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名胜绘画杂记(十七)老门东

老谢

<p class="ql-block">老门东是南京老城南地区的古地名,位于南京市秦淮区中华门以东,因地处聚宝门(今中华门)以东,故称“门东”,与老门西相对。老城南素有“南京之根”之称,是南京历史文化遗存的主体,而老门东堪称老城南的核心。老门东北起长乐路、南抵明城墙、东至江宁路,历史上一直是夫子庙的核心功能区域之一。</p> <p class="ql-block">清末以后,门东、门西等老城南地区逐渐成为以居住功能为主的区城,集中体现了南京老城南传统民居的风貌。老门东自古就是江南商贾云集、人文荟萃、世家大族居住之地,富可敌国的沈万三、拥有九十九间半的蒋百万、中国唯一的女状元傅善祥、汇聚英才的上江考棚、提调公馆……耳熟能详的许多历史人物都在这里居住过,演绎过跌宕起伏的历史,留下的不仅是南京人口中的故事,更是活色生香的城南的市井图,咀嚼不尽的“南京味儿”。老门东是南京人记忆中抹之不去的文化符号。</p> <p class="ql-block">老门东,从某种意义上讲是“复制品”,但又不全是“假古董”。矗立600余年的明城墙货真价实,既修缮了沈万三故居、蒋寿山故居、傅善祥故居等重要历史文化点,又复建了骏惠书屋、问渠茶馆等代表秦淮市井文化特色的古建筑,还在三条营、边营等街巷修复、修建了一批极具特色的古民居院落群,同时恢复了原有的青石板、青砖路,历史味道愈加浓郁。由箍桶巷向南而行,箍桶老汉、寄信小女孩、下象棋等反映南京老城南居民生活的系列铜铸雕塑小品尽入眼帘,这一切都又给人以历史的真实感,唤醒了人们对城南的记忆和回味,一派浓浓“老南京味道”。</p> <p class="ql-block">老南京人记忆中的老南京味儿,是老城南一幅独特的民俗风情画:民居聚集,鳞次栉比,参差数万人家。南唐的街巷轮廓,宋代的古井,明清的建筑和石板路,历史的遗迹在这里混合并存。老城南还呈现着自然生长的状态,巷陌纵横,蜿蜒幽深,七拐八弯,好似迷宫。民居多以江南多进穿堂式,以“青砖小瓦马头墙、回廊挂落花格窗”为特色。还有弥漫其间的传统风貌、生活方式、民俗风情。眼前的老门东街区,之所以能够唤醒南京人对南京老城南的记忆和回味,最重要的一点是尽可能地保留、再现了历史积淀而形成的市井格局与生态,让人置身于此触景生情,有了回归寻根的感觉。</p> <p class="ql-block">老门东就是老南京人记忆中的老南京味儿,是老城南一幅独特的民俗风情画:民居聚集,鳞次栉比,参差数万人家。南唐的街巷轮廓,宋代的古井,明清的建筑和石板路,历史的遗迹在这里混合并存。老城南还呈现着自然生长的状态,巷陌纵横,蜿蜒幽深,七拐八弯,好似迷宫。</p> <p class="ql-block">这里的民居多以江南多进穿堂式,以“青砖小瓦马头墙、回廊挂落花格窗”为特色。还有弥漫其间的传统风貌、生活方式、民俗风情。眼前的老门东街区,之所以能够唤醒南京人对南京老城南的记忆和回味,最重要的一点是尽可能地保留、再现了历史积淀而形成的市井格局与生态,让人置身于此触景生情,有了回归寻根的感觉。</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老门东里的蒋有记、韩复兴、小郑酥烧饼、鸡鸣汤包……这些老字号的饮食店,以及各种摊头小吃,把南京的味儿留在了人们的舌尖的街桥地名上。那些遍布街头巷尾的小食,都因饱含记忆而变得更有味道,漫步在老门东的街巷中,时不时就会有一些雕塑闯人你的眼帘,那些惟妙惟肖的姿态,那些妙趣横生的场景,不只是让你惊叹不已,流连忘返,还让唤起对老南京的记忆。</p> <p class="ql-block">老门东留住了南京的记忆。一个个南京城南历史印记像凝固的时光,让岁月变得沉静。那无处不在的生活痕迹,让老门东还固守着“南京的灵魂”,追溯着南京老城南的旧事,在流转的时光中守护着传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