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今天我们离开意大利北部湖区,继续向北挺进,去特伦托(Trento)。虽然加尔达湖的北部与特伦蒂诺托区相连,两地之间距离只有50公里,但是苦于中间没有火车,所以去程的路很绕。我们得坐来时的火车到底,然后换北上的车到特伦托站下,加上换乘所需的时间,路上约2小时40分钟,票价10.2欧/人。第一段火车上一开始没找到座,只好站着;途径维罗纳换车时人多拥挤,敏哥四处寻探,竟然找到了电梯。回头看先生却已提着箱子挤在了下地道的人群中😅后来我问他为何如此着急,他说"怕赶不上车"-可见米兰换乘留下的阴影有多深!</p> <p class="ql-block">在特伦托一下火车,我们顿时就感觉到了地理环境的变化,从站台上就能望见外围的山,城市坐落在阿迪杰山谷(Adige Valley)中。全新的感觉点燃了我们每个人的好奇心,推着箱子就往车站外走。</p> <p class="ql-block">经车站外的一位工作人员热情指路,我们沿着站前的一路直走,经过长途汽车站和但丁广场,没走任何冤枉路就找到了所订的B&B住处-Lainez Rooms & Suites Indirizzo。这又是一家网上自助办理入住的公寓楼,先生凭着我邮件里的密码,顺利打开大楼门,并在三楼四楼的密码箱内拿到了房门钥匙。与2019年在西班牙塞维利亚大街上找黑匣子密码锁相比,今天的过程要顺利简单多了。</p><p class="ql-block">照片:但丁广场(Piazza Dante)</p> <p class="ql-block">特伦托是特伦蒂诺和上阿迪杰区(Trentino Alto Adige)的首府,虽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大都市或热门旅行地,但这里却因1545-1563年召开的特伦托天主教大公会议而成为历史名城。</p> <p class="ql-block">我们的住所就在老城区里,门外一抬头就能看见圣母圣殿(Santa Maria Maggiore)高高的钟楼,向前走就到了市政厅所在的那条贝伦扎尼街(Via Belenzani)。两侧的老古宫殿一栋接着一栋,有的可以入内参观,像吉尔米娅宫和阿尔贝缇宫(Palazzo Geremia & Palazzo Quetta Alberti-Collco);有的已成了市政府办公地,像图恩宫(Palazzo Thun)。宫殿外立面上都还保有壁画,富裕优雅共显,末端是座圣弗朗西斯-泽维尔教堂。</p> <p class="ql-block">走入教堂广场,首先落入眼帘的就是特伦托的主座教堂-圣维吉利奥大教堂(Cattedrale di San Vigilio)。外观朴实但不失庄严,白墙绿瓦透着一股冷峻肃穆,建筑整体呈现罗曼式风格,却配有奥地利式洋葱顶的钟楼。天主教历史上著名的<b>特伦托会议</b>便在这里举行。</p> <p class="ql-block">大教堂的隔壁是普雷托里奥宫(Palazzo Pretorio),现在的教区博物馆(Museo Diocesano Tridentino),曾经的主教宫,内部有描绘宗教会议状况的绘画作品。</p><p class="ql-block"><b>特伦托会议(Concilium Tridentinum)是指罗马教廷于1545至1563年期间在特伦托城召开的大公会议。在会议中罗马教廷做出了一系列决议,以抗衡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所带来的冲击。特伦托会议共召开过三轮,其制定出的决议对后世影响深远,包括废止赎罪券、制定权威的圣经版本、宣布马丁·路德之说为异端等。这次会议宣告了欧洲天主教势力反对宗教改革的浪潮的开始,而这些“反改革”决议,很大程度上却改革了罗马教会。(引自攻略)</b></p> <p class="ql-block">广场中间有座雕刻精美的海王星喷泉(Fontana del Nettuno),手握三叉戟的尼普顿霸气十足、栩栩如生,给庄严肃穆的教堂广场增添了一抹艺术的气息。意大利城市有海神雕塑的喷泉不少,但特伦托的这座说是当地人用一种特殊的方式纪念特伦托罗马时期的名字-特里登图姆(Tridentum),这个名字与"三叉戟"(Tridente)发音和书写都差不多。</p> <p class="ql-block">青铜雕像的原作位于刚才我们路过的图恩宫(Casa Thun)内。</p> <p class="ql-block">广场东北侧有两座美丽的十六世纪毗邻建筑,上面均由马尔塞洛-法高里尼(Marcelo Fagolino,1483-1558年)绘制的壁画,它们是文艺复兴时期的卡祖菲宫和雷拉宫(Casa Cazuffi & Casa Rella)。站在大教堂这头往海王星喷泉望去,有这么精美壁画的建筑做背景,好看极了。无论是顺光或逆光都能拍出五颜六色好照片,是特伦托标志之一。</p> <p class="ql-block">壁画上可以看到吉罗内的雕像,然后是带着戴安娜的战车,接着是奥卡西奥和内梅西,再往上是达摩克利斯之剑,最后是爱的胜利、智慧的胜利和富足的胜利。这些作品在 "美德表 "中达到了理想的高潮,并由卷轴用拉丁文进行了解释,可以说是一本向广场开放的 "道德之书",其灵感来自于象征性的 "梵蒂冈文化"。(引自城市景点导览牌)</p> <p class="ql-block">我们围绕着广场四周走上一大圈,从不同的角度欣赏着这片精华集中的区域。虽然单个建筑不算特别高大壮观,但组合在一起构成了一个充满古典浪漫气息的整体图景,十分耐看。十足的中世纪情调,古色古香,不愧为《孤独星球》上说的彩色城…我说它比贝加莫更让人喜欢,此处不该有厚此薄彼之嫌吧🤔</p> <p class="ql-block">回到我们的住所,不得不为它多写几笔。预订时只是看中它所处的位置,还含早餐,可却不知它竟然是特伦托排名第一的民宿!入住的感觉很好,邻里间打招呼的都是像我们一样的游客,没有外人,有安全感,有家的感觉。每个楼层外都有公用的烧水壶+微波炉;有纯净水,各式茶包,还有咖啡及小点心。两位负责整理房间、维持住所卫生的一男一女,麻利且不扰人。</p> <p class="ql-block">早餐订单由客人自行填选并于当晚8点之前提交即可。第二天早晨,在三楼餐厅里,我见到了第三位工作人员,她守着一台手提电脑,操办着所有预订入住付款退房之事,一刻不停。我上前打了招呼并询问如何索取特伦托游客卡,回复说"请查看邮箱"。回房间后我试着从邮件中下载游客卡,可是华为手机上怎么也操作不了,于是又去找那位工作人员帮忙。虽说她并不理解为何我手机上没有Google play,但却同情心爆发,直接上电脑端下载了游客卡,但打印不了。本以为到此为止了,可这位工作人员却不愿放弃,继续打电话到市游客中心说明情况…最后我们四人的游客卡是专门去游客中心那里打印出来的,又遇上了好心人,我备受感动🤗</p> <p class="ql-block">拿到游客卡后,我们决定去城东的布昂康西里奥城堡(Castello del Buonconsiglio)。从游客中心走过去会经过Via Manci街,地面上是连片的老宫殿豪宅,地下可是特伦托罗马城的遗迹,就在我们的脚下。</p> <p class="ql-block">布昂康西里奥城堡建在城边的岩石上,气势恢宏,最左侧的建筑是十三世纪的老城堡;正中间的是文艺复兴样式的马格诺宫(Magno Palazzo);城堡结尾处是拉奎拉塔-又称鹰塔(Torre Aquila),内有大型连环湿壁画《月份周期(Ciclo dei Mesi)》,门票10欧,凭游客卡优惠3欧,但是鹰塔参观需另付2.5欧并且在购票时就要预约参观场次。</p> <p class="ql-block">老城堡始建于十三世纪上半叶,当时只是帝国的卫戍部队驻地。它的主体是一座巨大的圆形塔楼-奥古斯都塔(Torre d'Augusto),高耸无比,城堡中最安全最坚固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从1255年起,这里成为特伦托王子主教的住所。几个世纪以来,他们将其改造成了一座不朽的宫殿,即军事要塞和贵族宫殿的混合体,是特伦托最重要的非宗教的纪念性建筑群。</p> <p class="ql-block">堡中的代表之作是威尼斯凉廊(Veniziana Loggia),从这里游客可以饱览城市最美丽的一面。</p> <p class="ql-block">优雅的门廊是一个带有三叶形拱门的大窗棂,通向城市和阿迪杰河谷。 每座建筑的柱头都是独一无二的,装饰有独创的植物和花卉图案。</p> <p class="ql-block">全城最高的钟塔,高53米,属于圣玛利亚马焦雷大教堂。</p> <p class="ql-block">绿色尖塔Torre Verde曾是城市东北防御墙的基石,透过大教堂对穿至西上角的是Torre Vanga,位于火车站附近。</p> <p class="ql-block">毗邻的马格诺宫(Magno Palazzo)曾是红衣主教贝尔纳多-克莱斯(Bernardo Cles,1485-1539年)的府邸,</p> <p class="ql-block">二楼"观众厅(Sala delle Udienze)"的壁画由布雷西亚画家吉罗拉莫·罗马尼诺(Girolamo Romanino)于1531年完成。仰望天花板会看到罗马皇帝、当时一些重要的统治者以及克莱西奥本人的肖像。</p> <p class="ql-block">二楼的大厅里还放着一张"会议”画。</p> <p class="ql-block">来自意大利,尤其是威尼托和伦巴第的艺术家和工匠与来自中欧的熟练工人交替参与了该建筑的施工管理和内部设计,该建筑被认为是意大利北部最宏伟的贵族宅邸之一。</p> <p class="ql-block">阿尔贝蒂娜宫(Giunta Albertiana)可以追溯到1686年,里面有巴洛克时期的珍贵粉刷和大师创作的壁画,精美绝伦。</p> <p class="ql-block">特伦托会议期间,红衣主教在城堡中接待了教会要人和使节,并在马格诺宫及其花园中举行了庆祝活动和宴会。</p> <p class="ql-block">最后我们随着语音导览器(没有中文的)来到了阿奎莱塔(Torre Aquila)参观。这部分的建筑曾属于列支敦士登乔治亲王主教的私家塔楼,后来成为了城堡整体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由于翻译成"鹰塔",我误解为是可以登塔远望,犹如德国的"鹰巢",结果只是走过长长的通道,来到了一间由12幅湿壁画组成的正方形房间。</p> <p class="ql-block">这就是被广泛宣传的《月份周期》,是一幅极为罕见的世俗画,与通常所看到的呆板的宗教题材绘画迥然不同,它色彩艳丽、画风活泼,极富诗意。画家是一位波西米亚人,写生作诗般地记载了不同时节特伦蒂诺地区宫廷内外的生活场景和民俗民风,有引人入胜的连续感。</p> <p class="ql-block">城堡背后的空地曾经被奥匈帝国用作过监狱。1916年奥地利人在这里对支持意大利独立的塞萨尔-巴蒂斯蒂(Cesare Battisti)等人实施了绞刑,一些当年的历史照片还嵌在岩石上。意大利人视其为爱国主义的民族英雄,并在阿迪杰河对岸的山上为他建造了纪念碑陵墓。</p> <p class="ql-block">下午我们穿过住所门口的小广场,便可看到圣玛利亚马焦雷大教堂(Basilica di Santa Maria Maggiore)的正面,虽然教堂的钟楼与我们是日日相遇。教堂建于1520年-1523年,由红色大理石和白色石灰石建成,是特伦蒂诺地区第一座单廊式教堂。</p> <p class="ql-block">内部的祭坛画以及古老的管风琴都是出自名家之手,在这里我还找到了那幅上午在城堡博物馆里看到的“特伦托会议"画作,1562至1563年间这里也是特伦托会议的席位之一。</p> <p class="ql-block">过了铁路桥上,我们继续向着山的方向走,或许是在"窄暗挤"的老城区里转悠了太久,一来到穿城而过的阿迪杰(Fiume Adige)河边,那河那山给我们的感觉是即开阔又敞亮。</p> <p class="ql-block">阿迪杰河面宽阔,水流湍急,河水混浊,呈灰白色。西岸的圣阿波利纳里斯教堂很上镜啊!教堂的屋顶陡峭而富有特色,是这座城市最古老的建筑之一,它的哥特式相貌自十四世纪以来从未改变过,1494年阿尔布雷希特-丢勒(Albrecht Dürer)的一幅著名水彩画将其描绘成了永恒。</p> <p class="ql-block">多斯特伦托(Dosso Trento)是桥右岸的一座小山丘,山势较为陡峭,它与附近的另两座山丘Dosso di San Rocco & Dosso Sant'Agata一起形成了特里登图姆的"三牙(Tre denti)”。或许大教堂广场上的海神喷泉手上的🔱暗喻着这里的三牙山丘🤔</p> <p class="ql-block">河面上有座圣洛伦佐石桥直通对岸,但我们持有的游客卡可以免费坐缆车(Funivia Trento Sardagna)上山。几分钟以后我们就跃入城市与山上小村庄之间的虚空,横跨阿迪杰河,上升至山顶的观景台-Busa dei Orsi。</p> <p class="ql-block">山上有座小村庄萨尔达尼亚(Sardagna),见缝插针地种满了葡萄。阿迪杰河谷滋润着一方土地,赋予了原本贫瘠的土地以不凡的生命,酒香千里。</p> <p class="ql-block">由于地处多洛米蒂底山区与加尔达湖区的交界处,特伦托及周边地区的景色不如山区深处那么高冷,反而带有几分托斯卡纳般的乡村风情。所见景色由低矮的丘陵与小山头转变为高耸的雪山,植被也由意大利常见的阔叶树林逐渐变成冷峻的高山针叶植物。</p> <p class="ql-block">看来,上午城堡凉廊里我们看到的只能算是特伦托的片段,而在观景台上看到的才是名符其实的全景画。可惜天色有点晚,没有阳光明媚,不然的话一定可以看得更多更远…</p> <p class="ql-block">与瘦高小教堂同框的是火车站边上的圣洛伦佐修道院,没想到它还是蛮大的一组建筑啊,因为平地里只能望见塔楼顶部的一点点。</p> <p class="ql-block">特伦托是我们进入多洛米蒂山地的前站,行前没做过多的攻略。短短的一天半里我们却看到了如此之多:它的美丽,它的古老以及融合了意大利和日耳曼文化的灿烂多姿。望着眼下这座已不太陌生的城市,明天我们又该与它说再见了。</p> <p class="ql-block">多洛米蒂一直是我们向往已久的旅游目的地,早在2019年就拟订了行程,结果被新冠疫情所阻挠。2024年6月12日我们收起行李箱,离开特伦托,火车前往上阿迪杰/南蒂罗尔的省会博尔扎诺,</p> <p class="ql-block">从特伦托到博尔扎诺火车一小时,不需要换车,车票7.4欧。随着火车向北上行,越来越接近阿尔卑斯山区,两侧山峰起伏,郁郁葱葱,一路都是种植的葡萄和果树。馒头状的山前是一处处村庄,白墙红瓦和黑瓦的别墅农舍散落在山坡,美如图画,这里是意大利北部最富裕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博尔扎诺的民宿Andreas Homer Residence离火车站稍有些距离,本想打的,但等不到出租车,问一位住在当地的华人女子,她很热情,帮我们找到方向。民宿在一栋居民楼里,因为到得早,不能提前入住,在外等了一个小时。主人叫汉斯,也很热情尽心。博尔扎诺是意大利的双语城市,街上的路牌以及公共场所都同时标着意大利语和德语。城市建造呈奥地利风格,因为一战前这里属于奥匈帝国。</p> <p class="ql-block">对于中国游客来说,这里通常不是意大利旅游的首选目的地,说小众一点不为过。行前攻略时我几乎是找不到可参考的信息,自驾倒是有不少线路推荐。所以安排住下后,我的首要任务就是去游客中心,凿实我做的行程计划,获取地图和公交车的时刻表。</p><p class="ql-block">照片上是小广场上的市政厅,建于1907年。 周围的街道上布满了各种建筑风格的楼房,有些楼房的外墙还有彩绘。照片下是商贸宫(Palazzo Mercantile,1708-1727 年)现为商会,是博尔扎诺唯一的意大利宫殿建筑。</p> <p class="ql-block">瓦尔特广场(Piazza Walther)是城市的中心广场,也称大广场。游客中心就挤压在小广场和大广场之间,很不好找。广场上有博尔扎诺大教堂和十二世纪南蒂罗尔游吟诗人瓦尔特的大理石雕像(Walther von der Vogelweide)。</p> <p class="ql-block">我们从特伦托深入到博尔扎诺不是为了来看市井的,最主要是要坐缆车去雷农高原,这是博尔扎诺三条缆车中最有名气的一条。为使缆车公交以及小火车之间换乘轻松无忧,购买了三天的交通卡,适用博尔扎诺的三条缆车和覆盖整个南蒂罗尔省的公交网络,30欧/人。</p> <p class="ql-block">雷农缆车于2009年开通,全长4.56公里,是世界上最长的单轨线路。短短的12分钟,它带着我们越过城市,</p> <p class="ql-block">盘旋在满是葡萄园的山坡上,</p> <p class="ql-block">发卡路犹如长蛇爬行,</p> <p class="ql-block">都能看见远处的多洛米蒂山,景色壮丽!</p><p class="ql-block">*上图:第一天坐缆车时,以为景色就该如此;下图:第二天再上去时,竟然发现昨天的云层后面竟然藏着我寻觅已久的玫瑰花园山!</p> <p class="ql-block">抵达山顶的缆车站后,就能看见一段窄轨铁路和一列颇为复古的小火车,这是博尔扎诺自治州唯一的一段高山铁道。我们换乘上小火车,随着车厢慢慢地移动,窗外的多洛米蒂画卷一幅幅展开。</p> <p class="ql-block">小火车的终点站是海拔1154米的科拉尔博小镇(Collalbo/Klobenstein)。</p> <p class="ql-block">游客中心的工作人员说,下站后得步行一段才能看到土地金字塔(Piramidi di terra)。我们沿着路标在小镇中边走边看边拍,宁静的氛围让人真想定格画面,停下不走了。</p> <p class="ql-block">整个小镇打造得非常精致,穿过曲径通幽的步道,</p> <p class="ql-block">但最终大家还是放弃了徒步至3公里外的土地金字塔。</p> <p class="ql-block">回到民宿我仔细研究了公交线路图发现,去土地金字塔其实是可以坐公交的,并不是只能徒步。虽然我自己倒是很乐意走,但其他三人颇为吃力,先生的身体尚处在新冠后的恢复期,而敏哥茵姐体能也有点跟不上。于是第二天下午我、敏哥和茵姐三人搭乘缆车+小火车再次来到科拉尔博小镇,打算先换乘166路车到雷农峰去,返回时再去土地金字塔。可一打听发车时间,结果被告知,这个时候上去游玩已经太晚,因为雷农峰缆车关闭得很早。(借一张马蜂窝的线路图)</p> <p class="ql-block">165路车从科拉尔博沿路标向土地金字塔逐渐接近,车到Plattl站时,已经能看到一片片泥土构成的石笋出现在树林间的空隙中,我以为是到了急着下车,可司机不停,执着地开到Piramidi才让下车。亏得车上一位女士安慰说这一带都有土地金字塔,才让我们心安了一点。实地游览后我才明白,土地金字塔的奇观是从Plattl延伸到Piramidi,那位司机想来是让我们看个完整。</p> <p class="ql-block">一下车我们却被绿草丛里那座孤傲独立的圣安东蒂奥小教堂所吸引。以它的模样和所处的位置,我自己觉得一点也不输多洛米蒂明信片中的圣马达莱拉😜我们在这片草地中徘徊了好久,来来回回不断地重复这幅雷农地区不可不拍的景致。</p> <p class="ql-block">拍过瘾后,我们才沿着步道走入土地金字塔的观景平台。</p> <p class="ql-block">出挑的小教堂,既不是保护文物,也没有传奇的历史,但所处位置极佳,从土地金字塔的观景台看过去,附近的牧场、小镇和背后山峰错落有致,很上相,怎么拍都是一幅超美的风光片。</p> <p class="ql-block">旁边竖着科普牌:<b>这种地质现象的形成可追溯至远古的冰川时期,尖顶上的石头是冰碛,由冰川切割形成的,而下方的土质在干旱条件下非常粘稠,又过了许多年,暴雨将其周围的泥土冲刷掉,也就形成了如今10-15米高的突出且稳定的尖顶。虽然其他地方也能见到这种地质现象,但还是以科拉尔博的土地金字塔最为出名。</b></p><p class="ql-block">形状各有不一,有高挑瘦长顶着小丑帽的,肥胖一点的就戴上宽宽的贝雷帽;有对视相望的,也有群体绽放的…</p> <p class="ql-block">山谷中的田园风光与多洛米蒂山区的独特合在一起呈现出令人沉醉的画面,让人不舍离开。</p> <p class="ql-block">至今我都无法忘却那天等回程车时的情形:空无一人的马路上,只有我和茵姐俩坐在车站的凳子上,四周鸦雀无声,安静极了,只有偶尔驶过的摩托车,肆无忌惮地整出个炸街的动静。远处的施勒恩山(SCILIAR,2564米)似乎很懂我们,撕开云层、亮相挺身,给我们壮胆,与我们作伴。</p> <p class="ql-block">施勒恩山是一块巨大的平台状山体,有人说像一只大乌龟,可能是因为大石块头部的那个豁口吧,可我却觉得它与南非开普敦的桌山更相似。如果换一个方向,这座山常常被用作拍摄卡斯特尔罗托、休斯山等地的背景。</p> <p class="ql-block">坐公交180路去素有彩虹湖称号的卡瑞扎湖(Lago di Carezza)打卡是我们在天气不好情况下的备案。车到站后,站在高处往下看,没想到这个海拔1534米的高山湖竟然那么小!天色不亮,那以翠绿色闻名的湖水颜色发深,透明度很低;冷杉林后面的拉特马尔山脉(Latemar)还是积雪多多,厚厚的云层让其无法露出真貌-有点失落。</p><p class="ql-block">(照片是做了提亮后的效果)</p> <p class="ql-block">要想离湖近一点,那就只能顺着坡往下走,可先生的感觉很不好,虽然穿了羽绒服,还是身体发冷。无奈,只能留他一人在上面等车,刚到就又要返回😓</p> <p class="ql-block">我们围着湖转上一圈,走走停停,休闲惬意,半小时的路我们走了个double,但水中的美丽精灵依然没能找到。</p> <p class="ql-block">卡瑞扎湖位于法萨谷以西,传说湖中住着一位拥有绝世美貌的仙女翁迪娜(Ondina),附近拉特马拉的男巫被其美貌打动,为追求吸引翁迪娜,在卡瑞扎湖上空用魔法编制了一道美丽的彩虹,仙女从湖中探出头,却被男巫丑陋的样貌吓得躲回水中。生气的男巫撕碎了亲手打造的彩虹,并丢弃在湖中。从此,卡瑞扎的湖水便能映出七色彩虹。后来,人们打造了一座美貌精灵的雕像置于湖心。(源自景点介绍手册)</p> <p class="ql-block">此时太阳☀️露出了一点点,看着慢慢凸显的山峰大家都很激动,可整个观景平台被一个拉美旅行大团所霸占,喧闹无比,想挤进去拍张好照片太难了!到哪都能遇见如此不讲公德的霸屏人,无语😓</p> <p class="ql-block">最后敏哥只好跃上了小高坡,从高处举拍。云雾笼罩下的拉特马尔山在阳光下短暂地露出了一部分锯齿状的山头,突兀直上又倒影在湖水中,构成一副反差强烈的奇景…虽然我们没能看到全部,但已十分知足,因为随着气候条件的变化,卡瑞扎湖附近的生态环境也在变化,或许今后就连这"一部分"都会消失…</p> <p class="ql-block">记得茵姐说过一句"最喜欢看梯田的景色",所以在博尔扎诺的最后一天我就说"今天就带你去看梯田"。博尔扎诺除雷农缆车,另外两条缆车线中的一条就是可以将我们送至海拔1087米的梯田村庄-圣杰奈西奥(San Genesio)。记得我们是坐150路公交车到缆车站的,然而下车后却见缆车站大门上贴着"Close",当头一棒,大家的兴奋劲一下子没了。</p><p class="ql-block">周边四处都是葡萄园,高处有座城堡,我们过去看了看,像是私家园地,只是在入口处停留片刻,没往里走。肥沃的土地和晴朗的气候造就南蒂罗尔繁茂的葡萄园和果园,意大利北部的富裕看来与此相关。</p> <p class="ql-block">再往前走过几片葡萄园区后,道路向左拐,遇见了这座城市外围的一条河,跨河而过的木板桥那一头是陡峭的山崖,上面有座龙科洛城堡(Castel Roncolo/德语名Runkelstein),整体外观很引人注目,我独自攀爬上去看了看。</p> <p class="ql-block">这里更像一座要塞,建于十三世纪,守在交通要道口上,为当时的贵族弗里德里希-万根家族所建造,后来房产转移到二位新主人手上,内部增加了大量的世俗壁画,是现存中世纪非宗教壁画中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收藏。</p> <p class="ql-block">下山后,我们又转场去了第三处缆车站Funivia del Colle,十分陡直。这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缆车,由一名精明的客栈老板于1908年提议建造。缆车的终点有一个淳朴的小村庄,空气中都弥漫着牛粪味,不见人影。那座木制的高塔封起来不让人登高望远了,反正天气雾蒙蒙的,啥也看不清。我们可算得上是深入乡村了,在这里一路走来的身心疲惫得到了有效的释放。</p> <p class="ql-block">蛮有格调的乡村小教堂</p> <p class="ql-block">这种怡然自得的慢生活,让人能够更好地去欣赏惬意的风景。</p> <p class="ql-block">就在这份平静之中,我们结束了多洛米蒂的第一站。小结心得是对于没有更多时间深度走进该山区的游客来说,雷农高地以及土地金字塔应该是一种不错的平替:交通方便不费力,所见的多洛米蒂风光依然会让人怦然心动。</p> <p class="ql-block">如是能在博尔扎诺停留三晚的话,应该更充分地利用好南蒂罗尔的交通卡。除了我们去过的雷农高原、土地金字塔还有卡瑞扎湖,时间上完全是能将富内斯山谷的圣马达莱也安排进来。我们这次漏点了,多少有些遗憾,但旅行在继续,下一站是奥蒂塞伊。</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