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仨

粗茶淡饭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我们仨</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我们仨包括:我、悠悠和小熙然。</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悠悠是三嫂家的外孙女,三周岁七个月;小熙然是老妹家的孙女,二周岁三个月。从称呼上:我是悠悠的二姑姥。有趣的是至今悠悠一直称呼我—老铁,她也知道我的学名,就是不知道称呼—二姑姥;而小熙然则从一开始就称呼我—二姨奶。</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有幸陪悠悠和小熙然一起成长,见证她们的成长过程,从她们身上得到快乐,增长知识。如这次与她俩一同相遇,悠悠担心我陪熙然小妹而远离她,寸步不离,我走到哪跟到哪,我不睡觉她也不睡。于是,我把她俩叫到一起。对着小熙然说:我和悠悠姐认识比你早,所以感情也比你深……小熙然自然听不懂,主要是安慰悠悠。她俩的性格不同,悠悠内向文静,不熟悉的人不说话,熟悉的人话不停;小熙然则外向,不管认识与否都与人打招呼。而且,嘴里念念不忘:爷爷奶奶姥姥姥爷爸爸妈妈,舅爷舅奶二姨奶姐姐。小熙然吐字清晰,记忆力很好,学人说话,看动画片学习唱歌都很快。当然,也处于抢着玩手机的阶段,她也知道我的微信名字,时常用她奶奶的手机给我发微信语音:二姨奶……</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悠悠已上幼儿园,她喜欢幼儿园,那里有老师和小朋友。她经常搂着我的脖子轻轻告诉我一些小秘密。她有一个好朋友—妙妙,她很关心她。于是,没事的时候,学着老师说:我去接学生啦……她跟我说:妙妙的爷爷奶奶爸爸妈妈每天都很晚才去接她。问为什么?她说:妙妙的爷爷奶奶爸爸妈妈都上班。根据她的描述,想象着幼儿园的场景,妙妙的家长总是最后一个接孩子,老师在与朋友聊天或打电话时抱怨的话,都让悠悠听到啦……由此可见,悠悠的模仿能力很强。她还是姥姥的小助手,时刻提醒姥姥出门带钥匙,按时给帅帅(小泰迪)喂药。帅帅由于年岁大,眼睛有白内障,耳朵也聋,最近它的一条腿也筋膜萎缩,走路不如从前。因此,宠物医生给开了几种药需要按时服用。而且,她现在已经不那么热衷手机了。暑假期间她跟姥姥姥爷在一起,问她为什么不去幼儿园。答:幼儿园放假了,在姥姥家可以睡懒觉。也就是我们大人常说的睡到自然醒……</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悠悠开始有针对性地问问题。记得有一次,她听见我喊她姥爷:三哥。她问:老铁,你为什么管姥爷叫三哥呀。回答:我们是一奶同胞,他比我大,又排行老三,故而叫他哥哥。又问:你的爸爸妈妈在哪里?答:原来我的妈妈也是你的太姥姥就住在你那个房间,现在已经去天堂了。她歪着小脑袋毋容置疑,又似懂非懂,岔开话题,从此不再问及。</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小熙然很兴奋,总是跟在悠悠姐姐后面玩。悠悠就扮演老师,指挥小熙然坐好上课。小熙然的年龄正处于第一反叛初期,哪里会听悠悠老师的。有时,悠悠还请我帮忙给她们俩读书。可是,小熙然全然不顾,用不了三秒钟就又跑了。无奈,悠悠这个进入第一反叛末期的孩子怎会容忍小熙然这样的学生,生气的悠悠老师只得放弃这个学生,自行来回走动,嘴里念念叨叨不知说的是什么……</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要说悠悠与我铁到什么程度,就在去年她有了iPad,建立了微信,她见到我第一时间让我加她微信,我以为她在模仿大人,结果她拿来iPad进入微信让我扫码。故此,常常半夜给我发信息。有时她会用她姥姥的手机微信给我发信息:老铁,你干嘛呢,我想你呀……这次又告诉我她有手表电话了,让我给她留电话号码,写在纸片上—老铁连同我的学名。还以为她说完会忘,不成想,昨天晚上遛弯,接到一个无名电话。平时这种电话都不接,这次毫不犹豫地接通。喂,你好!对方没有应答,刚要挂断。对方传来稚嫩的声音:老铁,把这个号码存上。噢,悠悠!漫无边际地聊了一会儿……</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不管是悠悠还是小熙然,在与她们玩耍和友好相处中,看似是我在教她们,实则是她们在引领我,从她们的成长、喜怒哀乐中,看到一个人的成长轨迹,每一个年龄阶段所具有的特色。有时候孩子调皮捣蛋,这是她们的大脑活跃,我们或许不耐烦,对于我们的态度应该给孩子一个道歉。我们不能用几十年沉淀下来的成熟看待他们,那样就不公平了,也是对他们要求太高,她们毕竟是懵懂又刚刚丢掉纸尿裤,学着蹒跚走路和说话的孩子。大人还有不尽如意的地方,何况孩子呢?她们的成长就是我们的影子,是我们从妈妈的产房走到今天的历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因此,我们每一个人都要感恩父母的养育之恩,无论贫穷还是富有,健康还是疾病。</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同样,看孩子与侍奉老人一样,不在老人身边,偶尔来看一眼的子女只能感谢陪伴老人身边的兄弟姐妹,而不是挑三拣四。看孩子是一件伤神累心的工作,孩子专注力差,没有方向感,一会窜出去,能量消耗殆尽,一会又反扑回来充电,一会儿又窜出去,由此往返,出现磕磕碰碰在所难免。而不是把孩子当玩物,玩一天半时你好我好是体会不到长期二十四小时的苦衷。如果谁对此指责或不服,不用多长时间,只要试一、半天,不昧着良心就会有所感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祝愿孩子们平安健康快乐成长!</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