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朱元璋(四、五、六)

东立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洪武大帝画像</span></p> <p class="ql-block"> 四、家破人亡</p><p class="ql-block"> 公元1344年,濠州地区发生旱灾,紧接着又发生了严重的蝗灾和瘟疫。灾情席卷四周,许多人家全家病饿而死。孤庄村的朱五四家也不例外,不到半月,一家人死了大半,没死的大嫂带着儿子回了娘家。只剩下重六和重八兄弟俩。面对这样的悲剧,这样的不幸,让十六岁的少年朱重八变得冷峻、沉稳、坚韧。暗下决心要改变自己的命运。靠着邻居的帮助,兄弟俩用几块破布草草地埋葬了父母、兄长。然而死亡的阴影仍然真切地笼罩在活着的人身上,树皮、草根都啃光了,重六提议兄弟俩分散自谋生路吧,他们抱头痛哭一场后就此别过。从此重八再也没能见到重六,多年后才得知,他俩分开后不久重六就病死了,尸骨无存。</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今日凤阳城</span></p> <p class="ql-block"> 五、讨饭化缘</p><p class="ql-block"> 重八与重六分开后,投奔到孤庄村的皇觉寺当了一名和尚,法号“如净”。因为正值大灾之年,寺院也没得吃的,寺院主持让其做了一个外出云游的小沙弥,去四处讨饭化缘为生。一顶箬帽,一个木鱼,一个瓦钵,背上个破衣包,毫无目的的四处奔波,饿不死就算其造化大。外出化缘讨饭四年的重八,经常是早上朝着有炊烟的地方急奔,生怕错过了饭点讨不到食物,晚上则投宿寺庙勉强栖身,还经常露宿荒郊野外,天为庐帐地为毯。他坚强地活了下来,而且话的还不赖。他从一个蒙懂的小沙弥,成长为颇有见识的青年。他走过了许许多多名城古邑,结交了各色人等,熟悉了那片土地上的风土人情,地理、物产。让他见了世面,扩大了视野,丰富了社会阅历,同时也强健了体魄。当重八四年后再回皇觉寺,寺院的和尚们看到重八,他己长成一个身形挺拔的青年,不说丰神俊朗,也是高大魁梧,双目炯炯炯有神,如换了个人似的。</p><p class="ql-block"> 四年的云游化缘,如同上了四年的“社会大学”。见识和眼界都与几年前不可同日而语了。让众和尚对他另眼相看。可重回皇觉寺的重八依然是个和尚,一个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和尚。扫地、上香、打钟、击鼓、念经是他的日常功课。</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大明中都(凤阳城)皇城城楼</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朱元璋提字“万世根本”城楼牌匾</span></p> <p class="ql-block"> 六、参入红巾军</p><p class="ql-block"> 1353年,一路元军以搜捕乱党红巾军为名,赶跑了众和尚,还一把火烧了皇觉寺。幸好他那天有事外出,当其回来时,同寺院和尚对其说,元军这次来寺庙就是要来抓捕你的。说是你与红巾军有染。重八听后,惊吓的出了一身冷汗。</p><p class="ql-block"> 时势会改变了一个人的命运,如果没有元军对其的搜捕,重八可能会继续在皇觉寺苟活下去,万万不会去投奔红巾军。重八恰好生活在这样一个危时四伏,也充满机遇的年代。</p><p class="ql-block"> 那一年,重八刚满25岁,不早不晚,时间刚刚好,时代己经为朱重八准备好了乐谱,此刻正等他以人生为弦,演奏出生命的最强音。</p><p class="ql-block"> 一个贫农的儿子,一个从孤庄村乡下出来的小沙弥,没接受过正统文化教育的讨饭和尚,成了一名红巾军造反派小兵。他将自己的名字改为朱元璋,朱与诛同音,元指元朝,璋是一种尖锐的玉器,这个新改的名字,寓意“诛元璋”,此名不虚,果真成了事实。</p><p class="ql-block"> 朱元璋用了十五的时间,实践了他创造的“深挖洞,广积粮、缓称霸”的理论,从带着淮西二十四人南侵定远开始,用他的雄才大略,坚韧不拔的意志,顽强的斗争精神,最终推翻了大元皇朝。于1368年正月初四在应天府(南京)称帝,國号“大明”,年号”洪武”,在位三十年。最终达到了其人生的顶峰,开创大明皇朝新纪元,</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明祖陵</span></p>