部主任,朝京门是攻城主攻方向和主战场,黄埔军校将士在强大炮火支持下激战30小时,以伤亡200多人的代价最终攻陷惠州城,结束了惠州自建城以来未曾一陷的历史。</p><p class="ql-block"> 两次东征为广东革命根据地的统一奠定关键基础,1930年3月,黄埔军官学校在朝京门外拱北桥(俗称五眼桥)北侧战地旧址立东征阵亡烈士纪念碑。碑身为花岗岩石,长条方形,正面阴刻“黄埔军官学校东征阵亡烈士纪念碑”楷书大字系林振雄题;碑座四周嵌四块石碑,前后两块为大理石,前面刻黄埔军官学校校长蒋中正亲笔手书“精神不朽”,后面刻黄埔军官学校教育长林振雄题字“气壮西湖”。左右两块墨石均刻有此役牺牲的烈士英名。该碑解放初被毁,1992年10月,惠州市人民政府在拱北桥(五眼桥)东侧依原碑模式复建此碑,以彰先烈之精神。</p> <p class="ql-block">重建的纪念碑:</p> <p class="ql-block">现在的拱北桥(五眼桥):</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全国文明城市 </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全国最具幸福感城市</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中国十佳宜居城市 </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span></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惠州欢迎您!</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