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觉叙事:当画笔遇见文字 <p class="ql-block"> 2024年暑假,库尔勒市第二中学高二年级的同学完成了一系列线描插画作品,内容分为《摩登时代》、《友谊》、《故土深情》、《我为名著画插图》、《午后》等,学生选择一个主题来完成,关联画面的文字,内容可来源已出版作品也可以自己编写。</p> <p class="ql-block"> 在《摩登时代》文学主题插图绘制中,学生们统一选择了民国时期。因为民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转型时期,这一时期的女性审美和时代性体现了新旧文化的交融和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p> <p class="ql-block"> 民国时期的女性服饰,尤其是旗袍,经历了从传统到现代的转变。旗袍的形制从宽松到紧身,从长到短,反映了女性对身体美的新认识和追求。这不仅是服饰的变化,更是女性思想觉醒的体现。</p> <p class="ql-block"> 民国时期的女性开始摆脱传统束缚,追求教育和职业机会,这在服饰上也有所体现。女学生的校服颜色和样式的变化,如蓝、黑、白色的使用,不仅肯定了女性的读书权力,也强调了女性的品德和社交能力。</p> <p class="ql-block"> 民国时期的女性审美不再局限于传统的温柔、含蓄,而是开始追求个性和独立。女性开始注重个人风格和特点的展示,追求自由、舒适和独特的穿着方式,这反映了女性对自我身体的审美标准的变化,女性开始大胆地重新审视自己的社会定位。</p> <p class="ql-block"> 这种时尚审美倾向体现了一种充满活力的健康美、一种中西结合的时代美和一种东方底蕴的涵养美。</p> <p class="ql-block"> 在主题插画《友谊》中,同学们借鉴了《草原英雄小姐妹》中的龙梅和玉荣;若羌县,维吾尔族妈妈帕塔木汗•巴拉提收养了汉族脑瘫儿叶武金;贵州黔西南州兴义市安龙县的毛草坪小学,苗族姑娘杨志秀和壮族姑娘杨文美;和静县哈尔莫敦镇乌兰尕扎尔村,韩新萍和古丽仙的至深姐妹情等。</p> <p class="ql-block"> 这些故事不仅展现了民族人物之间的情深意切,也是中华民族大团结的生动写照。它们传递了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鼓励着人们在困难面前相互支持,共同前进。</p> <p class="ql-block"> 《故土深情》的插图绘制,不仅以画面记录了不同民族的生活状态和精神面貌,还反映了该民族的文化传统和审美情趣。将民族的生活场景、人物形象以及与自然的关系等进行艺术化的表现,不仅增强了插图的艺术感染力,也使读者能够在文本之外获得更丰富的视觉体验。</p> <p class="ql-block"> 通过插图展现的故事情节和人物情感,读者能够感受到作品中的时代精神和社会变迁。它是集文化传承、艺术表现、情感传达、审美价值和社会意义于一体的艺术形式,为人们理解和欣赏多元文化提供了重要的视觉资料。</p> <p class="ql-block"> 在《我为名著画插图》这一主题中,同学们选择从《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中国古典故事》等作品中,汲取灵感,通过精练的用笔、优美的构图体现出不同时期的人物风貌。</p> <p class="ql-block"> 插图之美,不仅在于其艺术价值,还在于它们如何与文本内容相得益彰,共同构成了中华文化的瑰宝。这些插图不仅丰富了文学作品的版本形态,而且通过视觉艺术的形式,使读者能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故事情境和人物形象,使作品更具文学价值和美学价值 。</p> <p class="ql-block"> 在场景式插图《午后》这一主题中,同学们通过轻松的笔触描绘了温暖宁静的美好场景:悠闲的喝茶、 惬意的晒太阳、安静的读书、温馨的谈话、宁静的校园、穿过田园的微风……平和与放松的氛围,是午后时光中常见的美好瞬间。</p> <p class="ql-block"> 学生通过绘制文学作品插图,不仅为观者提供了视觉上的享受,还加深了自己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感受,这一过程也是中华文化传承和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