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十几岁的父亲,有文化,有知识,很快就被村里人赏识,当上了大队的会计。</p><p class="ql-block"> 那个年代,农民是要缴纳农业税,而农业税的行成,就是按照农民联产承包责任制下,每家每户使用土地后,每年需要向国家缴纳公粮,也就是说每年生产收获的粮食,根据人口、土地使用面积,需要拿出一部分来上交国家。而农民大都愿意把上好的粮食留给自己食用,交给公家的公粮大多是残次品。印象中,父亲曾经说过,有的农户上交的公粮有很多土,有的上交的公粮参杂有其他的杂物,总之一点,农民是不愿意把辛苦了一年得来的粮食上交给国家,但是,国家有规定,又不得不上交,所以才演变出来这一系列的问题。父亲作为会计,大多时候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同为农民的自己,何必为难大伙。所以,直至后来,国家取消农业税,举国欢庆。</p><p class="ql-block"> 母亲也是出生在偏远的农村地区,母亲那个时候不识字,择偶的唯一标准就是必须找一个识字的人。六十年代,作为外爷外婆,重男轻女,所以我的两个舅舅都上过学,但是,我的姨姨和母亲就没有上过学,他们认为女孩上学没用,长大后是要嫁给别人的,而男孩就不一样,是要留在自己身边。不识字,没文化,是母亲一生很大的一个遗憾,所以,她把希望寄托在丈夫身上,寄托在子女身上。</p><p class="ql-block"> 那个年代,结婚必备的三大件:手表、缝纫机、自行车。听我母亲说,他第一次见我父亲,留下了比较好的印象,父亲年轻、帅气、有文化,还是大队会计。所以,属于一见钟情。那个年代,哪有什么和现在的年轻人一样,谈恋爱要谈几年,那个年代,经济社会发展落后,电子通信不发达,男女之间相亲,都是要通过媒人来引荐,大多也是门当户对,年龄相仿,然后媒人引荐,两家大人、小孩一块相互了解,行就行,不行就不行,没有现在社会这么繁琐。很多男女结婚之前,都没有见过几次面,就这样结婚了。</p><p class="ql-block"> 小时候,听母亲说过,她那个时候和父亲结婚时,乘坐的交通工具是毛驴,由比我父亲年纪小的一个兄弟牵着毛驴,然后翻山越岭,由母亲家到父亲家。那个时候,家中除了必备的三大件,家中也是一贫如洗。</p><p class="ql-block"> 小时候,听母亲讲故事,她也是糊里糊涂的嫁给我的父亲,然后慢慢的就有的我的姐姐、哥哥,还有我。听母亲经常讲,咱们家虽然不是很富裕,但是,一直以来,解决温饱是没有问题的,父亲算不上特别能干的人,但是通过他勤劳智慧,让一家人过的顺风顺水。</p><p class="ql-block"> 后续,敬请期待。。。</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