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教育和教师的再思考

三益堂*姚惟耕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2024年9月10日第40个教师节即将来临,作为当了10年教师,又从事教育行政工作20余年的我,虽已退休,身在局外,但还是情不自禁地再次反思,教育的意义在哪里?教师的作用是什么?</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讲一个真实的故事,2023年6月的一天,一个老朋友邀我打掼蛋,老情面加自己喜欢,答应干脆,如期赴约。打了一下午,晚上在小饭店聚餐小酌间,老友始说有一事相求,牌友中另一位70岁的老者,是我市享受国务院津贴的农业专家,他大孙子在市某民办中学读高二(文科),请我帮忙到市某省示范高中借读。我很想帮忙,但知道同城不准借读,更何况是从一个连市级示范高中都不是的民办中学到省示范高中借读了。虽然为难,但还是答应努力一下,不行也好有个交待。过了几天,硬着头皮找到某省示范高中校长,说明来意,诚恳求助。校长十分为难,但也没有明确拒绝,还有戏。8月份在我的再次请求下,校长以高考复读插班生的名义,安排了该生插班读高三。第一次会考时,该生达本科线,意味着该生有希望考取本科了。孩子爷爷和父母见孩子进步显著都挺高兴。他爷爷说,要是能考上一本那才好。我听后心里打鼓,明显信心不足。哪知今年高考,该生考了542分,比省文科一本线509分还高出33分,达重点线,出乎意外。该生爷爷、父母都十分高兴,爷爷更是连说我是他孙子的大恩人,还邀请参加他孙子的升学宴,并上台讲话。我自然也十分高兴,毕竟也出了点小力,慨然应允,还发微信贺金999.88元,寓意九九九发发,表示对孩子的良好祝愿。此事让我感到,一是人的潜力是很大的。该生在初中学习期间,因爷爷、爸妈忙于做生意,疏于关注、关心,中考成绩不理想,只上了民办普高。高三一年时间,估计增加了80分以上,进步如此之大,说明青年人的潜力是可以挖掘的。二是人生的平台很重要,也就是学习、工作环境很重要。该生如果仍在民办学校读高三,估计最好的成绩也就是考上本科(本科达线462分)就不错了。环境可以改变人啊!</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此事让我再次思考教育的意义在哪里?教育的意义就是能改变人、塑造人。想到邓小平1977年复出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当年恢复了高考制度。真不愧是伟人,有先见之明。他的这一英明决策为1978年开始全面实行改革开放打下了人才基础。试想,如果没有人才支撑,我国40余年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能取得今天这样的辉煌成果吗?不可能的。所以对教育再怎么重视也不为过!</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又想到教师的作用是什么?古语道“名师出高徒”。人生遇到好老师何其幸也。该生高三一年遇到了一个好教师群体,开始发力,成绩突飞猛进就是证明。我1979年初三时遇到了一群好老师,才幸运地考上了中专,改变了一生。我就读的刘街中学79届考取12人,居全县农村中学第二名,而78届无一人考取。这说明教师专业素质的高低和敬业精神怎样对学生的影响极大。正所谓“学高为师,德高为范”。所以对教师再怎么尊重也不为过!</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今年5月我结识了一个朋友,他是从事汽车零部件配套生产和销售的老板。给全球汽车生产产家提供汽车2个系统上百个零配件。身价3个亿以上,用他的话说,自己和孩子这两代人从现在起不做事也不愁吃、不愁穿,也就是说可以躺平了。但他还是特别重视孩子读书,他大女儿学艺术的,2022年从池州二中考取武汉艺术学院,他儿子今年中考,成绩达市级示范高中线,也许是他想让儿子子承父业吧,花高价把儿子送到合肥某外国语学校借读高中,以强化儿子的外语学习能力。民间有句俗语“富不丢猪,穷不丢书”,现在是无论富穷都不能丢书了,说明每一个人接受教育的重要性。</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古人说“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对这句话的理解,我认为古人强调的观点是突出读书学习最重要,“万般皆下品”只是陪衬烘托而已,并不是贬低其他职业。一个人只有通过读书,通过实践学习,掌握了知识、技术和技能,才能做好事、做成事。</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值此教师节来临之际,我再次呼吁全社会,每一个人从心底里重视教育,尊敬教师。中国由教育大国变成教育强国之时,也就是由世界大国变成世界强国之时!中国每一个家庭只有真正重视孩子的教育,关注孩子的成长,这个家庭才会充满希望。因为在各种资源要素中,人是第一资源,人才是最优质资源。</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