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明代夏昶写竹,在技法上达到极致。他擅长画竹石长卷,浓淡疏密节奏如同音乐一般。我在各地博物馆或拍卖行都能看到不少他的竹石长卷作品,非常精湛,影响后世五百年。一般他的竹石长卷每卷拍卖价都在三亿元左右,极具收藏价值。我早年学习夏昶墨竹下了很大的功力,后来感觉过于秀美。于是向郑板桥、石涛、李方膺、薄华、竹禅、董寿平等等学习,画去画来不如我有我法,最终自成一格了。画花鸟的人士一般都能画竹,墨竹技法其实最简单。但是真正画好墨竹的人并不多,能够达到精妙的更是少之又少。确实画好墨竹要与书法、自己的修养和人格魅力很有关系。所以说:观其竹如同见其人也。</p> <p class="ql-block">民国时期四川画竹第一人之竹禅和尚,七八十年代时期是我崇拜的画竹人士。清代郑板桥画竹皆可达到全国知名画竹大家,而竹禅之竹怎么只能算是四川画竹名家而已。是什么原因呢?我研究竹五十多年后,对两者有了正确的评价。板桥竹画,风格继承传统但独具特色,书法诗词自成体系融入画中,格调高雅脱俗最为关键,在历史上的地位可想而知。而竹禅之竹画,画竹用笔过于流俗,书法题识不够优秀,格调属于媚俗之气也。二者画竹肯定不在一个层面上,相应价格区别也大矣。</p> <p class="ql-block">民国时期的蒲华写竹,他把笔墨玩到极致。我八九十年代时期颇是崇拜之,经过不断的修行脱胎于薄华,自己有对竹君的深刻认识,因而自然形成风味矣。</p> <p class="ql-block">吾写竹君五十余年,不可一日无此君。爱竹如命,如人生,如风骨。经过长期岁月的研习,己形成自我之风格矣,被誉为"蜀中一枝竹"。早年深入研究过文与可,四川人,开水墨竹之先河者。也研习苏东坡硃砂竹,此硃砂竹也是开硃砂画竹之先河者。这二位开竹之先河者皆是四川人,有缘吧?岁月无情更喜欢明代夏昶之竹矣,当时夏昶一枝竹,西冷十锭金之传。看到清代的石涛,郑板桥,李方膺、等等之竹更加喜欢,爱不释手。民国时期蒲华竹的出现,他写竹的笔墨之韵味达到了极致。把水墨竹推向了更高的境界,崇拜得了不得。多少年过后,蒲先生笔情墨趣虽然足够高矣。但用笔过于随意,不懂得大道至简之理。于是,又被否定了。一般来说,画画之人皆能画竹,竹君技法最简单,初学入门都学它。但是花卉中最难写的就是竹,昌硕、白石其它花卉皆画得好,也是没把竹君写好。在历史上能画好竹君的没几人,几乎吾现在还没看到。呜呼!写竹者云!半聋感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