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中学代那段无忧无虑、美好的校园生活如同一朵永不凋零的花朵在记忆深处默默地绽放……</p> 除四害 <p class="ql-block"> 上世纪五十年代,在全国掀起一场轰轰烈烈的“除四害”运动,提出在十年内消灭苍蝇、蚊子、老鼠、麻雀。旨在提高人民健康水平、保护农作物、减少疾病传播。全民动员、人人动手,让麻雀上天无路,让老鼠入地无门、让苍蝇蚊子断子绝孙。全国人民意气奋发、斗志昂扬地投入到这场运动。我那时正在一女中读初中,理所当然地参加到这场轰轰烈烈消灭四害的运动中去。除四害中,“灭雀”大战最为轰轰烈烈,惊心动魄。</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每次消灭麻雀必须是大兵团作战,于是一场灭雀的人民战争展开了。工厂停工、机关关门、学校停课,大家一起走到乡间田头、街头巷尾、房顶、广场……男女老幼齐上阵,三步一岗,五步一哨,围剿麻雀。</p><p class="ql-block"> 我们一女中的包干地区是郊区的“上马墩”,我们走到那里时,看到田里已扎上了许多稻草人插在那里。这些稻草人头戴斗笠,身披蓑衣,手里还扎上一把扇子,远看上去,活脱脱象个人,别说麻雀,就是大活人也会看走眼,真把它当个人呢!稻草人手中的扇子在微风的吹动下,一扇一扇,麻雀自然吓跑了。我们去的学生有的敲罗打鼓,有的挥舞着扫帚,有的用棍子敲打着脸盆,嘡嘡嘡、咚咚咚……鼓声、敲打脸盆的声音、人们的呐喊声从四面八方汇聚过来,混合成一股强大的冲击波震耳欲聋,这些麻雀那见过这种阵势!吓得晕头转向,到处乱飞乱撞,被围剿的人们驱来赶去,耗尽体力最后跌落在地上,一网打尽,消灭在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中……人民的力量是巨大的,举国上下团结起来的力量更是无穷无尽的。那些年麻雀几乎被消灭得所剩无几,频临灭绝。</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两年后的1960年,农业专家发现没了麻雀,农村的粮食反而减产;没了麻雀,生态平衡打破了,农作物病虫害增加了。原来,麻雀还是吃害虫的高手,是农作物的保护者。麻雀在除四害运动中成了冤大头。后来把麻雀从四害中剔除,改为臭虫。</p> <p class="ql-block"> 除了灭雀外,还要拍苍蝇、挖苍蝇的蛹,我们手拿铲子专找粪坑边,旮沓旯旯的地方,只要往浅处一铲就有收获。那时的过街老鼠更是人人喊打,老鼠药,老鼠夾,打老鼠洞……各显神通抓老鼠。</p> <p class="ql-block"> 学校要求各个班级都要把消灭四害的数字统计后交给学校。在除四害运动中,我们学生也算得上是一支主力军。</p> 过把瘾 <p class="ql-block"> 在中学时代,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我喜欢上打羽毛球。高一时,无钖市青少年羽毛球队招新队员,我心血来潮的去报了名,経过简单的考核筛选,我竟被录取了。</p><p class="ql-block"> 自小体弱多病的我,体育一直是我的弱项,我竟然稀里糊涂当上了运动员,每个新队员还发了一套天蓝色的运动服。但是,每周有几天下午放学后都要到体育场去训练,跑步、基本步伐训练、臂力训练等。说实话,我原本只是想去学打羽毛球,不是想当什么运动员,动机不纯。那样高强度的体能训练把我累得半死不活,而且一周几次的训练,浪费了许多课外学习时间。没满两个月,我只得“告老还乡”,”,我就以身体不好为由,退出了运动队,也算过了一把运动员的瘾。</p><p class="ql-block"> 但是,打羽毛球的爱好还保留着。在南京工学院读书期间,文革开始了,后来我们67届又延期一年分配,在校无所事事。我与林民利同学俩人合买了一付羽毛球拍,人们经常可以看到两个妙龄少女,在六舍前面的水泥球场上东蹦西跳,挥拍打羽毛球,有时老师也会参加进来打球。这种场景至今还历历在目……</p> 三年自然災害 <p class="ql-block"> 1959~1962年是我国最令人难忘的“三年自然災害”时期,大飢荒已从农村蔓延到城市,当时的市场供应十分紧张。粮食定量供应一减再减,副食品供应也是求大于供。什么东西都要凭票凭证购买,粮票、油票、布票、糕点票……每人每月二两猪肉,每户每月1斤鸡蛋、蔬菜也是每户凭证定量供应……许多人经常吃不上米飯,拣些菜皮煮粥吃,经常处于半飢餓状态。</p><p class="ql-block"> 在农村,无论是地里的野菜,还是水里的草,只要毒不死猪的都拿来吃。人人练就了一身神农赏百草的功夫。那时缺乏粮食,就提出“瓜菜代,”,问题是瓜、菜也买不到啊。我们这些城里人也吃过给猪吃的水浮莲。现在的孩子哪能想像那个年代的生活?真是飽汉不知餓汉飢啊!</p><p class="ql-block"> 那些年,我正在一女中上高中,我们这些中学生正是处于長身体、发育的时光。在那食品异常匱乏的时期,许多老师和学生都因营养不良而得了浮肿病、贫血、甚至肝肿大,有的女同学甚至停经。但是,学校领导没有坐视不管,一次次去教育局要求给学校食堂增加一些副食品供应,积极想方设法给在校用餐的师生改善伙食供应。</p><p class="ql-block"> 学校还给持医院证明,有严重营养不良的师生提供黄豆粉,小球藻这类“营养品”。据说小球藻含蛋白质和脂肪等机体所需要的优质营养成分。学校竭尽全力在维护广大师生的健康。</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我每天都在学校吃午饭,我感到学校食堂吃的伙食比家里好一些。在家里经常只能吃粥,醤油汤,在学校有时还能吃到米飯。我记得,有一次吃到咸汤瘪子团,在当时巳算美味佳肴了。我排队多买了一个份,放学后带给弟弟吃。所谓咸汤瘪子团,就是用糯米粉加米粉混合,用开水和面后捏成小剂子,搓园再压扁。然后放些青菜一起煮。这是无钖人常吃的一道美食。</p> <p class="ql-block"> 在那飢肠辘辘的岁月,一女中领导传递出的关怀,温暖了每个师生的心,全体师生勤紧裤带,共渡难关。那些骨子里把教育事业看得无比神圣的老师们,用他们的“烛光”照亮了我们。我们这些有社会主义觉悟的学生们依然“面朝书本,背朝天”地刻苦学习。三年自然災害带来的困难没有阻挡我们前进的脚步,没有妨碍我们学到扎实的知识。正如保尔.柯察金的名言“当回忆往事的时候,他们不会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过去的碌碌无为而羞愧……”</p> 感悟 <p class="ql-block"> 当年,一女中是一所富有名望的百年老校,一方面是因为它拥有一批治学严谨、为人高尚、享有盛誉的优秀教师团队。另一方面也离不开它的掌驼人。1912年是由无钖的教育先驱候葆三发起並创办了一女中,首任校长黄淡如德心办学、治学严谨,继承校长程宏远提出了“端庄勤朴”的校训,一直沿用至今。我无从考证历任校长的丰功伟绩,我读初中时的校长是安怡荪,高中校长是杨宗照,我与他们接触不多,印象不深。在高中时代,一女中的书记朱姝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翻开相册,一张边框发黄的黑白照片把我拉回六十多年前,喚起我的回忆……这是我们高中毕业时团支部的合影,前排右一是一女中的团委书纪包维英老师,瘦瘦高高,患先天性心脏病,身体不太好,和蔼可亲,与我们学生打成一片,像个邻家的大姐姐。后排右一是我们班主任许锡良老师,身材修長、清秀儒雅。后排右五是我们一女中的书记朱姝,齐耳短发、五官协调、月牙形的单眼皮,笑起来很有感染力。她知书达理、坚毅而温柔、思想开放而坦诚,讲起话来字正腔园、能说会道,内心充满智慧的沉稳性格让她在广大师生中得到尊重和信任。爱人者,人恆爱之。敬人者,人恆敬之。</p><p class="ql-block"> 对于我们这些“面朝书本”的学生,我无从得知她在学校的各项工作中起的领导和推动作用的实情,我只能凭与她接触的过程中,感到她是一个有能力、有魄力的领导者、女强人。</p><p class="ql-block"> 朱书记没有“当官”的架子,和蔼可亲、平易近人,让我们这些学生与她交往时无拘无束。</p><p class="ql-block"> 朱书记是一女中50届校友,她在学生时代就是一名地下党员。这样的经历注定她后来走向仕途。1949年无钖解放初期,她是无锡市一女中团支部书记,一女中第一届学生会主席,无钖市第一届学联副主席,苏南地区学联副主席。她与她先生秦廷东是一对革命的伴侣。</p> <p class="ql-block"> 我记得在高中时,朱书记组织了我们一批学生干部去马山集训。马山是太湖中的孤島,是太湖游击队出没的地方,是革命根据地。这次活动的目的是让我们接受革命传统教育,提高我们的政治思想觉悟。我记得那次在马山,我们是住帐篷野营。</p> <p class="ql-block"> 一女中要重振雄风,恢复往日的辉煌,必须要有一个好校长、好书记。一个好的领导能成就一所好学校,以崇高的事业心凝聚人心,以先进的理念管理学校,建立名师团队,创建优质品牌的学校。</p><p class="ql-block"> 成立女中是为了针对不同性别进行因材施教,让教育更有针对性。除了专业文化课程外,还要设置一些适合女性气质的课程,如烹饪、手工制作、营养学……把“淑女教育”的理念渗透到学生的生活环节中去。我们希望一女中能重新堀起,我们这些昔日的女中的校友期待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