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帕米尔行(下)

二丫

<p class="ql-block">大同乡兰干村里的杏花及沿途拍摄。杏花树下,见一塔吉克族妇女牵牛走过田畴,画面应景,忙上前抓拍,请其为我们当模特再走一遍并塞于小费。女主答应了,腼腆着在田地里又走了个来回。两位刚出校门的塔吉克族女孩,见我背着相机,便转过身来冲我摆出拍照pose。两朵盛开在帕米尔高原的小花,超级无敌烂漫~</p> <p class="ql-block">离开大同乡,返回塔县途中,发现怒放在河谷里洁白粉红的杏花,意外惊喜。下车细打量,遗憾隔河相望,有限的相机焦段,让成像景致大打折扣,远不如朋友航拍所得画面冷艳动魄。不过,也有遇到近距离拍河流杏花的机会,一定不错过特写和慢门了。</p> <p class="ql-block">去往小同乡的路上,一路历险。车行在深山峡谷中,不仅道窄弯急,时遇滚石塌方挡道,而且荒山僻壤,盘山道通向山谷深处遥遥无尽......紧张和压迫感笼罩车内,同道老司机一把甩掉帽子,更紧握住了方向盘,余者噤声不语,齐目盯看前方。难得,迎面来了一辆交汇车,奈何路太窄了,相互怎么也不敢擦肩过,最后还是让对方塔吉克人司机帮忙解围。傍晚前抵小同乡,四顾荒山野地,人烟稀少,几株野杏花尚未开放。此地不敢久待,即刻返回,晚上抵大同乡民宿入住。第二天一早,吃着塔吉克人的青稞奶茶和馕饼,聊着昨日去小同乡一事,均有抱屈踩坑之感,这一路历险,来的不值。</p> <p class="ql-block">返回塔县后,赶上塔吉克族肖贡巴哈尔节的最后一天,再去现场凑了回热闹,观看塔吉克人的叼羊比赛。一头看不清是活的羊,还是里面塞了东西的羊皮囊,在双方骑手间被争来夺去,最终得到者引来一片欢呼声。塔吉克人,堪称马背上的民族,拥有一匹好马是他们的荣耀,而驾驭得了好马,更是他们的骄傲,是男人魅力和力量的象征。入乡随俗,不屑扬尘,美食照吃,离开前打卡留影。珍惜这次难忘和印象深刻的塔吉克族传统风俗体验。</p> <p class="ql-block">不确定是否是慕斯塔格峰雪山下的白沙湖,还是喀拉库勒湖?是我们从塔县返回喀什途中经过的这么一处盛景。碧空如洗,白去悠悠,雪山巍峨,湖水湛蓝,大自然奉送的一张妥妥的壁纸大片~!</p> <p class="ql-block">人与人、人和车于浩瀚天地山水间融成一幅画,醉了心,美了眼,姑娘小伙尽情嗨~!</p> <p class="ql-block">瓦汗走廊,中国与阿富汗边境线上的一条通道,也是阿富汗、塔吉克斯坦、巴基斯坦和中国四国间的交界地带,足迹能到达这个地方拍照留影,实属难得。当看到驴友们拍回这张照片时,我后悔懊恼不已,如此有纪念意义的画面中,怎可缺了我?而恰在那天早晨,我因体力太过消耗问题没有跟他们一块出门,不曾想便错过了这个旅程最后一站的珍贵影像,唉~!</p> <p class="ql-block">第一主驾、第二副驾默契配合,载一路赏心乐事,过万千山水美景,保旅途顺畅平安~!</p> <p class="ql-block">旅程最后一天,回到喀什,卸下行装,佛去尘土,轻松上街享受美食。啃炖羊蹄,喝鸽子汤,不够尽兴,再逛回喀什老街,喝乌苏啤酒,吃烤羊肉串。帕米尔五人行,大家同心协力,休戚与共,各展所长,助力整个行程圆满顺利地达成了如期所愿,且相互间留下了美好愉悦的印象。相约明天,相信有更好的旅程等着你我~!</p> <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年轻旅伴限于假期返回职场,退休老人有余暇继续奔赴下一段旅程,独自前往库车,去到那个有着悠久历史文化蕴藏的古代“龟兹”国寻幽踏访。旅程第一站便是参观克孜尔千佛洞,洞窟分布在山崖上,与黄色岩壁融为一体,这里游客不多,四下里清静荒凉,参观需拾级而上,爬坡并不高,每间石窟里的壁画或雕塑,有的保存较好,有的残缺严重,其色彩和线条貌似与敦煌莫高窟所见,并无明显差别。听着导游讲解,心中无限敬仰,亦不免暗下感叹:如此直面眼前1700多年前的壁画艺术,对游客在参观上几乎没什么限制和防范,远不如敦煌莫高窟的严加管控,尽管这个克孜尔千佛洞,有着“中国第二敦煌”的美誉。</p> <p class="ql-block">天山神秘大峡谷,从入口处往里走,不多久便迎来满目拔地而起的红褐色山体,奇峰嶙峋,蜿蜒通幽,真插云天,从未有过如此近距离在峡谷中行走的体验,颇有些森森地被吞噬的感觉。峡谷全长3公里左右,往返要两三个小时,一人游览,有些不太敢往深处走,半道处便掉头返回了,在谷口的石阶上,倚着亿万年的沧桑雅丹,自拍留影。</p> 克孜尔尕哈烽燧,一座汉代军事建筑,像瞭望塔,十来米高,距今约2000年历史。穿越2000年风云仍高耸在戈壁滩上屹立不倒,让历代后人得以亲见其实物真身,乃弥足珍贵!近观烽燧,如黄土垒起的两座并靠着的泥石柱,看似平淡无奇,但它是研究我国古代军事防御体系的重要物证,文物价值很高,列入了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p class="ql-block">苏巴什古城,始建于‌东汉初,距今1800多年历史。这里曾经是佛教兴盛的地方,隋唐时达到鼎盛,传说唐玄奘西行印度取经时,在此驻留并讲经过。古城有些分散,分布于东西两边,东南西北延伸的木栈道,引导游客可以抵近参观。但是能看出什么呢?眼前呈现的是一片黄土建筑的废墟,透过残垣断壁和铭牌介绍,才能依稀辩出局部的屋宇和整体的城廓样子。一切都消亡在了历史的尘埃里,文明只剩下了沧桑的痕迹。</p> <p class="ql-block">又一处雅丹地貌景观,红褐色的山体刀劈斧凿,如半壁江山,威然耸立于荒原。这是途中经过的一个点,不清楚是什么地方,见有栈道通向岩体深处,便下车去探看一下。山坳里曲径通幽,空谷无人,远眺近观,红褐色的砂岩表面有些疏落,不明白怎就经年不倒塌?眼前景象,是岁月长河中的自然形成?还是蕴含一定的人文遗迹?分辨不清。库车历史遗迹多且保存较好,与当地高温炎热、降水稀少的气候条件,以及人员流动少密切相关。两天库车游,感觉像考古,人车穿行在戈壁滩和荒漠中,“考察”一处处遗落在荒滩上的古城废墟。沙尘弥漫外加冷清枯燥的游览虽比较辛苦,但也深刻领略到了库车厚实的历史文化底蕴,不枉此行。</p> <p class="ql-block">库车王府,一座清静优雅的私人宅院。园中杏花怒放,挂满枝头,是南疆行以来所见杏花最富庶丰饶的一处景象,足见这里是块风水宝地,也印证着主人的高贵不凡。王府内建有宫殿、长廊、亭阁等维吾尔族特色建筑,里面有介绍王府家族史的展厅,王府家族世代世袭,末代第十二代亲王,也是中国最后一位王爷,于2014年去世,据说王后还在,如今就生活在王府里,老太太平日很少露面。粉色的墙、绿色的瓦、彩绘的门与窗,掩映在杏花丛中,疏影横斜,摇曳着轻风暖阳,走走拍拍,倚门靠墙,举手抬眼,皆有景可采。旅游观赏角度,库车王府,是给整个库车行程,添上了一道最亮眼的色彩。</p> <p class="ql-block">走过路过,库车大寺,坐落于库车老城区的一处街边上,威严高耸的门楼,伊斯兰风格浓郁的雕饰,吸引着我们走进去看看。寺内有几栋礼堂似的建筑,有的门敞开,有的门锁闭,敞开的礼堂里是个空空的大殿,地上全铺着木地板,许多根缀以漂亮颜色和图案的方形柱子撑持着大殿,弧形的穹顶同样有着漂亮的色彩和图案(可惜没有拍照)。室外阳光正浓,照进大殿和长廊,斑斑点点,明暗恍惚,都是岁月的沉淀,一座有故事的伊斯兰清真寺,但不知现在是否还派上用场?是否有信徒来做礼拜?</p> <p class="ql-block">一条巨型天幕,从高耸的山顶铺陈下来,没有扬起的灰尘,没有刺目的阳光,只有整洁干练、丝滑如绸,在遥远的天山南麓,大漠深处,赫然呈现这么一条安静的天路,是迄今我所见过的西北荒漠公路中,最为美丽神奇的一景,也是个能拍出有创意公路片的绝佳外景地!遗憾同车人不喜拍照,我只能一人下车,潦草拍了两张空景照,后期把自己p上,向这条伟大而又寂寞的天路,更向建筑天路的幕后英雄们,致以崇高的敬意!</p> <p class="ql-block">在南疆库车市,我来到了独库公路南端的终点。曾经心心念念要自驾一次从巴音布鲁克到库车的独库公路南段,云游南疆,继续三个丫自驾伊犁的下半段旅程,然而,令人无限悲伤的是,四年后,三人行中的一位,竟先一步去了天堂,永诀人间。岁月的黄昏里,没有惘然拖延的等待,没有瞻前顾后的犹豫,只有当下只争朝夕。打卡独库公路库车终点,万千感慨……大丫,倘若在天有灵,我替你圆了南疆游的梦~!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