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旅拍(四)——高荡千年布依古寨

巧云

<p class="ql-block">  7月10日我们来到了安顺高荡千年布依古寨,恰逢寨子里举行隆重的“六月六”布依族新年的庆祝活动,整个寨子里布依人为庆祝活动忙碌着,游人如织,到处洋溢着节日的喜庆气氛,庆祝活动丰富多彩,我们有幸亲历见证了其中圆桌宴和篝火晚会活动,硕大的广场摆满了宴席,菜品鸡、鱼、肉、五色糯米、三角粽子等等,非常丰盛,全寨人还有游客都聚在一起,欢声笑语,推杯换盏,觥筹交错,盛况空前,热闹非凡,喜庆的节日场面好不壮观,我被惊艳到了,不停地按下手机快门,记录着这难得一见的节日盛况,正当我拍摄到其中一桌时,其中一位女士盛情邀请我与她们一块吃饭,我很惊讶,也觉得不好意思,但她坚持叫我一块吃饭,交谈中她告诉我她是社区工作人员,简单交谈就觉得她非常友善,特别诚恳,盛情难却,得知我们一行有六个人,于是叫她的家人坐到另外一桌,这样我们不仅品尝了布依族丰盛的年饭,更是体会到了布依族人的热情与友好。</p><p class="ql-block"> 晚饭后,全寨人又聚到寨门口的大广场上,广场中央是熊熊燃烧的篝火,四周布置了各色气球🎈与庆祝新年的各种横幅标语,在主持人的一声令下,音乐顿时响起,人们围绕着篝火载歌载舞,一首又一首,一曲又一曲,音乐声、歌声、欢笑声、主持人的吆喝声,汇成一曲节日的圣歌,翩翩舞姿,一张张笑脸,所有人都沉浸在节日的喜悦中。</p><p class="ql-block"> 游历整个古寨,亲历他们的节日活动,感觉布依族生活在一个安定、和谐、幸福的环境之中,深切体会到了布依人的热情、好客、真诚与友善,我真诚地祈愿他们居住的环境越来越美好,他们的生活越来越幸福安康。</p> <p class="ql-block">就是这位女士盛情邀请我们吃节日大餐,临行前我给她一家拍了这张合影,感恩她的盛情❤️❤️❤️</p> <p class="ql-block">  布依族是中国西南部人数较多的少数民族之一。解放前,布依人被称为“仲家”、“水户”、“夷族”、 “绕家”等。1953年,贵州省各地的布依族代表经过协商,正式统一用“布依”作为本民族的名称。</p><p class="ql-block"> 布依族崇拜祖先,信仰多神和自然崇拜,传统节日除与其他民族共同过的春节、端午节、中秋节外,还有“三月三”、“四月八”、“六月六”、“七月半”等,今天重点介绍的是布依族的“六月六”。</p><p class="ql-block"> “六月六”是布依族人民在长期农耕稻作活动中形成、以祭祀、歌舞为载体、集宗教、生产、文娱于一体、承载布依族文化的民族传统节日。尤以黔西南州贞丰、望谟最为特色的布依族“六月六”, 蕴含着布依族丰富的稻耕、祭祀、礼俗、婚姻、歌舞等多姿多彩的文化内涵,具有较高的文化研究价值。</p><p class="ql-block">历史渊源:</p><p class="ql-block"> 布依族自古以来多居位于江河、溪流沿岸的平坝上,以种植水稻为业,素有“水稻民族”之称,农业生产在布依族人民的经济生活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每年六月份,水稻耕作大都完成,所以,每逢这个时候都会举行庆祝活动,一来庆祝水稻种植完成,二来祈祷风调雨顺。关于节日的起源,有相关文献记载,也有很多传说。</p><p class="ql-block"> 据清乾隆年晨李节昌纂的《南龙志·地理志》记载:“六月六栽秧已毕,其宰分食如三月然,呼为六月兀。汉语曰过六月六也。其用意无非攘灾祈祷,预祝五谷丰盈……”</p><p class="ql-block"> 流传在贞丰、镇宁、紫云的传说认为,“盘古”发明了水稻的栽培技术,但因孤单一身,日子仍然过得清苦贫寒。一次偶然的机会,盘古认识了海龙王的女儿,互相产生了爱情而结为夫妻。婚后,他们恩恩爱爱,男耕女织,日子过得甜蜜美满。一年之后,他们生了一个儿子,取名叫新横。新横从小聪明伶俐,但因年幼,一次冒犯了母亲,母亲气愤而回归龙宫,不再回到人世间。盘古无法,只好续弦又生一子。有一年六月初六这天,盘古命终归了天。新横的继母有了自己亲生的儿子后,尽管新横随父勤恳劳作,并且学会了父亲栽培水稻的技术,但因生母回归海里和生父逝世归天,终不免遭到继母的百般虐待。继母几次加害,欲置他于死地,企图独吞家产。面对继母的加害,新横忍无可忍,不得已上天庭控告继母的迫害,并发誓要全部毁掉亲手栽培的水稻秧苗,绝其继母的生路。继母受到控告并知道新横的想法后,惶恐万分。为了生存,她向新横乞求,表示只要他不毁坏庄稼,她就不再对他迫害,把他同自己亲生的儿子一样看待。还保证为了供祭盘古发明水稻栽培技术、永保子孙万代五谷丰登,于每年农历六月初六(盘古逝世日)这天,率领子孙宰猪杀牛、包粽子供奉盘古。鉴于继母的转变,为了使水稻栽培技术传于后世,新横答应了继母的乞求。从此,每年六月初六便举行祭盘古、供祖宗活动,年年如此,世代相传,从未间断。 </p><p class="ql-block"> 流传于兴义地区的叙事长诗《六月六》说,布依族聚居的地方,有一年蝗灾蔓延,年轻夫妇得某得茂在太阳月亮派来的两匹白马的帮助下,率众开展灭蝗斗争,取得胜利后,夫妇二人骑白马上天成仙而去,这天刚好是六月六,此后每年这一天,人们都要隆重举行祭祀得某得茂夫妇和白马,形成风俗。</p><p class="ql-block"> 流传于黔南平塘县一带的《天王石》说, 后生六六与月亮公主成婚生子天王。六六和月亮公主斗败了残暴好色的国王后升天成仙去了。天王长大后也挫败了恶霸土司的种种阴谋诡计,他获胜升天时给人们留下了一块形如老翁的巨石“天王石”。每年六月六,人们都要到天王石前举行祭祀祈福活动,以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p><p class="ql-block"> 安龙县过“六月六”则是为纪念布依族人民反抗封建统治胜利。传说清同治九年(公元1870)六月初,兴义县大土豪刘三勾结龙广的大土主刘四,对安龙布依族人民进行屠杀、掠夺,激起群愤,纷纷起来进行斗争,终于在六月初六击败了敌人,从此,“六月六”便成了当地人的节日。</p><p class="ql-block">活动内容</p><p class="ql-block">布依族人民十分重视这个节日,有过“小年”之称。</p><p class="ql-block">祭祀“田神”:</p><p class="ql-block"> “六月六”当天,各家各户带上五色糯米饭、三角粽子、雄鸡、纸马等祭品,带上小孩,三三两两来到自家秧田的田坎上水出口处,焚香添酒杀鸡祭田,将鸡血滴在纸马上,插纸马。意为雄鸡吃尽蝗虫,粮食获丰收,马驮不尽。寓意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六畜兴旺。</p><p class="ql-block"> “躲山”:</p><p class="ql-block"> 除参加祭祀的人外,其余男女老少,按布依族习俗,都要穿上民族服装,带着糯米饭、鸡鸭鱼肉和米酒,到寨外山坡上“躲山”(当地汉族人民称为赶六月场)。祭祀后,由主祭人带领大家到各家扫寨驱“鬼”,而“躲山”群众则在寨外说古唱今,并有各种娱乐活动。</p><p class="ql-block"> 夕阳西斜时。“躲山”的群众一家一户席地而坐,揭开饭箩,取出香喷喷美酒和饭菜,互相邀请做客。一直等到“祭山神”处响起“分肉了!分肉了!”的喊声,人们才选出身强力壮的人,分成四组,到“祭山神”处抬回四只牛腿,其余的人,相携回到家中,随后各家派人到寨里领取“祭山神”的牛肉。</p><p class="ql-block">拜年“走亲”:</p><p class="ql-block"> 布依族称“六月六”为过小年,拜年是布依族认亲习礼的重要礼仪。“六月六”拜年的大多是新婚家庭,礼物多用粽子、糯米粑、花糯米饭、红糖或面条(面条表示天长地久)等。有小孩的家庭带着孩子去拜年的,回来时,外婆家要送一只小母鸡回来喂养,寓含“发家致富”之意,通过拜年建立起浓浓的亲情和友情。</p><p class="ql-block">对歌“浪哨”:</p><p class="ql-block"> “六月六”是布依族婚俗文化的再现。“六月六”期间,布依青年男女借助过节大好良机,通过甩花包、吹木叶、吹箫笛、弹月琴、拉二胡,对唱竹筒情歌、对山歌等形式,选择自己心目中的情意人,进行“浪哨”活动。“六月六”为布依族男女青年提供了“浪哨”恋爱的良机和平台。</p><p class="ql-block"> 歌舞“集会”:</p><p class="ql-block"> “六月六”是展示布依族古歌、传统舞蹈的大集会。对歌“浪哨”活动改变了过去布依族恋爱自由、婚姻不自由的状态,为布依青年男女恋爱婚姻家庭建立,人类的繁衍生息创造了条件。赛歌场上布依儿女可尽情展示布依族的纺织舞、刷把舞、糠包舞等多姿多彩的布依族舞蹈。</p><p class="ql-block">丢花包:</p><p class="ql-block"> 丢花包是“六月六”最为有趣项目之一。花包是用各种彩色花布做成形似枕头,内装米糠、小豆或棉花籽。花包的边沿缀有花边和“耍须”。丢花包时,男女青年各站一边,相距数米,互相投掷。其方法有右侧掷、左侧掷和过顶掷,但不准横掷。要求甩得远,掷得快,接得牢。花包在空中飞来飞去,煞是好看。如果小伙子将花包向自己心爱的人投掷,没有过肩,包就落地,姑娘向对方送一件礼物,如项圈、戒指、手镯等物,所送之物,被视为爱情的信物,小伙子将长期保存。</p><p class="ql-block">文化现状:</p><p class="ql-block"> 布依族“六月六”活动的重要内容是集体祭祀活动,在20世纪60~70年代被认作封建迷信而被禁止。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外来文化的大量涌入,祭祀活动所负载着的民族文化,历史信息亦随之丢失。现关岭木城布依族“六月六”中集体祭祀活动虽存,已面临无继承者之忧,特别是摩师、寨老已年高,其所念之《经文》、《古歌》等口传文献同样面临濒危境地。</p><p class="ql-block">结语:</p><p class="ql-block"> “六月六”是布依族群在独特的自然环境和农耕文化中形成的民俗,“六月六”再现了布依族古老的祭祀崇拜文化,承载有民族历史信息、农耕文化信息,通过歌舞娱神的形式,保持和延续着布依人的族源、文化根基。集中展示了布依人的精神、信仰。同时也是布依人传授知识的平台,布依古歌、摆古歌、训示歌、摩经、情歌、对唱等,一代代地传递着族群、历史、生活、生产、技能、情爱等知识。活动中展示的歌、舞、乐和服饰文化是布依人传统艺术之精萃,有着自己的艺术特征和文化内涵,在“六月六”的代代传承过程中,他们不仅得到了延续,还伴随时代有着变化和发展。</p><p class="ql-block"> ——文字来自网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