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衍宁作品选(背景音乐:岁月如歌)

卢丹(广州)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陈衍宁</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CHEN YANNING</p> <p class="ql-block">1945年出生于广州、画家。</p><p class="ql-block">1959年考入广州美术学院附属中等美术学校,</p><p class="ql-block">1965年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舞台设计专业。</p><p class="ql-block">1971年至1985年先后在广东省文艺创作室、</p><p class="ql-block">广东画院从事创作。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p><p class="ql-block">美协广东分会常务理事,广东省文联委员。</p><p class="ql-block">1986年入美国俄克拉荷马市立大学艺术系,</p><p class="ql-block">留校任教。欧美最受追捧的画家之一。</p><p class="ql-block">1991年荣获英国艺术家协会肖像比赛大奖,</p><p class="ql-block">此后连续为英国皇室及贵族绘制肖像。</p><p class="ql-block">1999年应邀在英国白金汉宫为英国女皇画肖像,作品并被选为英女王50周年庆典纪念邮票;</p><p class="ql-block">连环画《无产阶级的歌》(与汤小铭合作)</p><p class="ql-block">获第二届全国连环画评奖绘画二等奖;</p><p class="ql-block">油画《渔港新医》参加1982年巴黎春季沙龙美展,均为中国美术馆收藏;</p><p class="ql-block">油画《镜》由美国俄克拉荷马艺术学院收藏。</p><p class="ql-block">在澳大利亚、巴西、英国、加拿大、法国、</p><p class="ql-block">香港、新加坡和美国举办多次个展及群展。</p><p class="ql-block">作品被中国美术馆、博物馆、西澳大利亚美术馆</p><p class="ql-block">及美国、新加坡、日本和欧洲各地等私人收藏。</p><p class="ql-block">出版有《陈衍宁画集》《陈衍宁作品集》</p><p class="ql-block">《陈衍宁油画选》等。</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37, 35, 8);">《毛主席视察广东农村》</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37, 35, 8);">《渔港新医》</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37, 35, 8);">《新浪》</b></p> <h3>1984年,美国商人赫夫纳应邀到中国考察石油开发业,其间参观了不少画展。中国油画家坚实的造型能力和纯熟的技法,抒写着属于东方的含蓄与温情,这使看惯了当代西方画家那种前卫画风的赫夫纳,仿如听到了欧洲遗失已久的传统的回声。这一发现,使这个一向喜爱艺术的美国人,决心要把这些年轻的画家和作品介绍到美国。陈衍宁、王怀庆、王忻东和艾轩得此机会先后去了美国留学考察。1987年,美国人在纽约第一次看到了来自中国的油画作品,在《中国当代油画展》那幅巨型的宣传海报上,印着的是陈衍宁的《母与子》,美国艺术杂志《SUNSTORM》亦选它作为同期举行的纽约世界艺术博览会专刊的封面并作介绍。画展成功,美国商人在曼哈顿市中心办起了“赫夫纳画廊”,专门经管中国油画,掀起一阵中国油画热。</h3></br> <p class="ql-block">告别闹市的繁华,重回宁静的校园的陈衍宁正忙于准备在纽约举行的个人画展。陈太太偶然在一次义卖中,得到一把檀香扇,它唤起了陈衍宁无数童年的回忆,激发了他创作怀乡题材作品的灵感。陈衍宁开始创作《檀香扇》系列。当英国商界名人阿妮坦在曼哈顿参观陈衍宁的个人画展时,对《檀香扇》一见倾心,临赴机场前的5分钟,她一口气买下陈衍宁的3张作品带回英国,同时也把陈衍宁的魅力带到伦敦。</p> <h3>1990年,陈衍宁荣获英国肖像画比赛大奖,全因阿妮坦送去陈衍宁的《檀香扇》参赛。按照规定,得奖者要为英国当代杰出女性造像,陈衍宁于是赴伦敦为英国著名歌剧歌唱家苏珊造像,完成后正欲回美,却接到通知说另一杰出女性对原指定的另一得奖画家所画的肖像不满意,指名要求陈衍宁为她赶绘另一幅肖像,她就是英国大名鼎鼎的女演员珍妮·阿丝。一人为两个杰出名人作画,并同时发表在英国《时尚》杂志上,陈衍宁自然成为了这次大赛的焦点,名字一刹那传遍伦敦的艺术圈和社交界,且一发不可收拾,盛名直播英王宫,已故伊丽莎白女王及其王夫飞利浦也指名道姓请陈进宫造像。在美国和英国肖像画界取得的巨大成功,使陈衍宁画得越来越自信,越来越自由。</h3></br> <h3>陈衍宁与伊丽莎白女王</h3></br> <p class="ql-block">中国的艺术家在跻身国际美术家行列的驱使下,出现大量其实已失去民族性的作品,其中有些则是直接的模仿。不过,所幸的是,中国美术的唯一性与独特性依然是其生命力之所在,如果说已受到影响,那也只是技法上细微的更替扩充,而不是方向性的根本变革。当代中国美术的精华,既保持着它的文化特色,又兼收并蓄了西方技法与材料中符合东方传统的要素,达到了东西方审美传统的融合。</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