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星堆博物馆

阳光

<p class="ql-block">三星堆博物馆于1992年8月奠基,1997年10月建成开放,位于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三星堆遗址东北角,地处广汉城西鸭子河畔,南距成都40公里,北距德阳26公里,是中国一座现代化的专题性遗址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这里是古蜀文明的瑰宝,中国西南地区迄今为止发现范围最广、延续时间最长、文化内涵最丰富的古城、古国、古蜀文化遗址之一。它不仅被誉为“长江文明之源”,而且是20世纪人类最伟大的考古发现之一。</p> <p class="ql-block">沉睡数千年,一醒惊天下。</p> <p class="ql-block">  第一单元三星伴月——灿烂的古蜀文明</p> <p class="ql-block">全景模型向大家清楚地显示出三星堆遗址的全貌。其中有东、西、南三面城墙和北面的鸭子河所围成的中心区域——城区,城区里有著名的人文景观三星堆和月亮湾;有举世瞩目的一、二号大型祭祀坑……</p> <p class="ql-block">蜀</p> <p class="ql-block">第二组物华天府(农业、商业)</p><p class="ql-block"> 本组陈列主要反映三星堆古蜀国在农业和商业方面的重要成就。在各位面前所展示的这一大批陶质容器,客观地真实地说明这一点。</p><p class="ql-block"> 大量的家养动物遗骨和塑造乖巧的家养动物造型,说明当时的家畜饲养业已具有一定的规模,而这正是农业发展兴旺的标志之一。而大陶盆、大陶缸、大陶罐等粮食容器和形制各异。</p> <p class="ql-block">各式各样的陶器,证明了这里是古代蜀国的一个中心都邑,古蜀历史曾在这里展开过无比辉煌灿烂的一页。</p> <p class="ql-block">各式各样的陶器</p> <p class="ql-block">  第二单元众神之国——神秘的原始宗教</p> <p class="ql-block">带纹身的健身教练😃</p> <p class="ql-block">这个有点像瑜伽姿势哦</p> <p class="ql-block">遗址分期</p> <p class="ql-block">蜀王世系表</p> <p class="ql-block">金面具怎么成形的</p> <p class="ql-block">金面具</p><p class="ql-block">金面具出土于五号祭祀坑。出土时仅残存约半,重约280克,是目前三星堆遗址出土最重的金面具。宽约23厘米,高约28厘米。面具是金银合制品,含金量约为85%,含银量约为13%—14%。其方形面部、镂空大眼、三角鼻梁以及宽大的耳朵等特征,与三星堆此前出土金面具风格十分相似。据发掘者推测,它可能也是覆于铜头像或其他质地的面具之上。</p> <p class="ql-block">商青铜立人像</p><p class="ql-block">三星堆青铜大立人不论是从服饰、形像还是体量等各方面看,这尊大立人像都堪称它们的“领袖”人物。</p><p class="ql-block">就全世界范围来看,三星堆青铜大立人也是同时期体量最大的青铜人物雕像。 </p><p class="ql-block">雕像系采用分段浇铸法嵌铸而成,身体中空,分人像和底座两部分。</p> <p class="ql-block">人像头戴高冠,身穿窄袖与半臂式共三层衣,衣上纹饰繁复精丽,以龙纹为主,辅配鸟纹、虫纹和目纹等,身佩方格纹带饰。其双手手型环握中空,两臂略呈环抱状构势于胸前。脚戴足镯,赤足站立于方形怪兽座上。其整体形象典重庄严,似乎表现的是一个具有通天异禀、神威赫赫的大人物正在作法。其所站立的方台,即可理解为其作法的道场——神坛或神山。</p> <p class="ql-block">商金杖</p><p class="ql-block">三星堆祭祀坑出土的金杖是已出土的中国同时期金器中体量最大的一件。金杖系用金条捶打成金皮后,再包卷在木杖上;出土时木杖已炭化,仅存金皮,金皮内还残留有炭化的木渣。在金杖一端,有长约46厘米长的一段图案,图案共分三组:靠近端头的一组,合拢看为两个前后对称,头戴五齿巫冠,耳饰三角形耳坠的人头像,笑容可掬。另外两组图案相同,其上下方分别皆是两背相对的鸟与鱼,在鸟的颈部和鱼的头部叠压着一支箭状物。</p> <p class="ql-block">金面罩</p> <p class="ql-block">  第三组镂石琢玉(制玉) 商玉戈</p> <p class="ql-block">商玉璋</p><p class="ql-block">璋是我国古代最为重要的礼器之一,在所谓礼拜天地四方之中,璋被认为是用来“礼南方”的器物,一般认为它最主要的用途是祭山。二号祭祀坑出土的这件玉边璋是三星堆玉器中最有代表性的极品文物。器身两面线刻有祭祀图案,表现了庄严隆重的祭祀场面,为研究古蜀宗教祭祀礼仪提供了珍贵的资料。 该璋璋身图案分上下两幅,正反相对呈对称布局,每幅图案由五组构成:下方一组有两座山,两山外侧各插有一枚牙璋;第二组是三个跪坐的人像,头戴穹窿形帽,佩双环相套的耳饰,身着无袖短裙,两拳相抱,置于腹前;第三组是几何形图案;第四组又是两座山,两山中间有一略似船形的符号,两山外侧似有一人手握拳将拇指按捺在山腰;最上面的一组为三个并排站立的人像,人像头戴平顶冠,佩铃形耳饰,身着无袖短裙,双手作与第二组人像相同的动作。从图中山、山侧所插的璋、以及作拜祭状的人等情况分析,大体上可以推测该图所表现的正是所谓“山陵之祭”的隆重祭祀场面,而璋的祭祀用途尤其是作为祭山的用途也就彰显无疑了。</p> <p class="ql-block">青铜尊</p> <p class="ql-block">  祭祀大典</p> <p class="ql-block">青铜神坛</p> <p class="ql-block">这是最大的一个青铜面具</p> <p class="ql-block">商青铜兽面具</p><p class="ql-block">在三星堆出土的众多青铜面具中,造型最奇特、最宏伟壮观的要算这件有“千里眼”、“顺风耳”之誉的青铜纵目面具。其形象特征为:眉尖上挑,双眼斜长,眼球呈极度夸张,呈柱状向前纵凸伸出达16厘米;双耳向两侧充分展开;短鼻梁,鼻翼呈牛鼻状向上内卷;口阔而深,口缝深长上扬,似微露舌尖,作神秘微笑状。其额部正中有一方孔,可能原补铸有精美的额饰,可以想象,它原来的整体形象当更为精绝雄奇。</p> <p class="ql-block">青铜爬龙器盖</p><p class="ql-block">三星堆遗址出土了形态各异的龙形器,爬龙器盖便是其中之一。出土于三号祭祀坑,保存较完整。盖内径23.8、外径25、通高23.6厘米。盖钮呈花瓣状,盖面微内弧,子口,方唇,口沿处有九个等距分布的桥形小钮,用于扣合固定器身。龙的形象栩栩如生,头下尾上,头似虎,身似蛇,头上有长曲角和尖耳,臣字目,张口露牙,前爪搭于器盖口沿上,肘关节处有倒勾,后爪及后半身残,后爪似搭于盖钮上。盖身有两道扉棱,与爬龙一起将盖面三等分,扉棱以云纹为基础纹饰,龙身两侧饰重环纹,背部饰重菱纹;盖颈处饰一周圆圈纹和凹弦纹,盖钮和盖腹均饰波曲纹,以圆圈纹镶边,内侧为雷纹。</p> <p class="ql-block">青铜鸟</p> <p class="ql-block">第四组 通天神树</p><p class="ql-block">Ⅰ号大型铜神树由底座、树和龙三部分组成,采用分段铸造法铸造,使用了套铸、铆铸、嵌铸等工艺,通高3.96米,树干顶部及龙身后段略有残缺。在我国迄今为止所见的全部青铜文物中,这株神树也称得上是形体最大的一件。 铜树底座呈穹窿形,其下为圆形座圈,底座由三面弧边三角状镂空虚块面构成,三面间以内擫势的三足相连属,构拟出三山相连的“神山”意象,座上铸饰象征太阳的“☉”纹与云气纹。树铸于“神山之巅”的正中,卓然挺拔,有直接天宇之势。树分三层,每层三枝,共九枝;每枝上有一仰一垂的两果枝,果枝上立神鸟,树侧有一条缘树逶迤而下的身似绳索相辫的铜龙,整条龙造型怪异诡谲,莫可名状。 关于这株铜树的内涵,目前在学术界尚存在不同看法,但将铜树界定为“神树”,则是共识:一种意见认为,这株铜神树的造型与内涵应与《山海经》中记载的“建木”相关,铜树是古蜀人沟通人神、上下天地的天梯,反映了古蜀人交通于天人之际的特殊宗教权力被古蜀国神权政治集团所独占的情况。与此相对的观点则认为青铜神树并非建木,从其构型分析,更多的与《山海经》描述的“若木”相似。另一种意见认为,青铜神树具有“社”的功能,与载籍所记“桑林”一致,应为“社树”。一种意见认为,铜神树为古蜀人的宇宙树,反映了蜀人的世界观。还有一种观点认为,青铜神树起源于古人对日晕现象的认识,代表东西两极的扶桑与若木。</p> <p class="ql-block">青铜摇钱树,树的顶端是四大神兽之一的朱雀战神</p> <p class="ql-block">这是摇钱树的底座</p> <p class="ql-block">商青铜太阳形器</p><p class="ql-block">三星堆出土的“太阳形器”全部被砸碎并经火焚烧。从残件中能识别出六个个体,经修复复原的2件太阳形器的直径均在85厘米左右,构型完全一致。这里介绍的是其中一件。 器物构型为圆形,正中阳部凸起,其周围五芒的布列形式呈放射状,芒条与外围晕圈相连接。阳部中心圆孔、晕圈上等距分布的5个圆孔均是作安装固定作用的。器物系采用二次铸造法制成。先将晕圈和五道芒条铸成后,再用嵌铸法将太阳嵌铸在芒条上,然后在与晕圈衔接处两面钻孔,最后用铆铸法在孔中灌注铜液将芒条铆接牢固。 这种形制的器物从未见于以往的出土文物,因其与同坑出土的铜神殿屋盖上的“太阳芒纹”的形式相似,器物正中凸起的阳部又与铜眼形器、铜眼泡构型接近,其整体图像特点也与四川珙县僰人悬棺墓岩画及我国南方地区出土铜鼓上的太阳符号颇为相像,因之发掘者将其定名为“太阳形器”。但也有研究者认为此器的形式构成并不是太阳的象征,而是车轮:中心部分是轮毂,放射形条状物是车辐,外圈是轮圈。还有观点认为既非太阳,亦非车轮,而是用于军事作战的盾牌上的盾饰。多数意见认为,这种形制的器物应即是“太阳形器”。它是常设在古蜀国神庙中的神器。又或用于祭祀仪式,钉挂在某种物体之上,作为太阳之象征接受人们的顶礼膜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