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11、万荣稷王庙——唯一留存下来的宋代庑殿顶建筑</b></p><p class="ql-block">万荣稷王庙现存北宋唯一庑(wu音五)殿顶大殿,弥足珍贵,堪称建筑国宝。</p> <p class="ql-block">简介</p><p class="ql-block">中国仅存的唯一一座北宋庑殿顶建筑的万荣稷王庙,位于万荣县南张乡太赵村,为祀奉后稷的庙宇,2001年被列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p class="ql-block">稷王庙正殿建于北宋天圣元年(公元1023年)。清同治四年(公元1865年)曾重修,2017年重修。正殿坐北朝南,面阔五间,进深六椽,单檐庑殿顶,前后廊及两山面斗栱均为五铺作双下昂、偷心造。</p><p class="ql-block">2011年在大殿前檐明间下平槫襻间枋外皮上发现了题记为“天圣元年”(1023年)的一处题名,由此也成为中国仅存的唯一一座北宋庑殿顶建筑。万荣稷王庙修缮保护工程入选2011年度全国十大文物维修工程,因其精妙的科学保护手段与高标准、严要求的施工质量,成为山西南部早期建筑保护工程项目中的点睛之笔,引以为荣。</p> <p class="ql-block">山门</p> <p class="ql-block">一进山门便看见这样的一个建筑,景点文保员说这是进入戏台的通道。感到很新奇。</p> <p class="ql-block">这是2018年万荣县人民政府立的“稷王庙修缮碑记”。</p> <p class="ql-block">稷王庙现仅存大殿和戏台两座建筑。</p> <p class="ql-block">戏台创建于元至元八年(公元1271年),后拆毁,现存建筑为1921年重建。做法繁缛精巧,体现地方特色。</p><p class="ql-block">戏台前沿砖基中心原嵌有至元八年小碑,记庙内“修盖舞厅一座”。至元八年为元世祖忽必烈取得全国政权后的第一年。据此碑文,可知元朝初期戏剧登台表演已很普遍,是我国戏剧史上金元杂剧活动的重要史料,现移嵌在正殿内东墙上。</p> <p class="ql-block">这是移迁至正殿内东墙上的小碑。碑文为:“今有本庙自建修年深,虽经兵革,殿宇而在,现有舞基不曾兴盖。今有本村等谨发虔心,施其宝钞二百贯文,创建修盖舞厅一座,刻立斯石矣。”</p> <p class="ql-block">戏台建筑结构奇特,平面为“凸”字形状,很是少见,戏台雕饰很精美。</p> <p class="ql-block">檐下的装饰繁复,是民国风格。</p> <p class="ql-block">稷王庙的正殿,是我国现存唯一北宋庑殿顶木构建筑,斗拱梁架做法特殊。该殿始建于1023年,距今已有一千多年,庑殿顶在中国建筑中级别最高。</p><p class="ql-block">资料:</p> <p class="ql-block">庑殿式屋顶是四面斜坡,有一条正脊和四条斜脊,且四个面都是曲面,又称四阿顶。前后两坡相交处为正脊,左右两坡有四条垂脊。</p><p class="ql-block">在中国古建筑中,庑殿顶的等级高于歇山顶。庑殿顶多用于重要的佛殿、皇宫的主殿,象征尊贵。</p> <p class="ql-block">大殿脊顶部分,不及殿长的五分之一,整体看上去,犹如一把巨伞。</p><p class="ql-block">殿内中柱一列,直通平梁以下,大梁分前后两段、穿插相构,无通长梁状,当地称之为无梁殿。</p> <p class="ql-block">咱们传统建筑中最高等级为庑殿顶,又名为五脊殿,只有皇家宫殿、陵寝或皇家御准才能用。可见当时对稷王曾经的尊崇。传说,故宫修建太和殿时,就曾来这里考察过,那应该是明朝的事了。</p> <p class="ql-block">无粱殿顶筒板瓦覆盖,脊刹、吻兽完好无损。中间为凌霄宫,左右为太阳宫,月亮宫,鸱吻为全龙。</p> <p class="ql-block">比较奇特的是正殿里面套着一个三开间的殿,殿里供着后稷,都是现代的塑像了。后稷本名姬弃,帝喾的长子、周朝的先祖、农耕业的始祖。曾在尧舜时代当农官,教民耕种,被认为是开始种稷和麦的人,所以被尊为农祖。</p> <p class="ql-block">大殿内转角辅作</p> <p class="ql-block">驼峰样式的梁架曲线优美</p> <p class="ql-block">梁上有元至正二十三年(1363)修缮的题记。2001年五批国保将其定为金代的建筑。但是,2011年修缮时,北大考古学院在进行修缮前工程测绘时,于无梁殿明间下平槫攀间枋外皮上发现一处已不明显的墨书题记,经表面湿处理后显出很清晰的天圣元年(1023)四个大字,由此推断万荣稷王庙大殿创建年代应在北宋时期。</p> <p class="ql-block">很奇怪的是,殿前五开间六根柱子,五根为木,一为蟠龙石柱。传说可能是唐代所立,因为唐后的花纹比较细腻,没有这么明显的凸起。</p> <p class="ql-block">蟠龙石柱础</p> <p class="ql-block">据考证,大殿中间的柱础也是唐代的。最外侧两柱础是北宋的,因为其上的花纹是倒地莲花是宋朝非常盛行的。</p> <p class="ql-block">大殿中间的唐代柱础</p> <p class="ql-block">北宋的柱础(图片源自网络)</p> <p class="ql-block">殿内廊下还有一口大钟,是宋宣和四年的,也很宝贵。看说明,稷王庙原来的大钟58年给砸了大炼钢铁了。这钟原来在村里的普照寺,那里改成小学,钟在2001年移到这里保存。具体是太赵村老年协会承办的。看来这村的老年协会在保护文物方面很起作用,守护这庙的也是老年协会的一些老人们。一位老人还来为我们义务讲解,真不错。真是古风犹存,值得赞赏。</p> <p class="ql-block">宋宣和年钟迁址说明</p><p class="ql-block">原后稷庙之钟于一九五八年大炼钢铁时被毁。宋宣和四年(公元一二二一年)之钟系原晋照寺之钟。因日寇侵略中国时于一九四三年將钟楼炮轰摧毀。该钟一直在普照寺院(今学校)弃置。为保护文物古跡二零零一年经村老协会牵头,县文物局、村党支部、村委会同意移置于此</p><p class="ql-block">承办者太赵村老协会</p><p class="ql-block">承办人李世禄</p><p class="ql-block">公元二零零一年四月十七日</p> <p class="ql-block">大殿石台角上的石兽雕</p><p class="ql-block">注:此为角兽,又称为角石。主要是位于台基转角处的兽形石质雕刻。</p><p class="ql-block">角兽在许多辽代古建常见到,例如大同的华严寺、应县木塔、天津独乐寺等。据说这种“角兽”在辽代之后的建筑上就基本不再使用了,所以这也是古代建筑断代的一个重要依据。</p> <p class="ql-block">后记</p><p class="ql-block">1、稷王与上古神农氏一起被尊崇为农耕师祖,开创了几千年以来,源远流长的农耕文明。</p><p class="ql-block">后稷和大禹是同时代的人,都对百姓的安居乐业做出了巨大贡献。</p><p class="ql-block">一座稷王庙,隐含着当地悠久的历史和厚重的文化,它告诉人们,这里也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p> <p class="ql-block">2、社稷说</p><p class="ql-block">在我国古代,一直存在着“社稷祭祀”的制度,把祭祀土地神的地方称作“社”,把祭祀谷物神的地方叫做稷。社稷,土地之神和五谷之神的总称。分言之社为土地之神,稷为五谷之神。</p><p class="ql-block">土地之神和五谷之神是在以农为本的中华民族最重要的原始崇拜物。</p><p class="ql-block">由于古时的君主为了祈求国事太平,五谷丰登,每年都要到郊外祭祀土地和五谷神,即祭社稷,后来“社稷”就被用来借指国家。</p> <p class="ql-block">3、稷王庙与梁思成、林微因</p><p class="ql-block">在晋南有7座后稷庙存世,万荣稷王庙最为著名,是唯一的北宋单檐庑殿顶建筑。当年梁思成在《营造法式》这本宋朝建筑专业书籍上看到了万荣的稷王庙,他和妻子林徽因连续在1933年、1934年、1937年来山西考察古建,却没有找到这座庙宇,铸就干古遗憾。</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12、小南村二仙庙——聚集“稀世三宝”</b></p> <p class="ql-block">小南村二仙庙可谓珍宝集聚。这是一座已有近千年历史的民间祭祀建筑,其宋代乐氏二仙彩塑是目前仅存的、也是最早的宋代“二仙”像,具有极高的艺术造诣;其“天宫楼阁”式小木作神龛十分罕见,反映了晋东南地区宋代建筑技术的极高成就;加上创建年代明确的北宋正殿,被人称之为“稀世三宝”。另外还有宋至清碑碣七通、匾额三块。为研究宋金时期的建筑、雕塑艺术及晋东南二仙宗教信仰提供了可贵的实物资料,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科学价值。1996年被国家文物局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简介</p><p class="ql-block">二仙庙位于晋城市区12公里处的泽州县金村镇小南村口,因崇祀唐代乐氏二仙女而得名。该庙始建于宋大观年间(公元1097年至1117年)。庙宇虽不是很大,但也颇具规模,中轴线上依次有乐亭、献殿、正殿。正殿两侧有挟屋,院内左右两侧各有配殿若干。</p><p class="ql-block">庙宇内建筑正殿最古,为宋代遗构,其余除西配殿为新建外,均为明清建筑。仙台上所塑二仙像,是晋东南地区最早出现的宋代彩塑,也是整个山西地区乃至全国唯一的一处宋塑乐氏二仙神像,所以小南村二仙庙又被视为同类型庙宇的的首位。</p> <p class="ql-block">前院正在修缮中的戏台</p> <p class="ql-block">乐亭</p> <p class="ql-block">献殿</p> <p class="ql-block">庙内正殿即二仙殿</p> <p class="ql-block">正殿檐下两侧和殿内神台上留下三块宋代碑刻,记录了从北宋绍圣四年(1097年)开工,到政和七年(1117年)全部竣工的诸多信息,其中大殿建成的时间是崇宁五年(1106年)。</p> <p class="ql-block">献殿五间与正殿距离也就两三米远。它将后面三间正殿遮得严严实实。现在为保护文物大殿前又设置铁栅栏,无法看到其正面全貌。网上找到老照片,以观真容。</p> <p class="ql-block">两殿间的房檐形成了一线天,也成了一景。</p> <p class="ql-block">先欣赏正殿檐下多彩的斗栱、梁柱。</p> <p class="ql-block">正殿建于青石台基之上,面阔三间,进深四椽,建筑面积120平方米,单檐歇山顶,周檐列柱12根,皆为石制方形抹角柱。为典型的北宋木构建筑。</p><p class="ql-block">因管理严格,只能在正殿入口内一米见方的空间处站着欣赏天宫楼阁,内部梁架结构没办法欣赏。</p> <p class="ql-block">一进大殿便看到房梁顶上悬挂着“酧恩泽”红色匾额。下面是精美绝伦的小木作神龛——“天宫楼阁”及二仙真人塑像、牌位。庄重典雅,精致华贵。</p> <p class="ql-block">令人眼花缭乱、惊叹不已的神龛。</p> <p class="ql-block">殿内主坛上的二仙塑身像,是晋东南地区最早出现的宋代彩塑,也是整个山西地区乃至全国唯一的一处宋塑乐氏二仙神像。小南村二仙庙又被视为同类型庙宇的的首位,陵川的西溪二仙庙尽管规模宏大,也只能屈居次位。</p> <p class="ql-block">殿堂上部的神龛平面呈“凹”形,由两座主龛、两座侧龛及连接两座侧龛的跨空拱形廊桥五部分构成。其斗拱与复道行空跨廊重台楼阁,特别繁密,让人叹为观止。</p><p class="ql-block">这种处理方式在北宋也被叫做天宫圜桥,是宋代佛道帐常用的手法,也是非常经典的宋代木构建筑模型。</p><p class="ql-block">根据《营造法式》的内容,制作这种“小木作”天宫楼阁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安放神灵,并且营造出一种身处天界云端的氛围。</p> <p class="ql-block">拱形廊桥桥面设勾栏,两端与两侧主龛的平座勾栏相接。</p> <p class="ql-block">左主龛</p> <p class="ql-block">右主龛</p> <p class="ql-block">下面的左侧龛</p> <p class="ql-block">下面的右侧龛</p> <p class="ql-block">桥上设有游廊,居中凸起建歇山顶殿宇一座,这座殿宇位置最高,也使用了双杪三下昂的八铺作斗拱。这样,形成“桥上庙,庙上桥”的天宫楼阁效果。</p> <p class="ql-block">天宫楼阁中斗拱出挑多为宋代建筑之罕见,是中国建筑史上已知最早的“天宫楼阁”建筑,是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p> <p class="ql-block">殿中不少的侍女像也是宋代的原作,体态端庄、眉清目秀,很有宋代彩塑的风格。</p> <p class="ql-block">二仙真人(左位)塑像</p><p class="ql-block">仙人的木质佛龛上雕刻着牡丹等彩色纹样;背后的墙上有燕子、喜鹊等象征吉祥如意的画面,精细致极。</p> <p class="ql-block">这三尊塑像中有一尊是宋代的,你看出来了吗?这是当时文保管理员提的问题,<span style="font-size:18px;">你的答案是什么?看看下面几尊塑像,你会有答案。</span></p> <p class="ql-block">主殿前面的献殿也会给你惊喜。那就是殿内四根让你眼花缭乱的大柱子。静下来细细品赏,个个气度不凡,不愧为王。</p> <p class="ql-block">两根龙柱居中,两根凤柱守两侧。</p> <p class="ql-block">上部清晰完整的凤柱。</p> <p class="ql-block">几乎整体完整的龙柱。</p> <p class="ql-block">对了,献殿前侧还有两株古柏,据说是建庙时候种下,距今已近千年。</p> <p class="ql-block">文保管理员十分热情,很专业,引发我们极大的兴趣,迟迟不舍离去。</p> <p class="ql-block">后记</p><p class="ql-block">二仙庙供奉的是唐朝的冲惠、冲淑一对姐妹。她们的事迹传说不一。一种说法是她们生来聪敏颖丽,幼年丧母,继母百般虐待,但二女依然非常孝顺,后得道升仙。经常在当地显化,救苦救难,十分灵验。</p><p class="ql-block">这个具有明显地域性特点的民间俗神信仰,仅限于山西东南部的长治和晋城地区。这一区域分布着从宋至清不同时期众多的祭祀二仙的庙宇。列入国保单位的就有小南村二仙庙、小会岭二仙庙、西溪二仙庙等六座二仙庙。</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