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载】人生没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数

如此-唯一

<p class="ql-block">十二、大美如仙境,人间五台山</p><p class="ql-block">五台山古刹庙宇林立,佛塔摩天,古建艺术、佛教历史文化与自然胜景融为一体。不仅以其深厚的建筑之美和佛学文化吸引着我,更因那里有着不同于别处的遇见。在五台山,每一步都踏着历史的节拍,每一眼都饱含着对过往的敬畏与对未来的憧憬。</p><p class="ql-block">那里的山、那里的人、那里的庙宇楼台、那里的万物,还有那些我舍不得遗忘的因缘......</p><p class="ql-block">我会将五台山的记录在此后告一段落,那些没有出现在我游记里的,不是选择疏忽,而是,她会化为另外一种更为适合的方式陪伴着我走下去。</p><p class="ql-block">你愿意听吗?来吧。我邀请你来看这一程的风景,一同走进我记忆中不可或缺的那个部分。</p><p class="ql-block">在中国辽阔的版图之上,山西省北部傲然矗立着一座举世瞩目的灵山——五台山,其声名远播,吸引着国内外游客纷至沓来。</p><p class="ql-block">五台山,位于山西省忻州市,属太行山系的北端,因五座山峰耸出云表如垒土之台而得名五台山,五个台顶分别建有寺院,供奉着五方文殊菩萨。在你朝拜之前还是先弄清五台山供奉着哪五方文殊菩萨吧。</p><p class="ql-block">还有你以为五台山的游览线路,就像一根丝线把各个宛如珍珠般的景点庙宇楼台连接起来,穿成一串耀眼的项链,那就大错特错了。可你并不知道的是,五台山的各个景点却像散落在沙滩上的贝壳,各自闪光熠熠生辉。</p><p class="ql-block">否则如果你不知道五台山名字的由来,和游览路线,因此游玩的兴致会在疲惫和孤陋寡闻中变得特别乏味。</p><p class="ql-block">聪明文殊菩萨位于东台顶望海峰,供奉于望海寺,象征大圆镜智;狮子文殊菩萨位于西台顶挂月峰,供奉于法雷寺,体现文殊菩萨智慧与刚猛的一面;智慧文殊菩萨位于南台顶锦绣峰,供奉于普济寺,代表平等性智;无垢文殊菩萨位于北台顶叶斗峰,供奉于灵应寺,象征成所作智;孺童文殊菩萨位于中台顶翠岩峰,供奉于演教寺,代表法界体性智。这五方文殊菩萨不仅象征着不同的智慧和作用,而且也反映了佛教中的五行、五官、五脏、五色、五光等哲学思想。五台山因此被誉为一个自然的曼陀罗,是文殊菩萨演教的地方,千百年来,吸引了众多朝拜者前来礼拜。</p><p class="ql-block">朝台有“大朝台”、“小朝台”和“方便朝台”之分。所谓大朝台,是遍礼全山佛寺,并亲临东台、西台、南台、北台和中台五大高峰。大朝台一般分顺时针大朝台和逆时针大朝台两种走法,顺时针大朝台:东台→南台→西台→中台→北台,总里程约70公里,累计爬升约3500米,难度较大。</p><p class="ql-block">逆时针大朝台:东台→北台→中台→西台→南台,总里程约53公里,累计爬升约2000米,难度稍低。</p><p class="ql-block">6月11日,我们来到五台山,对这里的所有印象是热闹,这里开车进来需要提前两天掐点抢车位预约,上午绝大部分主干道路都会分流,不得不将车停到停车场,坐景区免费交通车去你想去的地方。</p><p class="ql-block">路上随处可见虔诚礼拜的信众,到处都有上前询问需不需要讲解的散客导游,与整个山西其他所有景区形成鲜明对比,其他地方太佛系,而这个佛国却是最现代化,最商业化的景区。因为浓郁的商业气息,让我在看到所有装饰一新的庙宇楼台时,第一反应总是,它不会是新修的吧?</p><p class="ql-block">另一件就是浩浩荡荡扛着大包小包价值不菲的礼物前来朝拜的人群中,不知道有几个是单纯奉上自己的礼物,又有几个是奉上礼物以期换得自己实现某个心愿?</p><p class="ql-block">另外来五台山也有很多进寺不上香、不拜佛只赏景的游客,所有的寺庙在他们眼中好像没有丝毫差别。</p><p class="ql-block">拜完显通寺、菩萨顶、五爷庙,而后是殊像寺,天色已晚。离开的时候甚至突发奇想:这年头菩萨似乎也好为难……</p><p class="ql-block">“一次五台山,因缘五百年”,只要你来五台山,无论你是信徒还是游客,都可以在这里找到心灵的归宿和内心的宁静。随缘而来,随心而至;烧不烧香,拜不拜佛,文殊菩萨都不会怪罪你,也都会见你。</p> <p class="ql-block">五台山是文殊菩萨应化的道场,初兴于北魏,盛于唐,复兴汇流于明清,它作为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首,几乎就是中国佛教史的见证者。以其丰富的佛教文化和历史遗产而闻名,青庙和黄庙共存,形成了显密并行、诸宗竞秀的独特宗教景观。</p><p class="ql-block">五台山享有“佛国”盛誉,是中国最早、最大的国际性佛教道场。被誉为世界五大佛教圣地之一、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首。佛塔摩天,殿宇巍峨,是中国历代建筑荟萃之地。</p><p class="ql-block">东汉时,五台山便兴建有大孚灵鹫寺,也就是如今的显通寺。后经历朝续修扩建,使五台山成为寺庙林立、佛塔高耸的寺庙集群区。历史上,寺庙最多达到300余座,僧人3000余人。</p><p class="ql-block">五台山,这座历史与自然交织的圣地,每年迎接着数以百万计的旅人和僧侣,他们怀揣着虔诚与向往,踏上这片神奇、神秘、神圣的土地。人们为何纷至沓来?</p><p class="ql-block">首要缘由,乃是其作为佛教圣地的崇高地位。五台山,这片古老而神圣的土地上,数十座跨越时代的古刹巍然屹立,它们不仅是历史的见证者,更是佛教文化的璀璨明珠。</p><p class="ql-block">庙宇间,佛塔高耸入云,经幢林立,每一石一砖一瓦都透露着岁月的沧桑与佛教的深邃。更有无数精美的塑像,栩栩如生,让人在瞻仰间感受到佛法的慈悲与庄严。</p><p class="ql-block">此外,五台山佛教文化的繁荣景象,亦是吸引无数信众与香客的磁石。这里,佛教活动频繁,法会、禅修、朝拜……每一项活动都蕴含着深厚的佛教内涵,让人们在参与中体验心灵的净化与升华。</p><p class="ql-block">五台山自魏晋时代便已是佛教名山之一,经过隋唐、宋元、明清历代营建,留下了大量古建筑遗存,中国仅存的三座唐代木构建筑有两座保存在五台山地区。</p><p class="ql-block">中国历史上,北方历经战乱与王权更迭,而五台山以其雄伟山势、宜人气候及深厚的佛教文化底蕴,成为了帝王与僧侣心中的圣地。其独特的地理位置,位于文化交汇的过渡地带,更促进了多元文化的融合贯通与碰撞,堪称“地利”与人和之典范。</p><p class="ql-block">然而,历史上五台山的命运并非坦途而是多舛,历经“三起三落”的波折。从东汉佛教初传,经东晋天竺高僧佛图澄及其弟子奠基,五台山佛教正式兴起;至十六国乱世,佛教徒避祸于此,僧侣云集,推动佛教发展;再到北魏统一北方,五台山因邻近都城平城且自然环境优越,一度成为皇家猎场,其地位更加重要和显赫。</p><p class="ql-block">一部佛经的传入,更是为五台山开启了辉煌之旅,北魏盛行《华严经》,其中描绘的“清凉山”与五台山的气候、地貌不谋而合,有缘逐渐将两者紧密相连。加之《文殊师利宝藏陀罗尼经》提及“五顶”与五台山五峰相吻合,更确立了五台山作为文殊菩萨修行圣地的地位。自此,文殊信仰成为五台山佛教的核心。</p><p class="ql-block">获得文殊菩萨“加持”的五台山,也获得了人间帝王的青睐,在北魏皇室的支持下,五台山地位陡升,一度兴起建寺热潮,先后建立佛光寺、清凉寺、观海寺等数十座寺庙。</p> <p class="ql-block">北魏太武帝即位之初也信奉佛教,礼敬沙门,后听信寇谦之、崔浩之说,渐弃佛法,改信道教,欲借中国传统之道教排斥佛教。北魏太平真君六年(445年),卢水胡盖吴在杏城(今陕西黄陵)起兵,响应者十余万,太武帝亲自率兵镇压,抵长安时,发现一寺院内藏有兵器,仔细搜查,还发现当地官宦富人寄存在此的财物与匿藏的妇女。太武帝疑其与叛乱有关,遂诛杀全寺僧人。崔浩乘机劝帝灭佛,太武帝进而诛杀长安沙门,焚烧寺院,毁坏佛像,诏行天下。</p><p class="ql-block">此后,魏晋南北朝佛教一度受抑,北魏太武帝灭佛事件,造成众多寺庙受损;五台山也没有幸免于难,遭受冲击的许多寺院、佛塔、经书被毁。在文成帝继位后,五台山佛教得以迅速恢复。然而好景不长,第二次衰落却很快到来,北周武帝灭佛事件五台山又成为“重点打击对象”,由于此次灭佛持续时间较长,五台山寺院、佛塔、佛像等,几乎被毁灭一空。</p><p class="ql-block">隋唐时期,社会逐渐趋于稳定繁荣,随着佛教在中国的广泛传播,五台山逐渐成为佛教圣地,寺庙建筑数量大增。唐代时,五台山共有寺庙300余座,达到了全盛时期,吸引了大量僧侣和信徒前来修行和朝拜。</p><p class="ql-block">五台山的第三次衰落便是著名的唐武宗灭佛事件,唐武宗发动了大规模的灭佛运动,五台山也未能幸免。大量寺庙被拆毁,佛像被破坏,经书被焚烧,僧人被赶出寺庙,佛教文化受到空前绝后重创。这一时期的五台山佛教几乎陷入绝境。</p><p class="ql-block">在经历了三次重创打击后,再次让五台山重生的是“融合”的力量,五台山由于处在宋、辽边界因而较少营建活动,但当时周边各少数民族政权都视其为圣地。后期在清代统治者的支持下,五台山寺庙规模进一步扩大,其规模丝毫不逊于唐代,加上历代留存下来的寺庙共有五十余座,五台山的“三起三落”见证了中国佛教的曲折发展,其独特地位与文化价值历久弥新,成为佛教文化的重要遗产。</p><p class="ql-block">自古以来,五台山就有著名的“五大禅处”,它们是指五台山最负盛名的五座寺院。分别是:显通寺、塔院寺、菩萨顶、殊像寺、罗睺寺。</p><p class="ql-block">如今,五台山再度焕发佛光,成为喧嚣尘世中的一片净土,吸引着万千普通民众的心。这里,不再是帝王将相专属的朝圣之地,盛世中华再也不会有人破坏这方乐土,而是每一位心灵寻求安宁与启迪的旅人共同的归宿。</p> <p class="ql-block">显通寺,在五台山台怀镇北侧,菩萨顶脚下。据《清凉山志》记载,始建于东汉永平年间,初名大孚灵鹫寺;北魏孝文帝时扩建,因寺侧有一大花园,赐名花园寺;唐武则天时曾改称大华严寺;明太祖重修,赐额“大显通寺”;清又重修,形成今日规模。排列于中轴线上有七座高大的建筑,很有气势。</p><p class="ql-block">在五台山诸寺中,显通寺规模最大,历史最古,俗称“祖寺”,朝山礼佛者,必先拜谒显通寺。</p> <p class="ql-block">塔院寺,塔院寺位于五台山台怀镇的大白塔处,原是显通寺的塔院,明代重修舍利塔时独立为寺,1983年被国务院确定为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大白塔是我国建塔史上的一项伟大成就,也是朝圣佛教信徒心目中的圣地。</p><p class="ql-block">在青山绿丛之中,高耸的白塔格外醒目,旌伟挺拔,直指蓝天,有气盖山河、一览五台之慨。宝塔通体洁白,塔身状如藻瓶,从底到顶,精细相间,方圆搭配,造型优美。</p><p class="ql-block">台怀诸寺、群山环峙,高大的白塔引人神往,人们把它看作五台山的标志。</p> <p class="ql-block">菩萨顶,在五台山显通寺北侧灵鹫峰上,是五台山五大禅处之一。五台山是文殊菩萨的道场,菩萨顶传为文殊居处,故又名真容院。创建于北魏,历代重修,明永乐以后,蒙藏教徒进驻五台,大喇嘛居菩萨顶,菩萨顶成了喇嘛庙之首。清康熙、乾隆二帝几次朝拜五台山,都选择在菩萨顶住宿,书匾题铭,撰写碑文。现存建筑为清代遗构,形制,手法及雕刻艺术,多参照皇宫宫式制度营造。</p><p class="ql-block">菩萨顶坐北向南,平面布局分前、中、后三大部分。前面部分呈上升状态,寺庙门前主要建筑有影壁、108级台阶、牌楼、石狮、幡杆等。中间部分为主体建筑,横列三院:中院有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文殊殿为主体建筑。后一部分呈下降状态,由许多庭院组成,主要院落是大锅院。现存建筑及其它文物多为清代遗物。</p><p class="ql-block">菩萨顶是五台山中规模最大的黄教寺院。占地45亩,殿堂楼房430多间。故又名大文殊寺,为五台山五大禅处之一。此寺创建于北魏孝文帝年间(471年—499年),历代曾多次重修,遂成为五台山黄庙之首。</p><p class="ql-block">五台山菩萨顶是皇家寺庙,菩萨顶是满族语言的叫法,因此,菩萨顶主要殿宇外观似皇宫,而内部布置却又具有浓烈的藏传佛教韵味。</p><p class="ql-block">从菩萨顶大照壁仰首上望,108级石台阶层层铺到高处,十分陡峻,仿佛一架天梯直架天宫,上面梵宫佛国,琼楼玉宇。沿108级石台阶步步登高,按照佛家的说法,就把人间的108种烦恼踩在了脚下。</p><p class="ql-block">耸立于石台阶高处平台上的木牌楼,四柱三门,上下三层,雄伟而多姿。牌楼中门大匾上,康熙皇帝御笔亲题“灵峰胜境”四个鎏金大字,闪烁有光。置身牌楼下,手抚门柱,回身四望,远处的群山,近处的清水河,雄壮多姿的寺庙楼台建筑群,尽收眼底,深感“灵峰胜境”四个字的精妙。</p><p class="ql-block">登上108级台阶,过华丽牌楼,又有一段石阶连接山门。此段石阶与所有寺院中见到的都不同,垂带石夹着的石阶,中间铺设斜面御路,雕有九龙吸水图案。九龙翻腾,互相缠绕,真可谓“活龙活现”,与北京故宫礓砾铺设没有两样。</p><p class="ql-block">菩萨顶盘踞山头,地势较高,加上这里殿宇云集,布局严整,因此显得雄伟壮观。来到这里才知道并不是所有的寺庙都一样肃穆,竟然也有如此富丽堂皇、金碧辉煌犹如皇宫的。</p><p class="ql-block">进入寺庙大门,只见人头攒动,游客排着数百米长的队伍,鱼贯而入,进入殿前院子,早被围得水泄不通,无法近身,有人便虚空遥拜,我则静心礼敬。好不容易走出菩萨顶,便迷路了,找不到去塔院寺和五爷庙的去路。幸遇一位云游的尼姑,身着染色的粗布青衣,热情为我们指引道路,</p><p class="ql-block">从菩萨顶下来,我们又步入了蜿蜒崎岖的土路。好不容易走到开阔处,远远望见了白塔,可行至跟前却因施工谢绝参观。映入眼帘的塔院寺门被一把铁将军死死地看守住,多少有点遗憾。本来我们都是唯物主义者,原本五台山就像鸡肋般的存在,而它却用这种方式来敷衍迎接我们的到来。仔细想想,就留一些遗憾吧,除了自己的👣脚印,什么都别留下;除了自己的记忆,什么都别带走;最容易失去的就是自由和快乐,且行且珍惜吧。这也可能是我再来五台山的借口,或者就留一些遗憾去回想这次五台山之行吧,万物哪能常圆满?遗憾是人生常态。这次五台山之旅我已走了人生最长的路,拜过最多的佛。看看天色已晚,我们的肚子也唱起空城计,于是我们又按原路返回缓缓下山来到五爷庙。</p> <p class="ql-block">殊像寺,在五台山台怀镇中心区,五爷庙的南面,五台山五大禅处之一,因寺内供奉文殊像而得名,是五台山佛教最早建立的寺庙之一。此寺始建年代不详,据各种文献资料考证,可能建于后赵,重建于唐代。1983年,该寺被国务院列为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庙,1986年被列为山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p class="ql-block">文殊殿是寺内的主体建筑,也是寺内的最大殿堂。殿内塑着闻名遐迩的文殊骑狻猊像,总高9.87米,是五台山台怀镇诸寺中最高的一尊彩塑文殊像。墙壁上有一组“五百罗汉渡江”悬塑群像,十分壮观。</p> <p class="ql-block">罗睺寺,在塔院寺东侧。据佛教经典记载,释迦牟尼出家前曾娶妻生子,儿子取名罗睺罗。后来,罗睺罗15岁出家,成为释迦牟尼的十大弟子之一,罗睺寺就是为纪念释迦牟尼的儿子而建的。唐时初创,明弘治年间重建。清康熙,雍正,乾隆三帝崇佛法,尤崇喇嘛,多次朝台,又予修饰。</p><p class="ql-block">罗睺寺门旁有石狮子一对,系唐代遗物,五台山中心区的唐代的石雕卧狮仅此一处。后殿中心,有一木制圆形佛坛,坛上周雕水涛和十八罗汉过江,当中荷蒂上有木制大型莲瓣,内雕方形佛龛,四方佛分坐其中;另设中轴,轮盘,绳索牵伸,莲瓣时开时合,四方佛时隐时现,名曰“开花献佛”,观者称奇。</p> <p class="ql-block">五爷庙原名万佛阁,是塔院寺的附属庙宇,邻近著名的大白塔,也是通往显通寺的一条重要路径。可见,它的地理位置非常独特。说起来,万佛阁的建筑风格真是令人叹为观止。主建筑有三座,分别是文殊殿、五龙王殿和古戏台。这些建筑都是在清代进行修复后建造的,尤其是文殊殿,更是装饰性强烈,别具一格。</p><p class="ql-block">我们先来看看文殊殿,这座坐东朝西、三檐歇山顶的建筑真是独具匠心。它在五台山众多佛殿中别具匠心独运,给人一种内部镂空的工艺品的感觉。殿内下层有供奉三位菩萨的塑像,其中包括我们熟悉的文殊菩萨、观音菩萨和普贤菩萨。</p><p class="ql-block">接下来是五龙王殿,这座坐北向南的建筑也相当引人注目。五爷庙是五龙王殿的别称,相传它是为了安置五位龙王而建。殿内供奉着文殊菩萨、观音菩萨、普贤菩萨等众多塑像,塑工传神,色彩鲜艳。</p><p class="ql-block">而古戏台更是五爷庙的一大特色。据说,五爷非常喜欢看戏,所以在龙王殿对面修建了这座戏台,可谓是五台山中唯一的戏台。无论是游客还是朝圣者都会在这里举行表演,为五爷献上一折戏,以期取悦五爷,希望他能保佑大家岁岁平安。</p><p class="ql-block">这些让人神往的传说与寺庙的建筑之美相互交织,使五爷庙变得更加神秘有趣。每年六月的大会时,五爷庙都会大开殿门,供五爷观赏戏剧演出,以期获得五爷的青睐,为当地带来好运和丰收。</p><p class="ql-block">作为五台山风景区的一部分,五爷庙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也是朝圣者和游客们热衷探索的目的地。这里不仅有精美的建筑,还有深厚的宗教信仰和丰富的文化底蕴,堪称一处人间仙境。</p><p class="ql-block">五爷有灵,这与人类倡导的精神文明并行不悖。在众多传说中,寄托着真纯、真挚、真诚,包含着人们对众生平等的向往。</p><p class="ql-block">所以,无论你是否对佛教文化感兴趣,还是追寻古老传说的神秘感,五爷庙都值得一游。这里有世上最大文殊像殿,祈愿开智和平安最灵验的地方。相信来到这里,你一定能够感受到古老与现代的交融,宗教与文化的融合。</p><p class="ql-block">让我们一起前往五爷庙,探寻这座寺庙的神秘面纱,感受其独特的魅力吧。无论你是信佛者、艺术爱好者还是喜欢传说的粉丝,五爷庙都会给你带来不一样的体验和感受,让你对这座古老而神秘的寺庙充满好奇和敬畏。无论是个人还是身边的朋友,都不要错过这个机会,相信你会爱上五爷庙,爱上五台山的魅力。</p> <p class="ql-block">前文雁门关的千年传奇中,我们介绍过雁门关与杨家将,雁门关与杨家有缘;而五台山与杨家有情。说起杨五郎出家五台山,只要是看过有关杨家书籍、戏剧的人便知。提起“杨家将”我们都会赞不绝口,一代忠烈之家名垂千古。七郎八虎勇战杀场,保家卫国,结局有些悲壮。杨五郎在金沙滩战役后厌倦了朝廷奸臣当道,对于朝廷心灰意冷。五郎看破红尘,最后出家在五台山的太平兴国寺。</p><p class="ql-block">太平兴国寺始建于宋代,坐落于五台山楼观谷,为五台山古刹名寺之一,历代香火不衰。遗憾的是,该寺在“文革”中一度遭劫,由于人为的原因被炸毁掉。后人为了缅怀忠烈,以表敬仰之情,就在五台山的集福寺内设立一座五郎殿,殿内供奉一尊威武霸气的杨五郎塑像。</p><p class="ql-block">集福寺,距离台怀寺庙群500米,距离大白塔约两公里。这座寺庙最初为喇嘛庙,现为一座比丘尼寺院,始建于清朝光绪年间,是章嘉活佛的五寺之一。</p> <p class="ql-block">在时光的长河中徘徊,寻找一方心灵的净土,五台山便是那理想的归宿。</p><p class="ql-block">佛教的主旨是倡导大家不纠结于现世生活的是是非非,尽量以平和、宽容、睿智地度过一生,相信因果报应,并对轮回来生充满希望。因此在佛教世界里,对于精神充实和解脱的追求,远远大于对物质利益的追求。所以,到五台山,你会感觉到人们有一种心闲气定的气质,无论是否认识,大家都可以友好相处,这里也很少吵架偷窃事件发生,对于想寻欢作乐寻求刺激的人,这里不是一个适合的所在。</p><p class="ql-block">五台山,屹立于天地之间,承载着千年的历史与文化。这里,峰峦叠翠,云雾缭绕,宛如人间仙境。古老的寺庙错落有致地分布在山间,红墙黄瓦,庄严肃穆。每一座寺庙都有着独特扣人心弦的故事,诉说着往昔的辉煌与沧桑。</p><p class="ql-block">踏入五台山,仿佛进入了一个宁静的世界。远离了城市的喧嚣与繁华,所到之处,你能听到的只有悠扬的钟声和诵经声。在这里,心灵得到了洗礼,烦恼与疲惫一扫而空。你可以漫步在古老的石板路上,感受着历史的沉淀和回声;也可以登上山顶,俯瞰山川壮丽的景色,让自己的心灵与大自然融为一体。</p><p class="ql-block">五台山不仅是佛教圣地,更是一座艺术的宝库。精美的佛像、绚丽的壁画、古老的建筑,无不展现着古代工匠的高超技艺。这些艺术珍品,历经岁月的洗礼,依然散发着迷人的魅力。</p><p class="ql-block">来吧,让我们一起走进五台山,感受佛国圣境的魅力。在这里,你可以放下尘世的纷扰,寻找内心的平静;在这里,你可以领略大自然的壮美,感悟生命的真谛。</p><p class="ql-block">相传文殊菩萨曾发愿:“只要你来五台山,我必会见你,只是以什么样子来见你,不知道,一草一木,一山一石,路边众生皆有可能,只要你来,我会迎你一千里,送你八百里”。</p><p class="ql-block">所有遇见,皆是因缘,无论是天空的云、飞翔的鸟、回眸的牛......有一天,我还会再回来</p><p class="ql-block">人间六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山来。下了山,我暗问自己,五台山之行,邂逅文殊菩萨没有?看来自己还是着相了。</p><p class="ql-block">我邂逅的尼姑如果是化身,便是点化我,人生际遇虽不同,但夕阳余晖亦是一道风景,沧桑岁月,增添厚重,真诚善良,享受生活;在殊像寺前邂逅为我拍照的阿妹如果是化身,便是点化我,佛在心中,一点澄明,惟专惟勤,方达彼岸。</p><p class="ql-block">众生皆苦,每个人皆一座心灵孤岛,人生便是一场修行,炎凉世态,冷暖人生,顺逆生活,都是每个人必须坦然面对的因果修炼。其实,我到五台山不是为了邂逅谁,更重要的是求的内心的淡泊和安宁。</p><p class="ql-block">点燃一柱香,微闭双目,眼前幻化出的是一派无忧无虑、悠闲自在的美好境界,生命的本源是善良。</p><p class="ql-block">白塔依旧,殿宇仍在;钟声悠扬,风铃叮当;祈祷声、诵经声……多少年来重复着一个深沉的调子:真、善、美、纯。</p><p class="ql-block">俗话说,慢二十快三十,眼睛一眨就六十。毫无疑问,年纪越大,只会感觉时间越过越快,心里难免有些恐慌。</p><p class="ql-block">到底有没有什么办法从感知上让时间慢下来?我求佛,佛说,唯一的办法就是逃离日常生活的重复、单调和乏味,出门旅行。因为旅行能够增加生活的新鲜感,面对新鲜事物可以让时间慢下来,从而从心理上延长我们的生命。</p><p class="ql-block">五台山的旅程结束了,这是一场生命的洗礼。旅行是为了下一程更美的风景,还是为了寻找下一程更好的自己?这一切的疑惑,我想说给山听,说给风听,说给佛听。如果山能记得,如果风会传递,如果佛祖告知,那就随缘吧。一切都交给时间,交给岁月,交给余生余途中的下一场邂逅,只因,我会记得:</p><p class="ql-block">真经在心间,何必到西天。修行贵修心,无须见神仙。身似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明镜本清净,何处染尘埃。放下贪瞋痴,便已到灵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