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5><span style="font-size:15px;">避暑彩云之南的尾篇,走进滇东南的建水古城、元阳梯田。</span></h5><h5><span style="font-size:15px;">建水古城是云南较为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元阳梯田是哈尼族人民用世代智慧雕刻而成的天然画卷。</span></h5> DAY1 (一)走近建水 <h5>乘坐C552次高铁,8∶26离开昆明站,10∶33到达建水站。</h5> 乘车前往建水古城。 <h5>入住古城北门边的建水酒店。</h5> (二)建水古城 <h5></h5><h5>建水古城,位于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建水县境内,最早为南诏时修筑的土城;元代就始建庙学,故有“文献名邦”“滇南邹鲁”的称誉。<br></h5><h5>古城拥有众多古建筑和自然景观,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和风景名胜区。</h5> 1、朝阳楼 <h5><span style="font-size:15px;">首先来到东城门:“迎晖门”。</span></h5><h5><span style="font-size:15px;">城门之上的朝阳楼,是建水古城的标志性建筑之一,始建于明朝洪武年间,至今已有六百余年历史。</span></h5> <h5></h5><h5>朝阳楼由四十八根巨大木柱和无数粗大的楹榫接成坚固的木构架,覆以三重檐歇山屋顶;正面悬挂着清代书法家涂晫书写的“雄镇东南”巨匾,字高达两米。<br>这座楼,也是中国南方古代建筑艺术的代表之一。</h5> <h5>城楼背面“ 飞霞流云”四字为摹仿唐代书法大家、草圣张旭的狂草笔法,飞舞流畅。</h5> <h5>夏天,楼下门洞成为古城人乘凉、打牌、休闲的好地方。</h5> 2、玉皇阁、白雀寺 <h5><span style="font-size:15px;">然后来到位于古城东南角的玉皇阁。</span></h5><h5><span style="font-size:15px;">玉皇阁始建于明代,为道教建筑,因中殿供奉玉皇大帝塑像而得名。现存建筑为三进院建筑。</span></h5> <h5>玉皇阁后院内的崇文塔始建于元代,是一座17层密檐式方形实心砖塔,塔高20余米,保存完好。是佛、道两教相互融合的历史见证。</h5> <h5>白雀寺与玉皇阁相邻,内有小门相通。</h5> <h5>寺内有一个古戏台,环境清幽。</h5> 3、朱家花园 <h5>回到古城中轴线临安路,路边翰林街牌坊。</h5> <h5>翰林街上的朱家花园,是清末乡绅朱渭卿兄弟建造的家宅和宗祠,有“西南边陲大观园”之称。</h5> <h5>朱家花园建筑占地2万多平方米,其中房屋占地5000多平方米。</h5> <h5>花园内优雅的庭院厅堂布置得合理有序,空间景观层次丰富且变化无穷。</h5> <h5>花园内精美的建筑,陡脊飞檐、雕梁画栋、精美高雅。</h5> <h5>漫步在花园里,就像走进了一个“迷宫式”的建筑群。</h5> <h5>还有假山、池塘、亭台楼阁等景观,让人领略到传统园林文化的独特魅力。</h5> 4、学政考棚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学政考棚位于临安路中段。</span></p> <h5>它是明清时期云南省最高教育行政长官——云南提督学政定期到此,集中滇南片区的临安、元江、开化(今文山)、普洱(今思茅地区)四府学子举行院试的场所,故称云南提督学政考棚。</h5> <h5>考棚坐北朝南,面宽40余米,纵深150米,房舍整齐对称,共百余间。</h5> <h5>云南提督学政考棚的院试,为科举前的预备考试。凡被院试录取者,便可获得优厚待遇,从此步入国家科举选士的途程。</h5> <h5>不少滇南学子就从这里走出深山,走向全省、全国,成为地方有名之士,成为名儒、名臣,青史留芳,名垂千古。</h5> 5、“两逸锁钥”牌坊 <h5><span style="color:rgb(51, 51, 51); font-size:15px;">沿临安路往西,路边有一座六柱两面八字开牌坊,巨石为础,斗拱和飞檐很是庄严。整个建筑重彩描金显得华贵无比。</span></h5><h5><span style="color:rgb(51, 51, 51); font-size:15px;">牌楼上“两迤锁钥”的“两迤”,指迤东道和迤南道。</span></h5><h5><span style="color:rgb(51, 51, 51);">云南省历史上曾经叫“三迤”,清雍正年间先后在云南设置迤西道、迤东道和迤南道。所以建水曾是大半个云南的重要通道和关口,也是内地通往安南(越南)的重要通道。</span></h5> <h5>牌坊后的石板街道叫北正街。</h5> 6、临安府署 沿临安路继续往西。 <h5>临安府署始建于明代,一直沿用至清末民初。其大门,作为古代政府权力的象征,严格遵循明清政府规定,展现了四品衙门的威严。</h5> <h5>临安府署不仅是临安府府治所在,更是管辖了建水、石屏、阿迷等多个州县。</h5> <h5>戒石坊,俗称“公生明”坊,是明太祖朱元璋下令建造的,以告诫官员要公正明察。</h5> <h5>府署内的大堂,又称正堂,是知府迎送圣旨、举行庆典、审理案件的场所。</h5> <h5>如今,临安府署已成为历史文化的见证。</h5> 7、建水文庙 <h5>建水文庙距离临安府署仅几十米:始建于元代,至今已有700多年的历史。其规模仅次于曲阜孔庙,是中国南方最大的文庙。</h5> <h5>走进文庙,首先看到是巨大的伴池。</h5> <h5>碧瓦红墙与清幽自然结合,飞檐翘角、琉璃瓦顶,在阳光下熠熠生辉。</h5> <h5>全庙共有六进院落,纵深达625米。棂星门、杏坛、大成门、先师殿……</h5> <h5>仿佛看到古代儒家文化的繁荣景象。</h5> <h5>漫步在浩瀚的“学海”边,可以深入了解儒家文化,感受古代学问的博大精深。</h5> 8、指林寺 沿临安路再往西。 <h5>指林寺创建于宋末,被誉为“临安首寺”。寺始于宋,成于元,而兴于今。</h5> <h5>传说“先有指林寺,后有临安城”,有十方大禅刹之风,是为滇南的著名禅寺。</h5> 9、大坂井、小节井 <h5><span style="font-size:15px;">临安路最西端是古城的西门:清远门,也称 挹爽楼。</span></h5><h5><span style="font-size:15px;">《续修建水县志》曰:“挹爽楼,即西城楼,亦有西来爽气之慨。”</span></h5> <h5>离西门不远处西正街旁的大板井,建于明代,相传为浙江籍移民所建,因其水质、水味与浙江杭州龙井寺中的龙井之水相似,因而赋“龙井”之名。<br></h5> <h5>大板井又称溥博泉,井水甘甜润口,是建水甜水井之冠,并有“滇南第一井”之称。</h5> <h5>大板井的“大”是名不虚传的,井栏由6块石板镶嵌而成,井口直径3米有馀。至今来取水的古城居民仍然络绎不绝。<br></h5> <h5>从大板井往南大约再走150米,还有一口小节井,又称渊泉,始建于明朝中期,也是建水六大泉井“醴泉渊泉溥博泉”之一。至今也仍然为周边居民提供着生活用水。</h5> DAY2 (三)走近元阳 <h5>第二天上午在建水客运站乘车前往元阳。</h5> <h5><span style="font-size:15px;">车程约2小时到达元阳(新县城)南沙客运站。</span></h5> <h5>换乘前往元阳(老县城)新街。</h5> <h5>车程约1小时到达元阳(老县城)新街客运站。</h5> <h5>继续换乘前往元阳多依树梯田景区。</h5> <h5><span style="font-size:15px;">车程约1小时,到达新街镇黄草岭村一组。入住【云上天上 · 涧月景观民宿】。</span></h5> 酒店顶楼观景台。 酒店楼下观景台。 酒店日出景观房。 (四)多依树梯田 <h5>红河哈尼梯田,是以哈尼族为主的各族人民利用特殊地理气候同垦共创的梯田农耕文明奇观,2013年被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45处世界遗产。</h5> <h5>它位于云南南部,遍布于红河州元阳、红河、金平、绿春四县。其中,规模最大、最集中的三个片区均在元阳县,包括老虎嘴、坝达、多依树。</h5> <h5></h5><h5>元阳县共居哀牢山区的七个民族,大致按海拔高低分层而居。<br>海拔144米到600米的河坝多为傣族,600米到1000米的峡谷多为壮族,1000米到1400米的下半山多为彝族,1400米到2000米的上半山多为哈尼族,2000米以上的高山区多为苗、瑶族,汉族多居住在城镇和公路沿线。</h5> <h5><span style="font-size:15px;">哈尼族居住的上半山,气候温和,雨量充沛,非常适宜水稻生长。</span></h5><h5><span style="font-size:15px;">千百年来,哈尼族将哀牢山区三江流域的野生稻驯化为陆稻,又将陆稻改良为水稻,在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中,使三江流域成为人类早期驯化栽培稻谷的地区之一。</span></h5> <h5>元阳哈尼族开垦的梯田随山势地形变化,坡缓地大则开垦大田,坡陡地小则开垦小田,沟边坎下石隙也开田;因而梯田大者有数亩,小者仅有簸箕大,往往一坡就有成千上万亩。<br></h5><h5>如此,构成了千奇百态变幻莫测的天地艺术大交响乐,成为举世瞩目的梯田奇观。</h5> <h5></h5><h5>多依树梯田景区,位于元阳梯田申遗核心区,距新县城55公里、老县城(新街)23公里,海拔1900米,近万亩梯田分布在多依树、爱春、大瓦遮等25°至50°山坡。<br></h5><h5>这里是观赏、拍摄云海梯田、日出及山寨的最佳景区;著名风光片《云南故事》就是以这片梯田、村寨为主要场景拍摄而成的。</h5> <h5>这里三面临山,一面坠入山谷,犹如一个大海湾。梯田上部比较平缓,下部则地势陡峭,从上俯瞰,犹如巨瀑倾泻,无比壮观。</h5> <h5>这里一年有两百天云海缠绕,一会儿无影无踪,一会儿又弥天大雾;忽而往下蹿,淹没一层层梯田、村寨;时而往上蹿,露出一层层梯田、村寨;云海奇景也颇有可观。</h5> <h5>一年四季,梯田皆有其美。<br></h5><h5>哈尼族人习惯在每年六月插秧,因此夏天的元阳是一片青葱稻浪;到了十月,随着作物的丰收,山野也变为了金黄色,但看梯田最美的季节是冬天,注水后的梯田闪现出银白色的光芒,凸显出梯田的婀娜曲折的轮廓。</h5> <h5>现在秋季来临,梯田被丰收的稻穗染成金黄色,宛如夕阳下的一片金色海洋;站在高处俯视,每一块梯田都像是大自然的拼图,错落有致,交相辉映。</h5> DAY3 <h1><b>(五)阿者科 · 哈尼<span style="color: inherit;">古村</span></b></h1> <h5>第三天清晨,首先在酒店的窗口观日出。</h5><h5><span style="font-size:15px;">日出开始前,梯田优美的轮廓已经在黎明的晨曦中若隐若现,宛若一幅极其淡雅的水墨画。</span></h5> <h5>当太阳从东方生起后,红色的朝阳投射在梯田海湾,四周的颜色随着太阳的升高而不断变幻,那种多彩与烂漫,让人陶醉。</h5> <h5>然后,来到隐藏在梯田云海深处神秘而又美丽的哈尼族古村落——阿者科。</h5> <h5>这个位于海拔1855米哀牢山顶的村落,看不到一辆汽车,仅有一条凹凸不平的百年石道。这种闭塞的环境,使得这里的哈尼族人一直延续着传统的生活方式。</h5> <h5>这个被大山和梯田包围起来的哈尼族古村落,如今还居住着60多户哈尼族人家。</h5> <h5><span style="color: inherit;">哈尼族信奉“万物有灵”,他们崇拜神树,并设有寨神林,禁止砍伐。每年农历春耕时,他们还会举行各种祭祀活动,祈求风调雨顺。</span><br></h5> <h5>村里独特的水井自来水,没有龙头开关,潺潺流水,源源不断。哈尼族人信奉“多神”的自然崇拜,水井的水被尊为“山神水”。<br></h5> <h5>阿者科,在哈尼语中意为“滑竹成片的地方”,这里的“蘑菇屋”是其独特的建筑风格。</h5> <h5>这种干栏式建筑,从自然、审美、宗教、生活的角度,都展现了哈尼族人民的智慧。<br></h5> <h5>哈尼族是中国人口在百万以上的十余个少数民族之一,自古以来就是耕种梯田的民族。</h5> <h5>阿者科村始建于1855年,至今已有160多年的历史,这里的人们至今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守护着连绵的大山和梯田,沿袭着千百年来的农耕生活。</h5> <h5>村子后面是成片的梯田,依山而下,充满了淳朴自然之美,被誉为“云上梯田人家”。</h5> 下午,乘车回到建水。 DAY4 <h1><b>(六)建水 · 米轨小火车</b></h1> <h5></h5><h5>第四天上午乘坐建水米轨小火车。<br>早上9点临安站发车,中途双龙桥站停靠半小时、乡会桥站停靠20分钟,10:30到达团山站,停留2.5小时,13:40返回到临安站。</h5> 1、临安站 <h5>米轨小火车始发站临安站,也就是建水古城站。</h5> <h5>百年老车站里的黄色墙壁、绿色长椅,斑驳的光影、咣当咣当的铁轨声,仿佛回到了民国时代。</h5> <h5>米轨铁路,顾名思义是因为轨距为1米(1000毫米)的窄轨铁路而得名。</h5> <h5>如今建水的这条米轨铁路,是中国目前唯一的一条。</h5> <h5>小火车是由历史上的滇越铁路、个碧临屏寸轨等铁路演变而来,穿越了3个世纪,运营了100多年,承载着中国、法国、越南3国特殊的历史记忆。</h5> <h5>即便世界在飞速发展,它依然保持着老样子,不急不忙走着自己的节奏。</h5> 2、双龙桥站 <h5>双龙桥,又名十七孔桥,始建于清代乾隆年间,它横跨泸江与塌冲河交汇水面上,因两河蜿蜒如龙而得名。</h5> <h5>这座桥,是云南省的著名古迹之一,也是中国造桥史册上的瑰宝。</h5> <h5>走在桥上,就像复道行空一样。</h5> 桥上的阁楼,雕琢精美。 3、乡会桥站 <h5>乡会桥站,保留了100余年的车站,褪色的砖墙中仍能感受到法式浪漫。</h5> <h5>米轨两侧,盛开着紫色的小花。</h5> 4、团山站 <h5><span style="color:inherit; font-size:15px;">小火车团山站下车,乘观光大巴来到团山民居。</span></h5><h5><span style="color:inherit; font-size:15px;">这里是位于建水古城以西13公里处的西庄镇团山村,历史上是彝族的居住地,彝语称“突舍尔”,意为“藏金埋银之地”。</span></h5> <h5>村庄建在一坡地之上,背依青山,面临肥沃的西庄坝子、泸江河。</h5> <h5>团山村是一个典型的滇南汉族移民村,明朝洪武年间,团山张姓始祖由江西侥州府鄱阳县贸易人滇,定居团山,逐渐发展成为一个大家族。</h5> <h5>在600余年的历史长河中,张氏族人遵“百忍”家训为安身立命之本,家风良好,子孙好学上进,文武人才众多。</h5> <h5>至清末,张氏族人积极参与个旧锡矿开发,挣得巨额钱财,皆回乡建盖豪宅,光耀门庭。</h5> <h5>团山民居保存完好的传统民居有15处,古建筑7处,包括寨门3座、寺庙3座、宗祠1座。</h5> <h5>其形制规整,布局灵活,内雅外秀,建筑精美,表现了滇南民居建筑的典型特征,代表了云南地方本土建筑发展的最高水平。</h5> <h5>团山民居以其木雕工艺和民间装饰艺术,凸显了滇南民居建筑的典型特征,是滇南民居的精华。</h5> <h5>团山村完整保存了19世纪滇南乡村风貌特色,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文化内涵,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价值。</h5> <h5>2005年,世界纪念性建筑遗产保护基金会(WMF)确认:团山古村是世界上极为罕见的未经触动的人类珍贵遗产的典范。</h5> (七)返回昆明 <h5>下午小火车返回后,乘车前往建水站;乘坐高铁(C560)16∶04离开建水。</h5> 17∶55返回昆明。 <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3bxb5kf5" target="_blank">百一夫美篇 · 总目录(链接)</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