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167efb">力拔山兮气盖世,</font></b></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167efb">时不利兮骓不逝。</font></b></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167efb">骓不逝兮可奈何,</font></b></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167efb">虞兮虞兮奈若何!</font></b></div> 不用多解释,许多读者都知道这是《垓下歌》,是西楚霸王项羽在垓下末路时发出的悲壮英雄咏叹调,虽豪迈不羁,但更多的则是万般的无奈和无限的不甘。 前几日,受王哥邀请,我和同事赴固镇举办高素质讲座,工作之余又去濠城搞了把怀古“快闪”,既领略了<font color="#ed2308"><b>史前遗址</b></font>的厚重、又凭吊了<font color="#ed2308"><b>失败英雄</b></font>的悲慨。 <b><font color="#ed2308">先说史前遗址的厚重</font></b>。这个史前遗址,就是固镇垓下大汶口文化城址,据山东大学考古专家考证,该城址距今约6500—4500年,是黄河和淮河下游原始先民逐水西迁,后定居黄河中下游和淮河流域生存聚居、世代繁衍最早的城。 因与山东泰安大汶口出土文化遗存符号相似,故把这类遗址统称大汶口文化,其特点主要表现为:陶器以夹砂红陶、褐陶为主,器形有鼎、鬶、豆、罐、壶、杯等(我是史前文化小白,不敢卖弄,有兴趣读友寻度娘帮助)。 <font color="#167efb"><b>垓下遗址</b></font>是安徽境内所发现的第一座大汶口文化城址,它填补了安徽无史前城址的空白。遗址地处沱河南岸,引沱河之水成壕,东西长400余米,南北长约300米,城外有一圈壕沟,城址平面呈不甚规则的圆角长方形,轮廓清晰,四周残存有城墙,墙体高出外侧地面2-3米,城墙内圈面积约15万平方米。(见下图) 近年来固镇确立文化立县策略,实施了垓下遗址文化保护工程,力争让垓下遗址文化活起来。 <font color="#ed2308"><b>再说失败的英雄</b></font>。失败的英雄是说2000多年前发生在垓下城下一场角力运动,汉刘邦、楚项羽争霸天下终极战。刘邦——胜——建400年大汉基业,子子孙孙享富贵;项羽——负——丢卿卿性命,乌江饮恨万余载。<br> 这对冤家传奇故事<font color="#b06fbb"><b>充栋盈车</b></font>,这里也不赘述,只想表述两点思考: <div><font color="#167efb"><b> 一是项羽失败</b></font>,败在脱离群众、刚愎自用、残暴不仁、胸无大志上,不是天要亡项羽,而是项羽自己把一副好牌打的稀巴烂。<font color="#167efb"><b>二是垓下之战战场有多大</b></font>?“垓”(gai)古义为高岗,“垓下之战”可理解为:发生在高岗之下的一场战争,“垓下”不是某一具体地名,应该是“一大片”区域之意,既以固镇壕城为中心,方圆百十里范围内都是“垓下之战”主战场(见地图)。</div> 无巧不成书,史前文化遗址叠加楚汉争霸大战,幸运成就了濠城千载古韵。 吊古评今,<font color="#167efb"><b>感而发慨</b></font>!愿固镇美起来、濠城富起来,遗址早早靓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