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据悉【白鹅潭大亚湾艺术中心】「美术馆」展览的艺术作品古今中外丰富多彩。几个老友在黄沙吃完午饭,慢慢逛去黄沙码头,乘渡轮过江前往_感受艺术的魅力,接受艺术的熏陶,去享受艺术的氛围。</p><p class="ql-block"> 半天的时间真不够,还没看完就到闭馆时间了。29号自己又用了半天的时间续完。</p><p class="ql-block"> 内容太多了,只能分两集。</p> <p class="ql-block"> 建在沙面岛的「广州白天鹅宾馆」中国内地首家五星级酒店,内地首家合资的五星级酒店,内地首家由中国人设计、建设和经营的五星级酒店。</p><p class="ql-block"> 多日的大暴雨,江水浑浊……</p> <p class="ql-block"> 左侧的廊桥是供小轿车直入「广州白天鹅宾馆」而建立的。</p> <p class="ql-block">【白鹅潭大湾区艺术中心】位于白鹅潭畔三江交汇处,地处广州市荔湾区长堤街南侧。 是集「广东美术馆」、「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广东文学馆」于一体的重大标志性公共文化设施,由中国工程院何镜堂院士领衔团队设计,总建筑面积超14万平方米,总展陈面积达4万平方米,外形酷似一艘停泊在珠江岸边的轮船,寓意着满载岭南文化艺术宝盒的巨轮即将扬帆起航。</p> <p class="ql-block">《行走的人》苏新平</p> <p class="ql-block">「广东美术馆」于今年5月正式开馆启用,推出八项大展共展出海内外700余位艺术家的900余件作品。</p> <p class="ql-block">《 凝固的诗篇——博尔盖塞美术馆藏文艺复兴至巴洛克时期杰作展》展出拉斐尔、鲁本斯、提香和洛托等意大利以及北方地区16、17世纪的艺术大师的55件真迹作品。展览分为“神话与古代艺术”“历史中的信仰”“自然与风物”“社会生活及肖像”四个部分,从不同的角度阐释人与神、人与自然、人与人群的关系,帮助观众更深入地理解文艺复兴时期艺术家处理继承与扬弃的智慧。</p> <p class="ql-block"> 《阿波罗巨像头像》罗马艺术 白色大理石,公元2世纪。</p><p class="ql-block"> 这座罗马半身雕像可追溯至约公元150-160年,是一个奇特的仿制品。头像部分十分古老,但可以辦认出是阿波罗像,然而头像下面胸部的部分却并不属于原来的雕像,而是后来加上去的,以便将巨大的头部安放在上面。从胸部形态可以看出,胸像部分甚至是女性形象,薄而柔软的衣服更突出了这一点。阿波罗作为音乐和艺术之神,他的形象也常呈现出女性化的特征,因此在文艺复兴或巴浴克时期,给他的头像添加女性身体似乎也并不奇怪。到了现代,头像的瞳孔被雕刻了出来,使目光更具活力。浓密头发由头顶一绺绺向后,让人想起蒂马奇德斯(Timarchide)创作手持西塔拉琴的阿波罗雕塑(来自昔兰尼,现献于大英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 《安睡的爱神厄洛斯》罗马艺术,仿古希腊原作 白色大理石,公元2世纪。</p><p class="ql-block"> 这尊雕塑是根据希腊风格原作所制作的众多罗马仿作之一,可追溯到公元2世纪。小爱神厄洛斯头倚其左手沉睡,右手握着一根小棍。这个孩子的胸部和右臂略微向左转。那根棍棒是大力神赫拉克勒斯的标志,暗示该雕塑为某个孩子的坟墓所作——这种用途也能从其他作品中判断出来。这种对年幼的厄洛斯/赫拉克勤斯的表现,即一个死后成为神的英雄,在儿童葬礼雕塑中实际上非常常见,它唤起对来世幸福生活的向往。</p> <p class="ql-block"> 《现代胸像上的古代头像》罗马艺术 白色大理石,公元2世纪。</p><p class="ql-block"> 这座巨大雕像上的女性面孔特别优雅,是精确的正面对称性视角。头发在中间分开,露出部分额头,细长眼睛上方是轮廓清晰的宽眉。该雕塑似乎属于一组受到伯罗奔尼撒半岛公元前5世纪原作启发的相似作品。瞳孔上的圆形切割方式暗示其创作于公元2世纪。</p> <p class="ql-block">《帕里斯雕像》罗马艺术 彭泰利白色大理石,公元1世纪。</p><p class="ql-block"> 雕塑刻画的男性形像被认为是帕里斯,他头戴弗里吉亚无边便帽,左臂裹着披肩,弯曲的身姿,依靠着一截树桩,右腿弯曲使得重心落在左脚上。这很可能是罗马艺术品的仿制品,其创作年代可追溯回约公元1世纪。普林尼(Pliny) 认为其青铜原作可能是活跃于公元前4世纪的雕塑家欧弗拉诺尔(Euphranor)所作。</p> <p class="ql-block"> 《维纳斯、丘比特与萨堤尔》(传)帕多瓦(亚历山德罗•瓦罗塔里)布面油画,17世纪上半叶。</p><p class="ql-block"> 16世纪,这种神话寓官题材在威尼斯艺术圈被广泛采用。之前人们认为该画作是依照委罗内塞(Veronese)为蓝本,但目前被视为是基于提香范式的后期派生作品。</p> <p class="ql-block"> 《维纳斯》兰伯特•苏斯特里斯 布面油画,约1565年至1569年。</p><p class="ql-block"> 这幅画是提香的《乌尔比诺的维纳斯》的摹本,作品继承了原作中的著名场景,前景中斜卧女神的感性形象,远处背景是家庭生活场景,可以看到一位年轻女子在演奏斯皮内琴,而另一位则在查看一个箱子。</p> <p class="ql-block"> 《花神福罗拉》(传)伯纳迪诺•路易尼 木板油画,16世纪。</p><p class="ql-block"> 这件木板油画是琳琅满目的伦巴第地区达芬奇风格作品中的一件,早期即进入西皮與内博尔盖塞(Scipione Borghese)收藏,体现了这位收藏家推崇现代绘画概念的成果。这幅画作被视为伯纳迪诺.路易尼(Bernardino Luini) 作品的摹本或变体。但人们也常把它与达.芬奇的忠实追随者弗朗切斯科-梅尔齐(Francesco Melzi)的著名作品相比较。目前该作被认定为路易尼(Luini)的作品。</p> <p class="ql-block"> 《美惠三女神》文图拉-萨利姆贝尼 布面油画,17世纪。</p><p class="ql-block"> 这幅作品描绘了美惠三女神,在希腊神话中分别代表着妩媚、优雅和美丽,即与自然和植被崇拜有关的神祇。她们相互拥抱,暗示爱的三重境界,也象征着奉献和感恩的姿态。丘比特和安忒洛斯见证了这一幕:前者手持弓箭在空中飞行,后者放下弓和箭袋,在岩石上休息。过去这幅油画曾被归属为弗朗切斯科.范尼(Francesco Vanni)和鲁蒂利與马内蒂(Rutilio Manetu)的作品,然而近期被再次认定为文图拉萨利姆贝尼(Ventura Salimbeni)所作。</p> <p class="ql-block"> 《头戴藤冠的萨堤尔头像》保罗•邦奇 布面、纸面油画,17世纪。</p><p class="ql-block"> 这幅夸张的森林之神萨堤尔(半羊人)头像线条自然,风格活泼,笔触干脆利落,引人注目,它体现出保罗,邦有(Paolo Bonz)的所有创作特征。这位画家撞长静物画,人称“驼背卡拉奇 (the Hunchback of the Carracct)”。</p><p class="ql-block">萨堤尔野性的特性通过畸形的嘴巴和斜视的目光得以强调,与绘制在其头上的葡萄和藤叶紧密相连,这些元素与头发和耳朵融为一体,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作品色调和生动紧张的笔触表达了半羊人饮下酒神巴克斯之酒后引发的欣快、陶醉、愉悦之感。</p> <p class="ql-block"> 《前往奥林匹斯山的普赛克》(传)兰伯特•范•诺特 木板油画,约1545年至1549年。</p><p class="ql-block"> 这幅作品描绘了希腊神话中的女神普赛克在三个丘比特的陪伴下登上奥林匹斯山。这件作品的灵感来源是拉斐尔(Raphacl)等人的壁画,壁画位于罗马法尔内西纳别墅的一个以该希腊女神命名的凉廊的穹顶上。画作的背景取材于比翠泽 (Bearrizet)于大约1545年创作的雕刻作品,该作品成为整幅画作的一部分。艺术家将普赛克和三个次要形象置于自然环境中,体现了图像学传统的影响。1693年,该作首次出现在博尔盖塞家族的藏品中,曾一度被认为是费拉拉的巴蒂斯塔、多西(Battista Dossi)所作,但评论家后来基于风格考量,将其归在佛兰德斯面家兰伯特范诺特(Lambert Van Noort)名下。</p> <p class="ql-block"> 《阿匹斯公牛的驯养》斯坦尼斯劳•费拉齐,仿照托马索-康卡作品,布面油画,1911年。</p><p class="ql-block"> 在画作中人们正在一个神庙中举行与公牛相关的仪式。公牛在地中海地区的许多古代文明中部粉演着重要角色。在古埃及,“问匹斯”就是人们所崇拜的神牛。在这幅面中,我们可以看到公牛弯下腰来吃左侧戴着月桂花环的人獻給它的草。牛角上有一根红线,红线的两端分别由一个男孩和一位老者牵着(推测是两位祭司)。右边两位健壮的年轻人端着一个脸盆,里面也许装满了水。我们不知道这个仪式的目的,可能只是为了祭祀神牛阿匹斯。这幅作品是斯坦尼斯劳-贵拉齐 (Stanislao Ferrazzi) 对托马索康卡(Tommaso Conca)绘画作品的临摹,是为了裝饰博尔盖塞美术馆的某些房间而创作的,符合19 世纪早期流行的埃及风格。</p> <p class="ql-block"> 《埃及风景》斯坦尼斯劳•费拉齐,仿照托马索 康卡作品,布面油画,1911年。</p><p class="ql-block"> 这是一幅引人遐想的埃及风最画,在一棵棕相树和一座建筑的遗址之间,有一尊巨大的埃及雕塑,而这座建筑只剩下了圆柱、拱顶和部分桁架,我们无法辨从认雕塑的身份,可能是一位神灵,两侧是两只埃及狮子。一个戴头巾的男子似乎正在与一位在研究石板上铭文的年轻人交谈。这些象形文字最终在1822年被法国学者商博良(Champollion) 通过罗塞培石碑破译出来。当时,随着拿破仑对埃及进行大规模发掘,整个欧洲都对埃及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托马索康卡为博尔盖塞美木馆创作的作品(这幅画是其复制品)就是那个时期的作品。</p> <p class="ql-block"> 《雪花石膏墓葬狮》罗马艺术 雪花石膏,公元1世纪(身体);16世纪(头部)。</p> <p class="ql-block"> 《花与蝴蝶》威廉•范-阿尔斯特 木板油画,约1670年。</p><p class="ql-block"> 这幅作品是17世纪中期意大利官廷中常见的以自然和世俗为主题的小幅油画典型代表。画中描绘了在短暂生命中的不同时段被采摘的不同花朵:郁金香初放时,一朵调谢大马士草玫瑰的多刺茎上的叶片几乎枯萎。角董和田堇、一只危险的大黄蜂和两只蝴蝶使画面更为丰富,它们与水晶花瓶一起构成“韶光易逝”的劝世静物画主题。而画作中右侧则描绘的是一朵东方贝母,花瓣上的方格图案非常显眼。这种花是佛兰德斯传统中的珍品;胡格诺派教徒逃到英国后,将其种子传播到整个欧洲。事实上,绘画中出现这种花一般都与逃亡和迫害有关。</p> <p class="ql-block"> 《冬》雅格布•巴萨诺(雅格布•达尔庞特)所在艺术圈 布面油画,16世紀末。</p><p class="ql-block"> 最初,这件作品在博尔盖塞的藏品目录被归为和其他描绘四季的藏品一样,是展现应季“乡村场景”的乡村风景画,因为画中描绘了冬季的典型人物形象和收集木材等典型活动。被白雪完全覆盖的景色外,蜷缩在火堆旁的农民及其家人也凸显了寒冷的风雪氛围。群像中有一位妇女拿着纺锤和一对风箱,而一位男子正在火旁烤热自己的脚。但与巴萨诺家族创作的其他季节画作一样,这幅画的背景中也包含了一个孤立的《圣经》场景,即“基督负十字架”。黑暗的冬日终将结束,大自然将在春天重生。</p> <p class="ql-block"> 《博尔盖塞别墅的风景》亚伯拉罕•范•库伦博赫 木板油画,约1636年。</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与无敌舰队对抗的海战》弗魯姆-享德里克•科涅里茨 布面油画,1588年至1590年。</p><p class="ql-block"> 这件作品描绘了1588年荷兰和英国联盟与西班牙无敌舰队进行的著名公海战役。这里的几艘帆船中,有两艘位于前景,挂着“圣灵怀胎”的战旅和盾形纹章。从风格上看,这件作品很像是16世纪画家老彼得-勃鲁盖尔(Pieter Brucgedl the Elder)的作品;但评论家们认为它出自专门研究海洋艺术的佛兰德斯画家弗鲁姆-亨德里克科湿里族 (VroomHendrick Corneisz)之手。1650年,该作品首次出现于博尔盖塞收藏目录。</p> <p class="ql-block"> 《风景中的牧羊人》保罗-布里尔及助手 布面油画,约1602年。</p><p class="ql-block"> 这幅画中的风景灵感源自罗马乡村风光,画面中两个牧羊人仰望着天空,旁边是山羊和绵羊。左边高大的树木上,树叶有着强烈的光影对比。就风景视野而言,观察者位于较低视角,这是典型的佛兰德斯绘画风格。直至17世纪初,也就是这件作品的创作年代,布里尔的画作中都能找到这一特征。</p> <p class="ql-block"> 《逃往埃及》阿尔皮诺骑士(朱塞佩-切萨里)木板油画,1595年。</p><p class="ql-block"> 与博尔盖塞美术馆收藏的其他由阿尔皮诺骑士(Cavalier d'Arpino)创作的画作不同,这件《逃往埃及》并不属于1607年从切萨里(Cesari)处罚没收的作品。这幅画作很有可能是西皮奥内.博尔盖塞(Scipione Borghese)直接从画家手中购买的。评论家们普遍认为这幅画是艺术家早期创作的产物,其魅力在于对圣家族的详尽刻画以及童话般的细腻风景—这证明了切萨里(Cesar.) 在该领域的娴熟技巧。画中左边背景描绘的是提布尔坦西比尔神庙,这一主题或许暗指了神谕者西比尔对基督延生的预言。</p> <p class="ql-block"> 《风景中的古典神庙和猎人》保罗-布里尔(?) 布面油画,16世纪末。</p><p class="ql-block"> 这件作品描绘了风景中的猎人和鹤,一座古典寺庙(可能是蒂沃利的西比尔神庙)位于画面的显著位置。16世纪末,这座神庙是保罗,布里尔(Paul Bril)还有住在罗马的其他佛兰德斯画家常描绘的对象。布里尔这位比利时艺术家的艺术实验催生了专门描绘古典废墟和狩猎场景的风景画,影响了整个17世纪的风景画风格,也启发了许多活跃在意大利的画家,如来自安特卫普的艺术家弗雷德里克范,瓦尔肯博尔奇(Frederick vanValckenborch)—也有推测其为这幅画的真正创作者。</p> <p class="ql-block"> 《多傅亚与天使》拉斐利诺•达•雷吉奥(拉斐尔•莫塔)木板油画,约1575年。</p><p class="ql-block"> 这幅画被评论家认为是为萨拉巴甘扎的桑塔菲奥娜(Santafiora)伯爵夫人所创作的,1650年成为博尔盖塞家族收藏。这幅画当时被正确地归属于拉斐利诺.达,雷吉奥(Raffaellino da Rcggio)。画作描绘了多俾亚在天使引导下踏上救赎之旅的情节。这幅画是拉斐利诺在16世纪 70年代左右创作的,在这一时期,他明显受到了佛兰德斯绘画的影响,这一点从他的色调变化和背景的开阔景观中都可以看出。</p> <p class="ql-block"> 《人生的三个阶段》萨索费拉托(乔瓦尼•巴蒂斯塔•萨尔维)布面油画,约1682年。</p><p class="ql-block"> 这幅画是现藏于爱丁堡的一件提香(Titian, I511-1512) 作品的摹本,但其与原作有显著不同。作品中的背景是一片绿地风景,左侧是树木,右侧是被部分遮挡的建筑,中间是绵延至地平线的山谷,蓝天上白云朵朵,远处草坡上还有牧羊人和羊群。画面主要有三组人物:左侧是一对年轻情侣,他们坐在长满鲜花的草地上,深情凝视着彼此;右边是两个相拥而眠的小天使,旁边的丘比特似乎正举着一根枯树干。后方是一位老者,怀抱一个头,周围至少还有三个头骨和一些散落的骨头。从童年(丘比特看护的两个小天使)、到成熟(两个年轻人)到衰老(老人),画面展现了生命连续的、不可避免的、相同的循环。</p> <p class="ql-block"> 《圣母与圣嬰和圣彼得》卡里亚尼(乔瓦尼•布西)布面油画,16世纪。</p><p class="ql-block"> 这件优秀的画作直到19世纪末才被认为是卡里亚尼(Cariani)的作品,从画中持有钥匙的圣彼得的人像可以看出,这幅画可能是艺木家在其创作生涯成熟期时的作品。然而,在场景的设计(玛丽身后的绿色帷幕)和圣母的形像上来看,仍可以看到贝利尼(Bcllini) 和提香 (Tiian)的影子。画中描绘了生动的圣婴形象,他被玛利亚左侧飞翔的金翅雀所吸引,由于金翅省头上的红色标记,这只小鸟被现为受难的象征。而两只梨虽然被视为“梨果“(pomcs)暗指原罪,但也隐喻人类得到救赎的可能性。</p> <p class="ql-block">《圣家族与小圣约翰和圣伊丽莎白》(传)佩林-德尔•瓦加(彼得罗 布纳科西) 布面油画, 16世纪中期。</p> <p class="ql-block"> 《圣家族与天使》波马兰齐奥(克里斯托弗•朗卡利)布面油画,1602年至1605年。</p> <p class="ql-block"> 《圣母与圣婴》弗朗切斯科•雷博利尼(弗朗切斯科•弗兰恰)的追随者,木板油画,约1520年。</p><p class="ql-block"> 这幅画描绘的是圣母与圣婴;耶稣坐在垫子上,但他的目光好奇地投向画面外。他手里有一只小鸟,可能是知更鸟。</p><p class="ql-block">根据记载,这件作品于1833年首次明确出现在博尔盖塞收藏之列。它的构图和运笔体现了博洛尼亚艺术家弗朗切斯科-雷博利尼(Francesco Raibolini)的典型风格。据说他领导的工作坊有220名学生和追随者,十分高产。</p> <p class="ql-block">《圣母、圣婴和圣安东尼、圣乔布和女信徒》(传)老帕尔马(雅各布•内格雷蒂)木板油画,约151 5年</p><p class="ql-block"> 这幅画重新提出了所谓的“神圣对话”主题,这一主题在16世纪上半叶的威尼托地区风靡一时。这件画作一直被认为是內格雷蒂(Ncgretti)的早期作品,但最近有人提议将其他风格相似的作品并称为“尚蒂伊圣母大师系列”,然而仍未 达成定论。甚至两位圣者的身份仍存争议:是安东尼和乔布,还是弗朗西斯和杰罗姆?由于作者身份未定,仍未能得出明确答案。 </p> <p class="ql-block">《亚历山大的圣凯瑟琳的殉难》加罗法洛(班韦努托•提西)的追随者, 木板油画,冬1530至1540年。</p><p class="ql-block"> 这幅画描绘了天使用剑击碎齿轮的瞬间,齿轮是凯瑟琳公主殉难的工具,继后来被斩首示众。这件作品可能曾是卢克舊蒂亚.德斯特(Lucrezia d' Este)的藏品。该作品具有典型的加罗法洛(Garofalo)追随者的学院派风格,一般被认为是工作坊的作品。</p> <p class="ql-block">《亚历山大的圣凯瑟琳与天使》仿照帕米尔贾尼诺(吉罗拉莫 弗朗切斯科 马佐拉),布面油画,</p><p class="ql-block">16世纪末至17世纪初。</p><p class="ql-block"> 这幅油画是仿照帕米尔贾尼诺(Parmigianino)于1534年开始创作但从未完成的位于佛罗伦萨的祭坛画《长颈圣母》的摹本。但这件作品将圣母的形象变为亚历山大的凯瑟琳,按宗教法规描绘了她的标准形象:头戴王冠、剑和破碎的磔轮。这件作品的首次文献记录见于1693年的博尔盖塞收藏清单。</p> <p class="ql-block">《圣母领访》仿照塞巴斯蒂亚尼-德尔毕翁伯(塞巴斯蒂亚尼-卢恰尼),布面油画,16世纪下半叶。</p><p class="ql-block"> 这件作品描绘了圣母玛利亚及其表亲伊丽莎白的相遇,两位孕妇分別怀有了耶稣和施洗者约翰。这幅画是一件高质量仿作,仿照的是塞巴斯蒂亚尼德尔毕翁伯 (Sebastiano delPlombo)为菲利波•塞尔加尔迪(Filippo Scrgardi)所作的《圣母领访》。过去有学者认为它是锡耶纳艺术家文森佐•塔马尼(Vinccnao Tamagmi) 的作品,但今天有评论家对此持异议,认为其可能属于阿尔皮诺骑士(Cavalierd' Arpino)。</p> <p class="ql-block">《先知和两个天使》仿照柯勒乔(安托尼奥•阿来里),布面油画,16世纪晚期至17世纪早期。</p> <p class="ql-block"> 《西门家的晚宴》萨卡斯利诺(伊波利托 斯卡瑟拉),布面油画,约1590年。</p><p class="ql-block"> 这幅面的收藏记录首次出于17世纪晚期,当时被认为是保罗.委罗内塞(PaolVeronese)的作品。虽然这个说法在当下并不被接受,但却表明了画作的灵感来源。法利赛教徒的家宴场所是一个四周有柱子环绕的大厅里,大厅外可以瞥见以画家的独特风格所呈现的开阔风景。从画面上也能感受到巴萨诺(Bassano)的强烈影响,尤其人物的生动姿态,这些人物组成了小型的风俗场景。该作品的创作年代可以追溯到17世纪最后十年。</p> <p class="ql-block"> 《三博士朝圣》加罗法洛(班韦努托.提西)的追随者,木板油画,1543年。</p> <p class="ql-block">《耶稣与西庇太一家》博尼法西奥•维罗内塞 (博尼法乔•德•皮塔蒂) 的追随者,布面油画,16世纪。</p><p class="ql-block"> 这幅画描绘了莎乐美(詹姆斯和约翰的母亲,西庇太的妻子)向耶稣跪拜,请求其允许自己的两个儿子升入天堂后能坐在他身旁两侧。这件作品在1693年的收藏清单中被认为是提香(Titan)的作品,后来在1833年的“信托赠与”请单中被重新记载为博尼法乔德皮塔蒂(Bonifacio de' Pitat)的作品,但实际上,这幅画似乎更准确地归属于后者蓬勃发展的威尼斯工作室。</p> <p class="ql-block">《耶稣受难》保罗•委罗内塞(保罗•卡尔亚里)所在的艺术圈,布面油画,16世纪末之25年。</p><p class="ql-block"> 这幅油画是卡尔亚里(Caliani)为热那亚的圣贾科莫.菲利波教堂所创作的画作的复制品。教堂被毁后,该作品自1892年以来一直保存在热那亚的比安科宫,这是保罗、维罗内塞在利古里亚首都唯一的公共作品。当地艺术家称其为绝对的杰作,并将其作为学习“威尼托风格”绘画的临摹对象。</p> <p class="ql-block">《施洗者圣约翰》仿照列奥纳多-达芬奇,木板油画,16世纪。</p><p class="ql-block"> 这件作品的收藏时间及来源目前均不明确。1833年“信托赠与”清单首次对其进行了确切的记录。这幅画作质量一般,购买这幅画很可能是为了回顾1801年售予“巴黎杜兰先生”的一组重要画作中的某幅作品,而非填补收藏。这幅画以保存在卢浮官的菜昂纳多(达芬奇) 的名作为原型,而且从1693年的藏品清单中可以看到对画作的描述:“一幅两个半手掌大小的圣约翰画作,手指指向文字’上帝的羔羊’,编号N188, 画框镀金,绘于木板上,作者为莱昂纳多.达.芬奇作”。尽管从人像研究角度上有所不同,但从主题以及尺寸相似性程度来看,最有可能是在1801年之后收藏的。</p> <p class="ql-block">《哀悼基督》彼得 保罗、魯本斯,布面油画,1601年至1602年。</p><p class="ql-block"> 过去这帽作品被认为是安东尼凡-戴克(Antoon Van Dydk)的作品,但当今评论家们普遍认同这是彼得保罗鲁本斯 (Perer Paul Rubens) 的作品。</p><p class="ql-block">这件画作的创作背景尚不清晰,可能由普里提-豪塔尔托(Pcretd Montalro)委托创作,他是鲁本斯于17世纪初首次在罗马逗留期间的庇护人。通过与这一时期魯本斯的其他画作进行比较,我们能确认这件作品的大致创作年代。</p> <p class="ql-block">《使徒头像》仿照彼得•保罗•鲁本斯,布面油画,17世纪早期</p> <p class="ql-block">《圣杰罗姆》温泽尔-科贝格,布面油画,1598年至1603年。</p><p class="ql-block"> 这幅面描绘了圣师和圣医圣杰罗娜与他那只形影不离的獅子一起在十字架前祈祷的场景。根据传说,这位高尚的隐士退隐到山洞中,专注于《圣经》的翻译。在那里,他通过拔出这只猛兽的爪子上拔下一根使其痛苦的刺,从而治愈了它。</p><p class="ql-block">这件作品钠入博尔盖塞收藏的时间不详,它曾被认为是吉罗拉莫,穗齐亚谱(GirolamoMuziano)所作。20世纪初,评论家将其归属更改为佛兰德斯画家温塞斯拉斯-科伯格(Wenzel Cobergher) •</p> <p class="ql-block">《圣母与圣婴》蓬佩奧•吉罗拉真•巴托尼,布面油画,1738年至1742年。</p> <p class="ql-block">《圣洛克》乔瓦尼•弗朗西斯科•格列里,布面油画,1617年至1618年。</p><p class="ql-block"> 这幅画是为了裝饰一扇门而创作的,可以追溯到画家在坎波马尔齐奥的博尔盖塞宫工作的时期,于1617年由马尔坎托尼奥•博尔盖塞(Marcantonio Borghese)委托创作。</p><p class="ql-block">这件作品借鉴了佛兰德斯绘画和卡拉瓦乔(Caravaggio)的风格,从而体现画家对现实生活的敏锐观察力。前景中的小静物就是很好的例子_如柳条瓶的編织纹路中可以看出,画家对细节的细致渲染。</p> <p class="ql-block">《布道之旅(雅各之旅?)》格菜托二世(乔凡尼-贝内戴托、卡斯蒂廖内)布面油画,约1642年。</p><p class="ql-block"> 这作作品19024才被纳入博尔盖塞的收藏中,由热那亚画家乔凡尼•贝内戴托•卡斯蒂廖内</p><p class="ql-block">(Ciovan Bencderto Castiglione) 创作,描绘的很可能是人类祖先雅各与众人一起穿越埃及的旅程,这些人物有的步行,有的骑马,还有各种动物随行。</p> <p class="ql-block">《男子肖像》拉斐尔⋅桑齐奥,木板油面,16世纪。</p><p class="ql-block"> 这幅画作在1911年进行修复后才显露出原始面貌。在此之前,画中人物头戴着一顶样式不同的帽子,身着厚重的毛皮长袍,外衣敞开露出浅色的薄衬衫。这幅画也曾被评论家判定为霍尔拜因(Holbcin)所作,后又被认为是佩鲁吉诺(Perugino) 的作品。最近,这幅画又被追溯为拉斐尔(Raphael)的早期作品,当时的拉斐尔还未能摆脱佩魯吉诺的影响。而关于画中人物的身份众说纷纭,如法兰切斯科.玛利亚一世-德拉罗维雷(Francesco Maria della Rovere)公爵或史诗诗人塞拉菲德利,可奎拉尼(Serafino degli Aquilani) •</p> <p class="ql-block">《科西莫一世•德•美迪奇肖像》阿利桑得欧• 阿楼瑞,<span style="font-size:18px;">木板油画,1560年后。</span></p><p class="ql-block"> 这件作品源自布龙齐诺(Bronzino)于1560年创作的原作,后人模仿该原作创作了件多<span style="font-size:18px;">摹</span>本和衍生之作,有些是直接出于布龙芥诺(Bronzino)的工作室。在这些摹本中,博尔盖塞家族收藏的这件位居上乘之列。评论家认为其作者是阿利桑得欧 阿楼瑞(Alessandro Allori),即布龙齐诺(Bronzino)的第一个合作者。这幅作品来历不明,它于1833年首次被记录于博尔盖塞收藏清单中,当时被认为是阿利桑得取(Alessandro)之子克里斯托法诺阿楼瑞(Cristofano Allori) 的作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女子肖像》(传)贝尔纳迪诺利西尼奥,布面油画,1520年至1530年。</p> <p class="ql-block">《多米尼克修士肖像(圣多米尼克)》提香,<span style="font-size:18px;">布面油画,约1565年至1569年。</span></p><p class="ql-block"> 这件作品展示了艺术家晚年的风格,描绘了一位身着白色长袍和黑色斗篷(教士的常规装束)的人物。对其身份,有圣多米尼克(St Dominic)、圣文森特费雷尔(St VincentFerrer)或多米尼克修士(Dominican friar)等猜想。光线正打在长袍上,照亮那只伸出象征意义手势的手。人物脸部是提香(Titian)精湛肖像画的典范,在生命的最后几年,艺术家尝试一种全新技法—极简主义的绘画风格,以快速下笔的风格著称,近乎后来的印象派。</p> <p class="ql-block">《青年男子胸像》乔瓦尼•杰罗拉莫•萨沃尔多,布面油画,約1527年。</p><p class="ql-block"> 因缺乏线索,无法确定这幅肖像画中的主人公的身份。这幅画进入博尔盖塞藏品库的时间较晚,“信托赠与”将其定为提香(Titian)的作品,但评论家后来将其归于布雷西亚的乔瓦尼.杰罗拉莫.萨沃尔多(Giovanni Girolamo Sayoldo)名下。这幅画创作于16世纪30年代,在这一时期,艺术家将伦巴第的具象文化与威尼托学派的图案和配色方式融合,并参考了来自皮耶韦迪卡多雷大师(Pieve di Cadore)的作品。</p> <p class="ql-block">《青年男子肖像》(传)老帕尔马(雅各布 内格雷蒂),布面油画,15世纪。</p> <p class="ql-block">《马尔切罗.马尔皮基肖像》(传)乔瓦尼-贝尔纳多•卡博尼,布面油画,17世纪。</p><p class="ql-block"> 这件作品自1833年起被记录在博尔盖塞的藏品记录中,描绘的是博洛尼亚医生和生物学家马尔切罗.马尔皮基(Marcello Malpighi, 1628-1694),当时他因在肺顺应性领域的成就而闻名。在画中,这位科学家手持一幅图,而评论家们认为这幅图是发表在《肺脏的解刨观察》一书中,该书是1669年在伦敦印刷的一本非常重要的科学著作,这幅肖像画可能就是在这一年绘制的。</p> <p class="ql-block">《卢克蕾蒂娅》老帕尔马(雅各布•内格雷蒂)木板油画,16世纪。</p><p class="ql-block"> 根据记录,该作属于西皮奥内博尔盖塞(Scipione Borghese), 其绘画人像主題流行于16至17世纪,灵感源于罗马历史中的传奇故事。故事主角是科拉提努斯(Collatinus)的贞洁妻子卢克蕾蒂娅。她被塔克文(Targuin)的儿子侵犯,愤而自尽,从而引发罗马人起义并驱逐了暴君。这件作品还有其他版本,而艺术家借鉴贝利尼(Bellini) 和乔尔乔内(Giorgione)的模式,学习提香(Tiian) 非凡的色彩运用技巧,使绘画手法更上一层楼。</p> <p class="ql-block">《尘世之爱的寓言》仿照卡里亚尼(乔瓦尼•布西),布面油画,1520年至1530年 。</p><p class="ql-block"> 这幅画的主题通常被解读为“诱惑”,但更确切地说,它代表了一个关于世俗爱情或感官享受的寓言。该画作描绘了一位迷人的年轻女子被两位衣着优雅的年轻男士注视着,而站在她身后的一位老人则静静地观察着两位年轻人的举动,暗喻了尘世之爱的短暂。</p><p class="ql-block"> 过去,这幅画作曾被认为是乔尔乔内(Giorgione)或提香(Titian)的作品,而如今,评论家们则认为它的风格更像1510年代未开始活跃子威尼斯的贝加莫画家乔瓦尼,布西(Giovanni Bust) 的作品。</p> <p class="ql-block">《狩猎》安东尼奥•坦佩斯塔,銅板油画,17世纪。</p><p class="ql-block"> 这幅画作可能是由西皮與内、博尔盖塞(Saipionc Borghese)亲自购买,或者是艺术家送给他的礼物。佛罗伦萨画家安东尼奥-坦佩斯塔(Anronio Tempesta)以描绘狩猎场景和战斗的画作而闻名,这些画作都是为教皇宫延和罗马贵族的杰出人物而创作的。在这幅描绘狩猎狮子的作品中,可以清楚看到画家的线描风格,以及他描绘身着盛装的小人物的技巧。</p> <p class="ql-block">《古董商人的店铺》小弗兰斯-弗兰肯,木板油画,17世纪。</p><p class="ql-block"> 这件作品从1650年起被作力描绘“画家工作室”的作品而记录在册。然而,画面中呈现的场景更像是古薑商店或收藏家的工作室。小弗兰斯.弗兰肯 (Frans Francken cheYoungcr)特别擅长处理这类构图,他以精湛的技艺描绘了“画中画”。通常,除了对雕像和画像进行精湛、细致的表现(我们可以从中看到风景、漫画和宗教故事画),他还加入了静物元素(如右边的花瓶)和寓言元素(如被铁链锁住的猴子,象征着对大自然的模仿,而根据艺术家主张的诗意表达,这暗喻着对大自然的模仿必受到智慧和文化的制约)。</p> <p class="ql-block">《解剖课》巴尔托洛梅奥•帕赛罗蒂所在艺术圈,布面油画,16世纪。</p> <p class="ql-block">《诞生》兰伯特•苏斯特里斯,布面油画,约1550年。</p><p class="ql-block">这个室內场景很可能展现了圣伊丽莎白的分娩过程。这幅画描绘了家庭的亲密感,其风格既能看出家受佛兰德渐文化的影响,也有成尼斯画派的影子。在画面构图的中央有两位女士和一个小女核围着桌子,她们身后有位年纪较长的妇人——也许是伊丽莎白,也有评论家认为是拉结——躺在床上,由一名年纪大的助产士搀扶着。这些女子、抱着新生儿的奶妈、抱着一条狗的两个小男孩以及背景中几个带着婴儿的妇人,无疑都暗示了“婴儿”这一主题。起初,评论家们对这幅作品作者的身份莫衷一是,但最近的学术研究则认为它是出自荷兰画家兰伯特苏斯特里斯(Lambert Sustris)之手。</p> <p class="ql-block"> 西画的引入与传播</p><p class="ql-block"> 中国近现代是中西文化撞击和交汇的重要历史阶段,在西风东渐的影响下,艺术有着独特而丰富的表现,保守、改良,抑或革命,每个艺术家都面临着艰难的选择。一批满怀创作激情与救国热忱的艺术家们走出国门,以各自的才华和理想实践着自己的艺术道路。他们通过传播思想、兴办教育、组建各种艺术群体等方式,把西方绘画理念介绍到国内,为中国早期油画等西方艺术的引进与民族风格的形成和建设作出了很大的贡献。</p> <p class="ql-block"> 《少女像》关紫兰 布面油画 1929年 中国美术馆藏</p> <p class="ql-block">《西樵》关良 布面油画 1935年 中国美术馆藏</p> <p class="ql-block">《广州西关》杨荫芳 布本油画 1935年 广东美术馆臧</p> <p class="ql-block">《广州镇海楼》方君璧 布本油画 1944年 广东美术馆藏</p> <p class="ql-block">《郭玉玲像》王道源 纸本油画 1946年-1947年 广东美术馆藏</p> <p class="ql-block">《城市链:风起南方的艺术实验大展》之东游记的回响……</p> <p class="ql-block">《机器人》(播音员,约瑟夫•博伊斯)白南准(美国)</p><p class="ql-block"> 综合媒材(2个古董收音机柜、3个收音机、2个LED 显示器、2个媒体播放器、非洲木制面具、毡帽、丙烯)1987年</p><p class="ql-block"> 白南准(1932-2006),韩国艺术家,被誉为影像艺术之父。他在旅居西德和纽约期间形成了自己的艺术风格。德国艺术家约瑟夫•博伊斯(JosephBeuys)是他的一位挚友。博伊斯在 60年代创立了欧亚(Eurasia)项目,旨在将东西方艺术结合在一起。博伊斯去世后,白南准创作了这件作品,以纪念他的这位挚友。作品还展示了乔治•奥威尔 (George Orwell 和拉迪亚德•吉卜林(Rudyard Kipling) 的视频,充满谱趣地展现了东方艺术与西方艺术之间的关系。</p> <p class="ql-block">《被二手自然人架空的房子》童昆乌(中国)/装置材料:电机、金属、头、油伞、扇子等/2022-2023</p><p class="ql-block"> 人们对房屋的渴望某个层面是一个空洞的占领.为此表面光鲜踏实,赋予自我一种安全感。但身体确无形中裹胁成为城市这个大机器的零部件。</p> <p class="ql-block">《竹幕之一》梁铨(中国) /色、墨、宣纸拼贴/2001</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竹幕之二》梁铨(中国)/ 色、墨、宣纸拼贴 / 2001</p><p class="ql-block"> 艺术家常以“手撕”宣纸的方式,撕成长短、宽窄不一的块面、线条来拼贴出作品的面貌。由于徒手撕出毛糙的纸边,又经过反复的拼贴、茶水痕透、铅笔画痕等等,形成层次、深浅不同,以及形色变化与空间变化。最终形成感情与理性,偶发与控制交融对话,画面的结构与线条节奏趋于营造出平和、闲淡而真实的生活气息,达到了完美的平衡</p> <p class="ql-block">《竹君之三》李可</p> <p class="ql-block">《梦》林奥劼(中国)/ iPad 绘画、独版、收藏级喷墨打印/2019</p><p class="ql-block"> 一个人工智能的梦。</p> <p class="ql-block">《可携带的城市》系列/尹秀珍(中国)</p><p class="ql-block">《可携带的城市》系列作品,是尹秀珍从 2001年至今持续创作的具有她的艺术代表性的系列装置作品。尹秀珍收集了来自不同城市的人们穿过的带着他们经历的衣服,并使用它们来创造她所理解的当地建筑和地貌并缝制可以装到旅行箱中的微型城市,从细微之处象征着全球化的主要特征,绘制了世界各地城市的肖像。她用扣子作为这些城市的坐标点打在展出《可携带的城市》的空间周边的墙上,并用行李绳将每个城市的坐标点彼此连接,形成一个不断连接穿插的网,与“可携带的城市”一起构筑了她对全球化的认识。</p> <p class="ql-block">《木刻剧场》刘庆元 2022 。</p><p class="ql-block"> 刘庆元以木刻方式,使简明有力的图像和日常化的生活紧密结合起来,以木刻这种语言作为现代特殊的媒介传播。</p> <p class="ql-block">《一瞥》李黛伦(韩国)/ 雕塑/2022</p><p class="ql-block"> 存在于两大维度交界处的猫形雕塑,就好像见证了两大维度的存在。艺术家格外注重人物眼中的瞳仁,因为那既是人物表露情感的窗口,也是艺术家与人物交流的通道,体现了艺术家目前深邃而神秘的绘画风格。</p> <p class="ql-block">《等值-易拉罐》赵与林(马来西亚 新加坡)/摄影/ 2017</p><p class="ql-block">《等值一易拉罐》审视了经济状况、社会不平等和消费模式。作品由1000个不起眼的易拉罐构成的视觉组合,代表了社会弱势群体中许多不为人知或隐藏的个体。在 2016年的新加坡,一个废弃的铝罐价值0.015新元。而一个苹果手机壳的价值相当于 1000个易拉罐的总价值。这些物品中视觉上的一致性掩盖了一种底层的对比,暗示了金钱对不同用户和观众的主观价值。</p> <p class="ql-block">《智慧》恩唐•维哈尔索(印度尼西亚)综合媒材/尺寸可变 / 2021</p><p class="ql-block"> 恩唐•维哈尔索将美洲与东南亚文化进行杂糅的倾向,在参展作品《智慧》中,则体现为来自两种文化间的并置及同台较量。</p> <p class="ql-block">《深海》奇蒂 •纳罗德(泰国)/ 布面丙烯 / 2022</p><p class="ql-block">《深海》展现了一大群人一起游泳的场景,整个画面既有着浓郁的海岛风情,又散发出乌托邦式的和谐氛围,同时过于密集的人物聚集又产生一种不真实的荒诞感。</p> <p class="ql-block">《半个折叠的图书馆》白双全(中国香港)/ 综合媒材 尺寸可变 / 2008</p><p class="ql-block">《半个折叠的图书馆》是白双全在纽约一个公共图书馆做的一个行为兼装置艺术作品的记录。他一个人呆在纽约,人地生疏,图书馆是他最常容身的地方,于是他便把整个图书馆里一半的书的第22页折角,以此寻求与他人的交流的可能性。</p> <p class="ql-block">《背后的故事•谿桥晚》徐冰(中国)</p><p class="ql-block"> 这作品非常有创意和环保,让人意想不到的惊喜和赞赏。</p><p class="ql-block"> 可惜我拍背面时没有减光,拍完也没查看一下,结果拍得过曝了,效果不够明显。</p> <p class="ql-block">《南瓜》草间弥生(日本)/版画 / 1988</p><p class="ql-block">《南瓜》是草间弥生最具代表性的元素之一,来源于其童年时期去祖父家看到的一片南瓜地。饱满可爱的造型、鲜艳的色彩、图案的易复制性,赋予这一日常果蔬极强的传播能力与辨识度。</p> <p class="ql-block">《无题》宋冬(中国)/ 装盛,旧日门窗、木头、玻藏、镜面板、日常用品、灯 /2017年</p> <p class="ql-block"> 宋冬的《无题》大概是这里体量最大的作品,许多观众都会在上边找面镜子自拍。</p><p class="ql-block"> 我也找了面镜子自拍了。</p> <p class="ql-block"> 在二楼大厅透过长廊的落地玻璃窗向外眺望:风景独好!</p> <p class="ql-block"> 人在画中美哉_自醉了。</p> <p class="ql-block"> 未来的“画家”。</p> <p class="ql-block"> 看到美女不能“放过”_偷拍了。</p> <p class="ql-block">《云境》何岩青(中国)/装置,不锈钢、亚克力/2019年</p><p class="ql-block">未来花园 当代公共艺术展</p><p class="ql-block">“云境”是艺术家心底一片纯净的天地,云的无拘无束,云的姿态万干,像所有人们追逐的美好幸福的光景。而我却异想天开地伸手,把万里高空里漂浮不定的云彩拉到眼前来。</p><p class="ql-block">色与色交织,形与形错落,光在眼里穿过,触发可知不可知的形态。</p> <p class="ql-block">《凡人—只有镜子能梦见镜子》向京(中国)雕塑,铸铜,2011年</p><p class="ql-block"> 未来花园 当代公共艺术展</p><p class="ql-block"> 作品《凡人—只有镜子能梦见镜子》具显了东方美学的精微之处,主人公的身体形态、衣服褶皱和面部表情,无不迥异于西方解剖学视角下精确的人体结构。“凡人”系列的所有作品都试图对传统的雕塑形态做一种“扁平化”的处理,试图唤醒某种东方传统美学的审美方式。然而悖谬的是,作者与观者之间总是永不停歇地试图相互地将自己的理解透支给对方,正如只有镜子才能梦见镜子一样。</p> <p class="ql-block">《人间系列-芭蕾》:<span style="font-size:18px;">朱铭</span>(中国台湾)/不锈钢雕塑/2016年</p><p class="ql-block">未来花园 当代公共艺术展</p><p class="ql-block">《人间系列一芭蕾》将反复打磨抛光的不锈钢躯体,包覆在芭蕾舞衣内,闪烁着肌肤的光泽;奋力踮起的双足,裹绑于纯自的芭蕾舞鞋中,掌握着身体的平衡。芭蕾舞者面对着音乐、节奏和环境等的不断变化,同时需要处理重心。</p> <p class="ql-block">《万物》《画框内的时光》<span style="font-size:18px;">威利·威基勒</span></p> <p class="ql-block"> 未来花园—露台空间展出的史金淞作品。</p> <p class="ql-block"> 开心合照留个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