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2024.9.6《又见陈行甲》</p><p class="ql-block"> 看完陈行甲的书,突然很想去他工作过的地方——恩施巴东走走。也许这就是文字的魅力吧,因为陈行甲,巴东有了独特的人文气息。一个地方吸引人,并不只是风景,而是这个地方的人和故事。在这个自媒体时代,我想要找到陈行甲并不难,可是我更想做一名虔诚的读者,去走他走过的路,去看他看过的风景。</p><p class="ql-block"> 今天看了他的直播,关于新书《别离歌》的分享,我的心中依旧溢满了感动。被他真诚的笑容打动,被他胸中涌动的悲悯感动。那是一种历经沧桑桑田而依旧饱含纯真的力量。</p><p class="ql-block"> 在《别离歌》 里他说: “我怀着最大的诚恳,去记录那些可能不被记得,不被在乎的人;记录他们生命中的困难和为难;记录那些挣扎和努力;记录那些无奈的离别,也记录那些温暖的拥抱,还有那些长流的热泪。”</p><p class="ql-block"> 我想起最近遇到的一个19岁的女孩,我问她为什么不读书了。她说:“不想学了,学不进去了。”我看着素面朝天的她,脸上满是青春的痘印,穿着颜色暗沉而旧的T恤衫,丝毫没有19岁的青春活泼,我一时感到很心疼。第一个月,她领了800元的工资,交给妈妈600元。</p><p class="ql-block"> 我的心“咯噔”一下,曾经遇到过几个留守儿童,父母外出打工,孩子心理很自卑。他们大多对父母充满了恨意,早早辍学。而底层更悲哀是,父母意识不到教育问题,认为孩子不想学了就带出去打工吧,甚至以“爱”的名义没收了孩子自己打工挣的所有钱。孩子被逼上了绝路。16岁的姑娘被人转了几手,19岁的孩子走上了歧途。还有孩子苦苦哀求父母,不要把自己送到危险的石油钻井,父母指着鼻子骂他:“你就是想玩!读书不好,出了社会还不赚钱!”他曾说:“如果我有天没了,公司赔的钱够爸妈养老了。”那是一种多么深沉的悲哀和无奈呀。一年后,他就在意外中丧生了,年仅19岁!</p><p class="ql-block"> 我问那个女孩:“你自己工资留200块钱,你还要吃饭坐车,怎么够呢?是妈妈让你上交,还是你自己要交?”她说是妈妈让她交。我又对她说:“你才十几岁,你要去读书或者学一门谋生的手艺呀。不要停止学习,哪怕店里的每个客人,你们的每次交流都是学习,空闲时间你就多看看书,从内到外让自己美丽。如果你对妈妈说,你想上学,他们会让你上吗?”她摇摇头:“我和弟弟都很恨她,她不会让我上学的,我也不想上了。”我望着她,心里更加酸涩。我知道这样的孩子还有很多,我知道许多父母也许是无可奈何……</p><p class="ql-block"> 陈行甲做了一个公益活动叫“带我去山外边的海”,他告诉山里的孩子,为什么要读书。如今许多孩子进城上学了,可是依然有光照不到的地方呀。乡村的老师,她们的生存状态也并不好,她们的学习机会并不多。如果一个老师不爱学习,怎么能教出爱学习的孩子呢?可是一个爱学习的老师,迟早是会离开乡村的,因为她们需要精神的丰盈,可是她们连学习的机会都很少。这是一个矛盾的问题。</p><p class="ql-block"> “ 我们不该忘记自己走过的路,同情过的人,呼唤过的正义,渴求过的尊重,是这些东西构成了我们深植于生活世界的共通意义的根基。是这根基,让我们即便在日后形形色色的世界里体会了失落,品尝了诱惑,经历了幻灭,领受了嘲讽,也不会轻易洗去自己那层名叫“共情”的底色。”</p><p class="ql-block"> 常怀悲悯,多去看看光照不到的地方。去力所能及帮助需要帮助的人,这是我们有良知的人都应该去做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