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认识郭宪珍会计,那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彼时,我初到党校工作,郭会计担任总务食堂会计一职。她对待工作认真负责,对待同事热情洋溢,说话温柔和气,行事却原则性极强。这般风范,令人油然而生一种敬意。</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那时的我单身一人,户口和粮油供应证都落在单位食堂集体户口上。在计划经济供给制的大背景下,每月的粮油米面供应皆相应地转至食堂。尤其是食油,每人每月仅供应半斤,偶尔想改善下伙食,却因食油限量而难以如愿。自己单独办理户口和粮油证,困难重重,仿佛只是一种难以企及的奢望。然而,郭会计得知我的情况后,专门与我交流,她温柔地说会尽力去办,至于能办成什么样,并无太多预期,只是出于对年轻人的关爱,想尽一份责任,贡献一份力量。</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按照程序和办事权限,我积极努力,郭会计也在职责范围内多方奔走。记得当时在校办公室需开具两份介绍信,办理户口的要开至平安派出所,办理粮油供应证的要开至平安粮油第三门市部。可负责开介绍信的人却坚持认为办理户口本的介绍信应开到平安县公安局,办理粮油供应证的介绍信应开到平安县粮食局,理由是工作往来要对等。双方意见不一,我百思不得其解,也为这种过度看重权力对等的办事理念深感悲哀。最终,我拿着未被认可的介绍信去办事,结果闹出单位笑话,自己也陷入被动,满心无奈。就在那个炎炎夏日,我顶着酷热的太阳,在单位与办事部门之间往返奔波,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厌烦情绪渐渐滋生。而此时,郭会计却通过不懈努力,顺利为我办好了户口本和粮油供应证。有一天,她在食堂告诉我证已办好,随时可取。那一刻,我的感激之情难以言表。此事虽已过去近四十年,但于我而言,是一份永远的铭记,更是对郭会计的深切怀念。</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郭会计的看家本领是利用财务成本核算,精准把控食堂收支平衡。她心系党校,将食堂财务管理得井井有条。每月初,必有预算和计划,月底则公布上月收支情况。由于她精细核算,杜绝浪费,单位食堂的饭菜价格管控适度、合理,成为年轻人最乐意用餐的地方。我们常常看到郭会计身先士卒,为食堂忙碌。她时而帮忙拣菜、洗菜、切菜,时而帮忙捏包子、饺子。每当培训班学员众多,打饭时间延长,她便主动帮忙打饭,因而备受就餐老师和学员们的敬重。</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郭会计身体状况并不算太好,清瘦的脸庞上总是架着一副近视镜,显得静雅而彬彬有礼。她那宽容他人的好性格、好脾气和好口碑,在单位一直深受众人尊敬。在职期间,她与单位同事们一起工作的岁月美好而难忘。她工作敬业、认真负责;情系单位,奉献大家;与人友善,团结同志;坚持原则,公私分明。这些优良品质和作风,已然成为同事们心中值得永远珍藏的珍贵记忆。</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如今,郭会计已离去,(2024.8.27.)但与她一起工作的那些岁月,如璀璨星辰般闪耀在记忆的天空,永远值得我们常记常忆。</p><p class="ql-block"> 2024.9.4.</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