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特邀嘉宾:开封市闻丘坊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董事长、特级教师 黄秀英女士朗诵。</p> <p class="ql-block">《张裴梁村志》编撰捐款倡议书</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尊敬的村民,大家好!</p><p class="ql-block"> 咱村的《张裴梁村志》编撰工作已经宣传几个月了,按照预定计划,下一步就要进入实施阶段。《村志》编撰是一项系统工程,既复杂繁琐,又耗时费力,既要注重细节,贴近生活,又要顾全大局,着眼未来,更不能胡编乱造,拿来主义。它不是靠一己之力可以做到的,也不是一蹴而就能够完成的,必须依靠大家的共同参与,积水才能成渊。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为了更好的完成这项工作,让我们的民族自信有所寄托,让古老的乡土文化更好的传承,经过党员干部商议,还得仰仗老少爷们做出奉献,尽一份绵薄之力。捐款结束后,我们将对爱心人士登记造册,收入村志,让爱心永恒,千古流芳。</p><p class="ql-block"> 最后预祝大家中秋节快乐!</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张裴梁村志》编撰捐款领导小组(电话同微信号)</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杨世俊 13937826106</p><p class="ql-block">张好生 13673672741</p><p class="ql-block">李存周 15537859578</p><p class="ql-block">裴松勤 13938601537</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024年09月08日</p> <p class="ql-block">(解惑答疑)有人说,别的村子这几年的变化非常大,文化建设搞得也好,乡村文明也能跟上时代的步伐,是人家村里有独特的自然条件,有机关单位的大力支持,有热心的老板倾囊相助,其实不然,他们也和我们一样,几代人都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庄稼汉,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只是他们比我们思想超前,行动得早一点罢了。每个村的变化都不是大风刮来的,都是靠村里一帮顶住压力、不计得失、任劳任怨的领头羊和广大父老乡亲用汗水换来的,这其中的心酸也只有他们自己知道。多少事,从来急;天地转,光阴迫。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社会主义新农村是等不来的,天上不会掉馅饼。新农村发展靠什么,就要靠我们新农人撸起袖子加油干,用一双勤劳的双手去打拼,爱拼才会赢。咱这次捐款属于公益性质,本着知情自愿的原则,三百五百不嫌少,三千五千不嫌多。赠人玫瑰,手有余香,期待您的参与。</p> <p class="ql-block">捐款名单(按顺序排列)</p><p class="ql-block">1、杨世俊 1000元</p><p class="ql-block">2、梁培松 500元</p><p class="ql-block">3、张开慧 500元</p><p class="ql-block">4、张守英 500元</p><p class="ql-block">5、张孔恩 500元</p><p class="ql-block">6、于占力 100元</p><p class="ql-block">7、霍玉伟 500元</p><p class="ql-block">8、李坤林 500元</p><p class="ql-block">9、张 博 200元</p><p class="ql-block">10、裴永森 1000元</p><p class="ql-block">11、张新礼 2000元</p><p class="ql-block">12、</p><p class="ql-block">13、</p><p class="ql-block">14、</p><p class="ql-block">15、</p><p class="ql-block">16、</p> <p class="ql-block">致全体村民的一封信</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尊敬的村民,大家好!</p><p class="ql-block"> 也许你是工人,正在拼命地工作;也许你是教师,正在辛勤地耕耘;也许你是学生,正在努力地学习,或者说你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正在地里挥洒汗水,播种施肥。虽然大家各自的工作不同,但是我们的最终目标是一致的,就是要把我们的家园建设得更加美好、更加富饶。</p><p class="ql-block">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张裴梁是我们祖祖辈辈赖以生存的地方,是我们的家,也是我们根。这里有我们的亲人,有我们的朋友,还有我们魂牵梦绕的老屋。当你常年外出工作,或是乔居异国他乡,因各种琐事返回故土时,你就会觉得有一种亲近感,有一种说不出的惆怅,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也许这就是我们的乡愁。</p><p class="ql-block">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记得小时候,每个村子里都会有几个大家常去的地方,那是邻里之间在生活中形成的饭场。大伙下班回家后,有的端着一筐热红薯,有的捧着一碗萝卜汤,有的啃着一块玉米饼,背靠大树席地而坐,你尝尝我的窝窝头,我蘸点你的辣椒酱,其间还会有人讲个笑话,逗得大家捧腹大笑,可能这就是我们的乡情。</p><p class="ql-block"> 近几年,随着国家对乡土文化的高度重视,全国各地都掀起了轰轰烈烈的“文化复兴”运动,朴实的村落、优雅的建筑、独特的民俗、古老的集市,如雨后春笋般此起彼伏,已成为文明乡村的闪光亮点,也是乡村振兴的一个重要内涵。</p><p class="ql-block">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深入挖掘、继承、创新优秀传统乡土文化,把保护传承和开发利用有机结合起来,把我国农耕文明优秀遗产和现代文明要素结合起来,赋予新的时代内涵,让我国历史悠久的农耕文明在新时代展现其魅力和风采。</p><p class="ql-block"> 文化强则国强,文化兴则国兴。农耕文化是民族文化的载体,乡土文化是乡村振兴的灵魂。在当前形势下,乡村文化如何发展,怎样下好科技强村和文化兴村这盘大棋,让大家留住乡情,记住乡愁,为子孙后代留下一些精神财富,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头等大事。为此,我们曾到外地学习交流,借鉴别人的成功经验,在各级政府和广大村民的大力支持下,村里以突出红色文化为背景的《张裴梁战斗纪念碑》立起来了,《张裴梁战斗指挥部旧址》正在修复中,下一步计划修建《梁庄村史馆》,《梁庄村村志》也在紧锣密鼓筹划中。在乡村文化建设的同时,计划以村委的名义成立股份公司,运用公司加农户的模式,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效仿徽商以商养文,以文入仕,以仕拓商的经营理念,利用电子商务平台,带动大家共同致富,让村民人人有活干,户户是股东。</p><p class="ql-block">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空想变梦想,梦想变理想,理想要想成为现实,还要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怎样让它成为现实,如何实现张裴梁几代人的梦想呢,这就要求广大党员干部提高思想政治觉悟,舍小家,为大家,既要有“舍我取谁”的担当,又要有“直挂云帆济沧海”的豁达,咬定青山不放松,这样才能闯出属于自己的一片蓝天。</p><p class="ql-block"> 常言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我们一不靠山,二不傍水,启动资金从哪里来,怎样突破资金短缺这个瓶颈呢?在驻村工作队的帮扶下,经过党员和村民代表商议讨论,报请镇党委同意,决定前期费用在党员干部中筹集一部分,驻村工作队赞助一部分,广大村民再捐赠一部分,以度过这个困难时期。</p><p class="ql-block">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我想,只要大家齐心协力,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理想一定会成为现实,张裴梁必将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圉镇梁庄村村民委员会</p><p class="ql-block"> 张裴梁志愿者服务团队</p><p class="ql-block"> 二〇二四年五月十二日</p> <p class="ql-block">征集启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为了弘扬历史文化,让老一辈记住乡愁,为下一代留下一些精神财富,经过商议,决定筹建《村史馆》并着手编撰《村志》工作。这是一项严谨的系统工程,希望大家都来参与。</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一、征集要求:</p><p class="ql-block"> 1.老物件:民国时期及以前的石器、瓷器、木制品及其它生活用品。</p><p class="ql-block"> 2.烈士遗物:战争时期的军旗、军号、军刀、水壶等。</p><p class="ql-block"> 3.文字资料:上级和领导同志的批示、指示、题词、书函,以及报纸、古籍、图书等。</p><p class="ql-block"> 4.图片:能突出反映村里历史及现状的人物或工作照片,黑白及彩色均可,大小不限。</p><p class="ql-block"> 5.实物:有历史意义的物件,如模型、奖旗、奖牌、奖杯、奖章、纪念章及礼品等。</p><p class="ql-block"> 6.文稿:描写村子发展的纪实散文、诗词,新体、旧体均可,篇幅不限。</p><p class="ql-block"> 7.书法、绘画:大小字、国画、西洋画均可,大小幅不限。</p><p class="ql-block"> 8.村子里八十周岁以上的老年人,家里的老房子,拍好照片后,并做一个简短说明。</p><p class="ql-block"> 9.简历:咱村的老干部、老党员、老教师、退役军人和大中专毕业生及致富带头人,都可以把简历编写好,连同照片、联系方式发给《村志》编修组。</p><p class="ql-block"> 10.家族谱系:高曾祖,父而身,身而子,子而孙,自子孙,至玄曾。只要能记得起来的亲属,编辑好发给《村志》编修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二、说明</p><p class="ql-block"> 1.所有应征的图片、资料和实物,一经选用,均登记造册,在《村史馆》展出,并妥善保管。</p><p class="ql-block"> 2.应征文稿、诗词、书法、绘画作品经遴选后,备展示或复制编入《村志》。 </p><p class="ql-block"> 3.有一定文字基础,特别是退休教师或大中专学生,可以自荐加入到《村史馆》的筹建和编写《村志》中来。</p><p class="ql-block"> 4.未尽事宜,本着公平公正的原则,双方协商解决。</p><p class="ql-block"> 5.本启事长期有效。</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梁庄村村民委员会</p><p class="ql-block"> 梁庄村《村史馆》筹备组</p><p class="ql-block"> 2022年 09月12 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