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吹杨柳

王国平

<p class="ql-block">渡佛寺河堤上空黑云密布,黑云像一座座大山压着一座座大山,朝着西北方向汹涌奔腾。</p><p class="ql-block">一时间,渡佛寺杨柳道上狂风骤起,如盆大雨倾注而下,泼在柏油马路,泼在渡佛寺河渠。</p><p class="ql-block">水位29.2米、29.3米、29.5米……</p><p class="ql-block">6月28日。星期五,傍晚,大雨滂沱。渡佛寺河渠水位观测点突破设防水位29.2米。</p><p class="ql-block">“总干渠上了14个劳力,渡佛寺渠上了7个劳力,社区工作人员13人,机关下沉干部22人。”天星街社区党总支书记徐军回答着荆州市巡视组的同志们。</p><p class="ql-block">“我们分两个班24个小时轮岗值班,一个小时记录一次水位,两个小时巡一次堤。”从接到防汛任务一开始,徐军在大堤上已经坚守到凌晨一点。</p><p class="ql-block">徐军是去年7月从农业社区调到集镇天星街社区任党总支书记的。一年的时间,在集镇人居环境和河渠水生态保护治理中,他把社区的五条河渠摸得清清楚楚。</p><p class="ql-block">在农业社区工作过多年,一遇到下大雨,徐军就坐立不安,担心排涝不及,河水漫溢淹没农田。“防汛防迅”,防的就是一个迅速,抢的就是一个时间,要与暴雨斗争,就要与时间赛跑。在徐军的迅速安排下,第一时间搭好了防汛哨棚,准备好了防汛物资,安排好了防汛人员上堤。</p><p class="ql-block">从渡佛寺闸口到周湾村虽然只有620米防汛段面,但这里属于低洼地带,堤身单薄,2006年三湖管理区就在这里修筑了0.5米高的挡水墙。每年雨季汛期来临,上游客水大量汇入,河水暴涨,有时甚至会与堤面持平状态。</p><p class="ql-block">“渡佛寺渠多处都是砂性土质,大家在巡堤时一定要注意,背水坡渗漏、管涌和漫堤现象啊。”徐军走出防汛哨棚,拿起探水木棍向周湾村方向走去。</p><p class="ql-block">夜深了。风还在刮,雨还在下。下半夜轮到社区副主任吴刚带班了,说是两班轮岗,其实社区两委班子的身影日夜都在大堤上。</p><p class="ql-block">三束手电筒的强光照亮了夜空,照射在渡佛寺河堤临水面、背水坡、闸坝口、杨柳道上。</p><p class="ql-block">“挡水墙漏水啦。”吴刚带着两名社区工作人员来到天星路与河堤交汇的丁字路口,发现漏水险情并不算大。几个人装的装袋,背的背包,垒的垒堤,泥巴裹满了裤腿,汗水和雨水湿透了衣背,不到一个小时,一袋袋泥土包结实地码放在挡水墙内外两侧。</p><p class="ql-block">“又有树枝流下来了,那边还有几块泡沫呢。”连续的强降雨,上游折断的树枝,矿泉水瓶、绞接一起的水草,大量的漂浮物堵住了涵闸口,河渠水流变得缓慢了。“腰里要系根绳子啊,拴在栏杆上。”吴刚一边安排着劳力打捞漂浮物疏通涵闸,一边叮嘱大家打捞时要做好安全措施。</p><p class="ql-block">回想六天来的防汛场景,徐军心有余悸。园艺小区住着107户居民别墅房,这个小区地势较低,雨水排放不及出现了内涝,还好及时发现了问题。徐军立即调度了5台抽水泵排水,最大限度减少了内涝对居民生活的影响。</p><p class="ql-block">雨过天晴。风吹杨柳,细波微澜。渡佛寺河堤万千丝条像一道风帘屏障,排列在渡佛寺河堤轻轻摇曳。</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