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泱泱大国,锦秀中华。上下五千年灿烂辉煌,留下遗产无数。近些年来,随手拍摄了一些古建、古塔、古桥、古刹的照片,拿出来看看,望大家喜欢。</b></p> <p class="ql-block"><b> 屯溪老街(老街形成于宋朝,距今已有六百年历史,全长1273米,核心街长832米,宽不过5一8米,全部用麻石铺地。街道两边店铺鳞次栉比,是目前中国保存最完好的,具有宋、明、清时代建筑风格的步行商业街。)2019年3月23日攝于屯溪区老街</b></p> <p class="ql-block"><b> 六榕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始建于南朝,梁大同三年,公元537年,原名宝庄严寺,南汉时改称长寿寺,宋初毁于火灾,宋端拱二年,公元989年重建。更名净慧寺。宋元符三年,公元1100年,苏轼来寺,见寺内有古榕6株,乃题“六榕”二字,故明代改称六榕寺。六榕寺内有大雄宝殿、天王殿、花塔、六祖堂、观音殿等,此外还有苏轼手书“六榕”石刻和“证道歌榕”等石刻。)2017年12月11日攝于广州市越秀区六榕路87号</b></p> <p class="ql-block"><b> 六榕寺花塔(始建于梁大同三年,公元537年,初为木塔,供奉从海外迎回的佛舍利,名舍利塔。后焚于大火。北宋绍圣4年,公元1097年重建,更名千佛塔。清初重修后,因塔身斑斓故称为花塔。)2017年12月11日攝于六榕寺</b></p> <p class="ql-block"><b> 烟水亭(位于九江长江南岸的甘棠湖中。唐元和十年至十三年,公元815一818年。江州司马白居易始建亭于湖中,取《琵琶行》诗句 “别时茫茫江浸月”,称其为“浸月亭”。宋代理学家周敦颐在九江讲学时,又在湖堤上另建一亭,取“山头水色薄笼烟”诗句,取名“烟水亭”。随着时间的推移,两亭皆毁。明万历二十一年,公元1593年,九江关督黄腾春于浸月亭故址重建烟水亭。以后烟水亭屡建屡废。清同治七年,公元1868年由僧人古怀募捐重建至今。但通向湖岸的九曲桥是建国后所增建。)2020年12月4日攝于九江甘棠湖畔</b></p> <p class="ql-block"><b> 周瑜点将台(古时的甘棠湖与长江、鄱阳湖相通,水域宽阔。“烟水亭"相传是三国时期东吴名将周瑜点将台故址,并在此操练水军。“烟水亭”分为左、中、右三部分。左为翠照轩、听雨轩、亦亭;右为浸月亭和船厅;中间依次是烟水亭、纯阳殿、五贤阁、观音阁。这三组建筑既各具特色又相互联系。是一座典型的江南水上园林。)2020年12月4日攝于九江烟水亭</b></p> <p class="ql-block"><b> 普宁寺(又名水南寺,位于玉山县城冰溪河南岸。始建于唐总章年间,公元668一670年。由唐代高僧禅宗六祖惠能、法嗣智常将阎立本所捐住宅改建而成。元末毁于兵乱,明重建后复被火烧。道光二年,公元1822年重修。民国十三年,公元1924年寺塌,法森和尚重建。民国三十一年,公元1942年,日军入侵玉山县,寺庙被焚毁殆尽。现有天王殿、大雄宝殿、藏经阁等,均为建国后在原址重建。)2024年2月12日攝于玉山县武安山景区</b></p> <p class="ql-block"><b> 荔湾文塔(又名雲津塔。位于广州市龙津西路泮溪酒家对面"云津苑"内,塔高13米,为明清建筑风 格。雲津塔建于何时不祥,但据附近老人说,建于明末清初。文塔用于供奉魁星即文曲星。)2018年12月12日攝于广州市荔湾公园</b></p> <p class="ql-block"><b> 龙潭(位于庐山秀峰山脚。潭上最引人注目的就是宋代南康军守李亦所书一篆体“龙”字,字高丈余是秀峰石刻中最大的一个。)2023年9月28日攝于九江星子县(现庐山市)秀峰景区</b></p> <p class="ql-block"><b> 观音桥(原名栖贤桥又称三峡桥,石造单孔桥。始建于北宋大中祥符七年,公元1014年。因石拱桥架在三峡涧上就叫三峡桥。清代末年,当地的老百姓在三峡桥桥南头修建起供奉观音的观音庙,从此改称三峡桥为观音桥。)2023年9月28日攝于九江星子县(现庐山市)观音挢景区</b></p> <p class="ql-block"><b> 白鹿洞书院(中国四大书院“白鹿洞书院、嵩阳书院、岳麓书院、应天书院”之一,始建于南唐升元四年,公元940年。宋淳熙六年,公元1179年,朱熹制定了《白鹿洞书院学规》。元至正十一年,公元1351年,书院毁于战火。明正统三年,公元1438年重建。之后多次被毁、重建。辛亥革命后又毁于大火,直至新中国成立后重修。)2023年9月28日摄于九江星子县(现庐山市)白鹿洞书院</b></p> <p class="ql-block"><b> 崇圣寺三塔(崇圣寺建于唐开元年间,713年~~741年。明正德九年,公元1514年,大理发生强震,崇圣寺遭毁。清咸丰六年,公元1856年,回民起义军攻克大理,崇圣寺毁于兵火。而三塔建于南绍、大理国时期,即唐朝开成元年,公元836年。崇圣寺三塔一大二小,大塔名为千寻塔,是我国现存最高的古代佛塔。小塔南北拱卫大塔,成三足鼎立状。明神宗万历十一年,公元1583年,在大塔前竖一块巨石影壁,上刻“永镇山川”,由书法家沐世阶所提。)2023年5月21日摄于云南大理崇圣寺景区</b></p> <p class="ql-block"><b> 大理五华楼(五华楼位于大理城内,南诏王丰佑于唐大中十年。公元856年,建造了五华楼,并成为南诏宴请贵宾的地方。五华楼历经千年沧桑,多次被焚毁和重建。最后遗存是明初所建,于文化大革命时期拆除。现五华楼重建于公元1998年。)2023年5月21日摄于云南大理古城景区</b></p> <p class="ql-block"><b> 小普陀(位于距离洱海岸边大约二十多米的湖中,是一个袖珍小岛。始建于明代,1982年重修,为亭阁式两层建筑;一层祀如来菩萨,二层祀观音菩萨。)2023年5月20日摄于云南大理洱海边</b></p> <p class="ql-block"><b> 双廊魁星阁(建于清光绪三年,公元1877年。民国二十四年,公元1935年重修。)2023年5月20日摄于云南大理双廊景区</b></p> <p class="ql-block"><b> 官渡古镇(位于昆明东南宝象河畔,距滇池 4公里左右,唐代时已是茶马古道上的著名集镇。古镇占地不足1.5平方公里,内有建于唐代南诏的“土主庙”;建于宋代的“法定寺";建于元代的“妙湛寺”和“妙湛寺双塔”;建于元代的“孔子楼”;建于元末明初的“观音寺”;建于明代的“凌云阁"……。还有“金刚宝座塔”)2023年5月18日攝于昆明官渡古镇大门</b></p> <p class="ql-block"><b> 金刚宝座塔(又名金刚塔。此塔始建于元至正年间,1341年~~1370年期间,后毁。现塔为明代天顺二年重建,至今560多年。)2023年5月18日攝于昆明官渡古镇</b></p> <p class="ql-block"><b> 大观楼(始建于清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咸丰七年1857年毁于兵火,同治五年1866年重建,后水毁,光绪九年1883年再修。清乾隆年间,布衣寒士孙髯为其撰写180字长联,被誉为“天下第一长联”。)2023年5月18日攝于云南昆明大观楼公园</b></p> <p class="ql-block"><b> 文城塔(又名镇龙塔,始建于明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清康熙十九年五月,1680年 倒塌。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 重建。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竣工。)2021年10月18日摄于玉山县文城公园</b></p> <p class="ql-block"><b> 懐玉書院(始建于北宋开宝七年,公元974年。重建于乾隆七年,1742年。)2021年10月18日摄于玉山县怀玉山景区</b></p> <p class="ql-block"><b> 五亭桥(又名莲花桥。始建于清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仿北京北海的五龙亭和十七孔桥而建。咸丰五年,1856年桥毁于兵火。民国21年,1933年筹资重建,1934年落成。)2019年2月27日攝于扬州瘦西湖景区</b></p> <p class="ql-block"><b> 阿育塔(阿育塔始建年代不祥,相传古印度阿育王,连年征战,杀戮无数。后生悔意,皈依佛门。并派人到各地广建寺塔,取名阿育塔。)2018年11月13日摄于永新县龙源口镇</b></p> <p class="ql-block"><b> 龙源口桥,原称久大桥。(建于清道光十七年1837年。1928年6月23日,红军在龙源口大败敌军取得胜利,为纪念龙源口大捷。1955年发行的第二套人民币中三元纸币正面就以该桥作为图案。)2018年11月13日摄于江西永新县龙源口景区</b></p> <p class="ql-block"><b> 小七孔古桥(建于清道光十五年,公元1835年。桥有七孔,长25米,宽1.8米,由麻石条砌成,横跨响水河,是当年贵州至广西的必经之道。)2018年8月17日摄于广西黔南布依族苖族自治州荔波县小七孔景区。</b></p> <p class="ql-block"><b> 枕流桥(坐落在白鹿洞书院内的贯道溪上,宋淳熙八年,公元1181年朱熹所建,原为木挢。由于桥下溪水中巨石上刻有朱熹书“枕流”二字,故称枕流桥。清道光十一年公元1831年,南康知府杨树基改建为石桥至今。)2023年9月28日摄于九江星子县(现庐山市)白鹿洞书院</b></p> <p class="ql-block"><b> 以上拙照,不知怎样,你看呢。</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