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毛志英</p> <p class="ql-block"> 有一天,孔子的一个学生在门外扫地,来了一个客人问他:“你是谁呀?”他很自豪地说:“我是孔门的弟子!”客人说:“那太好了,我能不能请教你一个问题?”学生很高兴地说:“可以呀!”客人问:“一年到底有几季啊?”学生回答道:“春夏秋冬四季。”客人摇摇头说:“不对,一年只有三季。”“哎,您搞错了,四季!”“三季!”两个人争执不下,最后决定打赌:如果是四季,客人向学生磕三个头,如果是三季,学生向客人磕三个头。</p><p class="ql-block"> 恰好孔子正从屋里走出来,学生向前问道:“老师,一年有几季?”孔子认真打量这个客人之后,说:“一年有三季。”客人马上对学生说:“磕头,磕头!”学生没法,只好乖乖地磕了三个头。</p><p class="ql-block"> 客人走后,学生迫不及待地问孔子:“老师,一年明明有四季,您怎么说只有三季呢?”孔子说:“你没看到刚才那个人全身都是绿的吗?他是一只蚂蚱。蚂蚱春天生,秋天就死了,他从来没有见过冬天,你讲三季他会满意,你讲四季吵到晚上都讲不通。你吃点亏,磕三个头,无所谓。”</p><p class="ql-block"> 孔夫子在这个故事里面告诉我们的是,不要与那些不在同一个经验、阅历层面的人争论那些无法取得相同认知的问题,因为做这样的争论辩解没有任何价值和意义。</p><p class="ql-block"> 我想我们在这个故事里面可以领会的东西不仅是这些。</p><p class="ql-block"> 蚂蚱活到秋天就死去了,他根本就没见识过冬天,更不会相信这个世界上一年有四季。可以肯定,如果孔子告诉他一年有四季,那么真正让这个蚂蚱难堪的不仅是输掉了与孔子学生的辩论,而是让他知道了他自身生命无法弥补的缺陷,以及由此带给他生命的无助和悲凉。</p><p class="ql-block"> 知识未必就是文化。孔子回答一年有三季而不是四季,是他不想固执地用自己的知识带给这个蚂蚱在生命层面的打击和伤害。理解生命情感、关照人性温暖,这正是孔老夫子作为圣人层面上的文化。</p><p class="ql-block"> 文化必须充满人性的温暖和慈悲悯和热爱。知识的根本属性必须不是伤害人,而是关爱人。</p><p class="ql-block"> 给社会和别人带来伤害知识的都是伪文化,有不如没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