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额尔古纳河右岸》读后感

清绝影也别

<p class="ql-block">  《额尔古纳河右岸》是一部充满了诗意和哲理的小说,作家迟子建以鄂温克族最后一位女酋长的口吻,讲述了鄂温克民族的百年兴衰历程。通过鄂温克族的故事,展现了人类在历史变迁、文明冲突、自然环境等多重因素下的生存状态和精神追求,引发了人们对生命、自然、文化等问题的深刻思考。</p><p class="ql-block"> 故事的时间跨度接近一个世纪,在这期间,中国经历了从清朝封建统治、列强侵略到新中国成立的巨大历史变革。鄂温克族虽深居山林,但也不可避免地受到了这些历史事件的影响。沙俄入侵后,额尔古纳河左岸变成俄国领土,鄂温克族的生存空间被压缩,他们的命运与国家的兴衰紧密相连。</p><p class="ql-block"> 新中国成立后,开发大兴安岭的伐木工人带来了现代文明,与鄂温克族相对原始的文明产生了冲突。这种冲突体现在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等方面,如鄂温克族以狩猎、游牧为生,而现代文明带来了定居、农耕等新的生活方式,使他们的传统生活方式受到了冲击。</p><p class="ql-block"> 鄂温克族生活在大兴安岭的山林中,他们与自然和谐相处,对大自然的一草一木、飞禽走兽都充满了敬畏和热爱,认为万物皆有灵。小说中对额尔古纳河、山林、驯鹿等自然景观的描写细腻而生动,展现了大自然的美丽和神秘,也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赞美和敬畏之情。</p><p class="ql-block"> 故事中充满了对生命的思考,鄂温克族人民面临着严寒、野兽、疾病等各种生存挑战,生命显得脆弱而无常。然而,他们并没有被苦难击倒,而是以坚韧的意志和乐观的精神面对生活,传承着自己的民族文化和精神。例如,主人公在经历了多次亲人的离世后,依然坚强地活着,守护着自己的部落和文化。</p><p class="ql-block"> 小说中的女性形象丰富且鲜明。主人公是一位坚韧、智慧的女性,她经历了无数的苦难,包括亲人的离世、部落的迁徙、瘟疫的肆虐等等,但始终坚守着自己的民族文化和信仰。她的母亲达玛拉,在丈夫林克去世后,经历了爱情的挫折和孤独的折磨,最终在痛苦中离世,展现了鄂温克族女性的深情与坚韧。</p><p class="ql-block"> 男性角色也各具特点。主人公的父亲林克是一个勇敢的猎人,他对妻子达玛拉深情不渝,对部落的生存和发展有着强烈的责任感。尼都萨满和弟弟鲁尼则代表了鄂温克族男性的不同命运,尼都萨满一生未婚,将自己的精力都奉献给了萨满教,而鲁尼则在部落的变迁中努力维护着家族的尊严和传统。</p><p class="ql-block"> 萨满教在鄂温克族的生活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萨满被认为是能够与神灵沟通的人,具有治病、祈福、预测未来等神秘力量。小说中多次描写了萨满跳神的场景,如妮浩萨满为了扑灭大兴安岭的大火进行跳神求雨,展现了萨满教的神圣和庄严,也反映了鄂温克族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神灵的信仰。</p><p class="ql-block"> 宗教信仰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鄂温克族的人性和行为。例如,萨满妮浩每救一个人,就会有一个自己的亲人死去,但她仍然坚持救人,这种行为体现了她的善良和对生命的尊重,同时也反映了宗教信仰对她的束缚和考验。</p><p class="ql-block"> “故事总要有结束的时候,但不是每个人都有尾声的。”简单而富有哲理的一句话,暗示了人生的多样性和不确定性,有的人的故事可能戛然而止,而有的人可能会有一个相对完整的结局,引发人们对生命历程的思考。</p><p class="ql-block">注:额尔古纳河右岸为大兴安岭原始森林,左岸为俄罗斯境内的草原。这里景色壮美,拥有广袤的草原、茂密的森林和清澈的河流。它不仅是一条重要的地理分界线,也是一个充满历史文化底蕴的地方,见证了多个民族的发展与变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