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德累斯顿是德国萨克森州的首府和第一大城市,德国第十大城市。它位于德国的中部地区,易北河谷地,南面是捷克,距离布拉格只有150公里。这座城市在历史上曾被称为“易北河上的佛罗伦萨”,也因二战时盟军的大规模轰炸以及战后东德政府的强制搬迁而在人口数量上大幅减少。</p><p class="ql-block">德累斯顿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1000年左右,当时这里是一片森林。1206年,马索夫伯爵在现在的德累斯顿市区建立了要塞,之后经历了许多王朝的统治。1485年,它成为萨克森王国的首都。在18世纪,德累斯顿经历了它的全盛时期,被称为“强者奥古斯特时代”。巴洛克式建筑风格在此时期盛行,城市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然而,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累斯顿遭受了严重的破坏。1945年2月13日至15日,英美空军对德累斯顿进行了猛烈的轰炸,导致整个城市几乎被夷为平地。据估计,至少有2.5万人在这次轰炸中丧生。战后,德累斯顿被东德政府接管,并在苏联的影响下进行了重建。</p> <p class="ql-block">德累斯顿是德国重要的文化、政治和经济中心,也是德国重要的科研中心,拥有德国大城市中比例最高的研究人员,是“德国硅谷”的核心。德累斯顿工业大学是两德统一后六个新联邦州中入选顶尖理工大学联盟TU9和德国精英大学11所之一的高校。</p> <p class="ql-block">德累斯顿正在努力寻求恢复它在19世纪到1920年代所拥有的文化重要性,当时它是美术、建筑与音乐的中心,奥托·狄克斯、奥斯卡·科柯施卡、理查德·施特劳斯、森帕和巴卢卡等著名艺术家都在该市活动。德累斯顿还拥有许多重要的艺术藏品、世界闻名的交响乐团、音乐合唱团和各个时期、各种风格的重要建筑,其中有许多在二战中被毁,又逐渐被重建起来。</p> <p class="ql-block">1878年建成的森帕歌剧院,具有新文艺复兴时期的特色风格,它不但是欧洲最华丽的歌剧院之一,</p><p class="ql-block">而且其声学效果享誉全球。该歌剧院无论在其建筑造型还是在音乐史上的地位,均是欧洲乃至全世界歌剧院的典范之一。</p><p class="ql-block">德累斯顿有许多小型电影院,专门放映有文化价值的电影和低成本电影,也是生产动画片和电影光学技术的中心。每年德累斯顿电影节举办的电影短片竞赛是欧洲最富于竞争性的节目之一。</p> <p class="ql-block">德累斯顿最漂亮的巴洛克建筑是位于老城中心的茨温格宫。王冠形状的园顶门,早已成为德累斯顿城市标志之一。六年前曾经到此一游,本想再次光顾一下,由于花园在修缮,所以无法拍摄,未免心中有点遗憾。</p> <p class="ql-block">德累斯顿王宫,是一座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几个世纪以来,这里一直是萨克森州帝侯和国王的王宫,如今已经成为德累斯顿国家艺术收藏馆。</p> <p class="ql-block">德累斯顿有一幅101米长的瓷器壁画——王侯队列图,追述韦廷王朝的历代君主。国王以骑马列队的形态,生动地展现于画中。</p> <p class="ql-block">为纪念萨克森家族统治800周年,韦廷(Wettin)王朝制作了这幅反映萨克森王朝祖先的画卷。该瓷画长达101米,时间跨度近千年,瓷画中大约有35位神圣罗马帝国和萨克森王朝的王公贵族,还有59位庶民。这个家族统治萨克森和图林根地区长达953年,担任过波兰国王,并与英国、比利时、保加利亚等国都有宗亲关系。壁画制作于1871-1876年之间,后在1904-1907年间,皇室又从迈森运来23000多瓷片更新壁画。</p> <p class="ql-block">圣母教堂,早在1748时就出现在画家卡纳莱托的画中。虽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被毁坏,但后来通过来自全世界的捐款得以重建。这座教堂也因此成为了民族谅解的象征。</p> <p class="ql-block">绿穹珍宝馆,位于德累斯顿老城区,堪称是欧洲的珍宝馆,由奥古斯特二世兴建于1723年。除了建筑所使用的典型巴洛克风格,让人惊叹的是在于这座宝库中所储存的珍品数量,从巴洛克到古典主义时期的丰富展品让人目不暇接。</p><p class="ql-block">圣十字教堂是一座巴洛克晚期风格的教堂,是德累斯顿市的新教主教堂,也是萨克森州比较大的教堂建筑。</p> <p class="ql-block">无忧宫是18世纪德意志王宫和园林,位于德国波茨坦市北郊,为普鲁士国王腓特烈二世模仿法国凡尔赛宫所建。宫名取自法文的“无忧”或“莫愁”。整个王宫及园林面积为90公顷,因建于一个沙丘上,故又称“沙丘上的宫殿”。无忧宫是18世纪德国建筑艺术的精华,全部建筑工程延续时间达50年之久。虽经战争,但从未遭受炮火的轰击,仍保存十分完好。</p> <p class="ql-block">1990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无忧宫宫殿建筑与其宽广的公园列为世界文化遗产</p> <p class="ql-block">无忧宫(sans soucis,即法文无忧的意思)建于18世纪,供普鲁士王弗里德里希二世避暑之用。宫殿看起来相当雄伟,外墙侧雕梁画栋。无忧宫中央的部分往前突起,成圆弧状,屋檐上刻有SANS SOUCI字样。柱子突出外墙,上方依附着各种体态的女人雕像;每个雕像至少有一只手做出往上撑着屋檐的姿态,下半身则是波浪状的裙子,有一种力、动态与幻想的美感。最吸引人的还是中央宫殿下面那成阶梯型的葡萄园,20节左右的阶梯从下面的花园往上向主宫延伸,偏偏幽幽的绿色,春夏期间游人漫步其中甚为惬意。</p> <p class="ql-block">宫门外10米处一个风车磨坊比这皇宫年纪还大。有一个广为流传的逸闻是当时弗里德里希二世在修建皇宫时曾经要求磨坊主拆掉或迁开这个挡住皇宫大门的磨坊。但磨坊主认为皇帝的要求是无理的,上告到当时的法院,最后磨坊主胜诉,磨坊得以保留下来。这一传说被视为腓特烈二世与法律的一次较量。但经证实,这个轶闻趣谈是假的,是伏尔泰为了启蒙法国人而改编的,真实的故事是该磨坊一直为皇室提供粮食,所以不可能拆迁。</p> <p class="ql-block">柏林位于中欧平原,施普雷河注入哈弗尔河口处,有750年悠久的历史,1991年成为德国的新首都。</p> <p class="ql-block">柏林(Berlin)是德国首都,也是最大的城市,是德国政治、经济中心,现有居民约350万人。</p><p class="ql-block">柏林位于德国东北部,四面被勃兰登堡州环绕,施普雷河和哈维尔河流经该市。柏林是德国十六个联邦州之一,和汉堡、不来梅同为德国仅有的三个城市州。</p><p class="ql-block">柏林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2世纪末,由施普雷河畔北岸的柏林和博物馆岛所在地集居区组成。1307年,这两个集居区合并成为“柏林”。柏林连续的成为以下国家的首都∶普鲁士王国(1701年-1870年)、德意志帝国(1871年-1918年)、魏玛共和国(1919年-1933年)、纳粹德国(1933年-1945年)。在20世纪20年代,柏林是世界第三大自治市。</p><p class="ql-block">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城市被分割∶东柏林成为了东德的首都,而西柏林事实上成为了西德在东德的一块飞地,被柏林墙围住。直到1990年两德统一,该市重新获得了全德国首都的地位,驻有147个外国大使馆。</p><p class="ql-block">柏林无论是从文化、政治、传媒还是科学上讲都称的上是世界级城市。柏林扮演了一个欧洲大陆上航空与铁路交通枢纽的角色,同时它也是全球焦点城市之一,以崇尚自由生活方式和现代精神的年轻人和艺术家而闻名遐迩。</p> <p class="ql-block">柏林拥有多所著名高校,如柏林洪堡大学、柏林自由大学、柏林工业大学和柏林艺术大学等。</p> <p class="ql-block">东边画廊又称东区画廊,位于柏林东火车站至奥伯鲍姆桥之间,是柏林保留至今最长的一段柏林墙。曾经是冷战的标志,现在则是世界最大的露天画廊,绘画的载体是著名的柏林墙。东西柏林分离期间,彩色装饰画家和艺术家就有以墙代纸,在柏林墙西边作画的传统。柏林墙倒塌后,这些艺术家则在长期保留墙段的东边作画,形成了今日的东边画廊。</p> <p class="ql-block">1989-1990年间,来自21个国家的180位艺术家在长达1316米的柏林墙上,创作了不同主题的绘画。其中最著名的作品有DimitriVrubel的《兄弟之吻》,GuntherSchaefer的《祖国》,GerhardLahr的《柏林-纽约》等。1991年,这段柏林墙被列为保护建筑。</p> <p class="ql-block">柏林电视塔,塔高368米,比巴黎埃菲尔铁塔还高45米,观光厅的直径为24米,周围装有60面不产生折射光线的玻璃窗。建于1965年8月至1969年10月,位于市中心的亚历山大广场和共和国广场之间,300多家企业参加了建筑或提供材料和设备。</p> <p class="ql-block">在柏林电视塔餐厅(旋转的餐厅)享用鸡尾酒和晚餐,不啻是一种悠闲自在逍遥感!</p> <p class="ql-block">柏林大教堂位于柏林市博物馆岛的东侧,背靠施普雷河,曾经是霍亨索伦皇族的宫廷教堂,其家族成员都埋葬在这里的地下室中。大教堂建于1895年-1905年,在二战中曾遭毁坏,修葺工作持续至今。柏林大教堂是柏林最大的教堂,也是柏林最抢眼的地标性建筑,素有博物馆岛入口之称。</p> <p class="ql-block">柏林大教堂三座巴洛克的大圆顶气势非凡,面向施普雷河的四层建筑采用了巴洛克宫殿的装饰风格,金碧辉煌;内部装饰富丽堂皇,布道堂大厅内的支撑柱顶分别矗立着宗教改革家和普鲁士皇室成员的全身雕像,穹顶由镶金的马赛克圣画装饰,描绘了圣徒布经传道的场景。祭坛设在比布道堂高出七个台阶的高台上,由汉白玉和缟玛瑙制成,周围是镀金的围栏,金光四溢。</p> <p class="ql-block">柏林城市宫是德国柏林市中心的宫殿,曾经是普鲁士王国的王宫和德意志帝国的皇宫。该皇宫于二战末期沦为废墟,于1950年9月至12月间因被东德认定为普鲁士军国主义象征而遭彻底拆毁。2013年开始重建,2020年12月底重建完成,现作为洪堡论坛的总部。</p> <p class="ql-block">柏林的博物馆岛位于柏林的市中心,列入本项世界文化遗产的有柏林老博物馆、新博物馆、国家美术馆、博德博物馆及佩加蒙博物馆。其中以佩加蒙博物馆所收藏的大型古代建筑物部分最具盛名。柏林博物馆岛上的建筑群是一组独特的文化遗产。岛上的五座博物馆形态各异,却又和谐统一,施普雷河从两侧流过,使它们的气势更加宏伟磅礴。博物馆岛集中了德国博物馆的精华。岛的最南端,紧邻宫殿大桥和柏林大教堂的是老博物馆(Altes Museum),在它前面伸展着卢斯特花园。最北端是新博物馆(Neues Museum)和老国家艺术画廊(Alte Nationalgalerie)。面向西侧的是佩加蒙博物馆(Pergamon Museum),最外侧的是博德博物馆(Bode Museum)。柏林博物馆是推进现代博物馆建筑设计最好的说明,是启蒙时代的一种社会现象,并影响了法国革命。这个博物馆岛是城市的象征,也是想象变成实体的最好例证。1999年根据文化遗产遴选依据标准(ii)(vi),柏林的博物馆岛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批准作为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p> <p class="ql-block">岛的最南端,紧邻宫殿大桥和柏林大教堂的是老博物馆(Altes Museum),在它前面伸展着卢斯特花园。</p> <p class="ql-block">最北端是新博物馆(Neues Museum)和老国家艺术画廊(Alte Nationalgalerie)。</p> <p class="ql-block">德国国会大厦位于柏林市中心,体现了古典式、哥特式、文艺复兴式和巴洛克式的多种建筑风格,是德国统一的象征。由于当时威廉二世的反对,建筑上的铭文“为了德意志人民”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才被镶上的。德国国会大厦现不仅是联邦议会的所在地,其屋顶的穹形圆顶也是最受欢迎的游览圣地。它不断更新的历史映射着自十九世纪以来德国历史的各个侧面。德国统一后,历时十二年的重建计划已经改变了德国首都的面貌。这里一度是欧洲分裂的象征,现在则是欧洲大陆聚会之地。在这个历史悠久却又现代化的城市里,玻璃与钢铁掺杂在十九与二十世纪的建筑风格中。</p> <p class="ql-block">勃兰登堡门是一座新古典主义的纪念碑,是位于德国首都柏林的新古典主义风格建筑,由普鲁士国王腓特烈·威廉二世下令于1788年至1791年间建造,以纪念普鲁士在七年战争中取得的胜利。自18 世纪以来一直屹立于这座城市的历史中。大门是东西柏林之间分隔的象征,并且可能是这座城市最重要的地标之一!</p> <p class="ql-block">勃兰登堡门高26米,是一座新古典主义风格的砂岩建筑,其平顶由12根柱子支撑着,东西两侧各有6根,前后立柱之间为墙,将门楼分隔成5个大门,正中间的通道略宽,是为王室成员通行设计的,早先也只有王室和被王室邀请的客人才可以通过。大门内侧墙面用浮雕刻画了罗马神话中最伟大的英雄海格力斯、战神玛尔斯,以及智慧女神米诺娃。门顶中央最高处是一尊高约5米的胜利女神的铜制雕塑,女神张开身后的翅膀,驾着一辆四马两轮战车面向东侧的柏林城内,雕塑象征着战争胜利。</p> <p class="ql-block">勃兰登堡门是柏林的标志性建筑之一,位于柏林市中心,毗邻柏林墙遗址。这座雄伟的古典主义建筑建于1788年至1789年,是柏林的门户,见证了柏林的历史变迁。门上雕刻着四驾马车和胜利女神,象征着自由和胜利。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勃兰登堡门曾遭受严重破坏,后于1958年重建。</p> <p class="ql-block">柏林墙纪念碑位于柏林市中心,是一座为了纪念柏林墙而建的纪念碑。这座纪念碑由2700多个原址切割下来的水泥砖块组成,构成了一个长达1.4公里的“记忆链条”。它代表了德国分裂时期的痛苦和分裂的历史。柏林墙纪念碑成为了一个重要的纪念场所,让人们铭记历史、反思过去。</p> <p class="ql-block">查理检查站是当时东西德之间最著名的过境点之一。</p> <p class="ql-block">德国柏林威廉皇帝纪念教堂,在19世纪末,德意志帝国皇帝威廉二世下令在柏林建造一座教堂,以纪念他的祖父、德意志帝国的第一个皇帝威廉一世,并命名为“威廉皇帝纪念教堂”。建筑风格属于新罗马式教堂。它是一座带有哥特式元素的新罗马式建筑,建筑装饰使用了马赛克、浮雕和雕塑,它成为当时刚刚建立的柏林城西的一个亮点和出色的建筑作品。</p> <p class="ql-block">这座教堂,更为人熟知为“断头教堂”:在二战时期被轰炸掉了屋顶,德国人为了警示后人不要战争,所以没有修复教堂,而是留下了因为战争所留下的痕迹。</p> <p class="ql-block">中国驻德国大使馆</p> <p class="ql-block">莱比锡,是德国东部的第二大城市,位于柏林以南165公里。市名莱比锡在当地古语中,意思是“种有菩提树的地方”,市区和郊区处处可见水绿色的菩提树。大诗人歌德十分喜爱这里,称它为“小巴黎”。</p> <p class="ql-block">莱比锡新市政厅建于1899—1905年,是1905年以来的莱比锡市行政机构所在地,为巴洛克式建筑风格,是德国最漂亮的市政厅建筑之一。</p> <p class="ql-block">这里街道整洁,商业繁华,是世界闻名的博览会城、书城和音乐城。每年春、秋两季都有国际博览会在此举行。伟大的音乐家巴赫曾在市内的托马斯教堂担任乐长20多年。该市著名的格万特豪斯交响乐团,已有200多年的历史。</p> <p class="ql-block">圣尼古拉教堂坐落于莱比锡的市中心,是莱比锡最著名的教堂之一,同时也是莱比锡最大的教堂,</p><p class="ql-block">1539年宗教改革后,这座大教堂成为新教座堂,但是天主教会也允许使用这座教堂。圣尼古拉教堂大约修建于1165年,得名于商人和批发商的保护神圣尼古拉(St. Nicholas)。教堂融合多种建筑风格为一体,部分为罗曼式建筑风格,16世纪初扩建部分主要为哥特式建筑风格,在1784年和1797年仿照法国风格重新改造为新古典主义风格,内部装饰豪华,金色的雕刻让人惊叹不已。</p> <p class="ql-block">走进大教堂,感觉就像是走进了一个神圣的殿堂,金碧辉煌、气势宏伟,高高的柱子和精美的绘画让人赞叹不已。1724年,约翰•塞巴斯蒂安的《约翰受难曲》首演于这座教堂,引起了巨大的轰动。</p><p class="ql-block">圣尼古拉教堂内最受瞩目的就是管风琴,这个管风琴是欧洲最好的浪漫风格管风琴之一,保存完好,深受世人关注。</p> <p class="ql-block">圣多马教堂(Thomaskirche)是德国莱比锡的一座路德会教堂,位于莱比锡市政厅广场后面一个静静的街角上,教堂创建于13世纪,1702年改建,托马斯教堂为战后重建。其最著名之处是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长期担任这座教堂的唱诗班指挥,长达27年之久,其遗体也安葬于此。</p> <p class="ql-block">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Johann Sebastian Bach,1685年3月21日—1750年7月28日),出生于德国图林根州的埃森纳赫,巴洛克时期德国作曲家、键盘演奏家。1700年,赴吕内堡,进入米歇尔学校唱诗班学习。1703年至1707年,先后在阿恩施塔特和米尔豪森任职。1708年,到魏玛任宫廷教堂管风琴师;在职的9年期间,创作了大量的管风琴曲与康塔塔,并钻研法国古钢琴音乐与意大利弦乐作品。1717年,转而受聘于科腾,在列奥波德亲王府邸担任宫廷乐长和键盘演奏家;在此期间创作了大量的世俗器乐作品,如小提琴协奏曲、各类奏鸣曲、组曲、创意曲、《勃兰登堡协奏曲》,以及《平均律钢琴曲集》第一集。1723年,赴莱比锡,在该城工作的27年时间里,任圣托马斯教堂合唱指挥和音乐总监等职;在此期间,创作了其重要的宗教和世俗音乐作品,包括《马太受难曲》《约翰受难曲》《b小调弥撒曲》,以及康塔塔、经文歌、圣母颂歌等。1749年,视力减退,后双目失明。1750年7月28日,巴赫在莱比锡逝世,享年65岁。巴赫的音乐作品体裁丰富,其声乐作品以宗教音乐为主,器乐作品则涵盖独奏曲、协奏曲、管弦乐合奏曲、重奏曲在内的各类体裁及其大量作品。因巴赫的作品对欧洲近代音乐的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故被称为“西方音乐之父”。</p> <p class="ql-block">巴赫博物馆</p><p class="ql-block">尽管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Johann Sebastian Bach)活在300年前,但他是有史以来最伟大的作曲家之一,他的作品包括勃兰登堡协奏曲和B小调的Mass。莱比锡的巴赫博物馆是探索他的音乐和生活的好地方。博物馆位于他住所对面的一所房子里,他的原住房子被拆除了,但他的富裕邻居的房子没有拆除。它设有一个“藏宝室”,其中包含巴赫的原始手稿。甚至还有一个房间,访客可以聆听他最伟大作品的录音。</p> <p class="ql-block">莱比锡最著名的建筑物之一就是在市中心的市场广场(Marktplatz)边上的老市政厅。在老城广场的中心是建于1556年的旧市政厅大楼(Altes Rathaus),它是德国最漂亮的文艺复兴建筑之一,现为市历史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魏玛位于德国中部的联邦州图林根,埃特斯山的山脚,伊尔姆河的河畔。德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共和国——魏玛共和国和历史上第一部民主宪法正是在这里诞生。这里是现代设计——包豪斯的发源地,对世界艺术与设计的发展有着巨大的贡献。</p><p class="ql-block">魏玛是一座风景优美、古色古香,充满着文化气息的都市,掩映在树木花丛中的中世纪建筑物,以及富有田园诗风味的公园,还有矗立在公园和街头的雕像,都给魏玛增添了无穷的魅力。这座城市的特色建筑数不胜数,博物馆、档案馆和名人故居众多,可参观歌德故居、魏玛市政厅、歌德花园、席勒故居、魏玛宫殿、李斯特故居、罗马之屋、安娜•阿玛利亚女公爵图书馆、新魏玛博物馆、尼采档案馆、歌德-席勒档案馆等等,真是举不胜举。在宫殿博物馆和市立博物馆里有很多国家收藏的艺术品。在德国的国家大剧院前面有著名雕刻家恩斯特•里彻尔所创作的歌德和席勒纪念雕像。</p><p class="ql-block">魏玛在德意志的历史、文化和政治上具有无可比拟的重要地位,并维系千年于不坠,而且得到举世公认。</p> <p class="ql-block">魏玛有6万4千居民,是一座田园般的小城市,除了众多文化古迹,还可以在此舒适地散步。有许多路穿过众多僻静的广场和弯曲的小巷,从城市直通观景楼和提尔福特的夏宫。一个重要的景点是歌德的花园房,就在市中心不远处,步行即可到达,位于一个具有田园风光的花园内。两位文坛巨擘约翰·沃尔夫冈·冯·歌德和约翰·克里斯托弗·弗里德里希·冯·席勒曾在这里创作出不朽的文学作品,弗朗茨·李斯特等世界闻名的艺术家也曾在这里生活。魏玛代表着古典文化的传统,被人们赞誉为德国的雅典。</p> <p class="ql-block">魏玛歌德故居</p><p class="ql-block">建于1709年的歌德故居位于德国文化名城魏玛,是当时的魏玛公爵赠给他的一座米黄色三楼房,共17间。直到1832年歌德去世,他一直在这里生活了整整50年。在歌德的孙子沃瑟把这座巴洛克风格的建筑和里面的全部财产遗赠给萨克森-魏玛-艾森纳赫政府一年后,1886年这幢房子作为纪念馆对外开放。</p><p class="ql-block">歌德故居分为两部分,前部房间宽敞,陈设讲究,装饰精美,这是歌德接待客人和应酬交际的地方;后部是歌德生活和工作的地方,房间狭小,陈设简朴。写作室里,只有书桌、椅子和几件家具。写作室旁边的图书室里,收藏着歌德的6000多册图书,并且它的内部装饰仍然保持最初的样子。人们还可以参观歌德和她的妻子克里斯蒂娜居住过的房间和收藏室,以及歌德的花园。</p> <p class="ql-block">席勒故居</p><p class="ql-block">弗里德里希•席勒(Friedrich Schiller)是德国18世纪著名诗人、哲学家、历史学家和剧作家,德国启蒙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席勒是德国文学史上著名的“狂飙突进运动”的代表人物,也被公认为德国文学史上地位仅次于歌德的伟大作家。</p><p class="ql-block">席勒故居位于德国文化名城魏玛,在1802年,席勒买下这幢外观为黄色的三层小楼,和他的妻子夏洛特以及4个孩子在这里一直生活到1805年他去世。在1826年他的妻子也去世后,这幢房子被出售;20年之后,1847年魏玛市政府买下这幢房子,并且开放席勒书房;之后又开放了全部房间,来让人们纪念席勒,故居的其余部分被作为德国席勒文化交流的场所。</p><p class="ql-block">在1984年到1988年通过考古研究和复原工程,席勒故居被全部恢复了原貌。内部被复制成席勒时期的样式,部分的装饰品也用了原始的物件。席勒的书房、工作室和席勒用过的家具都在第三层的0上。靠窗的书桌上放着他用过的羽毛蘸水笔、墨水瓶、镇纸、纸剪、烛台和鼻烟壶。他在这里写下了《墨西拿的新娘》和《威廉•退尔》。二楼是他的妻子夏洛特以及4个孩子的卧室。第一层是厨房,仆人房,还有用来展示这座房子以及席勒在魏玛社会地位历史的展室。</p> <p class="ql-block">卡塞尔市(Kassel)是德国黑森州北部唯一的一个大城市,也是黑森州内继法兰克福以及威斯巴登之后的第三大城市。是卡塞尔行政专区和卡塞尔县的政府所在地,也是联邦劳工法院和联邦社会法院和黑森州行政法院的所在地。有多所博物馆如国立艺术品博物馆、德国墙纸博物馆、格林兄弟博物馆,是黑森州北部的文化和经济中心。</p> <p class="ql-block">卡塞尔山清水秀,建筑精巧,是德国最美丽的城市之一。这里到处是公园、森林、草坪,绿地面积超过全市总面积的60%,被喻为“绿意盎然之城”。这里名胜古迹众多,博物馆收藏丰富,吸引大批游客,各种会议也乐意选在这里举办,因此卡塞尔又被称为“艺术与会议之都”。</p> <p class="ql-block">卡塞尔最有名的游览胜地是距市中心5公里的威廉姆斯赫厄。这是欧洲最大的巴洛克式山林公园,占地250公顷。它建于1701到1717年,由意大利名建筑师设计,依山势而筑。山顶上修有一座八角形的宫殿建筑,其上又筑起金字塔形的高塔。塔顶上耸立着8米多高的希腊神话中的大力士海格立斯的塑像,现已成为卡塞尔的标志。八角殿前面顺山坡修有阶梯瀑布,瀑布顺着885级台阶奔泻而下,非常宏伟壮观。</p> <p class="ql-block">高地公园的布局∶山下是威廉高地宫殿,宫殿前是一个喷泉湖,向山上而去是一段长长的人造瀑布,目光继续上移,见到高耸的大力神基座,隐约的大力神雕像。而狮子堡在一侧的半山腰位置。</p> <p class="ql-block">卡塞尔城区毁于二战战火,历史建筑物已所剩无几。战后重建的卡塞尔并没有尽量恢复城市原来的历史面貌,而是按照当时也即是1950年代的建筑理念来重新规划城市,废墟建筑被拆除殆尽。留下来的历史建筑中,最为辉煌的便是狮子堡。它和威廉高地宫殿都归入了威廉高地公园,作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历史文化遗产名录之一。</p> <p class="ql-block">狮子堡建于1793年至1801年间,是欧洲大陆最早的效仿中世纪城堡的“废墟”,据说对标的是苏格兰城堡,难怪看起来有点眼熟。兰德格雷夫·威廉九世(1785-1821年在位,后来的选帝侯威廉一世)委托宫廷建筑师建造了该城堡,旨在满足两个目的:一方面提供了外观质朴的居所,另一方面则代表了自中世纪以来家族一直执政黑森的历史地位。</p> <p class="ql-block">远观狮堡,外部看略带几分杀气,可是它的内部却是很适合居住生活。这里曾经是童话剧《白雪公主》的拍摄地,它因此也被称为白雪公主的家。</p> <p class="ql-block">狮子城堡坐落在威廉姆斯高地,这里实际上是一座山丘,由于坡度较缓,草木葱郁,非常适合徒步观景,更兼夏日里浓翠匝地,溪流环绕,是避暑休闲的绝佳之地,如同置身于天然氧吧,深吸一口,新鲜的空气便能沁润到五脏六腑的每一处。</p> <p class="ql-block">回头望去——蓝天、白云、城堡、绿树、青草、甚至羊群,多么令人陶醉!</p> <p class="ql-block">童话故事在卡塞尔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因为著名的格林兄弟曾在这里学习。</p> <p class="ql-block">世界最著名的童话巨匠博物馆</p><p class="ql-block">格林兄弟雅各布(Jacob Grimm:1785-1863)和威廉(1786-1859)是德国文化史上最重要的文学巨匠之一,他们的《格林童话集》享誉世界。格林兄弟的许多作品流传甚广,如《白雪公主》、《睡美人》、《长发姑娘》、《灰姑娘》、《糖果屋》、《名字古怪的小矮人儿》和《青蛙王子》等。</p> <p class="ql-block">卡塞尔还有格林兄弟博物馆(GRIMMWELT)。在这里你可以追溯格林兄弟的生活,他们在卡塞尔创作了经典童话故事,如《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由于他们对德语的研究,他们也被认为是德语研究的"创始人"。</p> <p class="ql-block">格林兄弟的故乡是法兰克福附近的小城哈瑙,他们读完大学后,来到卡塞尔,生活了几十年,长期任职于王家图书馆。1959年建成的格林兄弟博物馆就位于德国卡塞尔,这是一个国际性的机构,收藏了有关格林兄弟生平和作品以及他们在全世界影响方面的文献,并按年代顺序介绍了格林兄弟一生中与其科学和政治影响息息相关的最重要时期。此外,他们在日尔曼语言学与文学研究、法学、历史学和神话学等领域所取得的开创性成就以及他们在政治方面所产生的作用和影响,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p> <p class="ql-block">在Bergfreiheit的“白雪村”里,依然可以看故事——年轻的公主和精灵。有趣的展览矿 Bertsch(原铜矿)、小型采矿博物馆和在 Bergfreiheit 中心全年开放的舒适的白雪之家,提供了中世纪晚期采矿的方式以及风俗的概览和白雪公主的童话故事。</p> <p class="ql-block">悠闲漫步德意志,品尝特色香肠餐。</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