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村日记(32)

乡村振兴

<p class="ql-block">2021 年 11 月 4 日 星期四 晴</p><p class="ql-block"> 早上先到牡丹芍药种植基地看了看,那里有人在锄草,这些人是从劳务市场雇来的,干一天给一天工钱。8:00多,我在五棵榆艺术馆见到了负责管理牡丹、芍药地的沈铭鸿同志,我们进行了交流。他说种植牡丹和芍药需要三年才能见到收益,目前只有不断投入。每天锄草的工钱就要 1000 多元,锄一遍草就得花费一万多元。而且因为是药材,不能使用除草剂,管理经营成本实在太高。</p><p class="ql-block"> 我建议,对于这种高成本的中药材种植,或许可以考虑引入一些机械化的除草设备,既能提高效率,又能降低人工成本。同时,可以探索与科研机构合作,研发适合中药材的环保除草方法。</p><p class="ql-block"> 下午,我走访了村西头的养羊专业户张振华家。他亲哥仨日子过得不错,他自己养了 70 多只羊。羊圈的房子是 2003 年建的,他的一个亲兄弟还承包了永定河西侧的稻田地。张振华反映水沟养鱼影响排水,今年雨季院子里的水都到膝盖下了。赶紧电话联系包村干部陈万刚部长,陈部长人很好,也很为村民办实事,他组织人员在院子南侧的路上堵了一个坝,才把水堵住。</p><p class="ql-block"> 我想,关于排水问题,村里可以组织人员对水沟进行清理和规划,确保排水畅通。也可以向上级部门申请资金,用于改善村里的排水设施。</p><p class="ql-block"> 张振华建议让懂农业的人来管理农村。这个建议非常有道理,农村的发展需要专业的人才。可以通过引进农业专家、培训本土农民等方式,提高农村的管理水平和农业生产技术。</p><p class="ql-block"> 他还提到前几年因为羊棚被指占耕地红线,执法队把羊棚拆了,羊没地方去。他说这里从记事起就没种过粮食,今年入冬他要把棚子搭起来,不然羊无法过冬。在处理类似问题时,应该更加灵活和人性化,既要保护耕地红线,又要考虑农民的实际需求。可以帮助农民寻找合适的养殖场地,或者提供一些政策支持,鼓励农民发展生态养殖。</p><p class="ql-block"> 现在村里面临的最难问题就是孩子大了买不起房子,村里又没宅基地,娶不了媳妇。对于这个问题,可以向上级部门反映,争取合理规划宅基地,或者探索农村集中居住的模式,提高土地利用率。同时,也可以鼓励年轻人回乡创业,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民收入。</p><p class="ql-block"> 建大棚如果会管理还行,不会管理也很难挣到钱,像清水源就是典型例子,当时建起来很火,现在也很难盈利。在发展大棚种植时,要加强技术培训和市场调研,提高农民的管理水平和市场意识。可以组织农民参观学习先进的大棚种植基地,引进适合本地的种植品种和技术。</p><p class="ql-block"> 张振华还说羊不吃牡丹、芍药,因为那是草药,有味。他平时放羊一般不从街里穿过,担心羊拉屎拉到路上被人说,多好的村民啊!</p><p class="ql-block"> 农村的发展需要大家共同努力,政府、企业和农民都应该发挥各自的作用。政府要加大对农村的投入,提供政策支持和技术指导;企业可以投资农村产业,带动农民增收致富;农民要积极学习新技术,提高自身素质,共同为农村的美好未来而奋斗。这一天的走访让我对村里的情况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让我开始思考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为农村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