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队分粮的记忆

陈华国

<p class="ql-block">40年前,集体经济条件下的农村以土地为伴、以汗水为墨,书写着那段充满激情与汗水的篇章。“三七开”的分粮制度如同一道深刻的烙印,深深镌刻在记忆中。</p><p class="ql-block">万物复苏的春天,土地上泛起勃勃生机。一年的光阴,从春初的播种,到夏日的耕耘,再到金秋的收获,以及寒冬的休整,每一个季节都能看到社员忙碌的身影。当第一缕阳光洒在田间地头,生产队长的高音喇叭清脆地响起。眼神里,既是对丰收的期盼,也是对社员的信任与期待。社员用勤劳的双手耕耘着未来,在广袤的土地上,分工协作,耕地、播种、除草、收割。每一个动作都充满力量和希望,每一滴汗水都浇灌着脚下的土地。一天的劳作结束,疲惫的身躯在夕阳的余晖中拖出长长的影子。夏去秋来,满山都是红薯和玉米,满畈都是稻谷飘香。收获的季节,也是分粮的时刻。“三七开”,‌看似简单的比例,‌却用那深邃的视角,‌审视着生产队中的每一户人家,‌每一寸土地。‌人口占七分,‌工分占三分,‌不只是数字上的划分,‌更是对家庭结构与劳动力贡献的智慧设计。‌人口多的家庭,‌如同大树的繁茂枝叶,‌需要更多的养分来滋养;‌如若添丁加口,每年360斤基本口粮起底,制度上保证多生育多口粮。而劳力多的家庭,‌如同大树的坚实根基,‌‌为大树的成长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记工分的簿子像是岁月的史官,记录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历程。除了农活,山多田少的生产队砍树砍竹增加副业收入,从粮管所购买供应粮。河里涨起大水,木排竹排顺河而下收购站。惊险与刺激,仿佛是大自然赋予的考验。当竹排木排静静漂浮在水面,那份宁静与安详,又让人感受到与世无争的平和。</p><p class="ql-block">秋日里,金黄的稻谷在阳光下泛着光芒,饱满的玉米露出笑脸。蝉鸣声声,与人的欢声笑语交织在一起,构成一幅生动的夏日田园画卷。夕阳的余晖洒满大地,劳动一天的社员带着一天的疲惫和满足,踏上回家的路程。阳光从云层中透出,洒在粮食上,闪烁着诱人的光芒。偶尔几只小鸟飞来,叽叽喳喳地在粮食堆旁跳跃,似乎在为这丰收的景象欢呼。辛苦一年,终于可以见到收获,哪个能平下心来?仓库前灯火通明,人声鼎沸,聚在一起谈论着年度的收成与来年的打算。‌日子虽是辛苦,可脸上总是洋溢着满足与自豪的笑容,‌那是对生活的热爱与对未来的憧憬。‌在那个物质并不充裕的年代,‌都是用汗水浇灌土地,‌用智慧创造生活,用双手书写着一段段感人至深的故事。‌</p><p class="ql-block">傍晚时分,一个个挑着箩筐,‌背着竹篓,‌脸上洋溢着淳朴的笑容。‌眼神中,‌既是对丰收的渴望,‌也是对分粮制度的信任与期待。‌会计夹着厚厚的账本,‌拿着算盘,‌‌在昏暗的灯光下,一丝不苟地计算着每户应分的粮食。‌手指在算盘上飞快地跳动,‌如同一位琴师在弹奏着美妙的乐章。‌“噼里啪啦”的算盘声,‌仿佛是在为即将到来的分粮仪式奏响前奏。每一声清脆的响声,都像是在计算着生活的酸甜苦辣,每一次算盘珠子的拨动,都牵动着众人的心弦。‌仓库保管员在一旁忙碌着,‌那份认真与细致,‌仿佛是在称量着每家的幸福与希望。‌劳力少而人口多的家庭,‌因分得的粮食不足以维持生计而犯愁,流露出无奈与焦虑,‌那是对生活的担忧与对未来的不确定。‌劳力多而人口少的家庭,‌虽然粮食充裕,‌却也难掩内心的孤独与寂寞,那是对亲情的渴望与对陪伴的期盼。‌‌</p><p class="ql-block">阳光下,‌一条条鲜鱼银光闪闪,‌一块块鲜肉香气扑鼻,‌脸上洋溢着满足与喜悦,‌仿佛不是物质分配,‌而是丰收与共享的快乐庆典。‌分肉分鱼、分救济衣被,无论数量多少,能分都分。不同于分粮,实物质量、大小不同,于是把一张纸裁成若干小纸片,在每张纸片上写上从小到大的数码,折叠成一个规格的阄,放在簸箕上,集合在一起伸手抓阄。尽管充满期待与忐忑里,但抓阉相对公平、公正、公开,结果都认可。抓阄都是凭运气,能够求得心理平衡、心安,心服口服。抓完阄,排队登记顺序,按照抓阄编号领取东西。对于杀猪,那是既期待又伤感的时刻。期待的是可以品尝猪肉的鲜美和滑嫩,伤感的是杀猪血腥,与精心喂养的猪分别。与分肉不同,鱼塘里的鱼是另一种风味。每年开春,鱼苗被放入鱼塘中,年底成了餐桌上的美味佳肴。捉鱼的那一天,塘边热闹非凡,拉网、收网、数鱼,每一步都充满生活的气息。</p><p class="ql-block">岁末的脚步渐行渐近,‌一年一度的年终决算到来。会计忙着把收支情况一直细化到每家每户。经大队审核,报公社批准。收入减去支出,留公积金外是净收入。净收入是黄金白银,是分给社员的。劳动一年,每一天挣的工分都是虚拟货币,盼着分红这一天见到现钱,眼圈都盼红了。那些钱承载着太多的希望和梦想,要嫁女、要娶媳妇,用处多多。分红、分粮是忙碌的,热闹的,快乐的,也是愁肠的。人多劳力少的超支户,往往收支倒挂,过完年只能借款借粮。储备粮能保证缺粮户能借到粮食,不管怎样,不会让人饿肚子,不会让人在饥寒交迫中独自徘徊。</p><p class="ql-block">每当忆起那段岁月,总是感慨万分,既为那段时光的艰苦而叹息,也为那份纯真的付出与收获而感动!当站在新时代的起点上回望,“三七开”的分粮岁月已经成为一段珍贵的历史记忆。‌那段岁月中所蕴含的公平、合理、多子多劳多得的原则与为共同富裕而奋斗的精神正是这个时代所需要与传承!</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