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哟” 声中的那些事

园丁

<p class="ql-block">  在“破四旧立四新” 的年代,成都文殊院同样没有逃脱浩劫的悲惨命运,好在有军队驻守其中,虽说是断了香火,却留下了一付清冷而破旧的面孔。</p> <p class="ql-block">  当时寺庙前的那条街,人影稀疏,门可罗雀,仍然有些“哦哟” 之事让人终生难忘。</p> <p class="ql-block">  麻辣大头菜。竹背篼上盖块筛筛,筛筛上面摆着三只掉了瓷的搪瓷盅盅,盅盅里头分别装有拌了花椒面的红油辣子,干海椒面和酱油水水的调料,一只大土巴碗里堆着用竹签签串着的大头菜片片,一个衣衫褴褛面带菜色的干筋筋老汉儿在叫卖大头菜。</p><p class="ql-block"> 串着五片铜钱大小厚薄的大头菜片片,二分钱一串,三分钱两串,蘸着佐料吃,蘸多蘸少,干稀麻辣由着自己的性子蘸。甘香脆爽的大头菜片片裹着红红的辣椒油,脆崩崩,辣乎乎儿,一入嘴滿口生津,一腔麻辣酸咸甜五味俱全,真让人馋涎欲滴。你要是把佐料 “莽起”整,卖大头菜的老汉儿要叫唤: “整多了要肚子痛哟” !</p><p class="ql-block"> 这种土零食最受小女生们喜爱,恰似老鼠爱大米一一爱你没有商量。</p> <p class="ql-block">  吃完麻辣大头菜后,花一分钱买两颗“盅盅嘴” (南酸枣)放到嘴里抿着,瞬间那酸酸黏黏的味道,把牙齿都要“酸拜”,口水在嘴里打着旋旋,那种天花板的感觉硬是巴适得板!</p> <p class="ql-block">  酸辣荞面。行走在街头巷尾叫卖的荞面摊子,它的那副行头与“担担面” 类同,只是在那煮锅面上多了一副压面的杠子,所以嘛又叫“杠子面” 。</p><p class="ql-block"> “文革” 时期,我在那面题有《文殊院》三个镏金大字的黄色照壁墙下吃过一次“挑挑荞面” ,至今没有再碰到过,他们如今都成了坐商了。</p><p class="ql-block"> 我依稀记得那卖荞面的小贩,是个中年人,滿脸推笑,破旧的衣衫掩盖不了他那健壮的身体,说着一口浓浓的南路话。</p><p class="ql-block"> 小贩很精明,一角二分钱一碗的面(当时米价一斤一角四分钱),八分钱半碗也卖。</p> <p class="ql-block">  荞面的臊子是很讲究的,除了和家常面配的佐料相同外,不同的是臊子肉是牛肉的,是用切成指头大小的牛肉坨坨腩制而成的,其中还有: 烟笋、香大头菜颗颗、太和豆豉、郫县豆瓣、酥黄豆、切碎的芹菜杆杆,芹菜是标配,佐料味道较重,足以压倒荞面的苦味和碱味,以及牛油的膻味。</p><p class="ql-block"> 煮荞面是技术活,把揉好的荞面揪一坨放进臼筒里,再把压面的杵子放进臼筒,双手握住杠子向下一使劲,那面团就成了细絲絲的面条,用手一抹便坠入了沸腾的水锅里了,只需一会儿时间,用灶篱捞起来放进调好佐料的碗里,一杠一碗,粑硬合适,且是熟透了的面条,这就是手艺。</p> <p class="ql-block">  当那碗浇上臊子的荞面放在你的面前时,浓郁的酱香味在氤氲的汤气中弥漫,再用筷子轻轻地搅拌着,使那酱香味彻底的释放,让扑鼻的香气去开启食欲之门,馋虫在肚子里蠕动着,唱着咕咕的歌,这时你就可以将那拌合好的面条送入口中了。</p> <p class="ql-block">  此时,那麻辣鲜香的美味又惹起了馋虫的咕咕叫唤。那带点烟香味的烟笋,没得筋筋,软而化渣,嫩而清脆的芹菜节节也在唇间轻吟,大头菜颗颗和酥黄豆一同和声来歌唱,这哪是裹腹充饥的一碗面啊,在慢嚼细咽中你是在看一场戏,生、旦、净、末、丑的角儿全都有了,你是在听一场音乐会:高吭激昂,清婉悠扬的韵律全都有了,它们相互辉映,营造出一幅幅令人心驰神往的美妙画卷,让你在味蕾上领略到人生百态。</p> <p class="ql-block">  庙还是那座庙,街还是那条街,只叹岁月匆匆流转太快,星辰变幻旧梦难圆。逢新感旧的思绪也是人生中的一种快乐。最让人挥之不去的是那“挑子” 上的市井美食,舌尖上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  文、图/。愚人许 编辑/园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