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航新学期,携手新教材,赋能新课堂——新庄小学国家课程数学新课标、新教材使用培训活动纪实

黑猫警长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源泉。”为进一步推进小学数学新课程理念落实,帮助教师更好地理解新教材编写意图,把握新教材的内容、体系、特点等方面,用好新教材,提升数学教师专业素养,9月6日,新庄小学全体数学教师参加了国家课程数学新课标、新教材使用培训活动。本次培训是为了更好落实新课标的教育理念与素养要求,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帮助教师更好的理解和把握青岛版版小学数学新教材。</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首先,聆听了北京教育学院数学系刘加霞专家关于《教学评一体化的单元教学》的专题讲座。刘教授在报告中从“以评促学,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角度,结合丰富的典型案例分析教-学-评一体化的重要价值,细致讲解了表现性评价在课堂教学的运用策略,以评价促进学生深度学习,促进课堂教学质量提升。针对究竟如何考察学生能力,测评核心素养,刘教授指出单元学习目标:可为、可测、可评;任务明确:规则、量规、标准;评价即学习,发生在每一个教学环节。分析、评价、创造是高阶思维,是培养核心素养的根本。同时,刘教授还总结了单元教学必做的“五条”,这是核心单元内容的进阶,并通过如何培养孩子的数感,以“11-20各数的认识”单元内容进阶为例,结合大量详实案例深入的进行阐述,给老师们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教学建议。</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刘教授在报告中介绍了新旧教材之间的主要变化,并详细阐述了单元教学下的教学评一体化理念。她提出了教学评一体化的三个核心一致性原则:学-教一致性:所学即所教,即学生学习的内容正是教师讲授的内容。教-评一致性:所教即所评,即教师讲授的内容也正是评价的重点。评-学一致性:所学即所评,即评价的内容应与学生学习的内容一致。刘教授强调,高阶思维是实现核心素养目标的关键因素,建议进一步优化教学实践,以更好地落实这些核心素养目标。</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接着,为了更好地落实新教材,来自省内的部分骨干教师通过具体生动的课例展示,对新教材的实际应用进行了深入探讨和研究:随丽萍老师的《在学校里找一找》、臧晓梅老师的《加法》、刘冉冉老师的《认识立体图形》以及宋军老师、蔡孟超老师、王冲老师的《10的再认识》,这六节课例从多个维度诠释了“说做地中学”,促使学生积极实践,令知识理解更为深刻;“用中学”,通过真实情境的运用,切实增强了学生的能力;“创中学”,激发了创新思维,成果斐然。不仅提升了参训教师在新课标、新教材背景下的教学能力,还给我们的教学带来更多启示。</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几位老师利用新教材丰富多样的主题和情境设置,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通过真实、生动的情境材料,为学生创造了更多表达的机会。新教材对教师的专业素养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不仅要具备扎实的语言知识和教学技能,还要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关注教育发展的新动态。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驾驭新教材,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数学教育。</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为期一天的培训活动圆满结束。在此次活动中,每位执教者及其课堂教学都紧紧围绕2022年版新课标展开,深入探索如何在新教材的教学中落实新课标的要求,为一线教师提供了宝贵的示范和指导。这不仅加深了我们对现代教育观念重要性的认识,还教会了我们如何将这些观念有效地应用于实际教学中。</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将认真研究新教材,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教育资源,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和教学策略。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数学,为他们的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p>

新教材

教学

新课标

素养

学生

老师

教师

课堂教学

单元

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