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拍攝地点:三水河口镇</p><p class="ql-block">拍攝时间:2024.08.31</p><p class="ql-block">文 字:AI</p><p class="ql-block">音 乐:网络</p> <p class="ql-block"><b><i>三水河口,珠江水系之畔的一颗璀璨明珠,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与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孕育了无数动人的故事与传奇。</i></b></p><p class="ql-block"><b><i><span class="ql-cursor"></span>半江桥,横跨于此,不仅是连接两岸的交通枢纽,更是见证岁月流转、时代变迁的重要地标。</i></b></p> <p class="ql-block">此桥始建于清末民初,历经风雨洗礼,依旧屹立不倒,宛如一位饱经风霜的老者,默默诉说着往昔的辉煌与沧桑。半江桥之名,寓意其横跨半江,既展现了桥梁设计的精妙与独特,也寄托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p><p class="ql-block">在1936年,时为广东第四路军总司令余汉谋主持粤政时,拨款修建了这座全长237.5米,宽3.8米,有桥墩48个的半江桥,当时原计划作军运使用,所以设计、用材规格都极高。可惜桥建成后,日军侵华,三水河口失陷,始终没有发挥军事用途,以后就用于商旅交通了。</p><p class="ql-block">对于这座桥民间还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余汉谋原是广东肇庆人,他母亲想念儿子时就从肇庆到广州看望他,先从肇庆坐船到河口,再转乘广三铁路火车去广州。秋冬枯水期,船舶无法靠岸,余母需趟过一段几百米远的烂泥河滩到江心才能上船。余汉谋心疼年迈的母亲,决意在此修建河口码头,而桥的长度以在枯水季节船能靠泊为准。因此,人们也把这座半江桥叫“孝母桥”。</p> <p class="ql-block">作为三水地区的重要文化符号,半江桥不仅承载着居民的日常出行,更见证了无数商贾往来、文化交流的历史瞬间。它如同一座桥梁,连接着过去与未来,让人们在行走间感受时间的流转与文化的传承。</p> <p class="ql-block">如今,随着城市的发展,半江桥周边已发展成为集商业、文化、旅游于一体的繁华地带。然而,无论时代如何变迁,半江桥始终以其独有的魅力,吸引着八方来客驻足观赏,感受那份跨越时空的宁静与美好。它不仅是三水河口的一道亮丽风景线,更是人们心中永恒的记忆与情怀。</p> <p class="ql-block">三水河口,这座承载着悠久历史与深厚文化底蕴的古镇,其标志性建筑——三水河口百年车站,宛如一位沧桑而慈祥的老者,静静地诉说着过往的辉煌与变迁。</p> <p class="ql-block">车站建筑融合中西风格,红砖绿瓦间透露出浓厚的时代特色,雕梁画栋间仿佛能听见百年前列车轰鸣的回声。它不仅是旅人归乡的起点与终点,更是连接城市与乡村、过去与未来的重要纽带。在这里,每一块斑驳的砖瓦都镌刻着故事,每一声悠长的汽笛都是对往昔岁月的深情呼唤。</p> <p class="ql-block">随着时代的发展,尽管现代化的交通工具层出不穷,但三水河口百年车站依旧保留着其独特的魅力与价值。它不仅作为文化遗产被精心保护,更成为了地方文化旅游的亮点,吸引着无数游客前来探访,感受那份跨越时空的情怀与韵味。</p> <p class="ql-block">经过修缮的半江桥,桥身采用传统工艺与现代技术相结合,既保留了古朴典雅的风貌,又不失现代建筑的实用与美观。每当夕阳西下,余晖洒满桥面,半江桥便披上了一层金色的外衣,与波光粼粼的河面相映成趣,构成了一幅动人心魄的画卷。</p> <p class="ql-block">如今的河口百年车站,站前广场或许已不再熙熙攘攘,但那份宁静与庄重,却让人更加珍惜这份历史的馈赠。三水河口百年车站,以其独有的方式,继续书写着属于自己的传奇篇章,让后人得以窥见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长河,感受那份不朽的文化传承。</p> <p class="ql-block">谢 谢 浏 览</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