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南禅寺

木头脑子

<p class="ql-block">喜欢大木作很多年了,佛光寺东大殿、奉国寺大雄宝殿、独乐寺观音阁、晋祠圣母殿……,随便一个都令人痴迷。浓浓的唐宋遗风中带着一股独特的气质,千年的积淀锋芒尽去,华而不彰,从容典雅而含蓄内敛,就像一个个谦谦君子,在时光隧道里默默地等着我们。晨昏的光影色泽斑驳,清风中静静地凝视,片刻千年。那些硕大的斗栱、宽阔的出檐、高挑的屋脊,都是那么熟悉、那么天经地义,那么天荒地老!冥冥中,似乎跟它们有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血脉渊缘。</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不知从何时起便有了自己建一座大木结构的想法。当然了,自己不可能真的建一座大殿,只能是建个大殿的模型。大木结构体量庞大,既便是模型也需要不少空间,所以选择殿宇、确定比例就显得犹为重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查阅了一些资料后,我选择了南禅寺大殿。之所以选南禅寺大殿,是因为它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木结构建筑。现存的大殿重建于唐建中三年(公元782年)。大殿古朴大气,尺寸适中,结构简洁。南禅寺本是个乡野村庙,规格不高,所以大殿没有繁复的装饰,这倒更突显了唐构之美。这很适合于新手,等到有经验之后再挑战更复杂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第一次尝试是在六七年前,那时把比例定为1比15,但是没了干多久就放弃了。主要原因是加工精度不够,因为比例每缩小一倍,加工精度就要提高五至十倍。特别是那些小构件,比如散斗和交互斗。因为尺寸太小,稍不小心就会断裂,根本做不出足够的合格构件。无奈之下只能放弃。</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去年偶尔看到网上有卖南禅寺柱头斗栱积木的,又勾起了我的不甘。喜欢的东西一旦有机缘,总是不肯轻易放弃的。于是又重新查资料、定比例,偿试用不同的木材。最终把比例定为1比16.5,用菠萝格(Kwila)和红松(Rimu)做斗栱,辐射松木做梁柱。尽管Kwila硬度高,机械性能好,但散斗和交互斗尺寸太小,还是易断。因此在保证建筑风格的基础上,参照《营造法式》对比例细节进行了微调。比如栌斗和散斗按照《营造法式》的尺寸,比南禅寺实测数据略大。省去栌斗内抱耳、压槽枋柱头枋的螳螂榫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根据2022年7月建筑史学刊《南禅寺大殿重建背景、材分营造制度分析及建筑像设空间布局研究》中张荣等人的实测与考证,南禅寺大殿营造尺为1营造尺=300㎜,材分为1分=16.5㎜。所以模型比例定为1比16.5,也就是模型的一毫米相当大殿实物的一分。模型从柱心为基准,面宽700mm,进深600㎜,脊高518㎜,出檐145㎜。经过多次改进与偿试,加工精度虽不理想,但基本可行。修庙的过程中参考了祁英涛、柴泽俊《南禅寺大殿修复》,梁思成《营造法式注释》,《营造法式图样》,以及网上能找到的相关的资料文献。</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2根立柱,16个栌斗(其中4个转角栌斗),4个大斗,16个泥道栱(8个转角泥道),20个华栱(4个转角),16个瓜子栱(8个转角双瓜子),20交互斗,188散斗。柱头枋、耍头、四椽袱、缴脊梁、丁袱、大叉手、平梁、捧节令栱、撩檐椽、角梁、大小驼峰、大小替木、托脚……,几百个构件,还不算各种暗销。从查资料、画图,到下料、刨削,组装。一次次调试,一次次返工,一次次重来,这就是我一斗一栱、一榫一卯打造的南禅寺大殿。</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虽然尺寸细节没严格按照实测比例,但是斗栱梁架法度严谨,中规中矩;唐风宋韵素朴典雅,有板有眼、一丝不苟。因为看重斗栱梁架之美,所以基座从简,且不设屋顶、外墙及门窗,完全是以骨示人。但是无论如何,从此咱也是家里有庙的人了!突然间想起多年前买过一个小和尚,翻出来放在大殿前,大小尺寸刚刚好。这个庙简直就是为他修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午后,初春的阳光洒下漫天生机,冬日木讷的六感都一一活泛起来。不经意间抬眼望去,梁架、斗栱呈现出优雅的线条,光影间流转着“菩提本无树”的禅意,没有拈花,没有微笑;没有袈裟,没有文字;没有佛像,也没有香火。时间似乎定格在悠悠长河的某个瞬间,内心无喘,灵台澄澈。这就是我的南禅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024年9月初于奥克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