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山五岳四大名楼之·岳阳楼

建国大业

<p class="ql-block">  编写《岳阳楼》美篇时,我们脑海中浮现出一段久远的记忆,1991年6月1日-24日,在武汉参加世行贷款项目评估会议,国内外行业大咖云集,会议安排的非常紧张,24天时间里仅仅休会一天,我们陪领导去了武汉东湖;当漫步在东湖水中堤路上,望着两侧碧波荡漾的湖水,不由感慨万千,脱口而出“东湖真大”,当时老领导对我们说:“等有机会你们去了岳阳洞庭湖,就会感觉那里更大”;一句“更大”让我们对洞庭湖百般思念,十分渴望有朝一日能够亲临洞庭湖,体验那个“更大”的含义,1995年5月,这一天终于来了,我们到岳阳开会,第一次目睹了波涛汹涌的洞庭湖,登上了岳阳楼、游览了君山。</p> <p class="ql-block">  洞庭湖是我国五大淡水湖之一,位于湖北省南部、湖南省北部,洞庭湖现已分割成东洞庭湖、南洞庭湖、西洞庭湖,彼此之间通过河网湖沼和洪道连接;岳阳楼,位于岳阳市洞庭北路,地处岳阳古城西门城墙之上,紧靠洞庭湖畔,下瞰洞庭,前望君山,因北宋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的一篇《岳阳楼记》使得岳阳楼著称于世,岳阳楼与南昌滕王阁,武汉黄鹤楼,烟台蓬莱阁并称为中国四大名楼,素有“天下第一楼”之称,2011年9月,岳阳楼-君山景区步入国家5A级旅游景区行列。‌</p> <p class="ql-block">  2023年4月28日,清晨下着细雨,我们从长沙前往岳阳旅游,上午游览了地处汨罗江下游北岸玉笥山上的屈子祠,‌马不停蹄赶往岳阳楼景区;这是我们第二次到岳阳楼景区游览,记忆中的景区如今早已大变模样,2008年开始,用一年时间在洞庭湖畔建成了一座大型广场,名曰“巴陵广场”,广场总占地面积达到4.85万平方米,‌以八百里洞庭为背景,‌设计上既壮阔又大气,‌是一个大型的历史文化广场。‌</p> <p class="ql-block">  后羿巴蛇雕塑是巴陵广场的重要象征,这个雕塑不仅展示了岳阳的历史和文化,还反映了当地的一个民间传说;很久很久以前,‌洞庭湖一带的深山里住着一条凶恶的巴蛇,身长180米,带有剧毒,凡它盘踞的地方寸草不生,生灵涂炭,它在湖中兴风作浪,吞食落水的人,百姓受到残害,村庄受到荼毒,民不聊生;此事惊动了‌帝尧,遂派遣神射手后羿斩杀妖蛇,后羿用神箭射中了巴蛇的要害,巴蛇的尸体僵而不化,变成了一座山丘,据说就是现今的岳阳(古称巴陵),2008年在巴陵广场,修建一座高16米的“后羿射巴蛇”雕塑,成为展示岳阳文化魅力的重要窗口。‌</p> <p class="ql-block">  瞻岳门矗立在巴陵广场北侧,是一座仿明清时期制式建造的城楼,‌以麻石奠基,‌青砖筑砌,‌单洞城门设计简洁而直接,‌高大的城墙上两层飞檐翘角的木质楼阁古色古香,‌展现了中国古典建筑艺术的魅力,城门正中“瞻岳门”三个遒劲大字,为原国家主席华国锋题书镌刻;雄伟大气的瞻岳门城楼已经成为巴陵广场的标志性建筑,为岳阳楼景区增添了新的色彩。</p> <p class="ql-block">  穿过瞻岳门城楼,映入眼帘的是充满明清古韵味道的的“汴河街”,全长300余米,总建筑面积达18000平方米,汴河街以岳阳楼文化、‌洞庭文化、‌巴陵文化为基础精心打造;一座四柱三门冲天式石坊十分醒目,八尊石狮簇拥前后,门楣雕刻凤凰飞天图案,精美别致,横眉正中镌刻“汴河街”三个大字,瞬间把人带回到明清年代;街道两旁分布着客栈、酒家、茶社、戏台等建筑,青瓦白墙,雕窗画栋,古朴典雅,城楼內侧立一块石刻,上镌由鬼才魏明伦撰写的《岳阳楼新景区记》。</p> <p class="ql-block">  岳阳楼南大门是岳阳楼景区的主入口,‌坐北朝南,‌面宽55米,‌由“一主两辅”建筑组成,建筑采用砖木结构,‌主建筑为红色门柱、红色横眉,绿色琉璃瓦顶嵌黄色剪边,正脊上的荷花、‌莲蓬、‌莲叶以及梁上的荷花雕花和莲花覆盆柱础都凸显出洞庭鱼米之乡的神韵,红色大门彰显皇家气派;正门上方匾额为金丝楠木制成,‌孔雀蓝底衬托着“巴陵胜状”四个金色大字,‌出自《岳阳楼记》,两侧柱子上悬挂着明代魏允贞的诗句:“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这是对岳阳楼和洞庭湖的赞誉,门前一对头生四角的青铜雄狮独具特色。</p> <p class="ql-block">  进入岳阳楼景区,是一座绿树和花草掩映的池塘,树影婆娑,花草葱郁,河石叠嶂,池水清澈,成群的鱼儿在池水中欢快地游荡,一幅动感十足的江南鱼米之乡的美丽画卷,这就是微缩的“五朝楼观”;景观采用H78黄铜铸造,‌展现岳阳楼在唐、宋、元、明、清不同历史时期的风貌,具有极高的历史感和艺术感。‌</p> <p class="ql-block">  唐代的岳阳楼微缩,平面呈正方形,‌面阔七间,‌进深五间,‌边长5.39米,‌高5.19米,‌净重12.3吨,‌楼高两层,绿色搂花门窗,黛色瓦顶,黑色围廊,古朴厚重,其匾额为唐代书法家颜真卿所书。</p> <p class="ql-block">  宋代的岳阳楼微缩,是以北京大学图书馆收藏的宋代宫廷画院《‌岳阳楼图》‌为蓝本,‌平面呈长方形,‌面阔3.608米,‌进深3.092米,‌高4.5米,‌净重12.2吨,‌采用三重檐歇山顶设计,四周建有数十根立柱,二层四周建有围廊,体现了宋代的建筑风格,其匾额为宋代书法家米芾所书。‌</p> <p class="ql-block">  元代的岳阳楼微缩,是以故宫博物院收藏的元末明初画家夏永所绘《‌岳阳楼图》‌为蓝本,平面呈长方形,‌面阔3.608米,‌进深3.092米,‌高4.3米,‌净重12.2吨,采用两层楼三重檐设计,每侧四个方柱,雕花镂空门窗,镂空围廊,造型简洁,基本保持宋代建筑风格,因只有一张绘画,因此也是留下了丰富的想象空间,其匾额为元代书法家赵孟頫所书。‌</p> <p class="ql-block">  明代岳阳楼的微缩,是以上海博物院收藏的明代宫廷画家安正文所绘《‌岳阳楼图》‌为蓝本,‌平面呈六边形,‌单面阔1.86米,‌高4.5米,‌净重9.1吨,‌因采用六边形设计,与其它朝代均不同,其独特匠心充分展现了明代岳阳楼的特点和风格,该模型的匾额由明代书法家董其昌题写。‌</p> <p class="ql-block">  清代岳阳楼的微缩,与现存的岳阳楼本尊基本相同,按照比例缩铸,采用四柱三层、‌飞檐、‌盔顶,一、‌二层有回廊,‌上层有栏杆围护,盔顶由四跳如意斗拱顶托起来,一、‌二层角脊饰龙凤,‌脊饰瑞草,‌三层脊饰荷花,‌角脊饰回纹,该模型的匾额由文学家、考古学家郭沫若题写。‌</p> <p class="ql-block">  双公祠,在五朝楼观的北侧,岳阳楼以南155米处,是2007年为纪念滕子京、范仲淹两位先贤而建的纪念性建筑,双公祠坐东朝西,建筑面积800平方米,采用湘北明清祠堂建筑风格,白墙青瓦,单檐砖混结构,由序厅、过厅、正堂、陈列厅组成;大门上方门额“双公祠”三字,为原《人民日报》总编辑范敬宜题写,大门两边的对联“一湖一楼一记浮乾坤控南北叙乐忧江山胜景辉映千古,双公双绩双德联珠壁会风云昭日月文坛佳话流播九州。”是由北大教授龙协涛撰,中国书法家协会原主席沈鹏书,再现岳阳楼的历史演变进程,揭示岳阳楼深厚的历史文化。</p> <p class="ql-block">  滕子京,原名滕宗谅,是北宋时期的一位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和词人,滕子京一生清正廉明,勤政为民,政绩卓越。他在任职岳州期间被同朝文学家王辟之赞誉为“治最为天下第一”,他因范仲淹的《岳阳楼记》而闻名于世,该文描述了滕子京在巴陵郡任职时的政绩,以及他重修岳阳楼的故事,《岳阳楼记》使得滕子京的名字和岳阳楼一起得以流传后世。‌</p> <p class="ql-block">  范仲淹,字希文,北宋时期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他文武兼备、智谋过人,无论在朝主政、出帅戍边,均系国之安危、时之重望于一身;<span style="font-size:18px;">宋庆历六年九月(1046年10月),应好友巴陵郡太守滕子京之请为重修岳阳楼而创作了《岳阳楼记》,文章通过写岳阳楼的景色,以及阴雨和晴朗时带给人的不同感受,揭示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古仁人之心,也表达了自己“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爱国爱民情怀</span>,对后世影响深远,一篇《岳阳楼记》使得岳阳楼名扬四海,也让人们记住了范仲淹。</p> <p class="ql-block">  岳阳楼碑廊在双公祠北侧,建于1984年,并于1992年进行扩建,整座碑廊成L形,宽30米,长70.7米,高2.65-5米,采用红色廊柱,黛色廊顶,青石路面,两侧设有护廊,碑体两面刻有碑文,共有大小碑文139块、刻石158方,其中精选历代歌咏岳阳楼的诗词书法碑115件、134方,明清以来修营岳阳楼的记事碑24方;碑体以河南巩县青石雕刻,以山东济南青花岗岩石作碑头、碑座,显得古朴庄重。</p> <p class="ql-block">  小乔,‌三国时期著名的美女,‌是东吴名将周瑜的妻子,‌因周瑜而闻名,小乔墓位于岳阳楼景区北隅,‌环境幽静,‌花木繁茂,‌是一座具有深厚历史文化背景的古迹;小桥墓顶植有女贞二株,‌坟前有墓碑,‌上书“小乔之墓”,墓园占地1400平方米,‌园里立有照壁,‌正面为苏轼手迹《‌念奴娇·赤壁怀古》‌,‌背面刻有《‌重修小乔墓记》‌,这座墓园是对历史的纪念,‌也是了解三国时期历史文化的窗口。</p> <p class="ql-block">  距离小乔墓不远有一座三醉亭,为岳阳楼主楼辅亭之一,三醉亭始建于清乾隆四十年(1775年),名望仙阁,由巴陵知县熊懋奖承建,清道光十九年(1839年),岳州知府翟声浩重建,改名为斗姆阁,同治六年(1867年),总督曾国荃对斗姆阁进行全面重修,根据吕洞宾三醉岳阳楼的故事,改斗姆阁为三醉亭;三醉亭占地面积135.7平方米,高9米,为二层双檐顶歇山式建筑,红柱碧瓦,门窗雕花精细,采用纯木结构,并饰有各种带有传奇故事的刻花,一楼楼屏挂有吕洞宾卧像。</p> <p class="ql-block">  岳阳楼主楼坐西朝东,为长方形体,主楼高19.42米,进深14.54米,宽17.42米,为三层、四柱、飞檐、盔顶、纯木结构,楼中四根楠木金柱从一楼直贯楼顶,除四根通天柱外,其余的柱子都是四的倍数,廊柱有12根,檐柱是32根,周围绕以廊、枋、椽、檩,互相榫合,结为整体,使整个建筑坚固无比,顶覆琉璃黄瓦,构型庄重大方;现在看到的岳阳楼是光绪六年(1880年)由岳州知府张德容重建,当时为稳固楼基将楼址东移六丈有余。</p> <p class="ql-block">  岳阳楼是四大名楼中唯一建在城墙上楼阁,是先有古巴陵城,后有岳阳楼;岳阳楼的楼顶为层叠相衬的“如意斗拱”托举而成的盔顶式,这种拱而复翘的古头盔式的顶式结构在古代中国建筑史上是独一无二的,是岳阳楼最突出的结构特点,在岳阳楼东侧,顶檐之下悬挂由郭沫若先生题写的“岳阳楼”匾额,匾长5.12米、宽1.34米、重250公斤,由7块金丝楠木制作,堪称“三湘第一匾”。</p> <p class="ql-block">  岳阳楼内一楼悬挂《岳阳楼记》雕屏及诗文、对联、雕刻等;二楼正中悬有紫檀木雕屏,上刻有清朝书法家张照书写的《岳阳楼记》;三楼悬有毛泽东主席手书的杜甫《登岳阳楼》诗词雕屏,檐柱上挂“长庚李白书”对联“水天一色,风月无边”,具有一定的观赏价值。</p> <p class="ql-block">  登上岳阳楼顶层,环顾四周,俯瞰洞庭湖,万里碧波荡漾,水天一色,远眺君山岛,遥思“斑竹一枝千滴泪,红霞万朵百重衣”,这里山光水色中饱含诗意,让人陶醉其中;伫立岳阳楼上,可以感受到古风韵味,领略古代文化艺术之美,令人流连忘返,心旷神怡;读着《岳阳楼记》,会深深感叹古人的才华,虽未亲临此楼,仅依他人描述就留下千古绝篇,范仲淹老先生的才华可见一斑,创作需要想象。</p> <p class="ql-block">  点将台是岳阳楼景区重要历史遗迹,位于城门外的湖边,由麻石砌成,从岳阳门沿阶梯向下走去,经过一个圆门可登到台上,南北各有台阶可以下湖;远远望去,点将台像一座古城楼,点将台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三国时期,当时东吴大将‌鲁肃在此检阅和训练水军,在依山面湖的城西门上建有筑阅兵台,多年以后,阅兵台成为远近知名的岳阳楼;登上点将台,宛如站在洞庭湖的风口浪尖上,可以感受到磅礴的惊涛拍岸之气势,波涛汹涌而来,声势浩大,好像千军万马向点将台凝聚。</p> <p class="ql-block">  怀甫亭位于岳阳楼下临湖平台,于1962年,为纪念诗人杜甫诞生1250年而建,占地40平方米,高7米,四周环以栏杆,上部为纯木结构,飞檐盔顶,像一只暂歇湖边,振翅欲飞的大鹏;怀甫亭中竖有石碑一方,正面刻着杜甫的画像和《登岳阳楼》诗,背面刻有其生平事迹,北面檐下悬挂有樟木匾额,上书"怀甫亭"三个字,是由朱德题写,苍劲古朴,端庄敦厚,亭柱上悬挂一副对联“舟系洞庭世上疮痍空有泪,魂归洛水人间改换已无诗”。</p> <p class="ql-block">  唐大历三年(768年),57岁的杜甫在成都居住一段以后,决定出川回乡,他乘坐一只小木船,载着全家老小,也载着孤苦和乡愁,从䕫州出发,经江陵到达岳阳,带着疲惫与病痛,登上岳阳楼,顿时眼界拓开,为洞庭的浩瀚而惊叹,转而想到国破民荒的现实,又止不住悲寂涌上心头,于是从肺腑涌出一首千古绝唱《登岳阳楼》:“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这是对国家、对朝廷的失望,也是对自己晚年生活的绝唱。</p> <p class="ql-block">  仙梅亭位于岳阳楼南侧,为岳阳楼主楼辅亭之一,与三醉亭相对应,是一座呈六边形,二层三檐,檐角高翘,纯木结构的小亭;占地面积44平方米,高7米,上盖绿色琉璃瓦;明崇祯十二年(1639年),岳州推官陶宗孔主持重建岳阳楼,于楼基沙石中得石一方,去其泥水,显出二十四萼枯梅一枝,时人以为神物,称之“仙梅”,为此建亭,置石其中,名曰“仙梅亭”。</p> <p class="ql-block">  游览至此就要和岳阳楼做一次告别,难说再见;试想当我们再次读杜甫《登岳阳楼》诗句时,会不会对他当时的心境、国家的处境、朝廷的争斗有新的理解,但我们更愿意接受“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氏家国情怀,而毛泽东主席的《七律·答友人》更写出了伟人的胸襟,“洞庭波涌连天雪,长岛人歌动地诗。我欲因之梦寥廓,芙蓉国里尽朝晖。”这是一代伟人乐观主义精神的体现,是伟人的大国情怀;来岳阳楼旅游,值得,因雨下个不停,我们于晚6:00时到达岳阳站,因五一小长假,旅客实在太多,在这样一个小站,我们领略了中国人热爱旅游的“魔力”,29日凌晨2:17时乘坐T124次车,终于踏上回家的路程。</p><p class="ql-block"> 文中部分图片来自网络,谢谢作者。</p><p class="ql-block"> 2024年9月6日</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