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中—在人生的旅途上,留下了深深的烙印

風雨陽光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凤中建校近七十年,一代代凤中人,付出艰辛努力,由凤镇街高房子,到水滴沟口十二兵团的营地,由土木结构到砖混结构,泥泞校园,到塑胶操场,一点点再变,真是踏上时代的脚步,与凤凰共舞,真是俊鸟,是求学的圣殿,是学生成功的阶梯,每一天,每一步都在扶你成长的云梯,院中垂柳,以含蓄的身姿,展示了谦逊的特色,水井水质清澈,曾哺育了凤中人,历史见证,今有励志亭,石碑文化,幸福老师,快乐学生,诠释凤中办学理念,七叶树,樱花树及各种风景树,绿地草坪,三季有花,四季常青,给师生以舒实温馨的学习生活环境,环境育人,文化熏陶,成为凤中可持续发展的助推剂,在凤中成长,见证凤中辉煌。</span></p> <p class="ql-block">  说实在的,人生真快,转眼间,六十花甲,教学生涯三十八载,虽未取得辉煌业绩,有我相濡以沫同事,可爱的学生,有小有成就的,更多是当地建设者,多数人共识,学生心中他是一个好教师,好兄长,同事心中他是一个好同事,四十多年凤中学习生活工作中,曾努力过,虽不尽如人意,但无愧我心。经历了八任校长,对我都有好影响,我常想工作给自已干的,并不是给领导干的,做人做事对得起自已的良知,曾有老校长对我说:"谢谢你多年围台",我说我不是围台,工作给自已干,因为我们拿国家的俸禄,干好工作是本分。</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凤镇真是人杰地灵的地方,学校出两院士,同时也涌现了地方要官,更多国家建设和地方建设者,这与凤中文化底蕴休戚相关,完中时高中部曾在商洛市小有名气,学校三风建设,教研教改,教肓质量,稳中有进,这与办学特色和各级领导关心和支持分不开,与师生共同浑洒汗水的结果。</span></p> <p class="ql-block">  有一种不服输凤中精神,凤中建校一九五六年,一代代凤中师生,在营地改扩建,将老党家四合院做了部分老师宿舍及办工场所,煤油灯下,备课改作业,教育学生,随着生源增多,国家和地方大力投资,校园日渐扩大,第一座教学楼是凤镇三层楼房,八六年又盖了第二座四层教学楼,二OO二年相继落成综合楼,学生宿舍餐厅、教师宿办楼,教学条件改善,教师安心乐教,学生开心学习,凤中成为让老百姓满意好学校。</p><p class="ql-block"> 随着近几年,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城市化,伴随学生向城区,城区学校师资缺乏,凤中又为城区学校输送优质师资,曾在凤中工作锻炼过很多教师,又成为了县中和城区学枚的骨干力量。</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凤中这包容大度,为柞水教育发展不可低估,这也是凤中人值得骄傲的!</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作为农家子弟,当年好不容易考上学,分配了工作,我心里很满足,当年分配到凤镇,条件不错,离家不远,回家方便,这就是满足的原因,回首四十年凤镇生活,也融入这个圈子,前几天与一位人名人闲聊,一个人在一个学校工作一辈子,能说明这人一定很固执和执着,我曾有机会到其余学校和单位,因兼顾家庭与事业,因为无欲无求,安于现状,当别人称赞时,我这人没有奢望,只图平安,二十多载兼职干事,管卫生、管电,管学籍招生等,领导和同事的认可和好评,我也认为就是好干事。让我当一小部门负责我真的不行。</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作为凤中发展的源泉,首先有一支业务精湛教师队伍,记得我们上高中时,凤中有一批好教师,李德林,马宏珍,王玉霞,余遐玲,唐玉珍,周炳辰李月桂,伍箴咸等等,真是学生良师益友,不仅是教书更重要是育人,教学生为人处世,以言传身教感染人,启迪人,我们初始工作时,尽管学校条件差,但教师敬业精神,对学生的爱,对教学的情,个个像九牛爬坡,各显神通,一心谋凤中发展,谋凤中质量提升,好的氛围促进大批教师快速成长,诸多教师成为教学能手和教学名师,前些年,高中质量一度与城关中学相差无几,初中质量成了县城领头羊,凤中普九,双高普九,教育强县等等,凤中校园建设跨越式发展,硬软件建设,育人环境改善,师资优化,教研教改,课改推进,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稳中有升,特色体育和传统体育项目,省市内外相对有名,这彰显凤中育人卓有成效。</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常说学无止境,碗水与桶水,甚至缸水,才能适应今天的教育,我们这代初始工作大中专学历,后取本科学历甚至研究生学历,说真的学历提升,并不代表能力提高,但认知能力,驾驭新课程的能力更易下手,工作中不断学习新知识,新理念是教师自我充电,向网络学习,如身份证号,可能网上搜索生成籍贯、性别、出生日日期包括格式等等,可能达到事半功倍效果,教育改革必须适应国家发展整体需求,教师要有大教育观,我们虽不能大教育家,但我们应能成为教育行家,坚守我们教育阵地,无愧教育初心。</span></p> <p class="ql-block">2024年9月5日随笔</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