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漠中的瓜州塔尔寺 原创:任可《走长城》第二百二十一站 2023年9月12日

任可

众所周知,塔尔寺在青海西宁,这怎么这荒漠之中也是塔尔寺呢?原来‌塔尔寺的名称并不是特指某一个具体的寺院,‌而是泛指一类具有相似名称和功能的寺院。它的名称是先有塔,而后有寺,故称塔尔寺,也有称塔儿寺的。这种起名太科学了,现在寺院没了,但塔还在。在寺院中心大型庙宇建筑台基的北面傲然挺立在蓝天白云之下,有一座高14.5米的大塔,用土坯砌成,白灰抹面。塔顶为覆钵式结构。塔形庄严雄浑,十分壮观。 停靠点搭有简易凉棚,凉棚架上安装了一排展板。有《塔尔寺遗址考古挖掘项目简介》及考古图和出土的文物。还有用中英文对塔尔寺遗址的介绍:塔尔寺遗址为一大型佛教寺院遗址,遗存分布面积约为1.5万平方米,考古推测为唐至西夏时期(7世纪到13世纪遗存)。遗址分外部院落和内部院落两部分,地表可辨认的遗迹24处。其中:外围院落东西全长约176米,南北宽约126米,南、北、西三面尚存墙基。内部寺院呈南北向长方形布局,长85米,宽41米。整体格局自南向北沿中轴线依次为山门遗址、大殿遗址、大塔小塔群。中轴线两侧遗存包括对称布置的钟、鼓楼建筑基址、以及其他附属功能用房的房址。大塔是内部寺院存在的主要建筑,位于院落中心,用土坯砌成,白灰抹面,塔身上部为为覆钵式结构,底径约15米、残高约8.5~9米。 这座塔尔寺的造型与我们印象中的寺庙相差甚远,充满了西域风情,除了饱满圆润的主塔外,附近还有一系列小塔。参观线路也修的木质栈道,游客顺时针围绕大塔观瞻一圈,当你近距离看到用土坯砌成的佛塔虽然残破,但依然耸立在无一点遮挡的沙漠之中,心中却是震撼,你想,我们现在钢筋水泥浇铸的楼房保质才70年,别说距今1400多年的唐朝初建,就拿最近的西夏来算也距今有800年的历史了。 在上千年时间里,无论瓜州繁荣或是荒芜,塔尔寺都屹立在城外的荒野中,它虽然经历了风吹雨打,塔身依然圆润完善,但还是没有躲过盗贼的破坏。现在塔身上有三盗洞,下面两个未凿通,上面一個已凿通,內藏文及文物已被盗。那么这种丧心病狂的盗贼是谁呢? 锁阳城首任保护员聂发刚在1985年4月病危临终前口述揭开谜底,他们是俄国人:“民国三十三年(1940)春,我在锁阳城东北不远的塔尔寺南面放羊,看见三个黄头发、高鼻梁、深眼窝的洋人,把塔尔寺南面和西面各挖了一个大洞,把塔肚子里面藏的古书、经文、古字画抱出来堆在地上挑选。那天刮大风,书画经文刮的满地都是。他们把那些从塔肚子里挖出来的古书、经文、字画挑选了几大箱子用骆驼驮走,剩下的随风刮跑,有一部分散落民间。” 历史是偷不掉的,在寺基内发现了一块且有历史意义的唐朝断碑可以印证。在《重修肃州新志》记载:“唐朝断碑,在寺基内,字画不甚剥落。一面逼真唐体,虽未为唐人之极佳者,而断非唐后之书,因首尾残缺,仅存中段,文义不能连贯而总系大中时复河、湟,张义潮归唐授爵,大兴屯垦、水利疏通,荷锸如云,万亿京坻,称功颂徳等语。其一面,字体流入五代宋初,文义与前略相仿,似颂曹义金之语……”由此可见锁阳城在整个河西,尤其是瓜沙地区的重要意义。 锁阳城的塔尔寺,虽然没有青海的塔尔寺大,但它的名气却因1300多年前,迎来了一位去往西天取经的僧人至今名扬四海。这就是文章开头所描述的瓜州路上的标语“走瓜州玄奘路”。试想想,一部《西游记》有谁的知名度能比唐僧和孙悟空的高呢?而唐僧西天取经借住塔尔寺,给这个远在沙漠腹地的古寺遗址增添了神秘的故事。 公元627年,玄奘—《西游记》的主角大唐三藏法师赴印度求取佛经。其时,因国家禁止百姓私自出关,所以玄奘的行为实际上属于偷渡。由玄奘法师的弟子慧立和彦悰,根据玄奘法师口述,撰写的《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说他不惜“冒越宪章,私往天竺”、“自是不敢公出,乃昼伏夜行,遂至瓜州。”到达瓜州后,面临了一个严峻形势:从瓜州向北50余里有瓠芦河,洄波揣急,深不可渡;其上有玉门关,是西去的咽喉,盘查甚严;关外还有五座烽燧,相去百里,中无水草。玄奘“闻之愁愦,所乘之马又死,不知计出沉默经月余日。”就是借住在这座塔尔寺里。 而就在这个时候,从凉州发来的通缉文牒到达了瓜州。牒云:"有僧字玄奘, 欲入西蕃,所在州县宜严候捉。”一个名叫李昌的州吏因崇信佛教,对玄奘网开一面,撕毁文牒,劝他早早离去。西方取经那是坚定的方向,问题是人生地不熟,没人引领是过不了关口的。于是“即于所停寺弥勒像前启请,愿得一人相引渡关。”心诚则灵,第二天,一个胡人来到寺里礼佛,希望玄奘为他摩顶授戒。他姓石,字槃陀。玄奘答应了他的请求,又见他恭敬肃容,便告诉了他出行的想法。石槃陀许诺,把玄奘送过五烽,直到伊州,即现在的新疆哈密地区。 玄奘与胡僧石槃陀乘夜出发,骑着一匹枣红马,三更时分来到瓠芦河,玉门关已遥遥在望了。熟悉地形的石槃陀知道,在关隘上游十里许的地方,两岸仅有一丈左右的宽度。于是,石槃陀把玄奘带到到这里,又将岸边的梧桐树木砍下,制成桥梁,终于使玄奘平安过河。 石槃陀引领玄奘过关的故事。不仅有文字记载,在距离锁阳城不远的两座石窟——敦煌莫高窟的姊妹窟榆林窟和东千佛洞中,还有6幅描绘了“唐僧取经图”。它们都是大幅经变图中的插图,描绘的画面大体一致:玄奘双手合十,面向菩萨恭敬行礼,身后一人胡人模样,头戴发箍,毛发旺盛,牵着一匹枣红马,正是石槃陀。两人一马,像极了《西游记》中唐僧与孙悟空师徒二人的形态。而面若猴子的石槃陀,被认为是《西游记》中孙悟空的原型。石磐陀因为是胡人,毛发比较多,且出家后是胡僧,与猢狲音近,经过文学的加工,就变成了精通七十二变的齐天大圣。而壁画的创作年代是西夏,早于《西游记》的诞生数百年。 结束了神圣的旅程,重返现实世界。当我准备驾车离开时,发现停车外的小广场上还有一个雕塑,便对朋友们说,你们等我一会儿,我去看那是谁?一般在古城前能立塑像的人肯定是个名人。待我走近之时,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个古代将军骑在飞跃的马背,手挽长弓利箭射向敌人的英姿飒爽的形象。塑像坐碑一面黑底白字:薛仁贵征西。另一面:刻有《肃州新誌》诗二句:将军三箭定天山,将士长歌入汉关。原来是唐朝战神在此。 说实话,我对这个战神的了解,不是基于他的战功。而是他的爱情故事。小时候常听老人口头传颂“王宝钏寒窑十八年”,对这位忠贞不愉的女子记忆深刻。后来有戏剧、电视局等各种版本都讲述了它们的故事,大概剧情是这样的:<br>薛仁贵穷困潦倒,却被当朝宰相王允的女儿王宝钏相中。宰相嫌弃薛仁贵的穷困,不同意王宝钏与他的婚事。王宝钏与父三击掌后断绝了父女关系,决然嫁给薛仁贵,然后住进寒窑。薛仁贵从军征战,远赴西凉,王宝钏寒窑苦守十八年。这个凄美的爱情故事让人只记住了王宝钏的爱情,没怎么注意薛仁贵。原来戏中的薛仁贵就是在锁阳城外征战十八年。 能在锁阳古城立塑像,当然不是因为他的爱情。而是锁阳城的改名与他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前面介绍过,古城在明朝叫苦峪城,怎么又改成锁阳城了呢?当地有一段传说:唐代名将薛仁贵奉命西征,一路顺利,可是打到苦峪城后,中了埋伏,被哈密国元帅苏宝同围困在城中。唐军虽然多次冲击,仍然冲不出重围,只能固守苦峪城。一天天过去了,城中粮草快要断绝,老将程咬金杀开一条血路去长安搬救兵,薛仁贵召将士节衣缩食,并亲自带人挖草根树皮充饥,以待援兵。有一天,薛仁贵发现城周围田地里生长的一种植物和红萝卜一样,名叫锁阳,可以食用,便命令将士挖出来充饥,这里遍地都有锁阳,将士们挖吃锁阳一直坚持到程咬金救兵到来。以后为纪念锁阳解救全军性命一事,就把苦峪城改为锁阳城。 现在瓜州文化旅游局把这个传说当成宣传锁阳古城的标准答案,来的游客都饶有兴趣的听着,并讲给还没来的亲人。稍微细心的游客总能发现其中的问题,苦峪城是明朝的名称,怎么能和唐朝的名将联系起来,有点关公战秦琼的味道。此地因为盛产锁阳这种中药,当地百姓称之为锁阳城。这和我去年行走嘉峪关以东金塔县的的长城时探访的骆驼城一样,废弃的古城被放骆驼的人利用,总在里面圈骆驼,当地称之为骆驼城。也此名编撰了一个美丽的历史传说。 但传说也反映了对一个有贡献的历史人物的热爱。前两年热播的电视剧《薛仁贵传奇》,他的故事被编了32集。他是一位平民将领,出身贫寒且武艺出众。薛仁贵为了立功,身着白袍,手持方天画戟,腰挎大弓,冲入数十万大军的敌阵,势如破竹,所向披靡,无人能敌。吸引了站在高坡上遥指战事的唐太宗注意,问下属:“着白衣持戟者何人?”,答:“薛仁贵!”一战成名! 薛仁贵一生仅锁阳城一次败仗,他创造了军事和政治上显赫的功勋,包括“良策息干戈”、“三箭定天山”、“神勇收辽东”、“仁政高丽国”、“爱民象州城”、“脱帽退万敌”等。薛仁贵一生征战四十年有余,为官锁阳城长史多年。他的传奇征战,给锁阳城留下了不朽的故事。 苍凉、黄莽、寥阔的锁阳城,是唐代遗迹、玄奘的经堂、 薛仁贵的福地,是历代各民族轮番上演历史悲喜剧的大舞台。距今虽有1380余年的历史,在古朴、沧桑的古迹中游览,你会感觉这里的历史、文明、故事都开始生动起来,由每个城池、庙宇、人物组成了演出团队。演出的剧中,旌旗猎猎、战马嘶鸣,这座古老的城池不仅给我们留下了一串串朝代更迭的印记,也记录了一幕幕风云际会背后的脉脉温情。 2024年8月13日<br>何继荣,中国长城学会会员,宁夏作家协会会员,吴忠市作家协会理事,自驾万里长城(嘉峪关至山海关),撰写长城游记二百余篇、一百多万字,拍摄长城题材照片一万余张。被誉为“行走记录长城宁夏第一人”。著有《宁夏长城访古》、《山西长城访古》等系列专著,被业界誉为“长城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